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历史 2024.05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第Ⅰ卷(共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倾邻国而雄诸侯”,其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 B.工商业和城市繁荣兴盛C.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D.都江堰促进了农业发展2.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下列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B.促进了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C.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治理 D.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理3.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①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②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③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④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下图所示诗歌的作者是琅邪郡临沂县人,深受孝文帝的器重。该诗作反映了北魏孝文帝()A.统一北方的背景 B.推行汉化的意义C.移风易俗的影响 D.迁都洛阳的动因5.包伟民在《宋代城市游民研究》一书中指出,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与前代相比,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以下描述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开封人口超过100万 B.坊市的界限被打破C.商品交易中使用纸币 D.民族关系大交融6.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时,先观其目录(如下图),再展开学习。在该书第十四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第十五讲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A.蒙古灭金 B.马可·波罗来华C.朱元璋强化皇权 D.郑和下西洋7.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回族的形成说明()A.外来人口推动经济发展 B.人口流动促进民族交融C.开明政策利于民族交流 D.民族团结利于国家稳定8.如果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一单元主题应是()A.侵略与危机 B.抗争与探索 C.立宪与共和 D.民主与科学9.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对新道路描述准确的是()A.发动城市暴动,建立工农政权 B.服从共产国际,开展工人运动C.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联合政府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0.“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民谣最能够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解放军的英勇善战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国民政府的腐败失去民心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中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12.研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地图反映的战役()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3.下面是1949-200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图。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剧增。与此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日建交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14.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这些思想是新中国坚定走和平外交路线、积极推行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渊源。这说明()A.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C.和平外交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D.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15.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调整首先在于外交指导思想的调整。在调整中,中国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实现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转变;对外交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实现了由“经济为外交服务”到“外交为经济服务”的过渡。这些外交思想的转变()A.从根本上化解中美之间的矛盾 B.使中国外交孤立局面开始被打破C.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 D.为开启中国全方位外交奠定基础16.“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材料描述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17.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中国梦将在何时实现()A.中国共产党成立150年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0年时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19.“光荣革命”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既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又没有隔断历史、抛弃传统。这强调了“光荣革命”()A.妥协的智慧性 B.斗争的坚决性 C.退让的软弱性 D.手段的和平性20.“希腊衰亡了,他的文明并没有跟着衰亡,反而影响了征服者罗马人。日耳曼虽然统治了罗马,但却吸收了被征服者的文化,并从而形成了日耳曼-罗马文化。”这段话意在强调()A.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头 B.罗马帝国疆域空前辽阔C.征战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 D.外族入侵导致文明中断21.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是()A.消除贫富差距 B.美化政府形象 C.增加财政开支 D.缓和社会矛盾22.以下为“两极格局形成”的知识梳理表,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措施“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①经济互助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A.马歇尔计划 B.不结盟运动 C.万隆会议 D.欧洲共同体23.下表列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整体上反映了()年份事件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进一步扩大,苏联红军英勇抗击德军。1941年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A.欧洲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致命打击B.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C.苏联战场成为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主战场D.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24.某校九年级(2)班学习小组的探究方案中出现了“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建设”“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关键词汇。据此可知,该学习小组探究的主题是()A.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建设 B.苏联进行两个五年计划C.列宁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D.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5.德国福利制度规定失业者可在4年内领取相当于原工资63%的救济金,21世纪初德国失业人口一度达到500万,产生了大量不工作仅靠救济金生活的“懒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德国福利制度()A,使低收入阶层受惠最多 B.存在一定弊端,需要完善C.致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D.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第Ⅱ卷(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16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漫画反映的政治制度始创于什么时期?(2分)依据材料分析该制度的作用。(2分)材料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北宋)民间谚语(2)材料二的谚语是北宋政治什么政策的反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利弊。(2分)材料三 图① 图②(3)材料三中图①图②所示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两朝的中央行政机构?(2分)依据材料指出这两朝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之处。(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分)27.(18分)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中国外交深刻反映了国家的兴衰。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穿越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1)根据材料一针对美国的挑衅,中国采取了哪一措施?(2分)分析这一措施的历史意义。(3分)材料二阅读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时间主要史实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0-1953年抗美援朝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0世纪六七时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99年澳门回归2014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9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材料三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3)材料三体现出的外交理念是什么?(2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应该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28.(16分)请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欧美日等国通过各自的相对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创造了适合自己国情的政治近代化飘花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本国社会发展进程。——摘自齐世荣等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美国、日本分别通过怎样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6分)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世纪世界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发明创造为例,说明地球越来越“小”了。(4分)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请你谈一谈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2分)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AABDBDBBDCDD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DCCDACDABDB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16分)(1)时期:隋朝(或是隋唐)(如答唐朝不给分)。(2分)作用:宰相间权力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学生如有其它表述,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分)(2)“重文轻武”。利: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弊:武将受到过于限制,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学生如有其它表述,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分)(3)图①元朝;图②明朝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4分)(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27.(18分)(1)措施:抗美援朝。(2分)意义:①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②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③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3分)(2)观点一:新中国成立初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2分)史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论述:新中国成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6分)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百年屈辱外交,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翻开外交事业新篇章。(1分)观点二:综合国力是外交重要的保障。(2分)史实: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中国重返联合国、澳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