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托物言志"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四学段(7-9年级)学习内容中提到:“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音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结合七下第四、五单元的文章特质,我将七下第四单元《陋室铭》《爱莲说》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外国诗二首》整合重构为大单元,以托物言志为大概念,设计了“托物言志”大单元教学。
这几篇选文中体裁多样,无论是散文、文言文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作者的人生思考。从语文要素来看,这几篇文本中涉及到了景物描写、托物言志、类比、对比、联想等,但无论是写景还是将物与物进行对比、类比,或是由物及人的类比、联想,都是为“言志"服务。
学生通过阅读《陋室铭》《爱莲说》,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高洁傲岸的情操,增强文化自信;通过阅读、交流、写作等方式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鉴赏、写作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单元目标
★学生能借助具体文字,把握每一篇文章独一无二的言语形式,理解作者所言之志。
★学生能通过比较阅读,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并建构托物言志诗文的阅读策略。
★学生能通过读写转换,在写作中发掘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的联系,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思。
备课组长单元解读
★比较不同文章中托物言志手法运用的异同,构建托物言志诗文的阅读策略。
★发掘托物言志类文章中所托之物和所言之志的联系,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思。
难点
★找到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的内在联系,根据所言之志来描写所托之物的特点,实现“物”与“志"相融。
(一)学前诊断
请阅读《在狱咏蝉》《石灰吟》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两首诗歌仅仅在介绍蝉和石灰吗?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两首诗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你学过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文章吗?
4.关于这种写作手法,你还知道什么呢?
(二)尝试创作
1.写作任务情境:我们学校在征集表现学校精神的短文,请你用一物来寄托我校师生精神,用上“托物言志”的写法。
2.写作支架:提供两篇短小精悍的美文作为范文支架。(《秋夜》鲁迅、《三角梅》刘成章)
3.小组交流:我觉得哪个事物最能体现我校师生精神?这个事物有什么特点?它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4.小组合作:小组交流讨论后,合作撰写小短文
5.创作后反思:小组合作创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困难?目前是否有办法解决这些困难?
(三)解码名家创作
散文阅读
环节一:阅读《紫藤萝瀑布》
1.整体感知:标题“紫藤萝瀑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读了这个标题,你脑中映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请闭上眼睛“放电影”,然后用两三句话描述出来。
2.请围绕“这是一棵……的紫藤萝,这是一棵令我……的紫藤萝。"深入阅读文章,抓住紫藤萝的特点进行批注,填写下表。(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语句在写景状物中的精妙之处。语文课的根本是语言和文字,不能因为单元整合而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
链接资料
链接资料1: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链接资料2:父亲冯友兰是中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哲学家,被称为中国的哲学宗师,姑姑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冯沅君,母亲也是师出有门的才女子。她有幸在远离贫困与肮脏的净土中发芽,成长,拥有一个“没有污点的,饮之不尽,令人神清气爽的清泉”般的纯净记忆。而她的生活环境,基本上限于高等学府和高等学术研究机构,由于自小在和谐淳厚文雅的学术气氛中得到熏陶,因而奠定了她一生的做人与做文准则。
链接资料3:宗璞的命运经历了异于一般人的磨难。她从小体弱多病,做过各种各样的手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她的视网膜多次脱落,无法阅读和用笔写作,从此她告别了阅读,所有的作品均由口述完成。除了承受个人生命的挫折之外,宗璞还经历了太多个人生命之外的坎坷,“文化大革命"中一家人深受迫害,父亲冯友兰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公正待遇,再后来是慈母撒手人寰、小弟英年早逝、父亲圆满归西、丈夫溘然辞世。
环节二:阅读《一棵小桃树》
请围绕“这是一棵……的小桃树,这是一个……我。”自主阅读本文,把握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完成下列表格。
链接资料
链接资料1: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3年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他的童年时期,正是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时期,也是新一代充满希望、孕育理想的时期。但是,1966年开始,长达10年这久的“文化大革命”,不仅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危害了青年的成长。在“文革"中,贾平凹的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高老庄》《秦腔》等。另写散文。它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新千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怀念狼》已问世。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链接资料2:“我出生在一个22口人的大家庭里,自幼便没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里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校上体育,争不到篮球,所以便孤独了,喜欢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是要躲人,恶性循环。"
——《贾平凹性格心理调查表》
“家庭的败落,使本来就孱弱的我越发孱弱。更没有了朋友,别人不到我家里,我也不敢到别人家去……那是整整两年多时间,直至父亲平反后,我觉得我是长大了,懂得了世态炎凉,明晓了人情世故。”
——贾平凹《在乡间十九年》
链接资料3:从山沟走到西安,一看见高大的金碧辉煌的钟楼,我几乎要吓昏了。街道那么宽,车子那么密,我不敢过马路……
——贾平凹《平凹文论集》
稿子向全国四面八方投寄,四面八方的退稿又涌回六平方米。我开始有些心冷,恨过自己命运,也恨过编辑,担心将来一事无成,反误了如今青春年华,夜里常常一个人伴着孤灯呆坐。
——贾平凹《我的台阶和台阶上的我》
环节三:小结
读完两篇文章,你掌握托物言志手法了吗?这两篇文章中在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时有什么异同呢?请你再读这两篇文章
环节四:课后作业(方法迁移)
请你阅读《燕园树寻》(宗璞)、《白杨礼赞》(茅盾)、《梧桐树》(丰子恺),完成下表。
盘点规律,寻找方法:同学们,根据你填的表格,你能总结出“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学习方法吗?
诗歌阅读
《外国诗二首》
环节一:比较抒发感悟的方式
从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判断,《未选择的路》用了表现手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歌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你分别朗读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你的理由。
环节二:比较形象的显隐
《未选择的路》具体形象(意象)分析
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主问题:陋室为何不陋?
子问题:
1.随着刘禹锡走进陋室,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处怎样的居所?
2.让刘禹锡这么自得其乐、自恃自傲的居所,实际上是怎样的呢?
链接资料1:
《刘禹锡写的缘由》
据说,他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至安徽省和州当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多方刁难他,给他穿小鞋。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很高兴地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的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于是又令衙门的书垂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三间减少到一间半。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堤边杨柳成行。刘禹锡又作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继续写诗作文不辍。策知县见状,肺都快气炸了,又与书垂商量更进一步地整治他。他们勒令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张床、一只桌子、一把椅子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千古名文《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上立于门前。策知县气得浑身发抖,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3.“苔痕上阶"草色入帘”,陋室外面明明是杂草丛生,荒芜已久,在他眼中为何如同仙境?(用文中一句话概括: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链接资料2: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全唐诗》
4.“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与刘禹锡的“陋室”有何相似之处?此处运用了什么手法?(类比)从中,你读出了刘禹锡怎样的志向?
链接资料3:
诸葛亮:公元207年,诸葛亮承刘备“三顾茅庐"之请,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自此刘备与诸葛亮关系之亲密,诸葛亮亦开始了他万古留名的军事生涯。
杨雄:扬雄少年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
《爱莲说》
主问题:周敦颐为什么爱莲?
子问题:
1.作者写了莲花的哪些特点?
2.作者爱莲所具备的哪些君子品格呢?
3.既然是爱莲,为何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类比、对比→言志)
链接资料:
陶渊明与菊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园田,饮酒赋诗,逍遥适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因了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
——《陶渊明与中国菊文化》
秋菊凌霜开放,开在百花之后,是隐士的象征。陶渊明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归隐田园后过着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众人与牡丹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白居易《牡丹芳》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买花》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丛深色的鲜花,可以抵十户中等人家一年交纳的赋税。把“一丛”花与“十户"赋等同起来,劲直沉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达官贵人挥霍人民血汗纵情享乐的事实。
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竞效奢靡、争攀富贵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依然存在。至北宋,牡丹始走出皇宫内院,进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了牡丹民俗。宋人对牡丹推崇备至,不仅游赏牡丹演变成乡风民俗,成为全民参与的活动,而且牡丹已成为诗文、绘画、瓷器、织绣、雕塑、宗教等领域的主要素材之一,由此而形成的牡丹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牡丹风尚超过了唐代。
拓展作业
任务情境:
通过这几篇诗文的学习,我们解码了名家托物言志诗文,请你们为学弟学妹编辑一本“托物言志”课外阅读手册。具体要求如下:
每个小组挑选6篇托物言志散文、2首托物言志诗歌、1篇托物言志文言文。
每个同学要撰写一篇托物言志诗文的阅读导语,引导学弟学妹抵达托物言志诗文的文本深处。(挑选优秀的阅读导语整合后印在阅读手册上)为这本课外阅读手册取名,设计封面。
(四)写作实践
活动一:集体创作
1.任务情境:
在我校师生精神象征物的评选中,得票最多的是爬山虎。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挖掘爬山虎的精神品质,按照不同的“志”,讨论应该抓住爬山虎什么特点,每个小组合作撰写一篇小短文,500字左右。
2.小组交流:
爬山虎什么特点与我校师生哪个精神品质相契合,应该托“爬山虎”言什么“志"?根据不同的“志”,思考应该抓住爬山虎哪方面的特点。
第一组
★言志:学习爬山虎意志坚定、登高望远的精神。
★托物:重点描写爬山虎的什么部位和情景?
第二组
★言志:学习爬山虎的生命力顽强。
★托物:重点描写爬山虎的什么情景和特点?
(前:被铲除得如何彻底;后:怎样艰难地发出芽来)
第三组
★言志:根深才能叶茂。
★托物:重点写出爬山虎什么情景?
(清理老房子爬山虎,准备种花时,发现根很难拔出,长得非常牢固,拔出来后发现根很长。)
第四组
★言志:站得稳才能攀得高
★托物:重点写爬山虎什么情景?
(重点写爬山虎的脚,很难拉动。)
3.小组合作撰写小短文。
活动二:个人创作
1.任务情境:
“托物言志"课外阅读手册设置了一个“学长学姐风采”栏目,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助理广告师考试消费市场趋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太原社区面试题及答案
- 全科医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 地理西亚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国际商业设计师考试备考要点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数据分析基础试题及答案
- c语言测试试题及答案
- 商业设计师考试全新试题及答案揭晓
- 2024年职称考试纺织品检验问答试题及答案
- 破解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难题试题及答案
- MOOC 介入放射学-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第1章 导论
- 广东省省级政务信息化(2024年第一批)项目需求-广东省财政厅业务系统运维运营服务(2024年)项目
- 寄拍行业分析
- 培训地坪漆课件
- 搪瓷制品的艺术创作与文化创意
- 江苏开放大学2024年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60878》实践作业参考答案
- 标书中人员配备方案
- 蛇咬伤的快速应急方法
- 采购管理教学第9讲采购环境与供应市场分析课件
- 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合同(官方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