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_第1页
试论我国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_第2页
试论我国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_第3页
试论我国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_第4页
试论我国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前言自1979年日本进出口银行首先在北京设立第一家外国银行代表处、1981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首先在深圳设立第一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看出,引进外资银行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成绩之一。但是,外资银行的引入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东道国的金融深化、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影响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的稳定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从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全面履行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向外资银行开放境内零售人民币业务,并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以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全面实行国民待遇。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势必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和全面扩展,在推动国内银行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促使国内银行业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对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概述2.1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外资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具体来说,我国的外资银行包括:1家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者1家外国银行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外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代表处。前三款统称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等,本文主要是从法律角度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进行探讨。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依据监管法规,以相应的方式对外资银行进行限制和约束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禹芳李娜,2007)因此,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应该包括静态的监管法律法规和动态的监管行为两个方面。静态的监管法律法规不仅包括某一国内的监管法律法规而且还应包括涉及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动态的监管行为是包括外资银行从进入到退出的整个过程有关监管机构进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魏炜,2006)2.2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目标2.2.1保护本国银行业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本跨国界流动和金融机构跨境经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共同面临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格局。然而,外资银行本身具有的经济扩张性,必然与本国银行形成激烈竞争。除了少数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为吸引国际银行而采取单纯的宽松政策外,多数国家对外资银行的态度还是慎重的,一方面允许甚至以某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银行进入,另一方面,又对进入的外资银行进行管制、抑制,削弱其优势,保护本国银行业。2.2.2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由于金融国际化使各国成为国际金融系统的一部分,现在,外资银行的危机完全可以发展为国际银行业危机,国际银行业危机可以蔓延为国内银行业危机,一国外资银行危机可以触发多国外资银行危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这些触目惊心的经济动荡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安全性依然是各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重要目的,各国都不能推卸作为东道国监管的责任。2.2.3维护金融体系公平及有效的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保护先进、淘汰落后的一种有效机制。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无不追求一个适度的竞争环境,这种适度的竞争环境既可以经常保持银行经营活力,从而使企业公众获取廉价货币和优质服务,同时又不至于引起银行业经营失败破产倒闭,导致经济震动。因此,金融监管并非是压制和阻碍金融业的发展,而是要在确保安全与稳定的基础上促进金融体系的公平和有效的竞争。在外资银行监管中则体现为金融监管当局为内资与外资银行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二者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均等的市场机会。2.3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主要内容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按照从其进入到退出的整个过程来分,可以分为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三个方面。2.3.1外资银行的事前监管对外资银行的事前监管主要是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方面的各种规范和限制。所谓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是指东道国为了维护本国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定,从法律上对外资银行的准入申请进行审批,对外资银行的经营资格、经营能力等情况进行审查或确认,以决定是否允许其进入本国金融市场。(宗良,2002)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可以反映一国对待外资银行的基本态度,可以通过入口关的审查将可能影响本国金融业的稳定和有序竞争的外资银行排除在门外。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包括组织形式、的信息通讯网络、灵活的经营手段和新颖而有效的金融产品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从而加剧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可能冲击国内银行业的发展。一是业务争夺。中、外资银行不仅在传统业务上进行日趋激烈的竞争,而且在中间业务如结算、代理、个人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管理条例》规定,在华外资银行转制后注册成为本地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零售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而这两项业务又是绝大多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的争夺要地。(吕晓蔚,2007)二是外资银行对中国在职的优质金融管理人才及业务人才的争夺。外资银行为尽快开拓我国金融市场,必然利用内资银行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而以优厚的工资待遇、先进的管理模式、良好的培训等诱人条件,不断挖走内资银行的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正因为外资银行对我国的消极影响,我国必须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或根据传统惯例规范外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实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管,兴利除弊,以达到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预期目的。4我国对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现状4.1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框架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开始,为了加强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督管理,我国相应地颁布实施了一些法律法规,并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例如198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失效)、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失效)、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失效)等。目前,专门适用于外资银行监管的法规有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综合性管理法规则包括《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年修改)》、《商业银行法(2003年修改)》。(王守东钱建军,2007)2006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随后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外资银行的设立与登记、业务范围、监督管理、终止与清算、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解释,为外资银行的监管提供了可行的法律依据,新颁布的《管理条例》突出了以下几大亮点。4.1.1坚持和深化了审慎监管的原则新公布的《管理条例》在对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方面坚持和深化了审慎监管的原则,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条件、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等方面提高了要求,并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外资银行的准入条件方面,《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从原先的3亿元人民币提高到10亿元人民币,这不但提高了外资银行的准入条件,而且这也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我国银行设立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时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保持一致,体现了我国对外资银行给予全面国民待遇的精神。在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方面,《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业务规则,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并遵照执行”。银行不仅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同时也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反应,因此《管理条例》从始至终贯彻着审慎监管的精神,力求稳妥可靠的防范和控制风险,维护金融稳定。4.1.2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实行“法人导向”原则《管理条例》以“法人导向”为原则,区别对待外资银行分行和外资法人银行,对其业务范围等制定了相应不同的政策。外资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在华的发展战略,决定是否注册为法人银行,自愿选择其商业形态,完全尊重外资银行的意愿。《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按照合法性、审慎性和持续经营原则,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外国银行可以将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分行改制为由其单独出资的外商独资银行,也就是说外国银行分行可自主选择是否改制为外商独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改制为外商独资银行后,具有法人地位的外商独资银行就可以全面经营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而没有改制的外国银行分行根据《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继续经营人民币批发业务,但小额的零售业务将受到一定限制,即只允许其吸收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中国境内公民的定期存款。4.1.3监管标准力争实现内外统一《管理条例》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标准方面,在不危及我国金融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坚持了内外统一的原则,外资银行需要达到与中资银行同样的监管要求。例如,第三十六条规定,“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应当遵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遵守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关公司治理的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遵守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关关联交易的规定”等。4.2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运行机制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以《管理条例》为基础,对外资银行的设立与登记、业务范围、监督管理、终止与清算、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4.2.1监管主体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根据《管理条例》第五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统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外资银行及其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具体负责银行的监管。4.2.2监管手段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化操作规程,监管手段日趋多元化。例如在非现场检查中,程序主要有:1收集资料,要求报送财务会计报告、报表和有关资料;2整理分析,对报表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3写出报告,包括月报、季报和年度报告;4提出建议,对发现存在较大风险的外交银行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等。在现场检查中,有点前的问卷调查、进点会谈、内控操作程序的现场测试、资产与负俩的流动性匹配分析和评估、信贷资产质量以及贷款分类体系评估,现场检查结束后,有离点会谈、监管机构、被查行及外部审计机构三方会谈、督促整改等一系列手段方法。(姜天怡,2006)自引进外资银行时起,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对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先后制定了有关外资银行的监管法律、法规及规章,也形成了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运行机制。可以说,我国已经具备了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监管和充分监管的条件和手段。5我国对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不足和完善5.1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法律问题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基本法律框架及运行机制,这对规范外资银行的运作、保护国内金融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全开放,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法律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5.1.1有关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备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体系缺少一部调整和规范外资银行的基本法,关于外资银行的管理是以《管理条例》为基础,以一系列条例、实施细则办法、公告等构成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法律效力层次低,缺乏系统性。即使是新颁布的《管理条例》,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关于外资银行的投资主体方面,《管理条例》给中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设定了有差异的市场准人规则:《管理条例》规定,除外商独资银行的惟一或控股股东,中外合资银行的外方惟一或主要股东须为商业银行外,对其他股东没有限制条件。这种状况可能对中资金融机构产生限制性的影响。一方面,境外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设立或参股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效利用多元化经营和资源配置优势,在我国境内与中资金融机构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中资金融机构可能被允许在境外参股或设立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却不能在境内进行多元化经营,这在国际化、综合化经营的背景下,对于提升中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是不利的。5.1.2有关外资银行的监管方式落后虽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来,尤其是银监会成立三年来,我们借鉴国际审慎监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了一套相对较完善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框架和评级体系,监管技术和手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监管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大多数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对内资银行的监管方式采取以现场监管为主,非现场监管为辅。而对外资银行则采取不同的做法,即主要靠非现场监管。但我国在非现场监管方面由于监管部门之间报表和分析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体系,从而无法有效的发挥非现场监管的作用。在现场监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侧重于合规性监管,对银行的风险监管不足,不能从整体上对银行的业务经营状况进行总体监控和系统性评价,稽核人员专业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经常使现场监管流于形式,收获不大。(王一明,2007)5.1.3有关外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银行的随意退出可能会给国内大、小客户的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害,且外资银行退出不仅包括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这种正当的退出,还包括恶意退出即为逃避债务或税收而退出,尤其要注意的是外资银行进行破产诈骗,将其在境内吸收的存款通过宣告破产的方式转移到境外,这样会严重损害国内客户的利益,这种非正常的恶意退出更是值得关注的。(彭静,2004)而我国在外资银行的市场退出监管环节,无论从法律法规还是市场化操作来看,我国现在几乎是一片空白,既无存款保险制度也无最后贷款人制度。5.1.4有关外资银行的监管未能与国际接轨由于跨国银行的资产、管理、人员和运营都已国际化,且营业场所分散于世界各地,跨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是在别的主权国家领土上进行营业,这是其母国监管当局力所不及的,那么也就无法控制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风险;而东道国可以依属地管辖权依法对跨国银行在其境内的分支机构——外资银行行使监管权,但却无法对跨国银行的整体运营状况进行监管。因此,各个国家监管当局在各自国家的金融体系框架内各行其是的传统监管方式已经难以适应银行业国际化对监管的要求,从而必须进行合作监管。(魏炜,2006)而我国《管理条例》没有涉及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部门的合作监督,并且没规定国内法律与外国法律之间的冲突解决办法。5.2主要发达国家的监管实践及其启示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希望能通过引进外资银行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振兴服务。发达国家很早就实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政策,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5.2.1市场准入管理市场准入是东道国对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监管的第一个关口。因此,各国对任何外资银行提出的开业申请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批准后,才允许其开始营业。在美国,银行监管部门在审查外资银行时要求申请人必须符合下面两条强制性标准,即:(1)任何外资银行及外资银行母行在美国境外直接从事银行业务,要受到其母国监管者的综合并表监管;(2)该外资银行向美联储提供了联储所要求的充分评估其申请的信息。(吴燕,1999)在日本,外资银行则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出具书面保证,保证遵守日本银行法令及有关法律,服从银行监管部门的指导,严禁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2)外资银行必须拥有足够资产,以便有效地开展业务,并持有申请设立分行的一定数额的已发行股票;(3)外资银行在日本应有能够经营银行业务的人员,平时要雇用精通日本银行法及有关法令的日本人参与管理,以便保证和当局能用日语直接迅速联系。(张大荣,2001)由此可见,各国为了保证获准进入的外资银行是东道国真正需要的、符合东道国引进目的的外资银行,都不遗余力地严格把好市场准入这个关口。5.2.2业务经营管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监管当局对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限制较少,对外资银行资金运用的管理限制与国内银行也基本相同。但有些国家出于某种考虑,也会附加一些条件。例如出于保护美国主权和民族工业的考虑,美国禁止外资银行进行与政治有关的贷款与投资。德国也曾规定外资银行不能成为股票交易所会员。5.2.3运营管理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银行监管制度的国家,经过100多年的实践,美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的银行监管体系。美国银行监管部门对外资银行监管建立了以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为基础,以外资银行评级体系和存款保险体系为保障的完整的系统性监管。美国对银行机构的监管主要采用的是新骆驼评级制度,考察六项指标: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的流动性、敏感性。英国实行集中单一式管理,由一家金融机构集中进行监管。金融服务管理局独立性较强,它不但有权对外资银行行使发照权和检查监督权,而且在它认为必要时有权撤销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政府不干预金融服务管理局实施银行监督业务,它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权力是全面的。(徐世辉,2006)5.2.4市场退出管理各国对外资银行市场退出的管理都持谨慎态度,一般是根据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的严重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例如日本,当银行经营不善出现破产征兆时,该部门通常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主要是援救过程中的再交涉,由民间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支援或吸引合并,进行事后处理。而新加坡金融监管当局一直对金融公司的发展采取市场原则,不干预机构的设立与撤并,外资银行要退出需先清算,偿还个人和公司的债务,依法清盘,不存在中央银行救助和行政关闭的问题。(魏炜,2006)5.3我国对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完善5.3.1建立健全的外资银行监管法规体系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行为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定。构建科学、合理的外资银行法律监管体制,首要的前提是要有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的外资银行监管法规体系,应制定与《商业银行法》平行的基本法律,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目标、监管原则、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条件、业务经营及风险管理、市场退出条件、违法处理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以使监管有法可依。同时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立法应分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应为有关监管方向和原则的法律框架,即《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及以这两部法律为依据而制定的外资银行法;第二层次为监管当局制定的外资银行法实施细则;第三层次为有关外资银行业务的具体指导措施,供银行监管人员具体操作使用。(任小玲,2005)5.3.2完善市场运营中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确立的是以合规性监管方式为本的框架,而合规性监管只能预防部分风险,一家银行即使合规经营也可能破产。(王一明,2007)因此应将监管从合规性监管转向风险性监管,把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结合起来。在现场监管方面,可借鉴美国的新骆驼银行评级制度。通过监管当局对外资银行六大指标的综合评价,就能基本预测该银行的目前经营状况及风险情况,借以确定对其现场检查的频率,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该评级制度也有利于外资银行加强自律经营,搞好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的质量降低风险,取得好的评级。银监会通过对外资银行的综合评级,能及时预测外资银行的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针对不同的外资银行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对问题严重的外资银行及时给予补救,以防因外资银行经营不善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造成较大的冲击。(单永旭李红芳,2007)5.3.3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作为外资银行监管的最后一个环节,市场退出监管绝不仅仅是一个消极被动的事后处理过程,而是要积极的采取相应措施,对即将陷入危机或已经陷入危机的外资银行进行补救。《管理条例》的颁布,赋予了在我国的外国法人银行全面经营零售人民币业务的权力,当外国法人银行参与人民币业务而出现储蓄风险时,再由我国政府买单显然不适宜。对此,我国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首先用法律形式明确外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事项,包括存款保险制度的宗旨,存款保险机构的设立、职能、权利、运作方式,存款保险基金的设立、基金来源、管理方式,对出现问题的银行的处理方法以及赔付等有关事项。(卢伟,2007)《管理条例》要求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是在中国注册的法人银行,这一措施是为了保障我国公民的存款安全,也为了便于监管存款市场上的风险。这一规定借鉴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在类似领域的相关制度,充分吸收了国际银行业的监管经验,同时为我国外资银行加入存款保险制度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今后我国存款保险计划的全面实施。《管理条例》不但要求外资银行要遵守有关法人治理的规定,对外资银行关联交易、资产负债比例、反洗钱制度等也提出了更高的监管标准,这将有助于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顺利实施。(黄润源,2007)5.3.4加强与外资银行母国的合作监管力度由于外资银行的经营和风险与母行的经营状况及外部经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不能分割或孤立地进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规定:“跨境业务的并表监管需要母国银行监管当局与其他有关监管当局,特别是东道国监管当局之间进行合作及交换信息。”事实上,真正有效的监管是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机构联手合作,共同负担起跨国银行的监管任务。因此,我国应重视外资银行母国监管的重要性,加强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当局的信息共享和沟通。近年来,银监会已经陆续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签订了监管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双边监管合作机制,内容包括信息交换、市场准入和现场检查中的合作、监管信息保密、监管磋商等多个方面,有力地保障了外资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我国要充分利用跨境监管合作机制,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掌握外资银行在其母国和其他国家的业务经营与风险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和采取监管措施。6结语当前,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随着外资银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与中外资银行业务合作和股权合作的日渐深化,我国银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拥有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全面对外开放也给我国银行体系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因而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外资银行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我国以负责任的态度和前瞻性的眼光,既应该按照金融改革开放的总体进程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同时也应该相应调整和完善我们的监管体系与监管方式,根据环境、业务、风险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监管手段,依法参照国际标杆实施审慎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致谢在此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大学生活也即将结束,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四年来,法学院老师们富于启发的教学指导,使我在学习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和谦虚、宽容、平和的处世之道给我极大的教育和启迪。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我不仅顺利的完成我的大学学业并且受益终身。首先要感谢朱洁老师,作为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朱老师认真负责。本论文从观点的取舍到思路的梳理直至观点的形成,朱老师都严格把关,精心推敲,不断从内容上和思想上丰富和完善我的论文。文章初稿完成之后,朱老师又认真提出修改意见,对此我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同时,再次向其他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特别感谢我亲爱的同窗们,是他们给予我真挚的友情和无私的帮助,使我度过了四年难忘的时光!为此,我永远感谢他们。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顺利地完成学业。最后,感谢各位答辩老师认真耐心的阅读此文,并给出宝贵意见。由于本人才学所限,本文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答辩老师不吝指正,万分感谢。谨以此文献给关心我的父母、老师、朋友们。谢谢你们给予我的无私的帮助和鼓励!参考文献王一明.2007.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法制与社会,2007(3):149-150王守东钱建军.2007.试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问题.时代经贸,73(5):158-159卢伟.2007.论外资银行市场退出法律监管机制的完善.学术论坛,193:157-160任小玲.2005.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制思考.青海金融,2005(7):35-37吕晓蔚.2007.浅析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对中国银企的影响.财经之窗,2007(8):67-68吴燕.1999.论90年代中期美国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经济评论,1999(4):112-113张大荣.2001.日本金融厅及其金融监管现状.国际金融研究,2001(5)邹立刚张桂红.2001.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北京:法律出版社:197—198宗良.2002.跨国银行风险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单永旭李红芳.2007.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及其启.集团经济研究,224:305-306禹芳李娜.2007.中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原则和立法模式选择.财经界,2007(7):55-56姜天怡.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及缺陷分析.黑龙江金融,2006(1)徐世辉.2006.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研究黄润源.2007.浅析我国对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广西金融研究,第413期:50-53彭静.2004.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的完善.湖北社会科学,2004(5)魏炜.2006.外资银行法律监管问题研究China'sLegalSupervisiononForeignBanksHuangJianping(CollegeofHumanities&Law,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a)Absrtact:TorealizehercommitmenttoWTO,ChinaopenedherfinancialmarketcomprehensivelyonDecember11,2006.PlentyofbankingserviceshavebeenintroducedintoChinaeversince,andalotmoreareyettocome.Althoughforeignbanks’entryintoChinahasbroughtadvancedmanagerialandoperationalconcepts,theyprovetobeagreatchallengetothedomesticfinancialmarketandfurthermoreto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Facedwithsuchpressure,theChinaCentralBankisinadesperateneedforadjustmentofitsBankingSupervisionSystem(BSS)toadapttothenewsituation,inviewofitsincapacityofsupervisionmeasurementsformonitoringforeign-investbanks.Thecurrentthesisaimstomapouttheauthor’sthinkingonthepossiblesolutionstotheimprovementofthesupervisionsystemoverforeign-investbanksandthatoftherelevantlegislationbyanalyzingsuccessfulcasesinothercountries.Hopefully,theauthor’ssuggestioncanshedsomelightontheimprovementofBSSsupervisionmeas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