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大学之道》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大学之道》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大学之道》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大学之道》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之道》大学

“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大学之道,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

小学

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朱熹把《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并做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与《论语》《孟子》一起成了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大学》为四书之首。作品简介任务一: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梳理思维导图,并阐述文中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内圣之学治国齐家修身正心格物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诚意致知明德于天下结果→过程行为→结果强调过程的循序渐进强调结果的水到渠成正反相成的推演逻辑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外王之学止定静安虑得穷理正心修身治人

至善之境,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阐述第一段的“六字箴言”的具体内涵。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

“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任务二:研读文本止:止于至善的境界、目标追求;定:坚定不移;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虑:思虑周祥;得:处事合宜

一天,王守仁看到了朱熹注疏的一句话:"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他内心一亮:前者娄谅说"圣人可学而至",方法是格物,今者看到朱熹说"一草一木,皆涵至理",看来这个"理"果然是"格"出来的。

既然"一草一木"都有"理",那就试试看能不能"格"出来。

王阳明想到后院有竹子,于是邀人同往。一位姓钱的同学表示欣然同意。"格竹"开始。两人在竹子前面,一天到晚盯着不放,目不转睛。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格"了三天,钱同学撑不住了,主动退出。王阳明选择坚持,他独自"格竹",结果七天后,大病一场。王阳明感叹道:"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37岁的王阳明被贬谪贵州龙场任驿丞,此时他人到中年,又历多年宦海,胸中存了诸般感怀,又对当年“格竹”旧事耿耿,终于某日忽然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传习录》记载了王阳明对龙场悟道的体会:“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飘洋过海的乡愁种在一无所有的温柔,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小船静静往返,马谛斯的海岸。星空下的夜晚,交给梵谷点燃。梦美的太短暂,孟克桥上呐喊。这世上的热闹,出自孤单。

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Addyourtitle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Addyourtitle

东南大学

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

明德格物河南理工大学明德任责

南湖中学校训“日新”

《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任务三:

请大家结合《论语》十二章、《大学》为该校四栋教学楼命名,并结合该校的情况阐述命名的深刻内涵。何谓“大学”古之大学重在道德学问的培养,与现在学习知识、技能,获得学历的大学院校,是两个概念。大学者,学大也。何谓大?“大”字有三层含义:其一,是超越相对大小之大,此“大”字是无边无量的大,圣人以此代表宇宙的本体。其二,是效法大人,大人之境界是“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人由一阴一阳组成,阳者先天之性,即精神,儒家称为大人,佛家称为法身,道家叫做真人;阴者后天之命,即肉体,儒家称小人,佛家称色身,道家叫假人,三教圣人说法不同,其理却是相同的。孟子曰:“勿以小害大,勿以贱养贵。”就是让我们在有生之年,不为己悲,不为物累,不为欲牵,效法大人,达到生命圆满的境界。其三,人得一为大,暗示世人寻找“明师”指点。子贡曾感叹地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人得一后,就可学性与天道。理未明,焉修道?肓修瞎炼,苦死无成,没有“明师”点悟,往往会步入歧途,很难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