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扬州市名小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2024年扬州市名小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2024年扬州市名小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2024年扬州市名小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2024年扬州市名小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扬州市名小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基础积累。(33分)1.听短文,完成练习。(6分)(1)扬州是个好地方。“扬州三把刀”是指、和。(3分)(2)现代科技为生活智能化、舒适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有人据此认为,源于农耕文明的“扬州三把刀”必将因为落伍而被淘汰。请结合短文中相关内容,写出你的看法。(3分)2.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力求整洁、美观。(2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3.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qiūyǐndǐyùjiǎobànqiānchuíwànzáoróucuōchèdǐpíxuēmùdèngkǒudāi4.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3分)(1)我狼吞虎咽(yānyànyè)地把食物吞进咽(yānyànyè)喉。(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huíhuái)外,又剩(shèngchèng)些什么呢?(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hào)将至,思援弓缴(jiǎozhuó)而射之。5.许多成语源自文言文,学好文言文有助于理解成语的意思。请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加点字的意思。(4分)(1)走马观花:(2)置之弗论:(3)玉石俱焚:(4)上援下推: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应怜/屐齿/印苍苔B.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C.一枝/红杏出墙/来D.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7.关于赵孟頫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2分)

A.元代B.书法家C.代表作《四门记》D.楷书四大家之一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B.通过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使我们明白人要早早尽孝。C.城市里的空气污染严重,对人们的疾病和健康非常不利。D.他不仅喜欢藏戏的表演形式,还喜欢藏戏中的人物面具。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与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关。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的三个事例都是按照“反复研究发现问

题得出结论”这样的顺序来介绍的。C.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终于回到了法国。D.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了竹子的品格。10.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A.《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后事件的回忆,表达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B.《北京的春节》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对“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进行了细致描写,展现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C.《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他被称为“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D.《匆匆》这篇课文,作者将情感融入了具体的人、事和景物之中,而《那个星期天》是通过一连串的问句,直接抒发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二、经典诵读。(15分)1.读一读,连一连。(6分)万里悲秋常作客铁马秋风大散关《登高》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吹面不寒杨柳风《秋日》(其一)杜甫百年多病独登台霜落邗沟积水清《满江红》陆游壮志饥餐胡虏肉蓝田日暖玉生烟《书愤》秦观楼船夜雪瓜洲渡寒星无数傍船明《锦瑟》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笑谈渴饮匈奴血《绝句》岳飞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9分)(1)在默默里算着,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2)使弈秋,其一人,;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3)应怜屐齿印苍苔,。(《游园不值》)(4),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5),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6),;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7),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三、美文阅读。(22分)(一)王羲之好鹅(11分)王羲之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②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③。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④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注释】①姥(mǔ):年老的妇人。②就:到,前往。③弥日:整天。④举:全,全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王羲之性好鹅:(2)善鸣:(3)姥闻羲之将至:(4)意甚悦: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携亲友/命驾就观B.姥/闻/羲之将至C.又/山阴有一/道士D.羲之/往观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4.从文中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3分)(二)(一)温暖的火塘(节选)(11分)吴昌勇①当锅灶边的火塘被柴草点亮,陕南的冬天就到了深处。各家屋檐下,用来烧火的木柴早已堆成一堵墙。在乡下,人们最喜欢用桦木烤火,前一天夜里烧出的桦木火炭捂在炭灰里,还能做第二天早密上的火种。柏木烧过后满屋清香,能养神除躁;泡桐木木屑松软,一点就着,是火塘旁常备的燃料。除夕夜,火塘里要火光盈盈,预示着来年逢好运。②火塘或方或圆,一只铁壶吊在火塘中央,四周可围坐七八人。老人烤火,要的是个火伴儿。塘里的小火苗燃烧在火塘中央,悬挂在火塘中央的铁壶晃晃悠悠,猫和狗的眼神晃晃悠悠,咝咝啦啦的响动从壶嘴冒出来,一缕一缕的热气也晃晃悠悠。老人一边忙着手中的针线活,一边念叨着,春天和出远门的儿女一道,能早一点儿回来。③小孩烤火,图的是能听见火笑。没有干透的木柴烧过之后,断成两截,湿气推着火苗瞬间扑出来,火塘里似有嗤嗤笑声。这是孩子们耳朵里欢快、温暖的声响。④汉子和主妇烤火,是为了解乏。常常是晚饭过后,火塘新添了干柴棒子,尺把高的火苗照得满屋亮堂,壶里的水像跺着脚在跳,待热气把壶盖掀起来,就着滚烫的水,在火塘旁泡个热水脚,一股温热传遍全身经络,这是一天最享受的时刻。⑤落一场雪,乡下才算是真正过冬。这时,庄稼人才会停下手里的农活儿,一家人围着火塘坐在一起,听雪花簌簌飘落,听风摇门窗吱吱地响。瑞雪兆丰年,旋舞的雪花亦如风筛过后的粮食,轻盈地落入大地粮仓。屋外,一场大雪坐在陕南大地上。屋内,火塘里却有了些许春意,每一个火苗都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噼啪作响的柴火,好似一挂礼炮,欢庆漫天飞舞的雪花。透过门缝,屋外洒下一地火红。在这个冬夜,漫天雪花如同为新春递出大自然的请束,那些裹着雪花外套的小麦和油菜,感受到火热的泥土,正在布置着一场盛大的迎接仪式。⑥火塘如摆在乡村夜晚的宴席,左邻右舍吃过晚饭,落一身雪花走东家串西家,手握茶杯,就着塘里的柴火,念叨着这场大雪,也念叨着开春之后的油绿肥壮的庄稼。他们围坐在一起,心里话和家常话被大火烤出来,汗津津的额头如飘落了一场毛毛细雨,生出豆大的汗珠。爽朗的笑声袅袅升腾,直到夜深,直到火苗有了倦意……⑦塘里的火是节气的一部分,烤过小雪、大雪,烤过小寒、大寒,一直烤到立春,烤到万物有了春天的外衣。这时,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一个火塘,热乎乎地忙碌在庄稼旁。1.短文写了哪三类人烤火?他们烤火的目的分别是什么?(3分)2.下列对短文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扑”写出了火苗因湿气的推动既快又急的样子。B.“跺”写出了水因沸腾而在壶里上下翻滚的样子。C.“坐”写出了陕南大地上雪之大以及环境的静谧。D.“洒”写出了月光柔和地照耀着雪地,令人们陶醉。3.下列对短文第①段的表现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奠定了全文温暖而美好的感情基调。B.介绍火塘及火塘的作用,为下文写火塘旁的乡情、亲情做铺垫。C.讲述了除夕夜的火塘,要火光盈盈,这样来年才能遇上好运。D.讲述了每逢下雪,一家人都喜欢围着火塘坐在一起烤火取暖。4.下列对短文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火苗给人们带来温暖与希望,表达了作者对火苗的喜爱之情。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火苗的美好形态以及烤火时的愉快心情。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火塘里的火苗让屋内变得与春天一样温暖。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鲜花像火苗一样,给冬天带来春天的暖意。5.下列对短文表达的情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通过火塘带给人们的温暖与惬意,表达了作者对火塘的喜爱之情。B.通过写温暖的火塘,表达了作者对农闲时节温馨悠闲生活的向往。C.通过写温暖的火塘,表达了作者对火塘的怀念与农村生活的向往。D.通过写温暖的火塘,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的老百姓生活艰辛的同情。四、习作园地。(30分)1.《山谷中的谜底》一文,通过探究现象背后的秘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生活中,相信你也能通过某种现象或某件事情,感悟其中的道理。请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为题,写一篇作文。2.“妈妈不喜欢吃”“妈妈不累”“妈妈不想要”……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话,但过后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请你回忆一下,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当时,你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以“妈妈的话”为题,写一篇作文。从上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要求:叙事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书写规范、工整,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2024年扬州市名小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听力材料:被小看了的“扬州三把刀”扬州是个好地方。提起扬州,映入眼帘的是烟花三月的美景,脱口而出的是“春江花月夜”的诗篇,真实的历史、传奇的故事,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荣光,“三把刀”更是响亮的品牌。切菜刀、修脚刀、剃头刀,各地都有,唯独扬州有名,本地人引以为荣,外地人心驰神往。“扬州三把刀”貌不惊人,却出手不凡,让平凡生活富有诗意,使寻常日子别有情趣。“扬州三把刀”文化的传承,在日新月异的转型中面临考验。现代科技为生活智能化、舒适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传统的“三把刀”如不与时俱进,会面临“失业”的风险。一把电动剃须刀,按钮轻轻一摁,上下来回几次,胡须全无,容光焕发;一个调料包,按照说明放进锅里,很快一桌美食便摆上餐桌;一支小药膏,轻轻一涂,足疾也能有所缓解。有人据此认为,源于农耕文明的“扬州三把刀”可以进博物馆了。“扬州三把刀”从未停止创新的步伐。身怀绝技的手艺人并不满足于“一招鲜吃遍天”,而是因时因地主动求变,敢到大城市迎接挑战。“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时尚与传统衔接,消费与享受融合,求新与挑剔并重,多年来“扬州三把刀”依然独领风骚,成为生活服务业的主力军。寻常食材,经扬州大厨的刀工、火工成为非常菜品,色香味形俱全,可口养生兼顾。一把修脚刀,功能日益专精,口窄轻便的平刀、厚而坚硬的锛刀、嵌趾刀、铲刀、刮刀,刀型不同,用途各异,成为足疾人士的刚需。只要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创新,任何手艺不但不会失传,而且会不断发扬光大。(选自2022年5月5日《扬州晚报》,有删改)1.(1)切菜刀修脚刀剃头刀(2)我认为“扬州三把刀”会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①“扬州三把刀”是扬州地方传统文化,需要不断传承;②“扬州三把刀”只要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创新,就会不断发扬光大。2.略3.蚯蚓抵御搅拌千锤万凿揉搓彻底皮靴目瞪口呆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