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1页
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2页
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3页
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4页
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5年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

础真题(回忆版)

2015年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

础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08年湖北大学文学院802文学理论真

2007年湖北大学文学院802文学理论真

200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

真题

2005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

真题

2004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

真题

2003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

真题

2002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

真题

2015年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真题(回忆版)

一、填空(20分,每题2分)

1.最早提出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这对范畴的是

2.英国小说理论家EM将小说人物分为哪两类?

3.《周易》三要素为

4.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是

5.关于文本审美意蕴,钟嵘的说法为

6.俄国形式主义认为小说的意义在于形式,提出的重要理论为

7.将个别性、偶然性和本质性、规律性结合要通过

二、名词解释(40分,每题10分)

1.文学本体论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3.荒诞式戏剧

4.召唤结构

三、简答(30分,每题10分)

1.如何理解复调式叙述?

2.如何理解文化批评?

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象征主义文学的特点。

四、论述(80分,每题40分)

1.说明文学批评家的重要性。

2.从文学文本层次,理解你熟悉的作品。

2015年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填空(20分,每题2分)

1.最早提出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这对范畴的是

【答案】歌德

【解析】歌德是德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但他又最少狭隘的民

族主义观念。在西方文艺史上,他鲜明地反对世界文化的“欧洲中心

论”,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文学,并且在世界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

了“世界文学”的概念。他的文学观是最早具有全球化视域的总体性的文

学观。

2.英国小说理论家E.M.福斯特将小说人物分为哪两类?

【答案】扁平人物、圆形人物

【解析】英国著名小说家、文学理论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一

书中,根据人物塑造模式的差异,将小说人物分为两种类型:“扁平人

物”和“圆形人物”。他认为,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需要性

格复杂、变化莫测的“圆形人物”,同时也需要形象单一、性格固定

的“扁平人物”。

3.《周易》三要素为

【答案】言、象、意

【解析】《周易·系辞》最早提出了“言、象、意”三个要素。“书不尽

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

美层次结构,不是针对文学作品,但可借用到文本层次划分中。

4.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是

【答案】王国维

【解析】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早在《庄子·齐物论》

中已有关于“自由之境”的讨论,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中已

开始将“境”的概念用于诗歌理论,盛唐之后,文学意境论开始全面形

成。到清末的王国维那里,“意境”有了更全面的阐释,他在《人间词

话》里以其敏锐和丰富的审美感受,拈出“境界”二字,作为词创作与鉴

赏活动中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审美核心,是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5.关于文本审美意蕴,钟嵘的说法为

【答案】滋味说

【解析】“滋味说”是南北朝时期产生的一种关于诗歌的审美要求。钟嵘

在《诗品序》中始言“滋味”:“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

也”。这与他对诗歌创作抒情特征的把握直接相关,是他关于文本审美

意蕴的说法。

6.俄国形式主义认为小说的意义在于形式,由此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

重要理论为

【答案】“陌生化”理论

【解析】“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著名的

文学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

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

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

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

或情感的震动。

7.将个别性、偶然性和本质性、规律性结合要通过

【答案】艺术概括

【解析】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

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

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文学创造的实践证

明,实现个别性、偶然性和本质性、规律性统一的手段是艺术概括。

二、名词解释(40分,每题10分)

1.文学本体论

答:文学本体论是美国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兰塞姆所提出的一个文学理

论术语。它意在说明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

作者,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思路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

一,而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

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这一理论强调了作品在文学要素中的地

位,实质上,这种文学本体论是一种作品本体论。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是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的结合。审美意识形态

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

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

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

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

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

看,文学既无功利性的也具有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

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3.荒诞式戏剧

答:荒诞式戏剧又称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然后迅

速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以存在主义哲学

为思想基础,强调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痛苦和反抗的无意义,具有浓

厚的悲观主义、宿命论色彩。在艺术上,荒诞派戏剧完全抛弃了传统戏

剧的程式和手法,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它突破传

统戏剧的基本规律,摒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与冲突;剧中人物形象支离

破碎,缺乏鲜明的个性;舞台象征化,语言混乱好似“梦呓”,以轻松的

喜剧形式表达了严肃的主题。代表剧作家有贝克特和尤内斯库等,《等

待戈多》和《椅子》等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剧作。

4.召唤结构

答:召唤结构是由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理

论。他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

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

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

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

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文本的空白召唤、激发读者进行想象和填充作

品潜在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吸引和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

品的一种动力因素。根据伊瑟尔的观点,一部作品的不确定点或空白处

越多,读者便越会深入地参与作品审美潜能的实现和作品艺术的再创

造。召唤性是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

三、简答(30分,每题10分)

1.如何理解复调式叙述?

答:复调式叙述是指在同一叙事中并行着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的叙述方

式,借用音乐术语称之为“复调式叙述”。

(1)复调式叙述的提出

“复调式叙述”来自俄罗斯评论家巴赫金在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

提出的一个概念——“复调小说”。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了

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类型——复调型的艺术思维”,作家在小说中提供

了多种声音,多种音调,使得小说具备了一种新的品格。在《罪与罚》

里,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有自己的声音,拉斯柯尼科夫的“哲学”,索

尼娅的“东正教观念”,预审员波尔菲里的“生活求实和法律的观念”,卢

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同样极端的“边沁主义”以及地主斯维德里加依洛夫

的无耻哲学,等等。好像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

界,结合在某个统一事件中,但互相之间并不融合。每一个人物都成了

直抒己见的主体,作品人物的意识成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他人意识”的东

西。

(2)复调式叙述的特点和影响

复调式叙事方式是相对于独白式的叙事方式来说的,独白式的叙事方式

是指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都是来自于叙事人的一厢情愿,

根本上是同一个叙事者的同一种声音;复调式叙述方式在于叙事者的声

音与作品主人公的声音之间存在矛盾,主人公似乎叛离叙事者的理性意

图,脱离其控制,并与叙事者对话。在此,作者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困

惑通过叙事者与主人公的对立的声音表现了出来。复调式叙述的出现,

不仅是叙事艺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为叙事语境的社会文化、

社会心理出现危机的一个征兆。

2.如何理解文化批评?

答:(1)文化批评的含义

文化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模式,自古有之。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批评,

就西方而言,是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文化研究引发的,就我国的发展

来说,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广义的文化囊括所有从文化角度来看待文

学的研究和批评。狭义即严格意义的文化批评,主要指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之后兴起的一种文学研究方式。

(2)文化批评的特征

①注重探讨文学文本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

②突出跨学科的性质;

③注重探究具体文本的具体内涵;

④注重对当代文化现象的研究。

(3)文化批评的评价

文化批评这一对文学的泛文化研究姿态在文学研究领域引起广泛争议。

一方面,文化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路径,并非只关注文学,它的触角延伸

到媒体、文学的生产机制和文学话语的权力关系等文学有关问题,还触

及广告、大众消费等与文学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可以成为补充、深化

人们对文学认识的途径;另一方面,文化批评毕竟还在发展过程

中,“新”不一定意味着完善,“新”更不意味着历史进程中业已成型且富

有成效的批评模式的终结,纷繁多样的文学与文化,需要多元的批评。

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象征主义文学的特点。

答:象征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象征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暗

示性和朦胧性。

(1)暗示性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暗示的方式是象征型文

学的主要艺术手段。象征主义文学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

主观感受,往往塑造变形的、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

之意。例如,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艾略特的《荒原》,典型地具

备暗示性特征。长诗以“圣杯”“渔王”等故事为基本框架,神话学、人类

学为诗人提供了整套的象征语言。其语言具有暗示性,如花信子,以实

际的花名象征春天。

(2)朦胧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寄寓审美意蕴是象征型文

学的主旨,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

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同样以《荒原》

为例,作品中一些基本的意象在不同的层面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具

有朦胧性,譬如“水”这个意象就具多重象征意义:水既是土地肥沃、农

业丰收的根本保证,又是由繁殖神崇拜引申而来的、以性欲为代表的人

类各种欲望的象征。

总之,象征主义文学的两大特点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正如《荒原》所

寄寓的:希望不可无,否则荒原永无生机;欲望忌太滥,否则同样会溺

毙生命。象征主义文学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具有暗示性和朦

胧性的特点,对其他艺术形式也有深远影响。

四、论述(80分,每题40分)

1.说明文学批评家的重要性。

答:(1)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文学作品

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它包括伦理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文化批评等内容,具

有实践性、倾向性、论争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有文学作品及其传播、消

费和接受以来,文学批评就随之产生和发展,并且构成文学理论不可或

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整体中的一种动力性、引导性和建设性因素,

既推动文学创造,影响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又推动文学的传播

与接受。

(2)文学批评家对作家、接受者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文学批评家是在文学创造活动和文学接受活动中产生的。文学批评家有

自己的职责,主要有这几方面:第一通过对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做出意

识形态的评价,阐明一定的文学主张和文学观点,引导文学向一定方向

发展;第二通过对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作出的艺术分析和科学批评,发

现和总结作家成功的艺术创作经验并上升到文学理论,以帮助作家提高

创作水平;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的意识形态分析,引导读者

的接受和消费;第四通过批评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批评理论。他们有着

重要的作用:

①从文学批评家与作家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家对作家具有规范、引导

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对文学作品的主要反馈形式之一。批评家是通过具

体作品的阅读研究进而认识、了解作家的;同样,他也是通过对具体作

品的品评、分析影响作家的创作。由于批评家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修养

与理论背景,他往往站在比作家更高的视点上,帮助作家更深入地认识

自己的作品,提高文学创作的自觉能力。批评家对作家的了解有时胜过

作家本人,他能够深入作家内心世界中潜意识与不自觉的层面,发现作

家自我认识的盲点和被遮蔽的东西。批评家对作品深层意蕴的发掘也往

往是作家未想到的却又是富有启发性的,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评估也由于

置放到更大的文学系统中去考察而更显客观、中肯。因此,批评家对作

家艺术潜力的确认、创作道路的总结、发展方向的建议能够起一定的规

范与指导作用。文学批评促进文学创作的功能。

②从文学批评家与接受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家可以帮助接受者深入

理解作品,对接受者的文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文学

批评家是加深接受者与作品沟通的桥梁。文学作品是一种审美的精神产

品,它本身具有的价值只有在消费、接受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也就是

说作品首先要为读者所理解。一些艺术创新的作品,一些思想深刻、内

涵丰富的作品,一些超出读者阅读经验和高出于读者审美能力的作品,

一些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把握的古代与外国作品,接受者往往会产

生或多或少理解上的障碍。这就需要文学批评家这个中介,帮助接受者

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

③从文学批评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家通过作品的分析、评价

表达出某种价值观念与理想,从而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文学批评家在

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时,必然要提出一系列的概念和观

点,在其背后则有一定的学说依据与理论支撑。这些观点、理论既有艺

术的、审美范畴的,也有文化价值观的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从后者来

说,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的批评话语,它通

过与作品及其作者进行意识形态对话的方式张扬自身的意识形态价值,

从而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作用。

文学批评家的重要性在文学批评史上有许多例证,如钟嵘《诗品》对诗

歌等级的划分,马克思、恩格斯对巴尔扎克、莎士比亚作品的评价,列

宁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分析,别林斯基对普希金、果戈理作品的研究,鲁

迅以杂文形式展开的文学批评,等等,都体现出了批评家在作品的传播

和接受、意识形态的渗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批评家在文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应该提高自己的素养,

积累文学的知识和理论,了解文学的规律和特点,感受创作的复杂和艰

辛,还要具有各种广博的社会生活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以完成好自己

的职责。

2.从文学文本层次,理解你熟悉的作品。

答:文学文本层次理论在中外文论史上均有探讨。中国古代文论

把“言、象、意”看做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西方现象学派理论

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

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

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

核心层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

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第四个层面是

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在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可能存

在“形而上的特质”。

综合古今中外对文本层次的探讨,从总体上可以将文本分为三个大的层

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例如,海子的《面

朝大海春暖花开》鲜明地体现了这三个层次。

(1)文学言语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是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

语系统。由于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

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所以这个系统中的“言语”,总的说来已与一般

言语有了明显的不同。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

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内指性、心理蕴涵性和阻拒性三个特

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具体的诗歌格式与诗歌的

言语系统。

①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言语是内指性的,如“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

一个温暖的名字”等诗句违反了客观实际,但符合诗人所营造的“幸

福”的艺术世界,让读者处于和谐统一的艺术世界氛围中,因而它们是

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

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语言蕴含了诗人丰富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等

心理体验,因而该诗比普通言语更富有心理蕴含性。例如“大海”“春

暖”“花开”等平常的字眼,已经在该诗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对于幸

福的渴慕之情,是一种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情感,言语中蕴含了诗人

寄予的厚望。

③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语言具有阻拒性。读者会对文本之中一些具

有“阻拒性”的语句产生疑惑,如“幸福的闪电”,这些“陌生化”的言语其

实正是诗人渴望与大自然相处与共的体现,透过这些“阻拒性”的言语让

我们看到了诗人内心的朴实以及流露出的远离尘嚣、祈望幸福和自由的

真挚渴望。

(2)文学形象层面

由文学言语构成的层面,还处于文学作品表层。读者在这种文学言语的

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

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第二个层

面即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有如下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

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

一;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海子对于“幸福的人”的诠释是诗人对

于喂马、劈柴等客观生活琐事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主观理想的有

机结合,是诗人融入自己主观情感的再现。因为诗人巧妙地将主客观完

美地统一,因而使得这首诗的文学形象——具体的幸福的人的表现显得

自然、亲切。诗人内心的美好愿望是确定的,但愿望的实现充满了不确

定性,诗人个体的心愿又代表了一种普世情怀。因此,各种形象交织成

一幅和谐的画面。

(3)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

构的纵深层次。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

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又可以分出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

层三个不同的层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现了当时历史时期诗人的特殊心态,其审美

情趣是清新质朴而真挚的。诗人没有追求华丽的辞藻去刻意雕饰,在作

者眼中,“幸福”只洋溢在“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和每一个亲人

通信”这些平凡的小事中间。此外,诗句中可以窥见到中国古代诗人

的“隐逸”思想,如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因而诗中

也蕴含了老庄哲学的意味。

综上所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在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

面和文学意蕴层面都散发着艺术魅力,在层层深入中可以体会到多重之

美。

2008年湖北大学文学院802文学理论真题

2007年湖北大学文学院802文学理论真题

一、名词解释题(8分×5题=40分)

1.文学活动“四个要素”

2.期待视野

3.象征性文学

4.艺术直觉

5.生活真实

二、简答题(任选四题,答题多于四题,按排列顺序的前四题给分。20

分×4=80分)

6.举例说明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不同。

7.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8.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9.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

10.简述情节与事件的关系。

11.俄国形式主义对20世纪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哪些影响?

12.谈谈意识流结构方法的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两题都答时,只给13题分,30分×1=30分)

13.怎样理解文学接受?

14.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民族风格的美学价值。

200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6分×5题=30分)

1.隐含读者

2.深层结构

3.叙述者声音

4.抒情话语

5.客体化

二、简答题(10分×6题=60分)

1.简述审美批评的主要特点。

2.谈谈你对文学的“话语蕴藉”的理解。

3.文学文本是由哪些层次构成的?

4.简述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5.什么是艺术形式?形式创造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6.谈谈你对叙事构成的理解。

三、论述题(第一题必答,2、3题选一题答,30分×2题=60分)

1.结合具体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谈谈你对“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这一

观点的认识。

2.结合当下的文学现象,运用你所掌握的文学理论知识,谈谈消费文

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结合当下文学创作实际情况,谈谈你对文学功能的认识。

2005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真题

一、用连线方式回答下列作者与作品的联系(2分×5题=10分)

亚里士多德《审美教育书简》

弗洛伊德《理想国》

席勒《诗学》

庄周《作家与白日梦》

柏拉图《庄子》

二、名词解释(7分×5题=35分)

1.心理分析批评

2.隐含读者

3.情感把握

4.“风骨”

5.话语蕴藉

三、简答题(15分×3题=45分)

1.简述叙事文学中“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关系。

2.简要分析网络文学的特点。

3.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四、论述题(30分×2题=60分)

1.联系具体作品,分析文学艺术如何体现作家的创造性劳动。

2.试论当前大众文化的现状与前景。

2004年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6分×5题=30分)

1.艺术想象

2.内聚焦

3.移情论

4.“复调小说”

5.意境

二、简答题(15分×4题=60分)

1.为什么说文学创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活动?

2.简论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

3.文学文本的多义性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