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_第1页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_第2页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是在第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基础上,展现宋朝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就涉及内容言,属广义上的“文化”范畴,但又不同于教材中的传统的讲科技、文艺、思想的文化史。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内容,以前各版教材都没有出现过,是新课程的一种尝试。学情分析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有所改变,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较以前也多了。就课堂而言,已不满足于老师无论多么生动的讲解,也不愿意被动地机械式地参与老师组织的互动,进行“带着脚镣的舞蹈”,他们更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在主动参与中习得知识与智慧、获得情感与体验。教学设想新课程的内涵是广泛而深刻的,既有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也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还有对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设计、对课堂教学生成问题的预设,而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则更为重要。在上《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之前,我反复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学习以往教材中没有的新内容,用什么方法呈现,如何让学生认同并亲近历史文化,如何展示学生的个性,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习得有意义的知识?带着这些问题,我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进行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宋代社会的风貌。.感受宋代社会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学生通过自己的整理和写作彰显个性,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等情感体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引发兴趣,创设情境,自然融入。师: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生:学生先惊讶,后兴奋,再是议论纷纷。师:写作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搜集素材—构思写作—修改完成。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些材料:多媒体播放六年级语文课文《清明上河图》,配乐朗读,滚动展示《清明上河图》画卷。生:学生极认真的看、听,因为六年级学过,非常熟悉,带着已有的知识和似曾相识的美好感觉在回忆、在欣赏、在体会。师:听着优雅的乐曲和熟悉的文字内容,看着精美的图画与生动的画面,你们有怎样的感受?生:我仿佛回到了宋朝,感受到汴京街头那热闹的场面。生:我感到自己就站在“虹桥”上,走在汴梁的大街上。【学生听到历史老师要上写作课,一下子有了兴趣,表现非常高的学习热情。紧接着音像材料,学生用耳听、用眼看,用心体会,自然地融入宋代都市生活的情境之中。寓史于文,本课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二、阅读课文,仔细揣摩,构思作文。师:那好,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朝,感受那时人们的生活。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宋代人在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为我们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生:(学生阅读课文,教材,;优雅的音乐轻起)【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兴趣激发和情境创设,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就要为写作服务,即以写作为中心,让学生看教材与听音乐中搜集素材。由于是有具体任务的,所以,学生阅读也非常仔细和认真,他们乐意为自己的作文积累更加详细的材料。】师:通过刚才的听、看、读,我们已经充分地领略了宋代人的生活景象,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下面我们该怎么做呢?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地喊)写出来呀!师:好,那大家就构思写作。不过,我们今天的作文,与语文课的作文在要求上略有不同,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要求:第一,我是一个宋朝人,反映的是宋朝人的生活情况;第二,我看到了宋朝人服饰、饮食、房屋、交通及娱乐和节日的特点;第三,题目自拟。生:学生开始构思、讨论、写作。师:解答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针对学生不懂的“缠足”等概念,进行灵活指导。【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阅读,对自己了解到的材料即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加工和运用。由于要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他们对课文内容必须进行认真阅读,以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乐曲情境下,用心阅读,仔细揣摩,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亲和力。】第二课时三.展示作品,分享经验,体会成功。师:上一节课,我们经过搜集材料和构思、写作,已经完成了我们这堂《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课的作文。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自己的作文,也就是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分享经验,共同成长。谁先来?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师:(随机选取几位同学,在学生朗读作品后适当评价)生:《瓦舍见闻录》……走进瓦子,说书的、卖艺的、杂耍的,无所不有。我最喜欢蹴鞠表演。只见他们穿着绣罗的宽大衣衫,系着锦带,进行表演。他们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部位踢,而且球不离身,其技艺之高超,令人瞠目结舌。听说还有“球终日不坠”之说……生:这篇文章详细地描述了宋代瓦子的热闹场面,中间穿插了宋代人服饰、饮食的描写,语言很精彩,还体现了他对足球的爱好。生:《皇都游记》……早就听说京城小吃繁多,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有东坡肉、包子、宋嫂鱼羹、百味馄饨、茶、甜豆汤、木瓜汁等,各色小吃多达二百余种,但以羊肉、鱼肉为主……生:文章通过游记的形式,连贯地描写了宋代人生活中吃穿住行的特点,尤其是吃的部分描写得非常详细,听得我直流口水。生:《元旦》……临近年关,店里的货物五光十色,琳琅满目。有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颜真卿的真迹,还有不知其名的洋玩意儿……生:春节在宋代叫做“元旦”,文章对元旦之前人们准备过年的繁忙景象作了详细的描写。生:文章没有写到宋代人“吃”和“穿”的特点。师:大家还要看到,这篇文章运用了第课《经济重心的南移》里面有关手工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方面的内容。生:《汴河风光》……许多年轻的女子穿着轻而薄的衫裙,颜色最美的是如石榴花色的红裙。也有许多穿青裙的农家女,偶有穿狭身短袖短衣的农民……生:《游“虹桥”》……我穿上江浙绣鸟石榴丝绸袍,头扎蜀地丝巾,脚蹬薄底快靴,手把折扇,向“虹桥”而去……生:《清明的汴郊》…………【学生展示作品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也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学生将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和文字的作品在大家面前宣读,不时赢得掌声,掌声是肯定、是鼓励,也是经验分享、学习体验,还是获得成就的感受与体会。同时,在听和评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我也感受到了新课程下学生的快乐成长与积极态度,非常欣慰。】四.恰当肯定,巩固小结,知识升华。师: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成功,让我们再次用掌声对同学们的卓越表现表示欣赏与鼓励。通过写作,通过作品展示,我们了解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信大家对本课内容也掌握了。下面,我们一起把本课的主要内容梳理一下。(略)五.布置作业,回应目标,落到实处。(略)【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使课堂从写作回到历史学习,让学生明白,写作只是学习本课内容的一种方法,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熟悉掌握课本内容,并不是学习目标。还文以史,教学活动圆满结束。】课后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结束后,我对历史的教与学也有了新的感悟。就方法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成为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特性不断张扬的过程。在这节课上,学生始终保持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将自己置身于繁闹的宋代都市生活中,主动而轻松地欣赏、阅读、倾听,调动了多种感官,自始至终,无论是听、看、读,还是写作和评论,都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师的我,只是在学生需要时提供材料、说明情况、正确引导。尤其是写作过程,由于学生的爱好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选材角度与文章构思,也彰显了他们各自的特长与个性。其次,新课程强调知识的发现和综合运用,因而要在学习过程中把发现、综合的能力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在《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的设计与实施中,我通过视频、图片、朗读、课本等不同形式展现了大量零散的信息,但在创设情境和明确目的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综合,重新整合成新的形式作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知识的发现者、整合者、运用者,而不再是被动接受者。新的课程体系要求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突破学科界限,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实现学科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实现了学科的综合发展,让学生用写作文的形式学习历史,文史“联姻”,寓史于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再次,自然恰当的教学方法、细腻明确的设计意图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还能使学生装的学习富有生命意义和情感体验,不仅习得知识与智慧,还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与人格完善。在本课教与学的过程中,我适时点拨与引导,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学生自己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嘴,借助写作来亲自经历、亲自感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历史学习成了富有生命意义的活动,成了学习者生命和情感的经历。从一定意义上说,转变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当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往的历史教学太注重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面对以前教材中没有的新内容,教师要积极面对,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学科、教师的共同发展。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