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实验中学2024年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M、X、Y、Z、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

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1T;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

之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原子半径:W>Z>Y>X>M

B.常见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

C.ImolWM溶于足量水中完全反应,共转移2moi电子

D.由M、X、Y、Z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2、在下列各用途中,利用了物质的氧化性的是

A.用食盐腌制食物B.用漂粉精消毒游泳池中的水

C.用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硅酸钠中滴加盐酸:Na2SiO3+2H=H2SiO3i+2Na

2--

B.少量SO2通人NaClO溶液中:SO2+3CIO+H2O=SO4+Cl+2HC1O

C.高镒酸钾溶液中滴人双氧水:2MnO1+3H2O2+6H+=2Mn2++4O2t+6H2O

2+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3+2H=CO2t+H2O

4、测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和热的实验中没有使用的仪器有:①大、小烧杯;②容量瓶;③量筒;④环形玻璃

搅拌棒;⑤试管;⑥温度计;⑦蒸发皿;⑧托盘天平中的()

A.①②⑥⑦B.②⑤⑦⑧C.②③⑦⑧D.③④⑤⑦

5、尿素燃料电池既能去除城市废水中的尿素,又能发电。尿素燃料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甲电极上发生如下反应:

+

CO(NH2)2+H2O-6e-*CO2+N2+6H,贝!]

A.甲电极是阴极

B.电解质溶液可以是KOH溶液

C.If从甲电极附近向乙电极附近迁移

D.每2moi02理论上可净化ImolCO(NH2)2

6、将足量的AgCl(s)分别添加到下述四种溶液中,所得溶液c(Ag+)最小的是

A.10mL0.4moi-L-i的盐酸B.10mL0.3moI-L4MgCh溶液

C.10mL0.5moi-L-iNaCl溶液D.10mLO.lmolL^AlCh溶液

7、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A.生成一种新分子B.生成一种新离子

C.生成一种新同位素D.生成一种新单质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先用蒸储水洗涤,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酸性气体

C.在装置甲中放入MnCh和浓盐酸加热制备氯气

D.用装置乙分离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

9、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将过量的CO2通入CaC1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出现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水

B常温下将A1片插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A1片和浓硫酸不反应

C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

D将SO2通入滨水中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

A.AB.BC.CD.D

10、螺环煌是指分子中两个碳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脂环烧。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

A.分子式为CioHi2

B.一氯代物有五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D.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

11>将NaHCCh和NazCh的固体混合物xg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50℃,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将反应后的固体溶入

水无气体放出,再逐滴加入盐酸,产生气体(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1的浓度0.2mol/L

B.反应后固体的成分为NaOH与Na2cO3

C.密闭容器中排出气体的成分为O2和H2O

D.x的数值为6.09

12、大气固氮(闪电时N2转化为NO)和工业固氮(合成氨)是固氮的重要形式,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

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

N2+O2.2NON2+3H2,2NH3

温度25℃2000℃25℃400℃

K3.84X10-310.15x1081.88X10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工业固氮非常容易进行

B.人类可以通过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利用氮资源

C.大气固氮与工业固氮的K值受温度和压强等的影响较大

D.大气固氮是吸热反应,工业固氮是放热反应

13、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常温下,由水电离的c(lT)=10-13mol•IP的溶液中:Na*、NH4\Cl、HCO3

B.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双氧水:2F+2H+H2O2=l2+2H2O

2+2

C.氢氧化领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a+SO4=BaSO4

2--

D.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CO3+CO2+H2O=2HCO3

14、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A.2KMl1O4+5H2I8O2+3H2sO4=K2so4+2M11SO4+5I8O2T+8H2O

22

B.NH4C1+H2O-NH3»H2O+HC1

3737

C.KC1O3+6HCI=KC1+3C12T+3H2O

1818

D.2Na2O2+2H2O=4NaOH+O2

15、已知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在610K时,#0.10molCO20.40mol

H2s充入2.5L的空钢瓶中,经过4min达到平衡,平衡时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的平衡转化率a=2.5%

B.用H2S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001mol-L^min-'

C.在620K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说明该平衡正向移动了

D.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不变

1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1gDT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B.30g葡萄糖和冰醋酸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4NA

C.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2NA

D.Imol铁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和氧气、氯气、硫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都为2NA

17、下列有关共价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B.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D.分子晶体中,可能不存在共价键,但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1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H3催关剂>NO2^r^HNO3

HC1灼烧>

B.Mg(OH)2>MgCl2(aq)无水MgCb

C.Fe2O3^^Fe-|t^FeCl2

过量

D.NaCl(aq)电解>NaOH(aq)c”>NaHCO3

19、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SO2的含量,传感器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K/网电微M

电锻_

Ag/ANI一9aM

ks%

A.b为电源的正极

B.负极反应式Ag-e-+C1=AgCl

5

C.当电路中电子转移为5x10mol时进入传感器的SO2为1.12mL

+2

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SO3+2H+2e=S2O4+2H2O

20、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溶液,有一气体生成

C.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嫡增反应

D.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21、在25℃时,将l.OLcmol-L1CH3COOH溶液与O.lmolNaOH固体混合,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通入

HC1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溶液pH随通入(或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a>b>c

B.b点对应的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C.c点对应的混合溶液中:c(CH3COOH)>c(Na+)>c(OH)

1()-8

D.该温度下,a、b、c三点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均为Ka

c-0.1

22、2015年2月,科学家首次观测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不存在于

A.原子与原子之间B.分子与分子之间

C.离子与离子之间D.离子与电子之间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一种副作用小的新型镇痛消炎药K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NaCHCN

(1)F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B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个

(2)反应⑥的条件为;反应⑧的类型为。

(3)反应⑦除生成H外,另生成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o

(5)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I.苯环上有且仅有四个取代基;

II.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m.能发生银镜反应。

其中还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只写一种即可)。

CHCH,COOH/CHCH,COOH

(6)II是合成‘C0S.H的重要中间体。参照题中合成路线,设计由1,3-丁二烯合成

CHCHjCOOH

CHCH2COOH

的一种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24、(12分)某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CHsO~^—CH=CHCOOCH2cH2cH2cH3,其合成路线如下:

CH=CHCOOHCH=CHCHO

OC1I5OCH,

F

OH0

已知:①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翔基,即上OH网%」

②RiCHO+R2cH2cHO稀NaOHH△+HO

?牛I2

R,CH—CHCHO一R1CH=CCHO

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为;C的结构简式为o

(2)D-E转化过程中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IV的反应类型为;V的反应条件是o

(4)A也是合成阿司匹林(C|二)的原料,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

-UUCLrlj~UUCCrlj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任写一种即可)。

a.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

b.仅属于酯类,能发生银镜反应,且Imol该物质反应时最多能生成4moiAg;

c.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5)若以F及乙醛为原料来合成M(CH3(>TQ-CH=CHC00CH2cH2cH《H,),试写出合成路线。合

mrNaOHW/A

成路线示例:CH2=CH2>CH3CH2Br*>CH3CH2OH

25、(12分)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了氯气(CL)。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且有

毒的气体,它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IO)。氯气也能与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在实验室中,通常用

二氧化镒固体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现提供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制取氯气应采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并吸收氯气应选用的装置为o(均填序号)

(2)上述装置的烧杯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试写出氯气和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自来水厂经常用氯气做消毒剂。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某些假冒“纯净水”是用自来水灌装的,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

识加以鉴别,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o

(4)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它可以将某些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某同学用滴管将饱和氯水(氯气的水溶液)逐滴滴入含

有酚酬试液的NaOH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用简要的文字说

明):①;②o

(5)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确定(4)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还是②?o

2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习题解析中看到:“SO2通入Ba(NC>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在酸性环境中,NO3

将SO32-氧化成SO,?-而产生沉淀”。有同学对这个解析提出了质疑,“因没有隔绝空气,也许只是。2氧化了SO3*,

与NO3-无关”。于是做了“SO2通入Ba(NO3)2溶液”的探究实验,用pH传感器检测反应的进行,实验装置如图。回

答下列问题:

ABC

(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小组发现装置C存在不足,不足之处是

(3)用O.lmol/LBaCL溶液、0.1mol/LBa(NC)3)2溶液、食用油,配制4种溶液(见下表)分别在装置C中进行探究实

验。

编号①②③④

煮沸过的BaCL溶液煮沸过的Ba(N(h)2溶

未煮沸过的BaCL溶未煮沸过的Ba(NO3)2

试剂25mL,再加入食用油液25mL,再加入食用

液25mL溶液25mL

25mL油25mL

对比①、②号试剂,探究的目的是

(4)进行①号、③号实验前通氮气的目的是

(5)实验现象:①号依然澄清,②、③、④号均出现浑浊。第②号实验时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图1-4分别为①,②,③,④号实验所测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3图4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

27、(12分)实验室中根据2so2+O2.2sO3+Q,Q>0已知SO3熔点是16.6℃,沸点44.4℃。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

验装置制备S03固体。

(1)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的酒精灯是(填编号)。

(2)装置D中浓硫酸的作用除了混合气体并观察气体流速外还有。

(3)装置F的作用是»

(4)由于可逆反应,所以从E管出来的气体中含有SO2、SO3o为了证明含有SO?可以将该气体通入(填

下列编号,下同)、证明含有SO3可以将该气体通入o

A.品红B.滨水C.Baj溶液D.Bag)?溶液

(5)如果没有装置G,则F中可能看到o

(6)从装置G导出的尾气常可以用烧碱或石灰乳吸收。请写出用足量烧碱吸收尾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7)尾气常采用烧碱或石灰乳吸收,请分析比较两种吸收剂吸收的优点

28、(14分)我国由海水提取的食盐(海盐)不足四成,大部分产自内陆盐湖(湖盐)和盐矿(矿盐)。

(1)由内陆盐湖水为原料进行晒盐,有“夏天采盐(食盐)、冬天捞硝(芒硝)"的说法,下列对其化学原理的描述正

确的是__(选填编号)。

a.由夏到冬,芒硝的溶解度变小

b.由冬到夏,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c.夏天温度高,氯化钠易结晶析出

(2)芒硝型矿盐卤水中含有一定量Na2s04和少量Ca2+、Mg2\H2s等杂质,利用硫酸钙微溶于水的性质,用石灰-

脱硫工序中先吹空气,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氢硫酸有挥发性,部分被直接吹出,化学变化是__(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再加入稍过量的FeCb溶液除去残留的硫化氢。检验FeCb已经过量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3)加入Ca(OH)2能降低芒硝浓度并生成烧碱,同时除去Fe3+,另一目的是_滤渣A的主要成分除了Fe(OH)3外,

还有一(填写化学式)。

(4)如图所示是石灰-纯碱法净化芒硝型矿盐卤水的部分流程:加入纯碱的作用是—(选填编号)。

a.调节溶液的pHb.除去溶液中的Ca2+

c.除去溶液中的Mg?+d.除去溶液中的S(V—

石灰-烟道气法与石灰-纯碱法相比较,石灰-烟道气法的优点是

(5)如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的示意图,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上述精盐水需要进行二次精制后才能

作为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原料。对盐水进行二次精制的目的是__(选填编号)。

a.进一步降低Ca2+、Mg?+的浓度,提高烧碱纯度

b.进一步降低SO42-的浓度,提高烧碱纯度

c.防止杂质离子与碱生成的沉淀堵塞离子交换膜

d.防止溶液酸性或碱性过强,腐蚀离子交换膜

盐水中硫酸根浓度过高会使生成的氯气中混有氧气,检验氯气中是否含有少量氧气的操作是_

29、(10分)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X、Y是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

结构。

完成下列填空:

YX丫「

\/\/

Na+/SiSi\

|XY

IYYJ

⑴硅原子最外电子层有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占据个轨道。

⑵由题意可推知Y是CL推得此结论的依据是oX和Si之间共用电子对偏离0

(3)SiCk和CC14分子空间结构相同,则SiCL中键角是。请说明SiCk和CC14沸点高低的理由。

(4)黄磷(P4)与过量浓NaOH溶液反应,产生P%和次磷酸钠(NaH2Po2),补全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

转移的数目和方向:P4+NaOH+7PH3T+NaH2PO2,.其中氧化

剂和还原剂质量比为o根据题意可判断H3P02是________元酸(填“一”、“二”或"三”)。

(5)已知磷酸二氢钠(NaH2PCM溶液呈酸性,该溶液中含磷元素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B

【解析】

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0.76g-Li该气态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22.4L/molx0.76g-L^lTg/mol,

该气体为NH3,M、X、Y、Z、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M为H元素,Y为N;X、Y、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X为+4价,Y为-2价,可推出X、Y、Z分别为C、N、O三种元

素;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上,推出W的质子数为6+7+8+L11,所以W为Na元

22

素。

A.所有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

Na>C>N>O>H,即W>X>Y>Z>M,故A错误;

B.X、Y、Z分别为C、N、O三种元素,非金属性X<Y<Z,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B正确;

C.NaH与水发生反应:NaH+H2O=NaOH+H2T,ImolNaH溶于足量水中完全反应共转移Imol电子,故C错误;

D.由M、X、Y、Z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为氨基酸或碳酸俊、醋酸镂等物质,如为氨基酸,则只含有共价键,故

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

A.食品腌制的原理为氯化钠形成溶液,然后通过扩散和渗透作用进入食品组织内,从而降低食品水分活度,提高渗

透压,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动,达到防止食品腐败的目的,错误;

B.用漂粉精消毒游泳池中的水,是利用其有效成分Ca(ClO)2水解产生的HC1O的强的氧化性杀菌消毒,正确;

C.用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油脂容易溶于汽油的溶解性,错误;

D.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是利用酸与金属氧化物产生可溶性盐和水,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错误。

3^B

【解析】

A.硅酸钠是易溶强电解质,应拆写成离子,A项错误;

B.少量SO2与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H+与CKT生成弱酸HC1O,B项正确;

C.高镒酸钾溶液氧化双氧水时,双氧水中的氧原子将电子转移给高镒酸钾中的镒原子,应写成

+2+

2MnO4+5H2O2+6H=2Mn+5O2T+8H2O,C项错误;

D.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应拆成Na+和HCO3-,D项错误。

本题选B。

【点睛】

+4价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1价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它们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B

【解析】

在测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需要使用量筒量取溶液体积,小烧杯作为两溶液的反应容

器,小烧杯置于大烧杯中,小烧杯与大烧杯之间填充隔热材料,反应过程中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不断搅拌促进反应均匀、

快速进行,用温度计量取起始温度和最高温度,没有使用到的是容量瓶、试管、蒸发皿、托盘天平,即②⑤⑦⑧,

答案选B。

5、C

【解析】

A.由题甲电极上发生如下反应:CO(NH2)2+H2O-6e=CO2+N2+6H\甲电极是燃料电池的负极,A错误;

+

B.甲电极上发生如下反应:CO(NH2)2+H2O-6e=CO2+N2+6H,该原电池是酸性电解质,电解质溶液不可以是KOH

溶液,B错误;

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电池工作时H+从甲电极(负极)附近向乙电极(正极)附近迁移,C正确;

D.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CO(NH2)2+3O2=2CO2+2N2+4H2O,每3mo1。2理论上可净化2moic。仍凡,,

则2moiO?理论上可净化4/3molCO(NH2)2,D错误。

答案选C。

6、B

【解析】

--

A.c(Cr)=0.4mol/L,B.c(Cl)=0.6mol/L,C.c(Cl)=0.5mol/L,D.c(CI)=0.3mol/L,Ksp(AgCl)=c(CI

>c(Ag+),c(Ag+)最小的是c(C「)最大的,故选B。

7、C

【解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

【详解】

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原子

并没有发生变化,可知通过化学方法可以生产一种新分子,也可以生成一种新离子,还可生成一种新单质;具有一定

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称为核素,即核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核,而化学反应只是核外电子数目的变化,

所以生成一种新同位素通过化学反应是不能实现的,故C符合;

答案选C。

8、C

【解析】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不能用待装液润洗,A项错误;

B.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气体不变色,B项错误;

C.MnOz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可制备氯气,C项正确;

D.乙酸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D项错误。

答案选C。

9、C

【解析】

A.因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所以CO2与CaCh溶液不反应,A项错误;

B.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作用,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B项错误;

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呈碱性,则浓氨水呈碱性,C项正确;

D.二氧化硫与溟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D项错误;

故答案选Co

10、D

【解析】

A、将键线式转化为分子式,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9H10,A错误;

B、该物质有个对称轴,共有4种等效氢,如图所示则一氯代物共4种,B错误;。

C、两个环共用的碳原子,是饱和的碳原子,与4个碳原子相连,空间结构类似于CH4,最多3个原子共平面,C错

误;

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被高镒酸钾氧化,而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答案选D。

11、D

【解析】

A、由175mL到275mL是与碳酸氢钠反应,而n(Na2cO3)=n(NaHCO3)=n(CO2)=0.02mol,

NaHCO3~~~HCl

ImolImol

0.02mol0.02mol

所以c(HC1)=0.02mol/(275-175)xl0-3L=0.2mol/L,A正确;

B、由图像可知,因为175>275-175所以固体混合物为NaOH,Na2cO3,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2NaHCO3=』Na2cO3+CO2T+H2O,生成0.02mol的二氧化碳和0.02mol的水,再根据

2Na2(h+2CO2=2Na2co3+O2,2Na2()2+2H2O=4NaOH+O2T可知密闭容器中排出气体的成分O2,H2O,C正确;

D、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n(NaHCO3)=n(CO2)="0.02mol"="0.02mol",275ml时溶质是单一的氯化钠,根

据钠守恒可知n(Na2O2)=0.2mol/Lx0.275L-0.02mol/L=0.0175mol,固体的质量为:0.02x84+0.0175x78=

3.045g,故x=3.045g,D错误;

答案选D。

【点晴】

解答时注意掌握过氧化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方法,本题中分析、理解图像信息是解

题关键。另外明确二氧化碳、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先后顺序是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一定量的NazOz与一定量的

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看做Na2(h先与CO2反应,待CCh反应完全后,Na2(h再与HzCXg)发生反应。

12、D

【解析】

由表中给出的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值可以得出,大气固氮反应是吸热反应,工业固氮是放热反应。评价一个化学反

应是否易于实现工业化,仅从平衡的角度评价是不够的,还要从速率的角度分析,如果一个反应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能

够以更高的反应速率进行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转化率,那么这样的反应才是容易实现工业化的反应。

【详解】

A.仅从平衡角度分析,常温下工业固氮能够获得更高的平衡转化率;但是工业固氮,最主要的问题是温和条件下反

应速率太低,这样平衡转化率再高意义也不大;所以工业固氮往往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A项错误;

B.分析表格中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可知,大气固氮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难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因此不适合实

现大规模固氮,B项错误;

C.平衡常数被认为是只和温度有关的常数,C项错误;

D.对于大气固氮反应,温度越高,K越大,所以为吸热反应;对于工业固氮反应,温度越高,K越小,所以为放热反

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平衡常数一般只认为与温度有关,对于一个反应若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变化不同步,即温度升高,而平衡常数下降,那

么这个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平衡常数与温度变化同步,那么这个反应为吸热反应。

13、B

【解析】

A、由水电离的C(H+)=1(T13mol•I7】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NHj与OIF能够发生反应,HC(h-与和

均能反应,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

B、「具有还原性,H2O2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二者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r+2H+H2O2=l2+2H2O,故B

正确;

2+2+

C、氢氧化领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Ba+2OH+Cu=BaSO4+Cu(OH)2故C错误;

D、因碳酸钠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碳酸氢钠会析出,因此其离

+

子反应方程式为:CO1-+CO2+H2O+2Na=2NaHCO3,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

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从反应原理进行判断,如反应是否能发生、反应是否生成所给产

物等;②从物质存在形态进行判断,如拆分是否正确、是否正确表示了难溶物和气体等;③从守恒角度进行判断,如

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守恒等;④从反应的条件进行判断;⑤从反应物的组成以及反应物

之间的配比进行判断。

14、A

【解析】

A.过氧化氢中的O化合价由T价升高为0价,故全部在生成的氧气中,故A正确;

B.NH4a水解,实际上是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氢离子分别和NH4+、C「结合,生成一水合氨和氯化氢,所以2H应同时

存在在一水合氨中和HC1中,故B错误;

C.KCKh中氯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价,HCI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故37cl应在氯气中,故C错误;

D.过氧化物与水反应实质为:过氧根离子结合水提供的氢离子生成过氧化氢,同时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在碱性条

件下不稳定,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4H2i8O=4Nai8OH+2H2O+O2T,所以"O出现在氢氧化钠中,

不出现在氧气中,故D错误;

答案选A。

15、A

【解析】

根据题意列出三段式,如下:

H2S(g)+CO2(g)—COS(g)+H2O(g)

起始(mol/L)0.160.0400

变化(mol/L)XXXX

平衡(mol/L)0.16-x0.04-xXX

Y

根据平衡时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则——=2%,故x=0.004mol/L,

0.2

A、CO2的平衡转化率a=”更义100%=10%,选项A不正确;

0.04

B、用H2s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woo]选项B正确;

4min

C、当温度升高到620K时,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选项C正确;

D、由于反应前后都为气体,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不变,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16、A

【解析】

A.DTO即水分子,不同于普通的H2O,该分子中的氢原子一个是气(D)即;H,一个是危(T)即;H,但是本质仍旧是

氢元素,所以一个DTO分子中质子数,即原子序数和为10,那么2.1gDTO的物质的量

m2.1I」i

"=77=小、,八mol=0.1mol,则O.lmol水中含有质子数为INA,A正确;

M(2+3+16)

B.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l2。6,冰醋酸的分子式为C2H4。2,两种物质的最简式均为CH2O,所以30g葡萄糖和醋酸

m30s

的混合物,可看成30g的CH2O,其物质的量为“=77=七产则其氢原子的个数为2NA,B项错误;

M30g/mol

C.石墨烯中碳原子形成正六边形的网格单元,每个碳原子都被三个六元环共用,平均算下来,一个六边形需要6x』=2

3

个碳原子,所以12g石墨烯中六边形的个数为0.5NA,C项错误;

D.铁与氧气可以生成FeO或Fe3O4,ImolFe被氧化电子转移数不一定;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b,所以ImolFe被

氯气氧化转移3moi电子;Fe与S反应生成FeS,所以ImolFe被S氧化转移2moi电子,D项错误;

答案选A。

17、D

【解析】

A.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有的还与氢键有关,但与化学键无关,A错误;

B.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可能是共价单质,如氮气、氢气等,B错误;

C.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乙烯、双氧水等,C错误;

D.稀有气体形成的分子晶体中不存在化学键,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D正确;

故选D。

18、D

【解析】

A.NH31^^NO2不能一步转化,氨气催化氧化得到NO而不能直接得到NO2,选项A错误;

B.MgCh(aq)灼烧>无水MgCL,氯化镁为强酸弱碱盐,水解产生氢氧化镁和盐酸,盐酸易挥发,最后得到的氢氧

化镁灼烧得到氧化镁,而不能一步得到无水氯化镁,选项B错误;

CFe盘>FeCb,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不是生成氯化亚铁,无法一步转化生成氯化亚铁,选项C错误;

过量

D.NaCl(aq)电解>NaOH(aq)3>NaHCO3,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反应均能一步转化,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试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

性质以及转化的特点、反应条件,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19、D

【解析】

A.与b电极连接的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HSO3-变化为S2O42,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可判断为阴极,b

为电源的负极,A项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a为电源的正极,则阳极反应式为:Ag-e-+CF=AgCl,B项错误;

C.当电路中电子转移为5xl0rmol时,进入传感器的SO2为5xl(T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1.12mL,C项错误;

D.根据题意,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SO3-+2H++2e-=S2O4*+2H2O,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主要是电极分析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①与b电极连

接的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HSO3-变化为S2O4七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为电解池的阴极;②与电源a极相

连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与b连接的电解池的阴极;③温度和压强不知不能计算气体体积。

20、B

【解析】

A.氨基酸是形成蛋白质的基石,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形成蛋白质,则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故A正确;

B.非金属性C>B,因此碳酸的酸性大于硼酸,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Na2c03溶液,一定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故B

错误;

C.吸热反应的AH〉。,反应可自发进行,需要满足AH-TASVO,则AS>0,故C正确;

D.甲烷与水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可燃冰,常温常压下容易分解,需要在低温高压下才能存在,海底的低温高压满

足可燃冰的存在条件,因此可燃冰可存在于海底,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C,反应自发进行需要满足AH-TASVO,要注意不能单纯根据熔判据或燧判据判断。

21、D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原混合液显酸性,则为醋酸与醋酸钠的混合液,a点加入O.lOmolNaOH固体,pH=7,说明原溶液中

CWCOOH的物质的量稍大于0.2mol。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含弱酸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的电离,酸或碱的浓度越大,

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

A.l.OLcmoH/iCH3coOH溶液与O.lmoINaOH固体混合,发生的反应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反

应后的溶液是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其中CH3COONa的水解能够促进水的电离,而CH3COOH的

电离会抑制水的电离。若向该混合溶液中通入HC1,b—c发生的反应为:CH3COONa+HCl=CH3COOH+NaCl,

ClfcCOONa减少,CH3coOH增多,水的电离程度减小;若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b—a发生的反应是:

CH3COOH+NaOH=CH3COONa+H2O,CH3coONa增多,CH3coOH减少,水的电离会逐渐增大,因此水的电离程

度:a>b>c,故A正确;

B.b点对应的混合溶液呈酸性,c(H+)>c(OH),则此时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结合电荷守恒,所以

+

c(Na)<c(CH3COO),故B正确;

C.c点对于的溶液是通入O.lmolHCl的溶液,相当于HC1中和氢氧化钠,所以c点溶液相当于原CH3coOH溶液和

O.lmoINaCl固体的混合液,醋酸浓度大于0.2mol/L,所以c(CH3coOH)>c(Na+)>c(OIT),故C正确;

D.该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0=及?2二f,,a点对于溶液中pH=7,

C(CH3COOH)

++7

c(Na)=c(CH3COO)=0.2mol/L,c(H)=c(OH)=10moI/L,则溶液中c(CH3COOH)=(c-0.2)mol/L,带入公式得

_c(CHCOO)c(H+)_IO-7X0.2_2xlO8

K—3——,故D错厌。

A

C(CH3COOH)C-0.2C-0.2

22、B

【解析】

A.原子与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为共价键,属于化学键,选项A错误;

B.分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存在范德华力或氢键,选项B正确;

C.离子与离子之间为离子键,选项C错误;

D.离子与电子之间为金属键,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CH20H

+HCHO+HC1ZnCb

23、竣基13浓硫酸,加热取代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