浙江省诸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浙江省诸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浙江省诸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浙江省诸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浙江省诸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暨市2024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语言学家陆志韦曾在《汉语的并立四字格》一文中说:“汉语有这么一种特性:我们听一段话或是念一段白话文,老是会觉着句子里的字(音节)会两个两个、四个四个地结合起来。”最典型的四字格,就是四字成语。还有一些四字格不是成语,如“高高低低”“有吃有喝”等。四字格与汉语美感密切相关。汉语的音步一般由两个音节组成。为了追求音节平稳,汉语总是尽量追求二音步前后连接。比如,汉代晁错《论贵粟疏》中,“不可得也”,全句四字,恰好组成两个二音步。有些词语,最初并不是二音步前后连接,比如“大腹便便”在《后汉书·文苑列传》中是“腹便便”,“笑里藏刀”在白居易的《劝酒十四首》中是“笑里刀”,最后流传的却是“大腹便便”和“笑里藏刀”,主要就是因为它们音节平稳。除了二音步前后连接,汉语的对仗和押韵也能带来美感,这在诗词和骈文之中尤其明显。其他类型的文章不像诗词和骈文那样,大量使用对仗和押韵,但是通过四字格,依然尽力保留了对仗和押韵。比如《红楼梦》中的这段文字: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文中的“长廊曲洞”“方厦圆亭”这两个四字格,“廊”和“洞”分别是平音和仄音,“长廊”和“曲洞”构成对仗,“厦”和“亭”分别是仄音和平音,“方厦”和“圆亭”也构成对仗。不同四字格之间也存在对仗。如“长廊曲洞”中第二和第四字分别是平音和仄音,“方厦圆亭”中第二和第四字则分别是仄音和平音,所以“长廊曲洞”与“方厦园亭”也构成对仗。至于押韵,可看《红楼梦》这些句子中的四字格,“黛玉本是个绝顶聪明人”“都像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街头巷口,俱系围幕挡严”“微风一过,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趁今日清静,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其中,“绝顶聪明”的“顶”和“明”,“百里挑一”的“里”和“一”,“街头巷口”的“头”和“口”,“神清气净”的“清”和“净”,“兴利剔弊”的“利”和“弊”,都存在押韵。先贤在文章中大量使用这些四字格,以此将骈句与散句互相穿插,促使二者水乳交融。这样既能精准表达文义,又能利用对仗和押韵,回环照应,调和音调,从而不断生发美感。汉语讲究节奏,其重要方式除了二音步前后连接,还有长短句读互相搭配。汉语的句子,是由一个个句读不断堆叠,行进之中又有停顿,因此读起来断续相间,从容不迫,不需要一口气说完。四字格是调整句子节奏的重要元素,因其高度凝练,句读短促,可和长句读互相搭配,从而使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我们阅读之时,声气忽短忽长,脑海之中也会产生美感。(摘编自郝志景《偶语易安,奇字难适——四字格营造的汉语美感》)材料二:对称平衡是汉字起源的基因,更是成就汉字美学的核心基因。剖开汉字发展的任何一个共时层面,对称平衡是一种普遍现象。甲骨文作为最早而成体系的汉字,多见正反不定、斜置扭曲之形,但卜巫史在坚硬的甲骨上运作“刀笔”时,尽力捕捉相对对称性的形体以留存于字形符号。有专家对一千个常见甲骨文形体进行了十六字格编码统计后指出,“这些形体(甲骨文)所显示的图像都是按照平衡原则结构起来的,形成一种对称的平衡美”。秦代一统,书同文字——小篆,这种字体整体作竖方形,圆劲均匀,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将汉字的对称平衡之态展现到了极致。据统计,《说文解字》收录小篆字形共9831个,作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十”形对称的形体达807个;另外还有32对通过改变一个字形的方向,成就另外一个字形的对称字组。足见作整字对称和字际对称的形体在小篆字形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若加上构件在所构字形中展现的局部对称,则小篆形体的对称平衡特征更为明显。

汉字系统中还有一种重叠相同形体而成的所谓叠形字,有二叠、三叠、四叠几种。比如,“林、喆”等为左右二叠,“晶、鑫”等为正三角三叠,“燚”等为“田”字形四叠。不论如何叠置,外形都极为匀称规整,更加直观地展现了汉字结体竭力追求对称平衡之形的特点。在一些由汉字生发、塑造、展现的中华传统艺术中,采取不同形式展现对称平衡之美也似乎成了一种默契般的坚守。根植于汉字书写,以汉字独特形体成就的书法艺术,就极力追求对称平衡的美学特质。这种追求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已发,如“犬”“马”“虎”等动物类象形字,若客观摹画其形而横置,则宽度较大,于是为了跟其他自上而下的直行字符相和谐,均改向作竖直形。近代以来,纸张载体的书法艺术走向多样化,不管是单幅的中堂、斗方、扇面,还是多幅的对联、条屏、册页,无不展现出那种默契。此外,滥觞于五代十国的对联,融汉语艺术与汉字艺术为一体,更为追求对称平衡。字数相等、左右对称、文辞精炼、言简意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极尽深刻地展现着这一审美旨趣。汉字用符号形体表现汉语,而字符与汉语语音之间为单一性对应关系,使得汉语的结构和一些艺术形式在汉字符号组构上也讲求平衡稳定。(摘编自雷黎明《大美汉字,美在大方—对称平衡彰汉字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四字格都能营造一种音律调和、节奏有致、声气协调的美感。B.通过四字格,保留对仗和押韵,这是我国传统诗词和骈文之所以富有整饬美感的重要原因。C.最早而成体系的汉字甲骨文,在刻录时也被极力留存相对对称性的形体,体现对称平衡美。D.无论是汉字本身还是一些相关的传统艺术,都注重以不同形式展现汉字对称平衡稳定之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说“治疗病”,因为它的音节停顿是一双一单,不够平稳;而会说“治疗疾病”,这也符合汉语“二音步前后连接”以追求音节平稳的传统。B.作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囍”,由两个“喜”字对称拼合而成,非常巧妙地体现了人们祈求婚姻幸福的美好愿望,象形表义,这种叠形就是成就汉字美学的核心基因。C.甲骨文“雨”字,尽管各时期的形体或有差异,但表示水滴的形体都左右对称、数量均等地排置在表示云层的形体之下,从中可见甲骨文追求对称平衡美的最高原则。D.近代以来,纸张载体的书法艺术走向多样化,单幅的中堂、斗方、扇面,多幅的对联、条屏、册页,这种多样性也意味着有些中华传统艺术不再注重追求对称平衡之美。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资治通鉴·进书表》: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B.曹雪芹《红楼梦》: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C.姚鼎《答翁学士书》:意与气相御而为辞,然后有声音节奏高下抗坠之度,反复进退之态,彩色之华。故声色之美,因乎意与气而时变者也。D.金庸《笑傲江湖》: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

4.材料二“汉语的结构和一些艺术形式在汉字符号组构上也讲求平衡稳定”这一点,在材料一中也有所体现。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4分)5.甲辰龙年来临之际,社交圈掀起了一阵用含有叠形字的四字格词语送祝福的热潮,如“龙行龘龘(dá)”“前程朤朤(lǎng)”“生活䲜䲜(yè)”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烧伤苏童被烧伤的人坐在窗前,苦苦地回忆几天前他被火烧伤的经过。他只记得他们在一起喝光了一瓶白酒,诗人朋友大声朗诵了一首诗歌,他依稀听见那首诗是歌颂火的。什么狗屁诗歌?他躺在桌子下面对诗人离去的背影喊,那时候他已经喝醉了,不知道烧伤之事是怎么发生的。脸部的灼伤处时隔数天后仍然又疼又痒,这使他坐立不安,嘴里嘶嘶地吹气以减缓痛苦,他的眼睛在纱布的包围下闪烁着迷惘而脆弱的光,它们求援地望着烧灼科的医生。会不会是诗歌?最后他向医生提出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也许是一种神秘的看不见的火?有没有这种看不见的火?会不会是诗歌的火把我的脸部烧伤了呢?被诗歌烧伤?医生沉吟了一会儿,突然朗声地笑起来,他说,也许会的,不过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病例。被烧伤的人不满于医生这种俗气的回答,他提前离开医院回家了。被烧伤的人坐在窗前,凭窗俯瞰楼下由三座公寓楼围成的一块空地。正是初秋洁净而湿润的天气,人们上班了。①他看见自己的那辆旧车已经蒙上一层浅灰色的粉尘,安静地立于一片矩形阴影中,被烧伤的人突然觉得世界无比孤寂,他的自行车无比孤寂,而他的内心更加孤寂。那个酗酒的诗人朋友曾经告诉他,假如你害怕孤寂,最好的办法就是试着做一个诗人,诗歌有一种非凡的魔力,它使你梦游,它使你在庸俗沉闷的生活之上漂浮。被烧伤的人紧闭双目想象着梦游和漂浮,他无法像一只鸟在高楼上空浮游,但他脸部灼伤处的疼痛却因为想象缓释了许多。我不该把诗歌描绘成狗屁的,他的心里充满了对诗歌以及诗人朋友的歉疚和忏悔。已经很久没出门了,他枯坐窗前,看着秋意一点点浸透公寓前的梧桐树,树叶开始随风飘零,②而横贯于每个公寓窗口的铁丝从早到晚都在微微颤动,他酷爱的满天星在霜降前疯狂地蔓延生长,一些枝条已经远离窗台在空中开出最后的新芽。无人的楼前空地出现了人影,是一个抱着足球的男孩,“彭、、彭”,他开始对着水泥墙踢球,一遍遍地重复着。球在水泥墙上的反弹声听来机械而令人烦躁,被烧伤的人终于恼怒地喊起来,别踢了,吵死人了。男孩受惊似地抱住地上的足球,抬起头朝他张望。他突然发现男孩的一只眼睛蒙着一块纱布,周围还残留着红药水的痕迹。你踢吧,他用双手卷成喇叭状对男孩说,踢吧,你要是嫌闷就继续踢吧。整整一个上午,男孩踢球的反弹声在被烧伤的人耳边回响,那是他听到的唯一富有生命力的声音。被烧伤的人从桌子上拿起一只口罩,慢慢地戴在脸上,他决定走出屋子。室外的阳光微微刺疼了他的眼睛,他不得不用手罩着前额接近那个小男孩。小男孩突然抱住了球,未受伤的左眼流露出戒备和敌意。放下球,我跟你一起踢着玩。被烧伤的人说着,想去拿小男孩手中的球。不。小男孩盯着被烧伤的人脸上的大口罩,突然嗤地笑起来,你为什么要戴口罩?我被烧伤了,烧得脸上很难看。你是去救火被烧伤的吗?救火?我不记得了,我那天喝醉了。有人告诉我我是被诗歌烧伤的。

你骗人。小男孩突然快活地叫起来,你骗人,诗歌怎么会起火,怎么会烧伤人呢?也许会的,也许不会,等我弄清楚再告诉你。被烧伤的人为微笑付出了一丝疼痛的代价,而且他的微笑被口罩完全藏匿了,他的一只手始终在向男孩索要那只儿童足球。小男孩迟迟疑疑地往墙角退,他好奇的目光现在又增加了新的迷惑和怀疑,你是骗子,我不跟你玩。小男孩突然叫着朝另一个门洞飞奔而去,在楼梯口他站住了,然后朝陌生男人地吐了一口唾沫。被烧伤的人木然地站在楼前空地上,心中充满了言语不清的悲伤和愤怒,他知道他不应该和一个幼稚无知的孩子怄气,但是当男孩的背影从他视线里消失时,他真的感到一种深深的绝望。这是他的诗人朋友在诗歌中描绘的绝望?他曾经鄙夷和嘲笑诗人朋友的每一个诗句。但现在他却被它们打动了,而且他的脑海里突然有无数诗句像蜜蜂一样嘤嘤飞舞,他平生第一次体验到诗歌的冲动。世界无比孤寂,我比世界更加孤寂。被烧伤的人一边朝他的屋子走去,一边吟诵着他的第一首小诗。被烧伤的人后来常常出现在河滨公园的草坪上。那是这个城市的诗人们聚会的地方,在诗歌流行的黄金时代它曾经像集市一样热闹而富有生机,而现在则人数寥寥。有一天他们围坐在一起,戴口罩的青年用一种急迫的宏亮的声音朗诵了他的诗句:烧伤我脸颊的火/它来自看不见的空间/我看不见烧伤我脸颊的火/只听见火的声音/我看不见火/但我看见我被烧伤的脸/比这个世界更加孤寂。那首诗就是后来被诗人们广为传诵的《烧伤》。而那个被烧伤的人也从此跨入这个城市最后一批诗人的行列。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火鸟。两年以后的一个秋风朗朗的日子。诗人火鸟的家里来了一个客人。那就是他最早结识而后突然失踪的诗人朋友,诗人朋友带给他一只塞满了钱的信封。这是给你的赔偿费。③诗人朋友表情很暧昧地盯着火鸟脸上的两块紫色疤痕。他说,难道你忘了,那次我撒酒疯把你按在煤气灶上?诗人火鸟恍若梦醒,他的双手下意识地掩住两侧脸颊,几乎是惊惶失措起来:你在胡说,我怎么一点都想不起来?你喝醉了,我也有点醉了。你骂我的诗是狗屁,我就把你拖到煤气灶边上,你烂醉如泥,竟然一点都没有反抗。那天我酒醒过来吓了一跳,就溜上火车走了。后来听说你成了诗人,哈,诗人!那位诗人朋友说到这儿突然快乐地大笑起来,想想这事真是滑稽,我现在成了个商人,你倒变成个诗人了。窗外又是黄叶飘零的深秋,冰凉的暮色正一层层地在城市与人的头顶上铺展,渐渐地凝成大片的黑暗。④灯光从近邻或遥远的窗口升起来,就像诗歌从人类平淡的庸庸碌碌的生活中升起来,它是美丽而令人眩目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苦于不知烧伤之因,被烧伤的人想出“被诗歌烧伤”的解答,引发医生的嘲讽和小孩子的怀疑,具有荒诞的效果。B.离开医院后,被烧伤的人独自生活不敢外出,他只能借助诗歌忘却伤口的疼痛,诗歌也使他的身心缓释了很多。C.河滨公园聚集的诗人人数寥寥,可见诗歌已远离人们的生活。若不是因为烧伤,被烧伤的人也许不会成为诗人火鸟。D.在诗歌《烧伤》中,“我”被不知来路的“火”灼伤,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无常,还要清醒地承受着孤寂的痛苦。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的“安静”是被烧伤的人对单车的移情,他也想享受初秋片刻的静谧。

B.句子②中的“颤动”暗示了深秋植物的生长,用植物潜藏的生命力为后文作铺垫。C.句子③中的“暖昧”是诗人朋友对诗人忘记烧伤原因表示怀疑,含有试探的意味。D.句子④的景物描写给人温暖的感觉,诗歌成为了黑夜的光,给人带来一点希望。8.在与踢球男孩接触的过程中,被烧伤的人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9.苏童的短篇小说中,人物和情节常发生意想不到的反转。“想想这事真是滑稽,我现在成了个商人,你倒变成个诗人了”,这种反转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优施教骊姬夜半而泣谓公曰:“吾闻申生①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皆有所行之。今谓君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故而行强于君。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公曰:“夫岂惠其民而不惠于其父乎?”骊姬曰:“吾闻之外人之言曰:为仁与为国不同。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故长民者无亲,众以为亲。苟利众而百姓和,岂能惮君?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彼将恶始而美终,以晚盖者也。凡民利是生,杀君而厚利众,众孰沮之?今夫以君为纣,若纣有良子,而先丧封,无章其恶而厚其败。钧之死也无必假手于武王而其世不废祀至于今。君欲勿恤,其可乎?若大难至而恤之,其何及矣!”公惧曰:“若何而可?”骊姬曰:“君盍老而授之政。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释君。”公曰:“不可与政。我以武与威,是以临诸侯。未而亡政,不可谓武;有子而弗胜,不可谓威。我授之政,诸侯必绝;能绝于我,必能害我。失政而害国,不可忍也。尔勿忧,吾将图之。”节选自《国语·晋语》)材料二:陈王涉读《国语》言申生事,顾博士曰:“始余信圣贤之道,乃今知其不诚也。先生以为何如?”答曰:“王何谓哉?”王曰:“晋献惑听谗,而书又载骊姬夜泣公,而以信入其言。人之夫妇夜处幽室之中,莫能知其私焉,虽黔首犹然,况国君乎?予以是知其不信,乃好事者为之辞,将欲成其说以诬愚俗也。故使予并疑于圣人也。”博士曰:“不然也。古者人君外朝则有国史,内朝则有女史。举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以无讳示后世。善以为式,恶以为戒,废而不记,史失其官。故凡若晋侯、骊姬床第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若夫设教之言,驱群俗,使人入道而不知其所以者也。今此皆书实事,累累若贯珠,可无疑矣。”王曰:“先生真圣人之后也。今幸得闻命,寡人无过焉。”(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申生: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太子。献公的妃子姬为了让自己亲生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申生,最终申生被逼自杀。②博士:文中指孔鲋,孔子八世孙。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钧之死A也B无必C假手于武王D而其世E不废F祀G至于今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惑,指迷惑。“传道受业解惑”的“惑”表示疑惑、困惑,二者词义不相同。

B.愚,指使人变得愚昧、愚笨。与《过秦论》“以愚黔首”中的“愚”用法相同。C.掩,掩藏、隐藏。“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掩”表示遮盖,两者词义不相同。D.累累,连缀不断、连续成串的样子。与成语“罪行累累”的“累累”词义不同。1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献公听到骊姬对申生的谗言后有些犹豫疑惑,骊姬又在优施的教导下在夜里对着晋献公哭诉,终于让他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这些事情都被史官记载下来。B.骊姬认为施行仁义的人,把爱自己的亲人称作仁,而效忠国家的人,把安定社稷称作仁,如果爱亲人妨害了效忠国家,则可以弑杀君父,比如纣王的儿子。C.晋献公认为自己能够驾驭诸侯,依靠的是武力与威势,一旦交出政权导致失去二者,诸侯就会断绝与晋国的邦交,继而谋害晋国,这是国君所不能容忍的。D.陈涉读书具有质疑精神,并主动向博士官子鲋请教,听了子鲋的一番话后,赞赏他不愧是圣人之后,并感叹有幸听到子鲋的教诲,自己就可以没有过失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大难至而恤之,其何及矣!

(2)善以为式,恶以为戒,废而不记,史失其官。

14.陈涉质疑“骊姬夜泣公”真实性的依据是什么?子鲋是从哪两个角度进行解答的?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贺新郎·多景楼落成①[宋]李演笛叫东风起。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万点淮峰②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又婉娩、一番春意。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闲热我,醉时耳。绿芜冷叶瓜州市。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问人、在、玉关归未?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④。歌哽咽,事如水。[注]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为天下名楼。南宋淳祐年间重建此楼,落成后知府设宴庆贺。②淮峰:淮水边的山峰,位于宋金边界。③婉娩:天气和暖。④新亭泪:晋室南渡,士大夫每于景物佳美日游宴新亭(位于今南京),名士周颜感又“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人皆相视流泪。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弄尊前”二句,写美酒盈樽,状如小扇的杨花轻落,毛色刚刚变紫的乳燕飞过。B.“万点淮峰”二句,状写词人倚楼北望之景,号角声使绮丽动人的夕阳受惊而落。C.“抚佳期”,指不见人归、难以团聚之痛,与秦观词中“佳期如梦”句的意蕴相近。D.从词的语言风格来看,起首婉约悱恻,后渐转慷慨悲壮,可见词人登楼感慨之深沉。16.有评论说,本词的多重反差蕴含着词人的不平之气。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其《夜宿山寺》中曾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山寺之高,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蜀道山岭之高。(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植树者要顺应树的天性,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树木的天性就能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这个类比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3)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古代文人有登山喜好。登上山顶,在他们心里是一种心理、精神象征,如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提起玻璃,我们通常会想到漂亮的落地窗、多彩的建筑外观和随处可见的电子屏幕。其实,玻璃不仅存在于地球的自然环境中,。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就发现了由火山喷发、地质运动、陨石撞击等活动产生的丰富的月球玻璃物质。研究人员发现,月球表面频繁遭受撞击导致的矿物熔化和快速冷却,产生了球状、椭球状、哑铃状等不同形态的玻璃物质。这些玻璃物质的不同形态也记录着,正如中科院物理所赵睿博士介绍,“这些撞击发生在从数千米到数纳米多个尺度,撞击的温度主导着玻璃形成液体的黏度”。①在“嫦娥五号”月壤中,②研究人员不仅发现了各种玻璃物质的形态,③还首次发现了天然的玻璃纤维。④这些天然的玻璃纤维证明,⑤月壤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和优异的加工成型特性。⑥这也就意味着月壤可以加工成建筑材料,⑦成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倒是真想见一见龙,相信自己见到了绝对不会落荒而逃。相反,我要定定地站着,①定定地盯着它的眼睛——想象里,它的眼睛里凝聚着一束冰冻的火,因了对视的热力,缓缓散放开,继而腾起熊熊烈焰……但是啊,龙,岂是说见就能见到的?只能退一步,去见一见龙的影子。龙的影子,自然也是龙——那从小村小寨、田间地头蜿蜒而来的龙,由人充当脚爪,忽而高昂,忽而低伏,忽而趔趄,忽而腾起。这些“脚爪”,都是一些黧面红心的人,他们粗糙的手执着手臂粗的木棍,一根根木棍支撑起龙的身躯,那撑起龙首的更不得了,须得三五人一起用力,就算是拽龙尾的,也非常不易,须是身壮力强的人。他,他们,这些用平凡之躯撑起整条龙的人们,在这一刻,随着龙的舞动,有了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什么东西呢?这世间有些东西注定是很雕说清楚的,这便是其中之一一简单地说吧,他们有了比平常更大的力量,他们不再觉得疲累,他们不由自主地贯注了全部的精神,面上永远浮现着一种喝醉了似的笑意——他,他们,一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在这一瞬间,获得了超脱于自我的神性,他和他们,成了龙的一部分。

龙在前进,在舞动。龙,越过了油菜花的金黄、小麦的青涩、桃花的粉红,越来越近了,②那想象之中的虚幻之物——不,是那从所未见的实有之神,无比真切地朝我走来了!20.下列各项中的“但是”与语段中加点的“但是”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如果还对他们宽容,那就会正中坏人的奸计。但是不能用同一手段对付偶然犯错误的同志。B.虽然南国之秋有它特异的地方,但是郁达夫还是更偏爱北国的秋,故都的秋。C.我们要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但是这种新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文化呢?D.生活的经验固然会叫人忘记许多事情,但是有些记忆经过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逝。21.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均使用了破折号,请分析这两处破折号的用法与作用。(4分)

22.画波浪线句的“他,他们”和“他和他们”所指代的对象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请结合语境简析。(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希腊德尔裴神庙有一些用哲理警句写成的铭文,其中最著名的是“认识你自己”。的确,认识自我,寻求自我定位,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青少年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既不能不看“别人眼中的我”,也不能只看“别人眼中的我”。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A“不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过度推断。2.AB.“这种叠形就是成就汉字美学的核心基因”错误。C.“追求对称平衡美的最高原则”过于绝对。D.“这种多样性也意味着有些中华传统艺术不再注重追求对称平衡之美”错误。3.A这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进书表》中的自述,表达的是他自己对于历史学习的热爱和投入,并未涉及到汉语美感、四字格、对仗、押韵、节奏等主题,与材料一讨论的汉语美感及四字格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无关。4.①音节平稳与二音步前后连接:汉语的音步一般由两个音节组成,这种特性使得汉语在表达时尽量追求二音步的前后连接,以形成平稳的音节组合。②对仗的使用:在汉语中,对仗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字词的音、形、义的对应,达到平衡稳定的效果。③押韵的运用:押韵也是汉语追求平衡稳定的一种方式。通过押韵,使得句子在音韵上形成呼应和协调,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④长短句读的搭配:汉语在句子结构上注重长短句读的搭配,以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感。5.①这种热潮是对汉字对称平衡美学基因的深刻认同和尊重。②这种热潮反映了现代人对汉语美感的追求和欣赏。③这种热潮也展现了汉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6.B“他只能借助诗歌忘却伤口的疼痛”错。7.A“他也想享受初秋片刻的静谧”错。8.①开始听到男孩踢球的声音,他的心情是烦躁、恼怒;②发现男孩受伤,对他开始同情,并且感受到生命的活力;③他下楼想要同男孩一起踢球,但男孩却认为他是骗子转身跑掉了,他的心情是悲伤、愤怒和绝望的。9.①从情节来看,这种“反转”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原本他是很讨厌诗歌的,但由于受伤他成了城市最后一批诗人。而那位喜爱诗歌的朋友大约由于生活的压力却成为商人。②从主题来看,这种反转具有讽刺效果,也让我们对现实进行反思:我们还需要诗歌吗?诗歌的未来当何去何从?③最后从读者效果来看,这种反转具有讽刺性,留给读者思考的广阔空间。10.BDF11.B前一个“愚”是形容词,指愚昧的。句意:目的是为了自圆其说以欺骗那些愚昧无知的凡夫俗子。/用来使百姓愚昧。12.A“晋献公听到骊姬对申生的谗言后有些犹豫疑惑,骊姬又在优施的教导下在夜里对着晋献公哭诉”说法有误。13.(1)等到大祸临头时才忧虑,就再也来不及了!(2)君王的嘉言善行将成为后人的楷模,而恶言丑行也会成为后世的鉴戒。如果对君王的言行废而不记,史官就会被免黜。14.依据:夫妻夜间床头私语不可能被外人听到。解答:①晋献公有专门的国史和女史,有专人记录。②史官为了自己的官职甚至性命,必须如实记录。参考译文:材料一:优施献计让骊姬在夜里哭着对献公说:“我听说申生为人很仁义而且势力很大,对百姓又很宽厚慈爱,这些都是有所用心的举动。如今他说国君被我迷惑,一定会因此而乱国,我恐怕他会以国家利益作借口对你施行武力。何不杀了我,不要为了我一个女人而让百姓遭受动乱。”献公问:“他难道会爱百姓而不爱他的父亲吗?”骊姬说:“我听别人说,施行仁义和效忠国家不一样。施行仁义的人,把爱自己的亲人称作仁;而效忠国家的人,把安定社稷称作仁。所以百姓的领袖没有私亲,而以百姓为亲。倘若他认为对多数人有利又能把百姓团结在自己周围,还怕弑君?为了多数人的缘故而不爱私亲,大家会更加拥戴他,他开始虽有弑君的恶声,可是最终能得到忠于国家的美名,用后来的善行掩盖掉前面的罪恶。民众总是追求利的。杀了国君而让民众得到厚利,民众有谁还会反对他呢?现在且把国君比作纣王,如果纣王有个好儿子,先把纣王杀了,这样就不会张扬纣的罪恶而招来周的诛伐。同样是死,就不必借周武王之手了,而且商的国祚不会中断,祖宗至今还得到祭祀。你想不担心这类事的发生,能办得到吗?等到大祸临头时才忧虑,就再也来不及了!”献公害怕地问:“怎么办才好呢?”骊姬说:“你何不称老退位而把国政交给申生。申生掌握了国政,按自己心愿行事,得到了他追求的东西,就会放过你。”献公说:“不能把国政交出去。我凭着武功和威势,才得以驾驭诸侯。没死就丢失国政,不能算有武功;连儿子也制服不了,不能算有威势。我把国政交给他,诸侯必定会和我们断绝关系;能断绝关系,必定会加害于我们。丢失国政而且害了国家,这是不能容忍的。你不必担心,我会有办法对付他。”

材料二:陈王涉读了《国语》里所讲述的申生被害之事,就来拜访孔博士(孔鲋),说道:“过去我还是相信圣贤之道的,但今天我才明白圣贤也并不诚实。先生您是怎么看的呢?”孔鲋回答说:“大王您为什么这样说呢?”陈王涉说:“从前晋献公昏庸糊涂听信谗言(逼死了太子申生),但是史书上居然还记载了骊姬夜里对晋献公哭诉,献公也因宠信骊姬而信以为真这样的事。人家夫妇二人夜深人静在黑暗的卧室里说什么做什么,外人谁也不可能知道那些私事,即便换成平民百姓也是如此,更何况献公还是国君呢?所以我认为这种记载不可信,不过是好事之人的凭空编造,目的是为了自圆其说以欺骗那些愚昧无知的凡夫俗子。这也使我甚至对圣人之言的真实性都起了疑心。”博士(孔鲋)说:“不是这样的。古时候,君王的外朝有国史官,内朝则有女史官。君王一举一动左史都会记载下来,君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