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设计3-人教课标版_第1页
采薇教学设计3-人教课标版_第2页
采薇教学设计3-人教课标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薇》教学设计徐德琳一、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一篇课文。全诗共六章,每章八句。它选自《诗经·小雅》,是一位戌卒的哀怨歌唱,反映了连年征战给百姓造成的苦难。尽管诗中蕴涵着戍卒的爱国热忱和战斗豪情,但重点却是表现戍卒对久离家园连年征战的不满和浓厚的思乡之情,主要采用了赋、比、兴和借景抒情的手法。由于诗作时代较为久远,学生在阅读时会有语音认读层面的障碍,可能会出现以字(词)害义的情形,所以积累一些《诗经》中常用字(词)的含义是学习该课的重要内容。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学过《诗经》中的《蒹葭》和《关雎》,刚刚又学过《卫风·氓》,对《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从学习情感及学习态度的角度看基本已消除了刚接触时的畏难情绪。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技术准备讲授、对话、讨论综合运用。黑板和多媒体。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本设计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熟读诗歌。在课堂教学中以“忧”为切入点,设计了两个大问题:诗中的“我”为何而忧?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忧”?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结合背景材料,理解作品复杂的情感,并把握诗中的表现手法。二、教学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歌内容,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体会诗中抒发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了解、掌握诗中的比兴与借景抒情的手法。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当我们打开《诗经》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有对爱情的追寻,也有对理想的执著、对婚姻的感伤。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首诗《采薇》,去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感。(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情感生读。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之后师生共同解决诗中的古今异义的字词。然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表现的画面,并说出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教师范读。(灵活处理,可读可不读或读最后一章)师:下面我来读一遍,注意我读的语气,同时思考诗中最能体现诗歌情感的字词是哪一个?明确:“忧(忧伤)”出现了几次,读诗句:“心亦忧止”“忧心孔疚”“忧心烈烈”。诗人海子曾说:“生命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之上。”的确,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忧愁和哀伤,每个人的忧愁和哀伤都不尽相同,那么这位士兵的忧愁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一问题一起来读这首诗。(三)研习赏读诗中的“我”为何而忧?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学生思考回答)()思乡之苦:我行不来;靡使归聘: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师:回家应该是快乐的、兴奋的,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出示资料一;如果学生能说出来,补充资料一。)资料一:《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士兵回到家乡后的情况被诗人高明地省略了,所留下的艺术空白有待读者自己去填补。汉乐府中有一首《十五从军征》,仿佛就是为了接续这位“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的戍卒回家后的遭遇所写:(投影)资料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诗中多年在外的士兵回家后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庭院荒芜,魂牵梦绕的亲人已化作累累坟冢。思乡是由于什么而起的?战争。那么在戍守边防时除了思乡还有没有别的忧愁?(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问:他们在成守边防时的生活怎样?)()劳顿之忧:不遑启居:载饥载渴,我成未定;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俨狁孔棘。诗歌并没有正面写作战的情况,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战事的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劳顿之苦和思归之忧。()“我成未定”“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俨狁孔棘”等句除了表现出士兵的劳顿之苦和思归之忧,还写出了他们认真戍守边防,积极对待战争的态度。他们有一腔爱国热忱,但这种感情还是被忧思压倒。那战争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教师小结:无论是失败的还是胜利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如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样的:“败,百姓苦:胜,百姓苦。”唐代诗人张籍在诗中这样说:“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这位士兵悲伤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那么诗歌是怎样抒发这些忧思的呢?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个问题。诗歌是怎样抒发“忧”思的?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到“心亦忧止、忧心孔疚”“忧心烈烈”。这是直接抒发情感,除此之外,诗歌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忧思?()赋、比、兴与重章叠唱的手法赋:在叙事中抒发情感。第四、五两章写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在“岂敢定居”和“严狁孔棘”中可以看出劳顿之忧和思乡之苦。(学生齐读第四、五两章)比、兴、重章叠唱:“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通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变化,写出时间的流逝,暗示士兵日益深重的忧愁,薇菜由“作”到“柔”再到“刚”,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一唱三叹,是一曲忧伤的咏叹调。读着这忧伤的诗句,我们仿佛看见面带菜色的士兵一边在荒野慢坡上采集野菜,一边屈指计算着返乡的日期。(学生齐读第一、二、三章)师:前三段是比、兴和重章叠唱,四五两章是赋。那最后一章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呢?(学生齐读最后一章)()借景抒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资料三: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师:在《小雅·出车》中有这样一句“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采薇》中四句与此相比,有何异同?(分小组讨论,如果时间紧张,可分为两大组分别讨论。)明确:相同之处,如:昔一今,时间的对比;往一来,动作的对比。不同之处,如:意象的选择与叠词的运用。叠词不仅使景物更形象,更具有画面感,也使诗歌更具音韵美。师:“柳”谐音“留”,“依依”写柳条随风飘舞,仿佛在深情款款地挽留行人:春光如此明媚,还是留在家中吧。正所谓“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啊。大雪纷飞,无边无际,当成卒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深长的思恋仿佛是漫天飞舞的雪花,无尽的忧愁在心底流淌。(四)总结全诗运用赋比兴、重章叠唱、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戍卒因久离家园连年征战而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两千多年过去了,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依然能感受到依依杨柳是怎样触动离人的愁肠。其实,《诗经》中脍炙人口的佳篇又何止《采薇》《关雎》《蒹葭》《氓》呢?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去读,一定能采撷到许许多多的芬芳。(五)拓展阅读课外阅读《诗经·豳风·东山》和《诗经·魏风·陟岵》(六)作业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背诵全诗。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你做什么事,一开始时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把信心击溃。请记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