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1页
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2页
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3页
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4页
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6年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

2011年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

2010年厦门大学6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9年厦门大学6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8年厦门大学6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7年厦门大学6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6年厦门大学342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5年厦门大学342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

2016年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

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露布

2.扒粪运动

3.危机传播的3T原则

4.信息主权

5.社交媒体

二、简述题

1.新闻与其他信息相比有哪些共性和特性。

2.“新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背景和内容。

三、论述题

1.为什么国家形象是国家的“软实力”,你认为中国应该在国内国

际上塑造怎么的国际形象,通过各种渠道来国塑造国家形象?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策划一次短途旅行,通过两种方式。半个小

时和同学们在微信群里讨论,半个小时后放下手机面对面讨论。讨论两

种方式的过程与结果有什么不同然后用传播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分析。

2015年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

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科目一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公共新闻学

2.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3.媒介事件

4.整合营销传播

5.大清报律

6.拟态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背景、经过、意义。

2.对新闻专业理念的理解。

3.媒介事件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角色。

3.媒介事件对公共关系的作用。

4.简述电子乌托邦的内含,这种期望在当下能实现吗?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西方媒体集团对于媒体行业的合并和垄断有很强的危机感,而

中国则不然,请结合媒介规范理论谈谈你对此类现象的理解。

2.写一个符合我国核心价值观或者其他公益广告,说明其传播模

式和各个要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公共新闻学

答:“公共新闻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新闻界,尔后波

及西方其他国家,但主要的理论和实践展开是在美国。在美国,公共新

闻学被称之为“美国新闻理论的第三次革命”或“第四种新闻理论”。最早

提出“公共新闻”理论的学者是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罗森(JayRosen)教

授。公共新闻学赋予媒体全新的功能。按照公共新闻学的要求,媒体不

仅仅提供信息,也不仅仅设置议题,而且还要往前再进一步,引导或发

起社区公众来讨论问题,达成共识,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最为理想

的是,这种协商或讨论要以公众判断而告终,问题的解决应建立在广泛

参与、明达辩论以及尽可能地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公共新闻学的核

心概念是两个关键词:公共利益和民主。媒体必须承认并把维护公众利

益置于自己工作的首位,而不是把谋求媒体的自身利益放在首位。而且

媒体要唤起公众对自身公共利益的关注,积极投身于社区的民主协商中

去。

2.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答: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是: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

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一基本特性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

格局、宏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

体系。

(1)中国新闻媒体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

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

(2)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

法律法令。

(3)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新闻媒介要

努力宣传党、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党

组织和人民群众要支持新闻媒介。

(4)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党报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以及传播信息具有举足轻重的

影响。

(5)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私营的

新闻媒介和集体股份制的新闻媒介。

(6)新闻媒体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在宣

传报道上严格按党性原则进行;而在经营上,各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3.媒介事件

答:媒介事件是指经过某“组织”(政府、政党团体、企业、社团

等)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并执行,以大众媒体为媒介和渠道,向受众

进行有目的传播的事件及其过程。丹尼尔·布尔斯廷提出“假事件”,即

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具有人为策划、适合传媒报道的事

件。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中定义的“对电视的节日

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

件”。媒介事件对于受众来讲具有三个特点:①突破空间界限,使观众

直接参与到事件的进程当中;②打破时间的限制,让受众以改变日常的

生活规律为代价,投入到“表演”的收看当中;③由于媒介经过了提前的

策划和电视参与,使得媒介事件在转播之前就产生相当的“知名度”。

4.整合营销传播

答:整合营销传播是指统筹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并加以最佳组合,以

特定的目标群体为传播对象,传送基本一致的营销信息,促进联系和沟

通的系统传播活动。整合营销传播有狭义和广义的认识之分:狭义的整

合营销传播,是指将其作为协调和管理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直

接营销等营销工具,保持企业信息一致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广义的整合

营销传播,是指建立关系,借助各种媒体或接触方式,与员工、顾客、

利益相关者及普通公众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以及建立和加强彼此之间的

互利关系。整合营销传播的特点有:①以消费者为中心,重在与传播对

象的沟通;②注重各种传播方式的整合,使受众获得更多的信息接触的

机会;③突出信息传播以“一个声音”为主;④强调传播活动的系统性

等特点。

5.大清报律

答:《大清报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新闻法,颁布于1908年3月14

日。《大清报律》其中规定:①报纸在创刊前除了向警察机关注册外,

还必须交纳保证金;②每期报纸发行前必须将样品送行政或警察机关市

仓;③禁止报刊刊登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言论,违者永远

停刊;④禁止发行未经官报、阁抄发布的谕旨和奏章;⑤在同外出版

的报刊违反以上规定者,由海关没收销毁。《大清报律》同旧法制相

比,具有了更多的资产阶级法律的色彩,具有明显进步的意义。但就其

本质而言,其精神实质仍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它旨在控制言论,而并

不是为了赋予人民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权利。

6.拟态环境

答: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

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

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李普曼于1922年出版

的《舆论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观点。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

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经历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

对于他们有关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型接触,对超出自

己亲身感知以为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

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

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

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以

至于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逐渐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二、简答题

1.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背景、经过、意义。

答:1956年,人民日版开始改版,成了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具体

事宜如下:

(1)《人民日报》改版的背景

全国解放以来,新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的新闻工作经验,在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盲目照搬的

教条主义错误,严重束缚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致使工作中出现了很多

问题,如新闻报道面窄、缺乏自由讨论以及文风枯燥等。客观上看,

1956年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也为新闻改革开创了条件。中央召开了知识分

子问题会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

关系》的讲话,总的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国家建设好。毛泽东

的讲话,使新闻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充满信心和力量。在国际

上,苏共召开二十大,在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批判斯大林的错误

上具有积极意义。

(2)《人民日报》改版的经过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在当天的《致读者》社论中,

阐明了这次改版的目的:①扩大读者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

闻,力求适应读者的需要;②开展自由讨论,在讨论中,把社会的见解

引向正确的道路;③改进文风,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而且言之成

章,并且提倡写短文,形成生动活泼的文风。

改版后的《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数量增加,报道的题材也广泛了,

注意到人民生活的许多方面;言论质量也提高了,注意从实际出发,既

有针对性,又有群众性;报纸加强了与读者的联系,各个版分别刊登读

者的来信,保持与读者的联系。

(3)《人民日报》改版的意义

1956年兴起的以《人民日报》为典型的我国新闻工作的改革,是建

国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这次改革历时一年多,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

发,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辟了新

的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此次改革的收获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和解放。这次改革冲破了

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破除了盲从迷信之风,使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对于

苏联新闻工作经验要有分析地加以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

不盲从。对于国内外资产阶级的一些办报经验,不能够简单地全盘否

定,可以批判地接受其有用的成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

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进行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改革,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

中国的民族形式相结合。

③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读者们都欣喜地认为,

从改革可见,“教条主义之不得人心久矣”。读者对于报纸改革的欢迎与

支持,带来了报纸发行量、特别是自费订阅部分的大幅度增加。

2.对新闻专业理念的理解。

答:新闻专业理念是指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

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新闻专业理念是为了确保新

闻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有效功能的一种保障,也是新闻业赖

以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立足的保障。它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

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对新闻专业理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对于新闻业来说,新闻专业理念是为了确保新闻业对整个社会

的稳定、发展发挥有效功能的一种保障,从而也是新闻业赖以在整个社

会系统中立足的保障。

(2)新闻业专业理念看似简单明了,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并非那么简

单,往往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扰。从历史上看,对新闻专业理念干扰最大

的是来自政治上的压力和经济上市场上的市场压力。

①政治压力,最大的是来自政府。媒体要向脱离政治,这是不可想

象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政治上的巨大压力,往往会

使媒体偏离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②新闻专业主义的另外一个压力是来自于市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

媒体都必须盈利,才能维持日常的运作,支持今后发展。为此,媒体必

须竭力拓展市场,争取更多的受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问题在于,

在媒体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时候,必须坚守新闻专业理念,决不能为了媒

体一家私利损害公众利益,忘掉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3)坚守新闻专业理念,事关传媒业的存亡兴衰,是传媒从业工作

人员为公众服务的具体体现。为坚守新闻专业理念,大多数国家的新闻

从业记者协会都制定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培训新闻从业人

员,提高他们的职业修养。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是新闻专业理

念的外化形式;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则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内化形

式。

3.媒介事件对公共关系的作用。

答:(1)媒介事件

①媒介事件是指经过某“组织”(政府、政党团体、企业、社团等)

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并执行,以大众媒体为媒介和渠道,向受众进行

有目的传播的事件及其过程。媒介事件这个概念包含两种理解:一是美

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提出的“假事件”一词,他将假事件界定为

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所谓媒介事件,就是其提出的假事

件,是由政治利益集团制造的假事件。一是丹尼尔·戴扬和伊莱·卡茨在

《媒介事件》中定义的“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

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

②媒介事件对于受众来讲具有三个特点:a.突破空间界限,是观

众直接参与事件的过程中;b.打破了时间的限制,让受众以改变日常

的生活规律为代价,投入“表演”的收看当中;c.由于事件经过了提前

的策划和电视参与,使得其在传播之前就产生相当的知名度。

③媒介事件分为自然发生的事件,包括正面事件、负面事件、中性

事件、还有人为策划的事件,包括体育事件、展览事件、会议事件、文

化事件。

(2)公共关系

①公共关系是指就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沟通手段处理自身的各

类公众关系问题,以达到适应、优化组织社会生态环境目的的管理活

动。公共关系是以维护、增进组织机构与其公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

以建立适合于本组织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的最优社会生态环境为目的,有

效地运用信息传播沟通的手段,持续不断的协调完善组织与自身内外公

众之间关系的活动。

②公共关系的本质就是组织处理自身社会环境关系的传播行为和塑

造组织自身形象为目标的组织传播行为。

(3)媒介事件对公共关系的作用

①组织可以恰当运用自然发生的媒介事件提高本组织的知名度和美

誉度,使更多的受众接触组织信息,通过事件理解组织目标,使组织拥

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②组织可以适当地策划媒介事件,使组织或者产品能够拥有较高知

名度,为组织信息的传播营造良好的环境。比如组织可以召开新闻发布

会,开展公益活动,参与体育赛事等更好地为组织目标活动。

③恰当运用媒介事件不仅可以消除对企业或者组织不利的舆论,也

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帮助组织维护良好的生存环境。

④在媒介事件的策划中,必须遵循媒介事件策划的“真、善、美”的

原则,如实反应组织的真实情况,以维护公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在恰

当的时机,引起公众关注。但是,一旦组织在策划媒介事件时弄虚作

假,损害公众利益,违背社会道德准则,组织和企业必将面临公众的谴

责和抵制,甚至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4.谈谈你对电子乌托邦思想的理解,以及电子乌托邦思想可能实

现么?

答:(1)电子乌托邦的内涵:

电子乌托邦思想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

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这

一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

电子乌托邦思想有其历史渊源。在大众传媒发展和普及的初期阶

段,不少人就对它有过乌托邦式的期待,例如布莱士对报纸在舆论的合

理化、理性化以及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的分析,库利关于“印刷意

味着民主”的断言等。

(2)电子乌托邦思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①新的媒介技术或传播工具的确蕴含着广泛的可能性。有的学者认

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

变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受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

等,这种平等必然导致社会关系的平等。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

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但是,单纯的

技术上的可能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需要更加复杂的

社会条件。媒介技术或者工具是中性的,它们本身并不必然导致“社会

善”或“社会恶”。归根到底,媒介工具是人的创造物,重要的是人如何

使用它,利用它来传播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②从西方媒介理论的发展看,布莱士对报纸在舆论的合理化、理性

化以及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的分析,库利关于“印刷意味着民主”的

断言等证明,虽然在现实中,大众媒介对于合理化的社会彤成有重要的

作用,但是媒介的发展并不是理想社会彤成的决定冈素。

③就媒介发展所需的现实条件来说,经济条件优越的人必然会比经

济条件不好的人拥有更好的传播媒介,这也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

总之,电子乌托邦思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论述题

1.西方媒体集团对于媒体行业的合并和垄断有很强的危机感,而

中国则不然,请结合媒介规范理论谈谈你对此类现象的理解。

答:媒介规范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

也是影响新闻从业人员观念以及新闻事业发展的决定性理论主张。

(1)西方报业在逐步发展中形成了媒介规范理论,包括自由主义媒

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论、民主理论。纵观西方的媒介规范理论的发展

历史,不管是哪种媒介规范理论,都不改变西方媒介高度垄断,公民多

元意见难以表达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西方媒

介发展以资本主义为根本经济基础,因此,西方媒介集团才会对媒介合

并或者垄断产生危机感。

(2)在中国,媒介的发展一直遵循党报理论,该理论认为:①新闻

媒介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必须无条件地宣传

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新闻事业要始终为人民服务。②新

闻事业是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但同

时,它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知识和娱

乐,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新闻事业发

展的新思路。

(3)中国传媒集团的合并,并不意味着媒介垄断,不再成为人民的

耳目喉舌。相反,中国传媒业依然会遵循党性原则,为党宣传,为人民

服务。传媒集团的合并,是传媒业的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这样可以更

好地解决中国传媒业的“小、散、滥”的状况,使中国传媒业做大做强。

适度的市场集中,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十来家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

营的媒体集团,不仅可以使传媒业从粗放型发展转化为集约化增长,使

小而全的媒体走向专业化媒体,而且有利于形成中国传媒业的支柱,使

其从同质化竞争走向差异化竞争,从而形成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综合

来看,在中国党报理论的指导下,传媒集团的合并,利大于弊,因此,

中同对此并不存在西方所担忧的危机之感。

综上所述,基于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不同媒介理论,中西方对于媒

介集团合并才会出现不同的见解。但是,媒介集团化是不可避免的趋

势,如何应对其带来的弊端,还需各方积极努力。不断完善新闻事业发

展的制度。

2.写一个符合我国核心价值观或者其他公益广告,说明其传播模

式和各个要素。

答:(1)现代广告是指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

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特定的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以达到

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目的的、公开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

动。一般来说,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包括经济广告和非

经济广告,公益广告属于非经济广告。

(2)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基本内容。在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公益广告《回家》,该

广告通过记录春节期间身在异乡的打工一族骑摩托车回家的场景,表现

中国人对家的想念,对同伴的团结,对父母孩子的关爱的传统美德。结

合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对该广告进行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

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这五大要素的分析:

①从传播者看,该公益广告为央视在春节期间推出的,某种程度上

代表着政府的立场和态度。政府通过公广告补充或者辅助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等意识的传播,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中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政

府的耳目喉舌,央视播放该公益广告。

a.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配合政府工作。

b.媒体自身社会责任感的驱使,媒体有责任利用其强大的影响力

和公信力传播公益信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

c.媒体塑造自身形象的需要,我国媒体正在朝着企业化的方向发

展,公益广告是媒体争取公众信任,树立良好形象的有效手段。

②从传播内容来看,该公益广告主要是围绕春节这个特殊时期,宣

传中国人民勤劳、互助、友爱等优秀传统,体现和谐社会风貌。

③从传播媒介看,此次广告发布不仅仅在中央电视台上,还通过优

酷、搜狐等各大视频网络进行播放。观众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手机、报纸

上看到该广告的相关内容,真正做到新老媒体整合传播。

④从传播对象看,该广告主要面向国内老百姓。

⑤从传播效果看,该公益广告对观众的心理造成较大影响,该公益

广告通过渲染思乡之情,渲染父母之爱等情感,让观众产生心理震撼,

引起共鸣和深思。从而达到宣传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3)公益广告,本质也是信息传播活动,也是双向互动的信息传

播,必然包含从信息的发出到信息接收再到信息反馈的过程。观看《回

家》,观众不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接触该公益广告,还可以通过网

络,在视频下方评论或者在微博中的相关话题中进行讨论。

2012年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

学基础考研真题

2011年厦门大学703新闻学与传播

学基础考研真题

2010年厦门大学603新闻学与传播

学基础考研真题

科目代码:603

科目名称:新闻学与传播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