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1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2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3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4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0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考

研真题(回忆版)

2010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考

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2012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考

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考

研真题(回忆版)

2010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40分)

1.史诗

2.悲剧

3.《罗摩衍那》

4.《源氏物语》

5.《一千零一夜》

6.《浮士德》

7.《神曲》

8.《百年孤独》

二、《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著)的主题和叙事特征。(50

分)

三、许寿裳在其《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回忆道:“……有一次,因为章

先生问及文学的定义如何,鲁迅答道:‘文学和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

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先生听了说:这样分法虽较胜于前人,然仍

有不当,郭璞的《江赋》、木华的《海赋》,何尝能动人哀乐呢。鲁迅

默默不服,退而和我说:先生诠释文学,范围过于宽泛,把有句读无句

读的悉数归入文学。其实,文字与文学固当有分别的……”章太炎在

《国学论衡·文学总略》开篇即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

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试分析章太炎和鲁迅文学观念的差异。(60分)

2010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40分)

1.史诗

答: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叙事长诗。多以古代英

雄歌谣为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

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史诗是人类最早的精神产品,对了解早期人类

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史诗和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史诗在

神话世界观的基础上产生,而它的发展最终又是对神话思想的一种否

定。根据所反映的内容,史诗可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两大类。

2.悲剧

答: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一般描写正面主人公在为其所从事的

事业,所进行的活动及追求美好理想与未来的过程中,或由于社会制度

的不合理,遭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或由于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或由于性格的矛盾、思想的软弱、行动的失误等,最终以失败或死亡告

终,从而“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激起人们的同

情、崇敬,产生出一种悲愤的力量。在文学史上,根据酿成悲剧的不同

原因,常将悲剧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

3.《罗摩衍那》

答:《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中最长的史诗。

它是在长达数世纪的民间口头流传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印度文学史

上,《罗摩衍那》被称作最初的诗,它不仅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崇高的

地位,而且对整个南亚地区和宗教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罗摩

衍那》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

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因其间插入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小故事及描绘自

然景色、战斗场面等花费了过多笔墨,故而篇幅宏大。

4.《源氏物语》

答:《源氏物语》是日本女性作家紫式部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它对日

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

开启了“物哀”的时代。《源氏物语》全书54卷,大约作于1001~1014年

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小说描写了平安京时期日本的风

貌,揭露人性,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

5.《一千零一夜》

答:《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

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

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

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

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

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6.《浮士德》

答:《浮士德》是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

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

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

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

路。《浮士德》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剧,其构思宏

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

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

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

高的艺术境界。

7.《神曲》

答:《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于1307年至1321年创作的一部长诗。这

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

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

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

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

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8.《百年孤独》

答:《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它是拉丁美洲魔

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

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

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

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

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

文学巨著之一。

二、《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著)的主题和叙事特征。(50

分)

答:《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由两条线

索构成:一条写安娜·卡列尼娜和伏伦斯基之间爱情婚姻的纠葛,展现

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另一条写列文的精神探索以

及他与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图画。

(1)《安娜·卡列尼娜》的主题

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中关心的是家庭题材。但家庭的冲突是与时代的矛

盾、社会生活的激流密切联系的,主人公的生活历史被纳入到时代的框

架之内,单个人物及其愿望、渴求、欢乐和痛苦,是时代与社会生活激

流的一部分。

作者在描写现实生活时强调了习以为常、固步自封的社会关系对人的沉

重的压制,这种压制使人的个性和生命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小说以史

诗性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躁动

不安,展现了“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时代特点。小

说的悲剧气氛、死亡意识、焦灼不安的人物心态,正是人物同有损人的

尊严的环境发生激烈冲突的产物。这种焦虑不安的气氛正是“一切都混

乱了”的社会的特点,也是处于“阿尔扎玛斯的恐怖”之中的托尔斯泰自

身精神状态的艺术外化。

(2)《安娜·卡列尼娜》的叙事特征

①注重于描述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体现出“心灵辩证法”的特点

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列文的心理过程是沿着两条路线发展的:对社会问题

特别是农民问题的探索和对个人幸福、生命意义的探索。

在农事改革上,他经历了理想的追求到失败后的悲观;在个人生活上,

他经历了爱情上的迷恋、挫折、失望到婚后的欢乐、焦虑、猜忌、痛

苦,最后在宗教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他的心理运动是伴随着精神探索

的历程有层次地展开的。小说对安娜的心理过程的描写,则侧重于展示

其情感与心理矛盾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作者把她内心的爱与恨、希望与

绝望、欢乐与痛苦、信任与猜疑、坚定与软弱等矛盾而复杂的情感与心

理流变详尽地描述出来,从而使这一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

②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

小说中人物的一个笑言,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成了传达心灵世界的媒

介。人的感情的本能和非言语的流露,往往比通常语言表达的感情更为

真实。因为语言常常对各种感受进行预先的“修正”,而人的脸孔、眼睛

所揭示的都是处于直接的、自然的发展中的情感与心理。

这种直接的、自然发展中的情感与心理是作者热衷于捕捉的。安娜因其

具有被压抑的生命意识,灵魂深处才蕴蓄着荡漾的激情,时不时地通过

无言的外在形态流露出来,使她富有超群的风韵与魅力。安娜形象的美

主要导源于她那丰富的情感与心理世界,这种描写也常见诸其他人物身

上。

③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

托尔斯泰描写的内心话语常常表现出不规则、间断跳跃和随机的特点,

使所揭示的心理内容更真实、自然和深刻。

小说对安娜自杀前的内心话语的描写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这段内心独

白先写安娜“死”的念头,接着是她回忆和伏伦斯基的争执,然后拉回到

眼前的面包店,随之又联想到水和薄烤饼,再接着是回忆她17岁时和姑

母一起去修道院的情景,随后又想象伏伦斯基在看到她的信时的情景,

突然,那难闻的油漆味又使她回到眼前正在油漆招牌的百货店。作者把

人物的视觉、嗅觉、听觉等不同的感觉因素同想象、记忆、意志过程等

知觉因素以及悔恨、羞愧、恐惧、痛苦、希望等情感交混在一起,心理

流变呈时空交错、非规则非理性特征。这段内心话语把处于生与死的恐

惧中的安娜复杂而混乱的情感与心理内容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④独特的拱形结构

表面上看,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的精神探索两条主线平行独立地发

展,缺乏内在联系,但事实上它们是巧妙地联结在一起的,这从两方面

表现出来:

a.小说在两条主线之间穿插了奥勃朗斯基和道丽的家庭生活这条中间

线,它在外部结构上成了两条主线的拱顶结合处。

b.小说运用人物向心对照法沟通了两条主线间的内在联系。男女主人

公安娜和列文的对照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c.安娜和道丽、列文和奥勃朗斯基、奥勃朗斯基和卡列宁等也形成对

照。这就使两条平行主线在社会的、宗教伦理的和心理内容的意义上互

相沟通,共同表现着小说深刻的主题。所以,小说用有形和无形的方式

使两条主线联结成自然而严整的拱形结构,这是托尔斯泰在小说结构艺

术上的独创。

三、许寿裳在其《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回忆道:“……有一次,因为章

先生问及文学的定义如何,鲁迅答道:‘文学和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

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先生听了说:这样分法虽较胜于前人,然仍

有不当,郭璞的《江赋》、木华的《海赋》,何尝能动人哀乐呢。鲁迅

默默不服,退而和我说:先生诠释文学,范围过于宽泛,把有句读无句

读的悉数归入文学。其实,文字与文学固当有分别的……”章太炎在

《国学论衡·文学总略》开篇即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

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试分析章太炎和鲁迅文学观念的差异。(60分)

说明:本题暂未作答,请见谅。

2012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给下面的诗文评段落断句(15分)

1.乙卯冬陈去非初见余诗曰奇语甚多只欠建安六朝诗耳余以为然

2.退之评伯夷止是议论散文而以颂名之非其体也

3.此即昔人所谓东坡诗如大家妇女大踏步走出山谷便不免花面丫头屏

角窥人扭捏作态之意

二、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既表现了一个人性觉醒的新青年面对男

女爱欲问题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态,也传达了一个身处强大异国的弱国子

民感受到歧视的悲愤情怀,请具体分析这二者哪个是主导情怀,哪个是

附带情绪?(20分)

三、以《阿长和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作品

为例,谈谈鲁迅的散文艺术有什么样的独特魅力。(25分)

四、史铁生的作品对人的残疾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20分)

五、T.S.艾略特的诗歌和诗学观念,对哪些中国现代诗人产生过影响和

启发?请举例说明。

六、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这样写道:“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

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

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请为此词写一篇千字赏析短文。

(50分)

2017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诗可以群

2.以意逆志

3.神与物游

4.随物赋形

5.意图谬误

6.题目缺失

7.原始意象

8.总体文学

9.象征主义

10.新感觉派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实例说明文学作品中通感手法的运用。

2.简述精神分析学说运用于文艺批评的得失。

三、论述题(50分)

根据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