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及模拟试题详解_第1页
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及模拟试题详解_第2页
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及模拟试题详解_第3页
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及模拟试题详解_第4页
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及模拟试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

学考研真题

2013年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考

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

考研真题(回忆版)

第二部分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

模拟试题及详解

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

及详解(一)

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

及详解(二)

第一部分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3年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启动子

2.奢侈基因

3.连锁群

4.细胞全能性

5.细胞凋亡

6.应激性

7.酶

8.反射弧

9.真核生物

10.克隆

二、简答题

1.五界分类系统

2.人体的11大功能系统

3.细胞周期

4.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5.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

6.烟草打顶后长出新的侧芽的原理

7.简述病毒增殖过程

8.为什么说初级生产量是形成生态系统的基石

9.血液在循环时为何不会倒流

10.下面结果属于植物的何种组织?

仙人掌的刺

豌豆的卷须

菟丝子的吸器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2.牛能消化草,人不能,为什么?如果用抗生素把牛胃内的微生物杀

灭,会怎样?

3.染色体的结构要点。

第二部分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

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物种species

答:物种简称“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

布区的生物类群。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在生殖

上互相隔离。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种群population

答: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个体彼此

间可以互配进行生殖。种群不仅是物种的存在单位,而且是物种的繁殖

单位和进化单位。种群不仅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而且也是群落的基

本组成成分。

3.循环系统circulatorysystem

答: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和淋巴管系统(淋巴循环)

两部分。是使血液或淋巴流通,把由外界摄取的营养和体内产生的激素

等分配到身体各部,以及进行气体交换和将废物排出等的管系。

4.生态系统ecosystem

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

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所形成的一

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食物链foodchain

答:在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为起点,各种生物有机体以取食与被取食

的关系,即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关联而形成为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系

列,即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6.反射弧reflexarc

答:反射弧是指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包括感受

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中间神经元及突触连接)、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5个环节。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

7.后口动物deuterostome

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

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后口动物包括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

8.双受精

答:双受精是指花粉管到达胚囊后,释放出二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

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

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两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

的过程。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

9.遗传漂变

答:遗传漂变是指基因频率在小群体里随机波动的现象。遗传漂变和选

择、突变、近亲繁殖等都是影响等位基因频率的因素。

10.有丝分裂mitosis

答: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分裂时期染色质形成

丝状或带状结构,出现由纺锤丝组成的纺锤体,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和母

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密码的简并性: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

多个密码子的现象。

二、简答题。

1.简述人类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答:(1)人类的形态学特征:

①人具有脊椎动物的某些原始的形态特征。如具五指(趾),退化的尾

椎和尾肌,(眼中)瞬膜的痕迹,耳肌的痕迹,盲肠的残余(阑尾),

发达的锁骨。

②人类躯体结构保留着树栖生活方式的适应特征。颈椎和腰椎少,躯干

结构紧凑,有利于树栖;肢体相对于躯干较长,婴儿期甚至上肢比下肢

长;手的抓握力很强;双目前视,具立体视觉;爪变为扁平的指甲,可

剥、刻、抓、摘果实和种子。

③体毛退化和独特的性行为。

(2)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①直立行走,发达的大脑。

②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③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2.简述地球生命的起源。

答:生命起源是一个自然的历史事件。生命是在宇宙进化的某一阶段

(地球先经历约10亿年进化史),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由无生命的物质

经历一个自然的、长期的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生命起源演化经历过

地球进化、生命化学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命在地球进化的过程中诞生。生命发生的最早阶段是化学进化,即从

无机小分子进化到原始生命的阶段。地球形成约在45亿年前,地球内部

温度很高,在紫外线、闪电、辐射等作用下,还原性的H2S、CH4、

NH3合成有机小分子,这是化学进化的第一阶段:有机小分子的非生物

合成,无机分子生成有机分子的过程。化学进化的第二阶段:从有机小

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化学进化的第三阶段:核酸一蛋白质等多分子体

系的建成。原始细胞的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第四阶段。

3.两栖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答:陆地和水域是生存条件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环境。水域由含巨大热

能的介质构成,水温的变动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25~30℃,能保持在

比较稳定的状态。水又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千倍的物体,因而尽管它对

于动物运动所产生的阻力要比在空气中大得多,但是水具有浮力,能轻

而易举地把沉重的动物体撑托起来,使动物能在水中遨游。

两栖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呼吸器官和陆上运

动器官的问题,即在陆地上行走和在空气中呼吸的问题。

(1)在陆地上行走。由于空气密度低,重力作用要求陆生动物必须有

强有力的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才能使躯体在地面上移动。在这种机能要

求的前提下,陆生动物形成了适应陆生的五趾型附肢,是动物演化历史

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在空气中呼吸。鳃是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肺是陆生动物的呼吸

器官。两栖类幼体以鳃呼吸,经变态后,成体以肺呼吸。陆生动物形成

了肺呼吸空气,同时形成了一系列保水结构和适应陆地生活的感官和繁

殖方式。

4.举例说明从细胞形成组织、器官、系统直至个体的过程。

答:(1)人体的细胞

人体的细胞有40万亿~60万亿个,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分化,使人

体的细胞多种多样,形态各异,功能也各不相同,分为很多类型。

(2)组织

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合成的细胞群体称为组织。人体有4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这些组织执行不同的功

能。

(3)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

为器官。例如胃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

(4)系统

由功能不同的多个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

生理功能的结构,称为系统。人体至少可以分为11个功能系统:皮肤系

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淋巴和免疫系统、呼

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

配合完成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5.简述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答:植物的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

和种子。

(1)根分为根尖结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三部分,具有固着、支

持、贮藏、生殖等功能,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类。

(2)茎是植物体中轴部分,茎上生有分枝,分枝顶端具有分生细胞,

进行顶端生长。茎一般分化成短的节和长的节间两部分。茎的主要功能

是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同时又有支持

枝叶、花和果实的作用,贮藏养料的功能。

(3)叶分为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

分,如缺叶柄或托叶称为“不完全叶”。叶也分为单叶和复叶。叶的主要

功能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4)被子植物花包括花瓣、萼片、雄蕊和雌蕊。花进行传粉和受精,

发育成果实。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6)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种子由胚

珠发育而成,珠被失去大部分水分,成为种皮。

6.简述生物分界的发展历史和各分界划分的主要根据。

答:(1)二界系统:人类观察自然,很早就注意到生物可区分为两大

类群,即植物界和动物界。200多年前,林奈将所有生物分为两大界:

植物界和动物界。

(2)三界系统: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进化论者海克尔(E.

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系统,即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

(Animalia),原生生物界(Protista)。

(3)五界系统:1967年,R.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

分为五界,即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

(Fungi)和动物界。

(4)六界系统:我国生物学家陈世骧提出了一个六界系统,他把生物

界分为三个总界:无细胞生物总界,包括病毒一界;原核生物总界,包

括细菌和蓝藻两界;真核生物总界,包括植物真菌和动物三界。还有人

主张在Whittaker的五界系统之下,加一个病毒界,构成另一个六界系

统。

(5)三域分类方案(三原界学说):20世纪70年代伍斯、福克斯等根

据核糖体小亚基的分子结构,把生物界分为古细菌域(Archaea)、真

细菌域(Bacteria)、真核生物域(Eucarya)。

7.简述HIV的感染及增殖过程。

答: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反转录病毒。病毒粒子为圆球形,外层

有脂质和糖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上镶嵌着两种糖蛋白组成的刺突

GPl20和GP41。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感染。病毒的增殖过程大致包

括5个阶段:吸附,侵入和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HIV受体CD4

糖蛋白结合,经细胞吞食作用进入衣壳进入细胞质。以病毒RNA为模

板,反转录和毒双链DNA,双链DNA转移进细胞核内整合至宿主染色

体上成为原病毒,一旦受感染细胞激活,原病毒DNA立即转录出病毒的

RNA及合成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以出芽方式从细

胞释放。

8.简答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1)脊索动物都具有脊索

①脊索的定义:脊索是指在动物背部,位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的一条

由中胚层产生的棒状结缔组织,存在于所有脊索动物中。

②脊索存在时间:

a.所有脊索动物的胚胎期都有脊索,在低等脊索动物中起支撑身体的

作用,终生保留;

b.高等的成体脊索动物(脊椎动物亚门)的脊索或部分保留,或退化

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所取代。

(2)脊索动物都具有背神经管

背神经管是位于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在脊椎动物中背

神经管分化为前端膨大的脑和脑后的脊髓。

(3)脊索动物都具有鳃裂

①鳃裂:鳃裂是指发生在咽部,即消化管前段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

是低等脊索动物的呼吸器官。

②鳃裂存在时间:

a.终身存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低等脊椎动物亚门的圆

口纲、鱼类的鳃裂终生存在;

b.胚胎期存在:其他脊椎动物。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其有世代交替现象?

答:世代交替是指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

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被子植物一生包括两个阶段:

(1)二倍体阶段(或孢子体阶段、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

这一阶段是从受精卵(合子)开始直到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和

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这一阶段的细胞内

染色体的数目为二倍体,二倍体阶段时间较长,并占优势,能独立生

活;

(2)单倍体阶段(或配子体阶段、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

这一阶段是从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核花粉粒

(小孢子)和单核胚囊(大孢子)开始,直到各自发育为含精子的成熟

花粉粒或花粉管,以及含卵细胞的成熟胚囊为止,此时,这些有关结构

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都是单倍体。单倍体阶段时间较短,结构简化,不

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孢子体上来获取营养。

在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世代交替是指二倍体阶段和单倍体阶段有规律

地交替出现的现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两个

重要的环节和转折点。

2.试述脊椎动物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结构特点。

答:(1)脊椎动物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分为口腔、

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等。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应机体所需的物质和

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

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

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

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

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

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

外。

(2)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包括鼻、咽、喉、气

管、主支气管和肺等器官。肺主要包括主支气管在肺内的各级分支和肺

泡两部分,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吸进氧气呼出CO2。另外,鼻还有嗅觉功能;喉兼有发音功

能。

3.以人为例阐述高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答:(1)人的生殖

高等动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亲本产生了有性生殖细

胞(配子)后,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

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①精子的发生过程如下:

a.睾丸中的生精小管是产生精子的部位。性成熟后,生精小管内壁上

的精原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大量精原细胞,一部分精原细胞体积

增大成为初级精母细胞,核内含有46条染色体(包括性染色体X、

Y),是二倍体;

b.初级精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精细胞。精细胞经形态分

化发育成精子。

②卵子的发生过程如下:

a.卵巢是卵子的生成的部位,在女性的胚胎中,原始生殖细胞发育成

为二倍体的卵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

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停下。

b.性成熟开始,在激素作用下,初级卵母细胞被激活并开始生长,继

续进入减数分裂,最终形成单倍体卵细胞和3个极体。

(2)人的发育

人的发育包括在母体内进行的胚胎发育和从母体分娩后继续进行的胚后

发育。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精子和卵子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后卵裂开

始进行,经历囊胚形成,原肠形成以及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等阶段,形

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再经历幼年、成年、衰老直到死亡的复杂过程。

根据人体各器官发育的特点,可分为初生期和初生后期。生长发育可分

为4个时期。

①胎儿期:该期生长占优势,机能分化少。

②初生儿到成人时期。

③成人期:绝大部分组织、器官生长仅限于对损伤和废弃组织的修复和

更新,以及疾病后的康复。

④老年期:该期各种机能缓慢衰退。

经生长发育成为性成熟的成体后,又能通过生殖产生新的后代,从而使

种族生生不息,代代相继。

4.病毒、类病毒和朊粒是什么?它们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方面给你什

么启示?(10分)

答:(1)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或只

有核酸);侵入寄主细胞之前无代谢必需的酶系统,也不能产生ATP,

所以无新陈代谢活动;不能独立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更不能繁殖;可形

成结晶——似无机物;侵入寄主细胞后借助寄主细胞一套生命物质系统

复制自己、大量繁殖,表现明显的生命现象特征。病毒给我们的启示:

一种不完全的生命形式;或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形式。生物界(生

命)、非生物界(非生命)无绝对界限、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2)类病毒是比病毒小的颗粒,无蛋白质外壳;300多个核苷酸构成,

单链环状或线形RNA分子;类病毒与某些基因中的内含子核苷酸顺序相

似;说明类病毒可能来自于基因中的内含子。

(3)朊粒是一种蛋白质分子,也称蛋白质病毒;非生物性质,无核

酸,无复制转录功能;但具生物特性——具信号分子作用,能侵入寄主

细胞,产生新的朊粒(即繁殖)。疯牛病病原体——蛋白粒子Pron说明

蛋白质可能也含遗传信息,对中心法则的挑战、补充;也说明生命现象

的复杂性,有待于探索。病毒是细胞出现以后的产物;病毒和质粒、转

座子有相似之处;此外,病毒含有的一些基因,常和寄主细胞的基因相

同或相似,而和他种病毒的基因不同。因此,病毒可能来自细胞。

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题

1.胞间连丝

答: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

此相互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称为胞间连丝。它连接相邻细

胞间的原生质体,是细胞间物质、信息传输的通道。

2.真核细胞

答:真核细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

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

3.裂殖

答:裂殖是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单细胞生物

如细菌、单胞藻和原生动物的裂殖实际是一次细胞分裂。

4.外始式和内始式

答:茎的维管束木质部韧皮部呈束状排列在同一半径上。而在根部,两

者以同心圆的方式相间排列。木质部韧皮部相间排列,外抵中柱鞘。而

此两者都来源于中柱鞘。这种由外向内发生方式被称为外始式,相反即

为内始式。

5.舌状花

答:舌状花是菊科植物花的一种。为合瓣花,花冠下部连合成管状(或

称筒状),上部连合成扁平舌状。常具冠毛。多为两性花,

6.植物化石

答: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

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

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

石。

7.顶级群落

答:顶级群落是指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

定的群落。处于演替初期的群落养分积累大于消耗,生物量大,不断地

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而群落发展到顶级群落后,生物量趋于稳

定,积累等于消耗,生物种类不再增加,而是保持稳定。

8.Westernblot

答:Westernblot中文名称是蛋白质印迹法,又称免疫印迹试验,是指通

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然后

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组

织中获得表达情况的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

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9.世代交替

答:指二倍体的孢子体阶段(无性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

代)在生活史中有规则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动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指

有性生殖的世代与无性生殖的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10.维管植物

答:维管植物是指所有具有贯穿于整个植株、与体内物质的运输、支持

和巩固植物体有关的维管系统(vascularsystem)的植物,包括蕨类和种

子植物。维管植物具有维管组织,可以让植物生长到一个较大的体积,

顶级群落其主要生成阶段是孢子体。

二、简答题

1.比较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各自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意义。

答: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意义如下表1所示。

表1

2.简述两侧对称体制及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答:(1)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

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使动物有了前后、左右、上下

的区别,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2)从动物演化上看,两侧对称体型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

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已发展的这种体型对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

意义。因为凡是两侧对称的动物,其体可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

腹。体背面发展了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向前的一端总

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

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

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两侧对称不仅

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因此

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3.简述自然选择的主要模式。

答:自然选择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依赖于适合度与表型差异之间的

关系,可将选择模式划分为3种类型。

(1)稳定性选择

中间类型适合度高,两个极端类型适合度低,选择将淘汰两个极端类

型。

这种类型的选择常出现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那里的条件倾向于减少表

型的变异性。

(2)定向选择

适合度从一种极端类型到中间类型再到另一种极端类型逐渐升高时,适

合度低的极端类型被淘汰,选择使表型差异的频率曲线的平均值移向适

合度大的一侧。

这种类型的选择在环境发生趋向性变化时,或者当物种成员迁徙到新的

环境中时是相当普遍的。

(3)分裂选择

当环境条件使两个极端类型有较高适合度,中间类型适合度较低,而淘

汰中间类型时,选择结果使中间类型频率降低,在两个极端类型区域各

出现一个频率的峰值。

4.简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

(1)能量流动:自然界对能量利用的效率很低。首先,能量流动是单

方向的和不可逆的,所有能量迟早都会通过生物呼吸被耗散掉;其次,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生物的呼

吸消耗。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外部的能量补给,如

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

会自行消亡。

(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单方向不可逆的,而物质的流动则是循环

式的。各种物质和元素是不灭的,都可借助其完善的循环功能被生物反

复利用,因此对于一个封闭的和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来说,无需从外界

获得物质补给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地球生物圈就是这样一个自给

自足、自我维持的最大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水循环、气

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5.简述全球变暖的影响。

答:(1)大气中CO2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

变暖。地球温度升高首先会使南极的冰盖开始融化,根据联合国专家推

算,海平面只要升高50cm就将使5000万至l亿人口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

胁,一些岛屿将会被淹没,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等。地球变暖还

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也有重要影响,我国气候变化协调组已将这

些影响概括为5个方面:

①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②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变干;

③预测203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约20cm,我国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

被淹没或破坏;

④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⑤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

6.简述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特征。

答:(1)营养级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所处的层次。在生态系

统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或动物类

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从生产者植物起到顶部肉食动物

止,即在食物链上凡属同一级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就是一个营养级。

(2)营养级的结构特征通常用生态金字塔来描述,生态金字塔是指各

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通常在生物链的起点生物个体数量最多,

在往后的各个环节上生物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到了顶位食肉动物数量就

会变得极少,因此数量金字塔一般是呈下宽上窄的正锥体。

7.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什么特点?

答: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如下特点:

(1)膜是流动的,生物膜不是由固定不动的分子组成的静态的结构。

膜基本上是由磷脂的疏水的脂肪酸链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而疏水相

互作用比共价键要弱得多。大多数脂质和一部分蛋白质可以在膜中侧向

移动,即在膜的平面内移动。

(2)膜是镶嵌的,蛋白质不是伸展的片层,而是以折叠的球形镶嵌在

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与膜脂的结合程度取决于膜蛋白中氨基酸的性

质。

(3)膜上的糖类为细胞间识别所必需,质膜表面的糖一部分以共价键

与膜蛋白相结合成为糖蛋白,少部分与膜脂相结合成为糖脂,细胞识别

的关键在于识别细胞表面的糖分子。

8.神经系统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答: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出

去。

(1)静息电位是神经元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差,产生的原因有:

Na+-K+泵维持离子在膜内外的不平均分配,外正内负;膜对Na+、K+

的透性不同,加强了膜外的正电性;细胞内有很多带有负电的大分子,

加强了膜内的负电性,从而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发生急剧的变化,

Na+离子通道张开,神经冲动伴随Na+大量流入和K+大量流出,发生

一短暂的可逆性周期变化,即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特征:全或无,传

播快速。

三、论述题

1.请全面阐述动物的变态过程中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在进化上的意义。

答: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而且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

的,这种胚后发育称为变态发育。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

要现象。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

与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1)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此类昆

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外观上有较大的差别,比如毛虫和蝴蝶或蛴螬和甲

虫。

(2)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它们的幼虫

在外观上与成虫差别一般不大,通常只是体型稍小,没有翅。生活在陆

地上的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又称若虫,生活在水中的又称稚虫。常见

的昆虫中,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

完全变态的。

另外,还有一类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态。它们是昆虫纲中的

原始种类。它们没有翅膀,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无翅亚纲。这类昆虫种

类很少,平时能见到的可能就是生活在书箱或衣箱里的衣鱼(书虫)。

相对于以上两种变态发育,这一类昆虫的发育又称不变态或表变态。

2.论述动物的体腔及其在演化上的意义。

答:(1)假体腔的形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

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

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

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为假体腔。

假体腔出现的意义:

①使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隙,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②体壁肌肉层及体腔液的流动压力,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

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加强;

③体腔液使腔内的物质出现了流动循环,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

产物。

(2)真体腔的形成: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

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

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

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