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2-人教课标版_第1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2-人教课标版_第2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2-人教课标版_第3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2-人教课标版_第4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2-人教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大基本属性,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等、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对立同一的观点看问题,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用于承认和接受矛盾;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二、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式教学三、教学重点、难点:矛盾的同一行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四、板书设计(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原理()方法论意义、矛盾特殊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原理()方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地位五、新课讲授(一)导入:同学们和老师来看这么一首诗光的赞歌?(节选)原著:艾青每个人的一生不论聪明还是愚蠢不论幸福还是不幸只要他一离开母体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与自私隐藏在光的下面师:请一位同学来念一下这首诗,之后,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告诉老师其中包含的矛盾的词语吗?想一想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略师: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具体形式聪明与愚蠢幸福与不幸互相吸引同蒙蔽与觉醒对立相互排斥互相连结一前进与逆转(斗争性)互相分离性革命与背叛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光与暗师:从上面的图示也就给出了我们本课要学习的第一个要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既有同一性,同时也具有斗争性。我们首先来看书上页上的漫画,这是一幅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他们既是对立的,悬崖很有可能断裂,不能够负载两个人,所以他们是对立的;但同时他们又构成动态的平衡,一个人掉下去,另一个人也不能存活,所以那个拿着火把的人并不敢把吊着另一个人的绳子烧断。结论:这些故事里都包含了一个哲学道理,那就是世界上的两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爱因斯坦给光的定义既是光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就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板书: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板书:、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问题探究:高矮、胖瘦、美丑等等都包含了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设问:同学们还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学生发言踊跃,举出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大小、上下、男女、好坏、诚实与欺骗、君子和小人、足球运动中的攻守矛盾,战争中的攻守矛盾等等。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对立统一的理解还算可以。板书:、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他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中基本属性。()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板书)问题情境“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美吗?假如没有假钞,钞票会制造得这样精美吗?”马克思问题探究:老子和马克思的言论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呢?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从老子和马克思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祸福等等都是共同存在的,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同时我们注意,马克思的这段话并不是对那些小偷和制假钞者的赞美,他只是从这个比喻中,阐释一个道理,那就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小偷,没有假钞。同时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结论经验教训,并更加地发奋努力才可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问题探究: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例子。学生发言踊跃:权利和义务、民主和专政、快乐与悲伤等等。问题情境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睛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问题探究:猫和老鼠是在怎样的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学生积极回答:狼和羊、狼和鹿等。教师:猫和老鼠是在竞争和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界的同化和异化,物理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它们在排斥和对立中并存。(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板书)问题情境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问题探究: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任何两个人都会存在差别和对立,没有差别和对立,他们就不是两个人而一个实体。君子和小人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但又是这种排斥才使他们构成一对矛盾,处于一个同一体中。他们在这个同一体中并存,却又相互斗争、排斥。君子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故说君子是保留了差异的和;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和心不和,所以说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最亲密的朋友,因为和我们关系密切,因为了解我们太多,所以往往也是和我们发生矛盾最多的人,也可能是伤害我们最深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交朋友,朋友可以分享喜悦、分担忧伤,朋友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泥泞和挫折,我们应该彼此坦诚相待,让友谊天长地久。社会上有很多拍马奉承的人,领导说什么就什么,表面上唯命是从,其实他的内心或许十分地不赞成领导的意见和观点,这种人就是小人,小人同而不和。我们以后若做了领导,千万不要相信这种拍马奉承之人,恰恰相反,那些经常给我们忠言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板书)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里的“寓于”,也就是存在于的意思,同学们千万不能颠倒了,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板书: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情境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庄稼生长过程的始终。工厂的生产与消费,也是一对矛盾。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要工厂存在,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就不会停止。生命体的同化和异化是一对矛盾,只要生命体存在,这一矛盾就不会消失。问题探究:没一事物中都存在矛盾,你能举出实例吗?或者你能举出不存在矛盾的事物吗?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矛盾?学生:知道与不知道、会与不会、懂不不懂、难与易等矛盾。问题情境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富裕,社会和谐,没有国家,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欺诈,一派宁静、和平、幸福,与外界迥然不同的世外桃源。这是他幻想出来的一种生活安乐的社会。问题探究: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存在任何矛盾的世外桃源呢?学生回答说没有。因为在世外桃源里面也存在矛盾,有男女的矛盾,老与少的矛盾、生与死的矛盾、同化异化的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等等,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不存在任何矛盾的世外桃源。教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不存在矛盾的事物。板书:、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意义板书:()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问题情境: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问题探究:蔡桓公“讳疾忌医”,结果病入膏肓。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学生回答: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回避矛盾,而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板书:()方法论意义: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板书):、矛盾特殊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是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板书:()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知识点放在教材的下一框题,建议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把后面的提到前面来上,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缜密性。问题情境:情境一: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情境二:结合书本图片,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问题探究:上述材料中的这两个人错在哪里?学生回答:第一个人错在不知道白马也是马的一种;第二个人错在不知道苹果、香蕉都是水果。教师:马是一类事物的总称,包括白马、黑马、黄马等各种颜色的马,具有各种颜色的马的共性,白马是马中的一种,是马的具体体现。同样,水果是一类事物的总称,它包括任何一种具体的水果,具备每一种具体水果的共性;而每一种具体的水果如苹果、香蕉都是水果的具体体现,是水果中各具特色的个体。板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意义板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结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比如,水果的一些特性包括水分、糖、维生素等存在于每一种具体的水果中,并通过苹果、香蕉、西瓜等表现出来;同时,苹果、香蕉、西瓜也都是属于水果。问题探究:你能找出实际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的例子?学生回答略人,相对与其他动物来说,是特殊性;相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是普遍性。由此可见: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板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地位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注意普遍性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课堂小结设计:本框主要讲了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把原理和方法论结合起来。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