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第一初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重庆市石柱县第一初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重庆市石柱县第一初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重庆市石柱县第一初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_第4页
重庆市石柱县第一初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2022级历史试题第1卷选择题(15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疯狂地剥削压迫中国人民,劳动人民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毫无政治权利……新中国的成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其根本变化指的是()A.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中国人民的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标志分别是()A.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一五计划完成3.1952年,豫剧演员常香玉通过义演筹钱捐献给前线一架飞机。这一情形出现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抗美援朝战争D.“大跃进”4.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主要成就分布图,从地图上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已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C.优先发展重工业D.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如表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图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6年32.2%53.4%7.3%7.1%0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乡镇企业迅速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6.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开展大跃进运动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D.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7.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下面哪一个人()8.“全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9.“1978年的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3.5%,有65种主要工业产品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比1976年增长55.3%”,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的推进B.“一五计划”的实施C.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10.如表是某同学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状况表。表述有误的是()时间改革核心内容A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1953年农业合作化建立农业合作社,实行土地公有制C1958年人民公社土地公有,强调平均主义D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分到农民手中,归农民所有,分户经营A.AB.BC.CD.D11.如图是1986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该公司的前身是国营天桥百货商场,改制后成为一家多种经济成分入股集资的联合企业。这一变化说明()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C.对外开放迈向新台阶D.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12.“共产党人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生动的实际生活,应该勇于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A.阶级斗争为纲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现共同富裕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13.我国目前关税总水平已由“入世”前的15.3%降至目前的7.5%以下;20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最重要引擎。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A.时代背景B.艰难历程C.方针政策D.积极影响14.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首次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坚持()A.对外开放政策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C.新发展理念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谈判,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D.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第1I卷非选择题(35分)共4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1分,第18题7分,19题6分,共3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在土改开始阶段,党的干部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1950年5月,中央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和“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土改工作组还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待新制度。-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农业合作化的速度不断加快,1956年全国农业总产值约为583亿元,比1955年增加了27.4亿元,粮食的产量比1955年增加了154亿斤。伴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加快,商品粮油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毛泽东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我们就不能解决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之间的矛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王雅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影响》材料三:从1958年到1978年,新中国的农业发展停滞不前。这二十年里粮食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13%,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全国接近23%的生产队每日人均口粮低于0.5kg,连农民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从产业结构上看,种植业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占比高达80%,这种高度单一的经济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分工分业。全国有30%的公社人均分配到的年收入在50元以下,到1978年,农村贫困人口高达30%。-张甜甜、张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涂“B”。(2分)①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铺平了道路。()②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解决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需求的前提。()(3)根据材料二,归纳农业合作化道路的积极影响。(2分)(4)根据材料三,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背景。并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改革首先在哪个地方试行?(4分)(5)综上,谈谈新中国农业的改革历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1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获得了广泛的、真实的民主权利,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了人民主人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善于将党的主张、人民意志有机统一并整合起来,确保各机关做到职能清晰、运作高效,实现监督有力、有效。在自治地区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各少数民族人民不仅从政治地位上获得了平等对待,而且也从政治权利上得到了平等赋予,有效地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和精气神。-吉启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及其实现研究》材料二: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中共“八大”在总结中国革命、改造、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首先,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地提出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并强调:“只有发展了生产,才有可能改善生活。”其次,与会代表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生产建设部门需要大量劳动力,要求“二五”时期职工人数增加600万人至700万人左右,有计划地吸收妇女参加各种社会劳动。-摘编自朱云雷《中共“八大”民生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标志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关于民生的基本主张。(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涂“C”。(3分)①中共八大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②中共八大提出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中共八大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和良好开端。()(4)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共八大在推进民生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5)综上,谈谈你的认识。(1分)18.在100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在不同时代诞生了伟大的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中国人民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赞歌。广大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顽强拼搏,经受住生命极限的考验,创造出人类战争史上的无数奇迹。志愿军中先后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列举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两名英雄功臣,并指出志愿军战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3分)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劳动模范的演变时期评选标准代表人物代表言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劳动竞赛纺织女工赵梦桃铁人“王进喜”“盐田大改造”孙华喜我就是个普通的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王进喜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创新经济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河北企业家张兴让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袁隆平21世纪后知识创新社会贡献人文精神道德品质航天员杨利伟篮球运动员姚明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京东快递小哥宋学文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杨利伟(2)根据材料三概括劳动模范的演变趋势,并指出上述言论共同反映的精神。(3分)(3)综上,谈谈你的认识。(1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部分)时间事件时间事件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83年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1954年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21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请选择表格中2个历史事件,通过分析其共同作用,或概括其共同主题,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初2022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分)1-5DACCB6-10CBCCD11-15BBDCA二、非选择题(35分)16.(11分)(1)特点:党和政府主导;农民广泛参与;以法律为指导;采取多种斗争方式。(任意1点1分)(2分)(2)①A②B(2分)(3)影响: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条件。(2分)(4)背景: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农民生活困苦;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任意1点1分)(2分)地方:安徽凤阳县小岗村。(2分)(5)农村改革要适合国情;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维护农民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1分)17.(11分)(1)优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真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筹兼顾,反映人民意志;有效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任意1点1分)(2分)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分)(2)主张: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利益(或借鉴苏联模式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发展国民经济);改进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提高工人工资(或缩小贫富差距,或调节社会分配)。(任意1点1分)(2分)(3)①B②C③A(3分)(4)措施:提出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增加职工人数;有计划地吸收妇女参加各种社会劳动等。(任意1点1分)(2分)(5)民生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政府要关注民主问题,经济发展才能更好解决民生问题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18.(7分)(1)功臣:黄继光、邱少云(2分)历史使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分)(2)趋势:从注重劳动到经济贡献再到注重精神品质。(1分)精神:热爱祖国,努力奋斗,艰苦创业、勇于担当等(任意1点1分,2点)(2分)(5)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代涌现出了不同的精神;新时代的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发展新的时代精神;今天中国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各个时代人民的共同努力(言之有理即可)(1分)19.(6分)【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