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历史第1课中华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1课中华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1课中华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1课中华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1课中华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全面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时空观念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并理解其影响。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理解中华文化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重大影响。家国情怀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培养家国情怀。1.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基础认知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勃兴与奠基1.远古(1)无论黄河流域、_______、珠江流域与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___。(2)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_______中华文化的形成。2.春秋战国(1)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共同的________认同。(2)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___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3)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_______”局面出现。(二)中华文化的形成与繁盛1.秦汉(1)秦朝建立起________的国家。(2)_____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3)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________交汇融通的景象。2.魏晋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魏晋___盛行。3.隋唐(1)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___,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2)中华传统文化_______。4.宋元(1)宋代,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___形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_______”。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2)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三)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转折1.明清(1)明清之际,提倡_______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_____、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2)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_____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四)中华文化的衰落与复兴1.近代(1)______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20世纪初期兴起的_____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3)五四运动以后,_______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一)以人为本1.表现:(1)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___制度。(2)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___爱人”。2.影响: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二)民本思想1.表现:(1)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____。(2)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3)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____”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2.影响: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天人合一1.表现:(1)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2)春秋时期,老子提出“___”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3)战国时期,____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影响: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______和谐发展的关系。(四)家国情怀1.表现:(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___为己任的思想。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2)____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顾炎武的“天下兴亡,_______”,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2.影响:“修身齐家治国_____”是儒家学说的精髓。(五)崇德尚贤,天下为公1.表现:(1)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2)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___治国,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战国时期,____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影响: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表现:(1)《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______”“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战国时期,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___提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影响: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七)和而不同1.表现:(1)西周末年,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2)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______,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____”等思想。2.影响:“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一)特点1.本土性: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2.多样性:_____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3.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______,具有很强的包容性。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______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性。5.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连续性。(二)价值1.历史价值: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____动力。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____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现实价值: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________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______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深化探究探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材料他(孔子)以“仁”作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孔子“礼”的价值追求,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目的何在?提示:价值追求:“克己复礼”,完善道德;“仁者爱人”,和谐社会关系。解释:将“礼”等同于天理,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目的:为君主专制提供合理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加强思想控制。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所谓传统文化,广义地说就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狭义地说,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思想文化。所谓文化传统,是指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中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传承性的某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包蕴着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思考:材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提示:特点:稳定性、连续性和传承性。关系:传统文化包容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但二者并不等同。1.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反映了当时()A.私人教育的盛行B.人才培养的标准C.社会人伦的秩序D.新兴阶级的愿望【答案】C2.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A.推行礼法并用B.关注人情冷暖C.弱化宗法观念D.强化法制体系【答案】A3.表1是西汉皇帝颁布“罪已诏”情况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当时()表1皇帝下诏次数下诏原因史料来源武帝1总结失政《汉书·西域传下》宣帝2地震;总结失政《汉书·宣帝纪》元帝5地震、日食;总结失政《汉书·元帝纪》成帝4地震、日食;总结失政《汉书·成帝纪》A.君主权力高度集中B.自然灾害爆发频繁C.皇帝自省意识普遍D.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答案】D4.朱熹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这反映了唐朝社会()A.违背正统,纲纪混乱B.文化多元,社会宽容C.婚恋自由,风气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