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共10篇)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共10篇)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共10篇)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共10篇)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共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一)自汉武帝委派董仲舒修文制道,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以正统思想的地位在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站稳了脚。到底是什么让这部儒家经典如此深拢人心,让人发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感慨?细细揣摩《论语》,字里行间见识到的,竟是一位鲜活无比的“真人”——儒家学术的创始人,孔子。孔子的性,即品性,追求周礼,发扬爱人的精神。作为对以天下为己任的一名士大夫,他一生都在宣扬“仁者,爱人;以德服人,安邦,定国”的思想。想在春秋这般“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情形下,欲保持自己的洁都是难事,更何况要极力推行不容于世的政治主张。而他周游列国,磕绊碰壁,万死不辞。无论是收距于途兵,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的情形下,还是弟子在危难受阻中表达出的对学说的疑惑,发出“盍少贬焉”的状况中,孔子一如既往地慷慨讲诵,弦歌不绝。想是怎样一分立于天地间的“正”和“直”,孔子品性的真,体现得如此顽强,如此饱含生命力。孔子一生的追求,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在逆境由春秋演变为战国,是世人嬉笑怒骂或崇敬礼拜中评论“知其不可而为之”时,他的坚强是如此淡定从容。孔子的情,人情,相比于铮铮铁骨般的性就显得可爱得多。如果硬要将孔子圣的光辉比做他的灵魂骨架的话,那么,孔子的情便是使他丰满、活泼的血肉。之所以在“情”字前放一个“人”字,就是因为他在世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光环下所显现的人的本质——有哭,有笑,有怒,有喜。在得知颜渊的死讯时,孔子大声恸哭。“天丧予,天丧予。”将内心的哀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子路问他“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又责怪他“有是哉,子之迂也”时,孔子也会破口大骂:“野哉,回也”;他既能语重心长地教育弟子”克己复礼为仁”,也会因为冉求为季氏敛财而毫不留情地将他逐出师门。最生动的,莫过于孔子身上的诙谐的。记得《论语》上这样写道“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知之何也。”或是“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多有趣啊,在“道之不行,久矣”的情况下,仍能取愉于生活,这种风趣或是体现孔子自然流露出的对自身或是对别人的挖苦,但都如此真实地体现了孔子作为一个“人”的本性。都说子路“率真”,可孔子本人不也是那么率直吗?读《论语》,认识孔子,从惊到讶,最深切感受到的,是孔子一份千金难求的真性情。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二)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我奔向曲阜,以我十二万分热血与热泪的拌和;我奔向曲阜,以我五千年思愁锻铸的铁骨和忠肠;我奔向曲阜,以我年轻生命磅礴时空的大智与大勇;我奔向曲阜,从每一道夹满历史风尘的砖缝中邂逅一位久违的圣人……一道又一道高高的门槛,一级又一级长长的台阶,一重又一重巍巍大殿,一层又一层深深的院落。秦砖、汉瓦、唐松、宋柏、清碑。古人己远,只可仰望万层台阶之上的琉璃殿宇,任空灵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前方,圣人的威严高高在上,萋萋绿草中仍可想见当年弟子三干的大家气派;身后,斑斑红墙虽经雨侵风蚀却依然炫目,似乎还可映出千年电闪雷鸣中岿然不动的身影。谁也说不清有过多少回日升月落,可谁都明白,有个古老的魂灵在这方圣土上回旋不散。他日夜如约地凝望九州的每个角落,因为每一寸土地无不灌注他博大思想的血液。肯定地,他见过山长水阔的豁达,见过巷陌人家的灯火,见过胡马嘶风的悲凉,见过仰天长啸的壮烈。可最终,他依然执着地在这儿留守,日复一日地倾听暮鼓晨钟,接受凡夫俗子的拜谒。不知不觉,己走到路的尽头,回过身去看,这仅仅是一个古老的庭院吗?不,那是岁月留痕刻下的一帧残简。曾经,大地是它浩荡的书瓦一砖一瓦是它挥洒的字印。如今,它只剩下一阙断章,立于纷嚣凡尘,供今人悬想她原先的厚重与繁华。历史给了中国人一个孔子,一处圣迹,可它也开了个着实不小的玩笑。它让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却终不得志,死后留与儿孙的也只是三间茅舍,一座孤冢。后来秦始皇烧过他的书:更后来,汉武帝给他扶了正,一纸“独尊儒术”的诏书让他在供龛中被参拜两千多年。一时间,他似乎平步青云,飞上了九重灵霄宝殿。可谁也不曾想到,当这位老先生安静地沉睡了近两干五百年后,又莫名其妙地刮起了一场“批孔”的血雨腥风。有人撞倒他的碑,砸毁他的像,掘了他的坟。可怜一世圣人生前奔波游历,身后竟也难求一方清净!记不清了,有多少帝王将相戴着你的面具生杀予夺;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打着你旗号褒贬评说。你心力憔悴地为一顶顶皇冠加冕正名。时过境迁,又是你,无可奈何地亲手点燃焚烧每个王朝没落的火把。你亲身交付每位君王一套钳制民众的枷锁,可你不明白呀,锁得最深的人儿正是你自己!可悲的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啊,你竟成了帝王统治的仪仗!开国王朝震天动地的乐声中,你恰是那站在最低台阶上的拜者。今日大成殿依旧香烟缭绕,清香燃起,烟尘升腾。冥冥中,老夫子向我款款走来,脸上依然挂着千年不变的凡人的微笑。历史的笔开始在我手中颤抖,教科书上那笑容可掬的老头儿,被涂过太多的油彩。还世人一个真实的孔子吧,老人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三)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汉书·艺文志》孔子的长相颇怪。“生而圩顶”,就是说,他天生的脑袋畸型,头顶上中间低,四周高,司马贞说,其形状恰像倒过来的屋顶。名之曰丘,固当。不知命相学家是如何解释的。这种头顶是否暗示着承受天地之甘露阳光?孔子自学而成大才,其天赋必然很高。而其身长亦不凡,“九尺有六寸”,这在那时可以说是“硕人”了,“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人人都说他是长人,感到惊异。真正的一个齐鲁大汉。不过,这个“长人”的身影也确实够长了——长到遮蔽了整个民族漫长的历史,—个民族都—直顺着他的倒影前行两干多年了,我们何时才能走出这漫漫的阴影呢?据司马迁和《孔子家语》的记载,孔子乃是商代“三仁”之一微子的后代。那个有名的“仁义之师”的统帅宋襄公,便是他的十一世祖——难怪他也像宋襄公那样泥古不化,自讨苦吃。用古老的仁义道德去对付现世的流氓强盗,这也是他家族的祖传秘诀吧,只可惜常常不灵。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不再属王族,姓也成了“孔”。后来孔父嘉又为人所逼而奔鲁。所以孔子确实是一位“没落贵族”。到他父亲叔梁纥,便是连人丁也很寥落了:正妻连生九女,—妾生子叫孟皮,却又是个跛子。年近七十的叔梁纥大概非常绝望了。但他还要作最后的努力,于是便向颜氏求婚,颜氏少女颜征“从父命”而嫁给了古稀之年的叔梁纥。所以,司马迁说这是“野合”,“野”与“礼”相对,夫妻双方年龄差别太大,不合周礼,所以这婚姻不是“礼合”,而是“野合”。“野合而生孔子”——这实在太有意味了,为什么呢?孔子终其一生都在为“礼坏乐崩”而头疼,而愤怒,而奔走呼号,要人们“克己复礼”,孰料他本人即是个不合礼的产儿呢。如果他的那位老父亲真的克制自己来恢复周礼,可就没有孔子了。真玄哪。要知道,这不合“礼”的产儿,竟是他们这古老家族之链上最辉煌的一环,也是我们这古老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人物啊!宋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好抬杠的李贽就此讽刺道,怪不得孔子出生之前,人们都点着蜡烛走路。我想,话不能这么说,也不是这么说的。我觉得,孔子确实是悬挂在那个遥远古世纪的一盏明灯,他使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不再觉得晦暗和神秘,他使那时代的人与后代乃至于我们沟通了。我们由他知道,即便在那么一个洪荒时代,也是有阳光普照着而万物不探手段地生机勃勃;那时代也发生着我们今天一样的事情:暴力和弱者的呻吟;混乱和宁静的企望;束缚与挣扎;阴谋与流血;理想碰了钉子;天真遇见邪恶;友情温暖,世态炎凉。在他手订的《诗经》中,我们甚至可以体验到最个性的感受——当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异的个人复活时,那个时代不也就复活了吗?孔子生活的时代也真像他所说的,确实是混乱无道。他为之伤心不已: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西周古都废墟上的青草与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根深而茎壮了,掩埋在草丛中瓦裂的陶器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汁液。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东周呢?龟缩在洛邑弹九之地,可怜巴巴地看着那些纵横天下的伯霸诸侯,把九州版图闹得瓜分而豆刮。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有谁来用红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浊的老泪?连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在这种时候,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真无异于痴人说梦。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痴人。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是的,他一生都在追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领悟到并承诺了自己的使命!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而为之,只不过是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罢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在一条小河边饮他那匹汗马时,他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自己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太惨啦!我已经衰老了!)他顿时心凉如水。这衰弱的老人,他的多少雄心都失败了,多少理想都破灭了。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他心事浩茫。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我在几千年后的漆黑的夜里写这篇文章时,宛如见到他当初衰弱地站在苍茫高天之下的无情逝水边。那无限凄惶的老人的晚景使我大为感动。于是这篇文章的题目也就一闪而现了:这衰弱的,即将随着时间的流水逝去的老人,不就像黑暗旷野上快要燃尽的一枝蜡烛吗?四面飚风,寒意四逼,这支蜡烛艰难地闪耀……孔子死后,鲁哀公装模作样地悲痛一番,悼念一番,他写了一篇诔文,似乎感伤得很:“上天太不公平啦。不肯留下一位老人陪我,让我一人在鲁国孤零零的,唉,多么悲痛。”孔子的弟子子贡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其实,对孔子“生不能用”的,岂止—位鲁哀公呢?孔子一生见过不少诸侯,像楚昭王,齐景公,卫灵公……等等,有谁用他呢?天下人事纷纷扬扬,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人都在玩新花样,搞新名堂,他老先生拿着一把过时的且是万古不变的尺子,东量量,西测测,这也不合“礼”,那也不合“乐”,到处招人惹人,别人对他敬而远之也是很自然的。同时他又像一个蹩脚的推销员,推销过时的、早已更新换代的产品。这产品不是按顾客的需求而设计,而是要以这产品的规格来设计顾客,正如韩非嘲笑他的,不是根据脚的大小来选鞋,而是根据鞋的大小来“削足”。他这么不合时宜,被人拒绝不是很正常的么?子贡以他的经济实力和外交天才,到处为老师打点鼓吹,也没有什么效果。子贡的悲痛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责备鲁哀公不能用孔子,就不大合情合理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顾虑的施加给别人,这是不道德的。这句话往往出现在古文中,这是古代大思想家们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听起来是多么有道理,多么正义。在我们现实社会中,也很需要这样的胸襟,但我们谁能做到这点,谁能无私的为人民服务而从不抱怨呢?也许有这样的人,但只是这12亿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这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记得初中的政治课上老师曾说过:“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归根是人才的竞争。”在这人与人激烈的竞争的同时,关系愈来愈远,愈来愈陌生。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乖女儿,是爷爷奶奶的乖孙女,从小都是在他们的手掌上长大,从未受过任何委屈,也为干过任何粗活,从而养成了娇惯、自私的个性,所以我们很难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在学校里,我们都很自私的,除了学习和自己应做的事之外,好像都与自己无关。我们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给别人,但与我们同龄的人有谁会这样默默地承担呢?在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给别人的人,就会有无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担下来的人。如果在我们周围多一些承担者少一些施加者,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这样疏远了,人们自私欲也会减弱,大家都无私的为人们服务从不计较,那世界该多么和平!我觉得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要以这句话为做人的标准,国与国之间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否则会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满。例如在当今之世,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利益确实应该是每个国家的首要考虑。益”。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以所谓“无赖国家”的导弹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为借口,美国强化了推行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而对其可能给世界安全带来的后果不管不顾。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在谈自己的国家利益之时,是否也应考虑和尊重其它国家的利益,而不应以损害别国的利益来追求自己的绝对安全呢?当年林肯总统领导的美国联邦政府曾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同制造“两个美国”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在斗争中留下了这样的名言:“美国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这片土地只能作为‘一个民族大家庭的家园’,不能够作为两个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园。”今天,美国某些人应当从这段历史中得到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满。为了世界的和平和身边人们更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来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担者吧!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五)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后句含意深刻,使人大有所悟。大家知道,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正书有“颜筋柳骨”之说。颜体丰满遒劲,柳体则骨立挺健,至今仍是学习书法之范本。柳体创始人柳公权是颜派鼻祖颜真卿的后辈,早年从师于颜鲁公;后来柳公权发现颜体虽雄浑厚朴但不乏臃肿肥大之弊病,于是柳公权不断揣摩,择颜体雄健的优点,改其臃肿肥大之弊端,掺入自己“骨立如嶙”的特长,终于创立了世代奉为经典的“柳体”。这不正是“择善而从”的典范吗?倘若柳公一味效法于颜体,而不顾其弊端,那么可能现在就不会有相提并论的“柳骨颜筋”。那该是多么遗憾啊!思古及今,改革之风已靡及中华大地,要改革就必须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但“开窗”虽好,不免有苍蝇蚊虫飞进来,这就需要我们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的头脑。可就是有一些“失其本性”的人,沉湎于西方物质享受之中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为腐败的糟粕所毒害而锒铛入狱。他们因为“不善而从”,终成咎由自取的可悲者。由此可见,对待一切事物,我们要运用“择善而从,不善而弃”的标尺,放开眼光去学习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所突破;反之甚至会身陷泥潭,一误再误!那么如何才能“择善而从之”?让我们再看柳公权的例子。颜鲁公弟子百人,却没有一人像柳公权那样有所建树而流芳百世,这是因为身为唐朝大臣的柳公权博学而勤勉,注重锤炼“字外功夫”,因此他站得高,望得远,能够发觉颜体的优点与微瑕。其优点,从接受到孜孜不倦地实践,成为自己的优点,其微瑕,则予扬弃,并在这基础上进而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六)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文章十分满意。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议把“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不用了,我自己做。”我答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妈妈又走了过来,看了看那道题,思索了一会儿,“我知道了!”妈妈说道。她把那道题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诉了我,我这才豁然开朗。还有一次,我记得我画了一幅画,自己认为画的很不错,就得意洋洋地拿给爱画画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说:“画得真好,我还画不出这样的画呢!”我高兴地笑了,妹妹也高兴地笑了。妹妹又仔细地看,她说:“哥哥,你好象有一处地方画错了。”“哪里?我看看。”我说。妹妹指着画说:“你画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风,这可是牛头不对马尾了吧。”“哎呀,我真粗心啊!妹妹你真仔细啊,你可以做评画专家了。”我赞叹着。妹妹“哈哈”地笑了。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大有收获。我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使自己更加完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七)据说一所重点中学的初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家长向学校反映作业太多,孩子整天熬夜,都成了近视眼。但学校却认为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学知识的黄金时期,应该学习,而且还说,说这些话家长的孩子学习不刻苦,无主动性,成绩又不好,只能通过多做练习才行。而我认为,学校的初衷虽然是良好的,但他们却真的没有想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学生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但学习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保证,学生怎么去很好地学习呢?就说眼睛吧,让“孩子整天熬夜,都成了近视眼”,怎么让他们看清黑板上老师的讲解,怎么让他们掌握应该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呢?就算这些家长的孩子学习不刻苦,无主动性,成绩又不好,但用让他们多做些练习的办法就能克服他们的这些缺点吗?我想绝对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一位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说,这些家长的孩子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兴趣,你怎么让他们在学习上刻苦,主动性强,成绩还好呢?作为学校,本来最主要的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做扎实细致的工作,而这所重点中学的初中不但没有做这一方面的工作,而且还用让学生多做练习的办法无形之中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让人痛心啊!我只想奉劝这所重点中学的初中,快快停止你们错误的做法吧!因为——“欲速则不达”!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八)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你别看小熊现在笨笨的,可那时的小熊比小狗跑得还快呢,想知道它为什么现在没有小狗跑得快了吗?那就让我给你讲一个“欲速则不达的故事吧。(一)开始一个晴朗的早晨,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湖里水中的鱼儿在跳跃,树上的鸟儿在唱歌,而林中的小动物们也一个个从梦中醒来,开始忙着做自己的事情。小熊来到小狗家,对小狗说:“狗狗,我们来玩吧!”“等我把作业做完后再玩。还有十几分钟就ok了!”“真没劲儿!那我去把小猫、小猪、小羊他们也叫来”。十几分钟后,小猫,小猪和小羊来到了小狗家,于是大家玩起了捉迷藏。从小狗开始,它要把藏起来的小动物们都找出来!它蹑手蹑脚地到处东瞅瞅西瞧瞧,忽然发现自己家里好象有些响动,于是小狗悄悄地靠近房子,一声不响地打开门,发现里面有一些蜂蜜,上面还粘了几根青草(因为它知道小熊爱吃蜂蜜,而小羊爱吃青草呀),便大声说道:“小熊,你和小羊在一起,还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呀,我已经看到你们了,你还不快点出来!”小熊一听,想:妈呀,它连我和小羊在一起都知道了,那一定不是骗我的了。而小羊则想:如果它知道了我在哪儿干嘛不自己来抓?,还是观察一会儿再说吧,就忍住没有出去。可小熊却忍不住了(它就是这样没耐性)灰溜溜地走了出来,一出来就被捉住了。小熊很不服气地说:“你捉就捉,干嘛使诈骗我”说完,就气呼呼地要离开。“谁叫你那么没耐性啊,知道吗?你输就输在这里呢!这样吧,我们再比赛一次,这一次如果你输了,你必须心服口服!我们就来个长跑比赛吧!”小狗说。“一言为定!”小熊满怀信心,因为跑步是它的强项。(二)经过比赛日期定在两个星期后,也就是说他们两个都有两星期的训练时间。第一天,下着蒙蒙细雨,小熊心想:今天下雨,还是明天再练吧。于是又回到了温暖的被窝里去了。在小狗那边,小狗想:这是上帝给我的考验!我一定要经受住考验。便毫不犹豫地去练习了。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天气很热。小熊想:今天太热了,还是明天再练吧!在小狗那边,小狗想:今天有点热,如果练习,可以锻炼我的毅力。于是毫不犹豫地又去练习了。一连几天,小熊都以各种借口推辞训练,时间都过去一大半了,它才开始有点着急了:“如果我还不快点练,小狗肯定会赢我的,练基础太浪费时间了,反正都是跑,还不是看谁跑得快!我就练练短跑、练练冲刺、练练速度吧!”其实,做任何事情基础对于成功都是最重要的,小狗都把基础练了7天。可小熊呢?别提它了,这个懒家伙!就练了几天冲刺,便认为自己是必胜无疑了。直到比赛前一天,它都只练速度不练耐力。比赛开始了,绝大多数人都把胜利的宝押在小熊这边,因为它十分擅长跑步,而且听人说,它比小狗学的要多几个单元呢。只见猫头鹰裁判一声令下,一千米的长跑比赛开始了。小熊一个猛冲,把小狗甩开了!接下来又一个劲儿的跑,遥遥领先!现在是所有人都把胜利的宝押在小熊这边。它又是一个猛冲,已经领先半圈了!大家都为它鼓掌欢呼。可到第三圈的时候,小熊感到体力不支,渐渐地慢了下来,而这时小狗也追了上来,小熊想加速,可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睁睁看着小狗以始终如一的速度胜过了自己却无能为力,小熊忍不住沮丧地趴在地上哭了起来。当然这个结果也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三)结果自从被小狗打败两次,小熊心里很不舒服,总想找机会赢小狗一次。一天,猫头鹰老师宣布:马上进行数学考试。小熊想,机会来了,这次我一定要赢小狗!卷子一发下来,小熊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听也不听老师的讲解,提笔就做。老师把注意事项讲完了,小熊的卷子也做完了一半,剩下的也很快马马虎虎地做完了,小熊急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速度,所以检都没有检查就交卷了。他看见小狗还在座位上冥思苦想,心里暗暗得意:小狗呀小狗,你做不出来题了吧?哼哼,你也有今天!这次考试我非赢你不可呢。几天后,考试成绩公布出来:小羊97分小猪95分小狗100分小熊75分怎么会这样?小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时“成语大王”小猫说:“小熊你真是弄巧成拙,揠苗助长,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自以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呀”。小狗也说“小熊,你要记住:做事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啊”小熊想,完了完了,我真是没救了,看来我永远都赢不了小狗了。从此以后小熊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常常自暴自弃,所以越来越懒,越来越胖,现在就再也跑不过小狗了。朋友,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受到了哪些启发呢?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九)《论语》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的语录。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在一般人的眼里,孔夫子老先生是非常庄严肃穆的,是很儒雅的。印象中,他脱口而出的便是箴言,说话从来都是不苟言笑,严谨精炼的。但是,自从去听了市图书馆组织的一次国学讲座,在厦大黄少坚教授的绘绘声中,我重新认识了孔子,重新认识了《论语》。虽然我们尊称孔子为大圣人,但是这样的孔子毕竟离我们很遥远。老师让我们去品读论语,做读书笔记,无非就是想让我们懂得里面讲的一些道理,“仁”、“礼”、“义”,是论语这部书的精髓。它太高深。几千年的距离,我们只能浅尝论语,只能遥望孔子。在这样的年代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孔子?在《于丹论语心得》序中,易中天说我们需要一个灰色的孔子,一个能够适应当下的孔子。没错,论语中的孔子太遥远,我们无法将他看得真切。我们只能凝望他的外表。孔子是怎样的人,我们已经思维定向了。而黄少坚教授说,孔子是会骂人的。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乍一听普普通通,可是它有点骂人的味道,大概是气话把,被那个无知淘气的小丫头气了,也可以说这样的话的。孔子也是人。他可以骂人,可以生气。只是他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教我们如何待人接物,教我们如何完善自己。因为一部论语,我们将他框在了伟大的束缚里,实际上,孔子更应该是鲜活的,可爱的。没有色彩,只有温度。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有讲到这样的一段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