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文本一:西洞庭多古寺。余次序游之。十七日从包山至罗汉坞。是日登缥缈,循山后坡陀而下,问西湖寺,宿焉。坐稍定,有声淘然鸣,以寺逼西太湖,奔涛震响,霜月之下,倍觉凄清。夜半梦醒,巨声轰磕,使我神骨俱栗。诘旦,缘湖入村坞。将抵水月寺,长松央道。寺前银杏数本,大可合围,霜叶凌舞,令人须眉古淡。渡岭,得华山寺。寺在山之阴,山高月出岭背比树头发白夜阑矣。又次日,离华山,渡一小岭,橙橘愈繁,篱落间不胜绝冶,乃其风格严直。行行入长寿寺。去寺半里,得松台、磐石。前对霜橘百株,又为青林点绛。因游甪庵,道柯家岭。岭襟带西湖。是日风暄气柔,群峰可数,晴湖如镜,不风而涛砰砰,犹隔宵枕上。至甪庵,阑入果园。有短墙插湖中,凭墙西瞩。颓阳忽忽将堕,蒸霞飙发,目留而饯之。赤盘半玦,至深红一线。既灭既没,湖水倒映,忽如长虹,而四山冥合矣。廿三日复从包山至天王寺。松林无际,横被数亩,其大小类水月。同日,游资庆,睹黄叶纷飞,又疑水月银杏。然斜阳映其上,如苍髯老翁,脸昙微酣,不独棱棱霜气。此包山、华山之所以为妙也。(节选自[明]姚希孟《游洞庭诸刹记》)文本二: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要要”学草虫之韵。“皎日”“噤星”,一言穷理: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节选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山高A月出B岭背C比树头D发白E夜F阑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焉,相当于“于是”“于此”,与《劝学》“风雨兴焉”中的“焉”词义相同。B.道,指取道、途经,与《鸿门宴》“道芷阳间行”中的“道”词义、用法不同。C.被,指覆盖、遮盖,与《屈原列传》“被发行吟泽畔”中的“被”词义不同。D.夺,指使之改变,与《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的“夺”词义相同。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勰认为四时景象纷繁又各具特色,姚希孟也围绕长松、银杏等洞庭典型秋景行文,借助移步换形之法,描绘出长松苍郁与银杏凌寒的特征。B.刘勰认为写作构思应当通连视听驰骋想象,姚希孟调动视觉与听觉,既观晴湖无风似镜,又听涛声砰砰作响,并且把山水相连想象为襟带环绕。C.姚希孟以“忽忽”状写落日迷蒙之色,以“棱棱”描写寒霜刺骨之气,与刘勰所例举的“灼灼”“要要”都运用叠词来突显景物的主要特征。D.姚希孟精于炼字,一个“点”字既写出秋橘远观的渺小,又突出林海范围的广大,达到了刘勰所提倡的“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艺术效果。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坐稍定,有声淘然鸣,以寺逼西太湖,奔涛震响。(2)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14.姚希孟描写日落“赤盘半玦,至深红一线”,与姚鼐描写日出“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登泰山记》)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说明。(3分)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三)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以送之。”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从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诗》云:“辞之怪矣,民之莫矣。”夫辞者,人之所以通也。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节选自《说苑下·善说》)材料二:子胥善谋而吴勤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因之。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也。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比干剖心,孙子脑脚于魏,吴起抆泣于岸门,公孙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此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节选自《韩非子·难言》)材料三:庄辛谏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从新安君与寿陵君同轩,淫衍侈磨,而忘国政,郢其危矣。”王曰:“先生老婚欤?妄为楚国妖欤?”庄辛对曰:“臣非敢为楚妖,诚见之也。君王卒近此四子者,则楚必亡矣!辛请留于赵以观之。”于是不出十月,王果亡巫山、江汉、鄢、郢之地。(节选自《新序·卷第二》)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然A且七十B说而不受C身执鼎俎D为庖率E昵近F习亲G而汤乃仅知其贤H而用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矫,矫正、纠正,与《归去来兮辞》中“时娇首而遐观”的“矫”意思不同。

B.中,符合、合于,与《劝学》中“以为轮,其曲中规”的“中”意思相同。

C.听,听见、听清,与《陈情表》中“听臣微志”的“听”意思不相同。

D.诚,确实、的确,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是诚不能也”的“诚”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卿所说的“齐庄、端诚、坚强”强调说者态度,“警称、分别、欢欣愤”强调言谈技巧。

B.材料二通过概述诸多历史人物向君主进言的遭遇,来阐明“愚者难说”“君子难言”之理。

C.庄辛劝楚王警惕州侯、夏侯等四人,这四人淫乱奢摩,不理政事,败坏朝政,终致灭国。

D.邹忌讽劝齐威王成功,从言说者方面来看,可称道处之一在于进言时讲究“警称以谕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

(2)且至言许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14.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庄辛进谏不成功的原因。(3分)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节选自《韩诗外传》)材料二: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溃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公》)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昔者臣尽力A竭智B犹未足以C知之也D今病在于朝夕之E中F臣G奚能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文中指轻视,瞧不起,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B.闻,文中指见识、见闻,与李密《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的“闻”意思不同。C.属,文中指托付,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名属教坊第一部”的“属”的意思不同。D.为,文中意思是成为,与《鸿门宴》中“窃为大王不取也”的“为”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礼贤下士,并以此来教育儿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伯禽:你前往鲁国去,不要人才面前表现得很骄横。B.周公总结了六种谦虚的德行,指出它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从正面以桀、纣为例,说明不谦虚会导致自身的灭亡,更可能失去天下。C.相国是个大官,不应拘泥于细节,不能耍小聪明;管仲认为,隰朋在这方面处理得还算可以,如果不得已的话,隰朋可以继承相位。D.桀纣对待贤才不谦虚谨慎,但是桓公却不同。桓公对待管仲时表现得很恭敬,他称管仲为仲父,求助时说:“这是大事,希望仲父指教我。”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2)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14.管仲说自己和鲍叔牙关系很好,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推荐鲍叔牙为相?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高考全仿真联考(三模)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方今顾西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脱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贤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昔耿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故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陵君也。夫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靖乱,以功报主也。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此二臣岂好为夸主而耀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伏见先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节选自曹植《求自试表》)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若使陛下A出不世之诏B效臣C锥刀之用D使E得西属F大将军G当H一校之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简,指选拔、选择,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意思相同。B.无以,表示“凭借”,与《陈情表》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中的“无以”用法不同。

C.输,指交纳、献纳,与《阿房宫赋》中“输来其间”的“输”意思不同。

D.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级对上级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植认为臣子不应该平白无故地接受官职;无故接受官职就是尸位素餐,不是尽心忠君的臣子。

B.曹植以虢仲、虢叔、姬旦、姬等忠良之士报国报主的旧事,表明自己愿为君王分忧效劳之心。

C.曹植看到旧将老兵仍在演习战阵,也希望自己能立下像毛发般小的功劳,为国效力,报答皇恩。

D.曹植敢将自己所想陈述给陛下听,是因为他与国君血脉相连,忧患与共,不怕献丑来奉献忠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2)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14.曹植为何用高鸟、渊鱼作比?请简要概括。(3分)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治国之道,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①,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节选自《管子·治国》)材料二: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权势起则复除重,复除重则贵人富。苦民以富贵人,起势以藉人臣,非天下长利也。故曰: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今夫水之胜火亦明矣,然而釜灊③间之,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胜者矣。今夫治之禁奸又明于此,然法守之臣为釜之行,则法独明于胸中,而已失其所以禁奸者矣。上古之传言,《春秋》所记,犯法为逆以成大奸者,未尝不从尊贵之臣也。然而法令之所以备,刑罚之所以诛,常于卑贱,是以其民绝望,无所告诉。大臣比周蔽上为一阴相善而阳相恶以示无私,相为耳目,以候主隙,人主掩蔽,无道得闻,有主名而无实,臣专法而行之,周天子是也。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节选自《韩非子·备内》)【注】①末作文巧: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造。②复除:免除徭役和赋税。③釜:古代炊具。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大臣比A周B蔽C上D为一E阴相善F而阳相恶G以示H无私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治国之道,先富民”的“富”与《赤壁赋》中“泣孤舟之嫠妇”的“泣”用法相同。B.“而利农事”的“利”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的“利”含义相同。

C.《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之一,即《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之一。D.“人主掩蔽”的“掩蔽”与《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函谷举”中的“举”体现的句式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姓富有则安乡重家、敬上畏罪;百姓贫穷则不安于乡居、轻视家园、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可见“富民”十分重要。

B.国富粮多来源于农业,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视农业的。如果百姓放弃农业,那土地也就荒芜了,进而国家也就贫穷了。

C.徭役多,不仅让百姓困苦,还会让臣下势力发展起来,大臣权势强大,一定会心生叛逆之念,这不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

D.违犯法律、大逆不道的人,大都是尊贵大臣,可是法律防备的、刑罚要惩办的,常都是卑贱之人,这让百姓感到绝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

(2)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胜者矣。

14.两则材料都提到“安民”,请简要概括“安民”的具体方法和通过“安民”要达到的目的。(3分)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部分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晋既克楚于鄢,使郄至献捷于周。朝见前,王叔简公饮之酒,交酬甚厚,饮酒宴语相说也。明日,王叔誉诸朝。郄至见邵桓公,与之语。邵公以告单襄公曰:“王叔誉温季⑥,以为必相晋国,相晋国必大得诸侯,劝二三君子必先导焉,可以树。今夫子见我,以晋国之克也,为己实谋之,曰‘微我,晋不战矣!若是而知晋国之政,楚、越必朝。’”襄公曰:“君子不自称也,非以让也,恶其盖人也。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盖也。求盖人,其抑下滋甚,祸至不远,故圣人贵让。《书》曰‘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是则圣人知民之不可加也,故王天下者必先诸民,然后庇焉,则能长利。以吾观之兵在其颈不可久也虽王叔未能违难。王叔欲结于郄至,危矣!”(改编自《国语②·周语·单襄公论郄至佻天之功》)材料二:《国语·周语》载,郄至曰:“吾有三伐,勇而有礼,反之以仁。吾三逐楚军之兵,勇也;见其君必下而趋,礼也;能获郑伯而赦之,仁也。”邵公以告单襄公,襄公曰:“郄至何三伐之有?夫仁、礼、勇,皆民之为也。以义死用谓之勇;奉义顺则谓之礼;畜义丰功谓之仁。奸仁为佻,奸礼为羞,奸勇为贼。有三奸以求替其上,远于德政矣。”公②谓三奸之说,自郄至死难后,后人追合④之也。左氏在《国语·晋语》载,厉公六年,鄢之战,郄至三逐楚共王兵,见王必下奔。退战,王使工尹襄问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属见不谷③而下,无乃伤乎?”郄至甲胄而见客,免胄而听命,曰:“君子之外臣至,以寡君之灵,间蒙甲胄,不敢当拜君命之辱,为使者故,敢三肃之。”君子曰:“勇而知礼。”公谓左丘明前既载其三奸之事,而于此所书又如此,固已自异也。郄氏诚良大夫,不幸遭厉公之淫暴,谗嬖窃构以利其室,卒及于祸。吾尝怜焉。今夫执笔者以其及也,而必求其恶以播于后世,然则有大恶幸而得终者,则固掩矣。世俗之情固然耶?(改编自柳宗元《非国语》)[注]①温季:与下一句的“夫子”都是对郄至的尊称。②《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分《周语》《晋语》等共21卷,相传为左丘明所撰。③公:柳宗元的自称。④追合:事后穿凿附会。⑤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辞。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3分)以吾A观之B兵C在其D颈E不可久也F虽王叔G未能违难。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克,战胜、攻克,与《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词义不同。B.微,如果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词义相同。C.趋,小步快走,古代一种表恭敬的礼节,与“趋利避害”中的“趋”词义相同。D.外臣,是古代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此处是指郄至的自称。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叔简公很认可郄至,劝说众人在周王面前替郄至美言,邵桓公认为郄至主持晋国政事,楚、越等国就会前来朝见称臣。

B.单襄公认为郄至自我吹嘘,想要凌驾在他人之上,就会招来祸患,如果王叔简公与他结交会跟着遭殃。C.同样写鄢之战,《周语》中单襄公认为郄至的行为可耻,《晋语》中君子认为郄至勇猛懂礼仪,柳宗元认为左丘明自相矛盾。D.柳宗元认为,“三奸之说”是后人在郄至死后的穿凿附会,现在仍然有一些执笔者如此别有用心,极力想找到他人的罪恶来传播于后世。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朝见前,王叔简公饮之酒,交酬甚厚,饮酒宴语相说也。(2)郄至何三伐之有?夫仁、礼、勇,皆民之为也。14.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词义会不断发展变化,词的义项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仿照“相”的示例,分析“兵”字义项之间的联系。(3分)例:“相”,本义是细看或观察,引申为互相,由此义引申为帮助,又引申为帮助国君的人(相国),由此引申为担任相国。①吾三逐楚军之兵兵:士卒、战士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武器③兵者,国之大事兵:战争、军事④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兵:军队“兵”,本义是武器,答案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10.ACE【解析】标点:山高,月出岭背,比树头发白,夜阑矣。11.B【解析】A项中两处“焉”词义相同,都作兼词,相当于“于此”;B项中两处“道”的词义、用法相同,都用作动词,指取道、途经;C项,“松林无际,横被数亩”意为“松林无边无际,横向披覆有数亩地之广”,“被”:覆盖、遮盖。“被发行吟泽畔”意即“披散着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被”:指披散、散开。两处“被”词义不同;D项中两处“夺”词义相同,指使之改变、使失去。12.C【解析】“姚希孟以‘忽忽’状写落日迷蒙之色”与原文不符。“忽忽”一词写的是落日将坠时侠忽而逝之态,用以形容时间变化之快,以表现作者见落日将逝,心中虽留念不舍,也只能目送夕阳西去。13.【参考答案】(1)稍稍坐定,便听到隆隆的声响,那是由于寺院靠近太湖,奔涌的波涛震响着。【解析】“有声淘然鸣”定语后置1分,“以”1分,“逼”1分,大意1分。因此,诗人被景物感召和触动时,就会产生无限的联想和类比。【解析】“是以”宾语前置1分,“感物”省略和被动1分,“联类”1分,大意1分。14.【参考答案】①都运用贴切的比喻;②都从视觉角度写日的颜色。(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3分。)【参考译文】文本一:西洞庭山上古寺很多。我依次一一游览。十七日从包山到达罗汉坞。这天登临了缥缈峰,沿着山后的坡路下来,询访西湖寺,并在寺中住宿。稍稍坐定,便听到隆隆的声响,那是由于寺院靠近太湖,奔涌的波涛震响着,在霜天的月色之下,听了这波涛声让人分外感到凄凉清冷。半夜里从梦中醒来,听到巨大的水声轰鸣撞击,使我的身心都感到不寒而栗。第二天早晨,沿着湖边进入村庄水坞。将要抵达水月寺,一长溜的松树在两旁夹着道路。寺前有几棵银杏树,都有一人合抱那么粗,霜天的树叶凌空飞舞,看了令堂堂男子汉的心胸变得古朴而淡雅。越过山岭,觅得华山寺。寺在山的北面,山势高峻,月亮从山岭的背面升起,等到树梢挂满月光,夜将尽了。第三天,离开华山寺,越过一小座山岭,橙子、橘子花更为繁茂,篱笆内外村落之间显得十分艳丽妖冶,但橙与橘的风格是严肃端直的。走走就到了长寿寺。离寺院半里路,见到松树环绕的高台、巨大的石块。面对着百棵霜橘,又为青青的树林点缀了一株绛色。为游览甪庵,取道柯家岭。这里的山岭如同衣襟衣带萦回着西太湖。这天风和日丽,群峰历历可数,晴天的湖面如同明镜,但是无风而涛声砰砰作响,依然在夜间声声敲击于枕边。到了甪庵,信步擅入果园。有道短墙插入湖中,靠墙西望。残阳快要西下,云蒸霞蔚瞬息生发,目光驻留送别夕阳。夕阳由一块通红的圆盘变为半块玉玦,直至成为一道深红的线。夕阳已浸在山下,湖光倒映着晚霞,忽然如同长虹,但四面的山峦也是冥色合拢了。二十三日又从包山到天王寺。松林无边无际,横向披覆有数亩地之广,松树的大小类似水月寺的。同一天,游资庆寺,看到黄叶纷飞,疑为置身水月寺的银杏树下。但是此刻斜阳映在树上,如同发白胡须老翁,脸上为云彩所布呈现出微醉的红晕,不光是棱棱的傲霜之气。这就是包山、华山景色之所以美妙的主要因素。文本二:一年四季各有其不同的自然景物,而各种景物又呈现不同的容貌;感情随着自然景物的不同而变化,文辞又是由于情感的激动而生变。因此,《诗经》作者在受到自然景物的感召和触动时,就会产生无限的联想和类比;在景象万千的大自然中流连欣赏,在看到和听到的范围内低声吟咏。描写、图摩景物的气势、状貌,既能随着自然景物的变化而委婉尽致;联属、比附景物的色彩、声音,也能应合内心的感触而反复斟酌。所以,《诗经》中,用“灼灼”来形容桃花色彩的鲜艳,用“喓喓”来模仿草虫吟唱的声韵。用“皎”字来形容太阳的洁白明亮,用“嘒”字表现星星的微笑,只用一个字就曲尽了事物的特性:这都是以最少的文字来概括丰富的内容,把景物的形貌神情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了。即使此后经过文家千百年来的反复思索,又有谁能用什么字将它们更改替换呢?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三)语文试题10.(3分)

CEG(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组为府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3分)

C(文段中的“听”与《陈情表》“听臣微志”的“听”均为“采纳”的意思。)

12.(3分)

C(庄辛提醒楚王不要和左州侯等人一起淫乱,楚王的不理国政会亡国,不是四人的行为会亡国。)

13.(8分)

(1)言语辞令,就是用来尊崇君主,推重自身,安定国家,保全性命的(手段)。

[4分。大意2分,“所以”“身”各1分。]

(2)况且恳切合理的意见逆耳而不顺心,如果不是圣贤之君是听不进去的,我希望大王您对此详察。

[4分。大意2分:“许于耳”“熟”各1分。]

14.(3分)

①楚王昏聩霸道,不接受逆耳忠言:②庄辛劝谏不讲技巧,难以达到预期:③庄辛劝谏未能坚持,遇责难就放弃。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孙卿说:“那言谈游说的方法,要恭敬严肃地确立它,正直诚实地对待它,坚定顽强地把握它,用比喻引证来宣示它,用分析辩别来阐明它,用欢快、激情来表达它。”鬼谷子说:“人在犯错误的时候要纠正他,是很难的。劝说行不通,论理不被听从,那是你辩论的道理不清楚,道理已经明辨却仍行不通,那是因为你没有牢固地坚持:已经牢困地坚持却还是行不通,那是因为你没有切合他心中的喜好。明辨道理,说理清楚,坚持它,加困它,又能适合那人的喜好,你的言辞就能进入对方的心中,像这样还游说不成功的,天下未曾听说过。这样的游说就叫善说。”《诗经》说:“辞令语气和悦呀,能使百姓安定。”言辞,是用来使人们互相沟通的。从前郑国子产修饰自己的言辞,就使赵武对他表示恭敬,王孙满阐明道理,就使楚庄王感到惭愧,苏秦推行他的合纵主张,六国因此安宁,蒯通陈述了他的理由,从而保全了性命。

言语辞令,就是用来尊崇君主,推重自身,安定国家,保全性命的。所以言语辞令不能不修饰,而说辞不能不美好。

材料二:

伍子胥善于谋划吴国却杀了他,孔子擅长游说人主却遭到区人的围困,管仲确实贤能鲁君却将他囚禁起来。伍子胥、孔子、管仲这三位大夫难道没有才能吗?而是吴国、区地和鲁国这三个国家的君主不明智。上古有商汤,是最圣明的圣主:伊尹,是最智慧的臣子。最明智的大臣向最圣明的国君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尚且说了七十次而不被接受,最后伊尹只好亲自操炊具去为商汤做厨师,通过亲近使商汤熟悉接受自己,商汤这时才知道伊尹贤能而使用他。因此说:以最明智的臣子去想最圣明的君子进言,这样的臣子也不一定会被接受,伊尹向商汤进言就是如此:以明智的大臣向愚昧的君主进言一定不会被采纳,周文王向商封王进言就是如此。所以周文王向商封王进言而商纣王却将他囚禁起来,比干进言被纣王剖了心,孙在魏国进言被挖掉了膝盖骨,吴起在岸门抹眼泪,痛哭西河之地将要成为秦国的领土,他自己最后在楚国被肢解:公孙痤向魏惠王推荐杰出的人才反被认为是说胡话,公孙则逃到了秦国,西门豹不与人争斗却被他人杀害。这几位士人,都是当时社会的仁厚贤德忠诚有本领的人,不幸遇上了荒谬混乱的君主而死。这就说明了即使是贤能明智之士也不能逃避死亡,躲开受刑凌辱,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昏庸的君主难以劝谏,所以有道的君子难以进言。况且恳切合理的意见逆耳而不顺心,如果不是圣贤之君是听不进去的,我希望大王您对此详察。材料三:庄辛劝谏楚襄王说:“君王您的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后面跟着新安君和寿陵君,和他们同乘一车,行为放荡、奢侈浪费,忘记处理国家的政事,郢都大约危险了!”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么?是在胡说楚国的不祥吗?”庄辛回答:“我不敢说楚国的不祥,是真的看到了。君主要是始终亲近这四个人的话,楚国一定会灭亡!我请求您允许我留在赵国观察形势。”于是不到十个月,襄王果然失去了巫山、江陵、江汉、郢、鄢等地。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三模)语文试题【答案】10.BDF11.A12.B13.(1)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2)天天醉醺醺的却要整饬衣服,有私利之心却要谋取公正,贪婪残暴却要称王天下,即使像虞舜这样的首领也无法做到。14.①鲍叔牙自身有不足——高做、不宽容。鲍叔牙认为对方不及自己时,就不与之交往,一听说别人的过错就终身不忘;②管仲如此做,表现了自己实事求是,用不唯亲而唯贤的高贵品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以前我用尽力量和智慧,尚且没能够知道可以选谁;如今有病而且危在旦夕,我又怎么能谈论它呢?“昔者臣尽力竭智”是一个完整语意,为主谓宾结构,应在B处断开;“犹未足以知之也”是一个完整语意,为动宾结构,“也”是句末语气词,应在D处断开;“臣”是句子的主语,其前断开,应在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文中指轻视,瞧不起”“意思不同”错。“轻”,均指(分量)轻、不重。句意: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低的了。/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轻。B.正确。“闻”,见识、见闻;/使……知道。句意:用浅陋来保有知识渊博,是一种聪明。/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C.正确。“属”,托付;/隶属。句意: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名字隶属于教坊第一部里。D.正确。“为”,成为;/认为。句意:起用管仲而成为五霸之首。/我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从正面”错,应该是“从反面”;“更可能失去天下”表述不当,原文没有递进关系。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然”,可是;“犹”,尚且、还;“失”,失去。(2)“饰服”,名词活用作动词,整饬衣服;“私利”,名词活用作动词,有私利之心;“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立”,谋取。【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可知,鲍叔牙自身有不足——高做、不宽容。鲍叔牙认为对方不及自己时,就不与之交往,一听说别人的过错就终身不忘。②由原文“不可。夷吾善鲍叔牙”可知,管仲与鲍叔牙关系友好,不推荐鲍叔牙为相。管仲如此做,表现了自己实事求是,用不唯亲而唯贤的高贵品质。参考译文:材料一: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佐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低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谦卑的态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敬畏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知识渊博,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的,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死的,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节选自《韩诗外传》)材料二:管仲生病了,齐桓公前去探问他的病情,说:“您的病相当严重了。万一病情危急,发生国人无法避讳的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管仲回答说:“以前我用尽力量和智慧,尚且没能够知道可以选谁;如今有病而且危在旦夕,我又怎么能谈论它呢?”桓公说:这是大事啊,希望您能教导我。”管仲恭敬地答应了,说:“您打算拜谁为国相?”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管仲回答说:“不行。我非常了解鲍叔牙。鲍叔牙的为人,清白廉正;他看到比不上自己的人,就不跟这些人打交道;一旦听说别人的过失,便终生不忘。”桓公问:“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既能记识上世贤人而效法他们,又能不耻下问,自愧其德不如黄帝,又怜惜不如自己的人。他对于国政,不该管的就不去打听;他对于事务,不需要了解的就不去过问;对于别人,无关大节的就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还行。”国相,是一种很高的官职。居于高位的人,不要在小处苛求,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技艺高超的木匠不去亲自动手砍削,手艺高超的厨师不去亲自排列食器,大勇之人不去亲自参加格斗,正义之师不去从事寇贼做的事。桓公行事公正,排除私仇,起用管仲而成为五霸之首;后来他行了偏私,庇护所爱,任用竖刁而导致死后国家大乱,尸体不得安葬,尸虫爬满室内外。人在年少时愚昧,长大了就变得聪明了。如果聪明而用私,不如愚昧而行公。天天醉醺醺的却要整饬衣服,有私利之心却要谋取公正,贪婪残暴却要称王天下,即使像虞舜这样的首领也无法做到。(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公》)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高考全仿真联考(三模)语文试卷10.BDG(写对一处得1分,共3分。)【解析】句意为“如果陛下下一道不同寻常的诏书,让臣发挥一点点作用,使我在西边大将军的统帅下,率领一队的人马”根据句子结构进行判断。“陛下”是主语,“出……诏”为谓语和宾语,主谓宾完整,B处宜断开。而“效臣”“使得(臣)”是主语行动后,对对象产生的后果,故而D、G处宜断开。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判断,“若使”和后文“若”都表示假设,整句是假设“陛下下诏”的诏书内容,“当一校之队”意为“率领一队的人马”,此处主语变化,不可能为“陛下”,故G处宜断开。综上,应涂黑B、D、G三处。

11.B(3分)【解析】B项,意为“没有……可以用来:没有……办法”,表凭借,用法相同。C项,文中的“输”意为“交纳,献纳”:“输来其间”中的“输”意为“运输,运送”,二者意思不同。

12.D(3分)【解析】以偏概全、因果倒置。由原文第三段“冀以尘露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可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希望能尽微薄之力报效国家。又由“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中“是以(因此)”二字可知“不怕献丑来奉献忠义”是结果,而非原因。

13.(1)所以忧心国家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小家,牺牲生命来使国家度过灾难,是忠臣的志向。

(2)希望能以尘土和水雾一样微小(的力量),来为山海补益:以萤火和蜡烛一样微弱的光芒,来给日月增辉。

【解析】(1)句,“忧国忘家”为因果逻辑,意为“忧心国家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小家”:“济”意为“度过”:“也”表判断,以上采分点各1分,句意连贯1分。(2)句,“冀”意为“希望”:“尘雾”意为“尘土和水雾”:“萤烛”为“萤火和蜡烛”:“末光”意为“微弱的光芒”。以上采分点各1分,注意要翻译成比喻句。

14.①用高鸟、渊鱼喻蜀、吴二国。②委婉写出对两国难克的担忧。③又含有希望君主任用贤臣,自己为国尽忠的愿望。(每点1分,答案意思相同即可得分。)

【解析】第①点和第②点,由第二段段首句“西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可知“然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指吴、蜀两国尚未平定。段首和段尾句“以二方未克为念”前后照应,可知本段主要讲“蜀吴未克,希望统一”。第③点,由原文第二段比喻后的解说“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的推测和“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靖乱,以功报主也”对君臣关系的理解可知“希望君主任用贤臣,自己为国尽忠的愿望”。补充:缴(zhuó),生丝,系在箭的尾部,用以射禽鸟。

[参考译文]根据品德来授予官职的,是成功的君王:估计自己的能力来接受爵位的,是尽心忠君的臣子。所以君王不会平白无故地授官,臣子不应该平白无故地接受官职:无故授官叫做谬举,无故接受官职叫尸禄,《诗》中“素餐”讲的就是这个。从前仲、叔(周文王的二弟和三弟)不推辞担任两国的重任,(因为)他们的品德深厚啊:姬旦、姬爽(周公旦、召公,二人都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不推让燕国、鲁国的分封,(因为)他们功劳巨大啊!现在臣蒙受国家的重恩,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代君王。正当陛下统治,国家太平之际,深受您恩泽的沐浴,以及道德教化的浸润,可以说是太荣幸了。现在看西边还有不遵命令的蜀国,东边还有不臣服的吴国,使边境的将士们不能解下战甲、谋士不能高枕无忧,真是希望统一天下,以达到太平和顺的境地。现在陛下以圣明统治天下,想要完成文王武王的功绩,继续成王、康王的兴隆,选拔贤能,授官人才,用像方叔、召虎一样的猛将,镇守四方,做国家的爪牙(勇士),可以说很对啊。然而高飞之鸟没有被箭射下,深渊之鱼没有被悬挂在鱼钩上,恐怕是射箭、垂钓的技术也许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昔日耿不等待光武,急忙出击张步,称不把敌人留给君父。所以车右的卫士听到车轴的响声以剑自杀,雍门子狄看到越军至境也拔剑自。像这二人,难道是讨厌生存而崇尚死亡吗?确实是由于痛恨轻侮凌辱了君主(才这样做的)。君王宠臣,想要去除灾患,带来利益:臣子侍奉君王,在必要的时候必须牺牲生命来平定动乱,用功劳报答君王。从前贾谊二十岁成年时,请求前往少数民族未臣服的国家,系着单于的脖子让他听命:终军在少年时候出使南越,想用长绳子抓住南越国国王,羁押他到汉朝宫殿。这两个臣子,难道喜欢在主子面前夸功、在世俗之前显摆吗?(他们)或许是心志郁闷不快,想施展自己的才能,为明君效力的缘故。从前汉武帝为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推辞说:“匈奴还没有灭亡,臣哪里可以安家?”所以忧心国家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小家,牺牲生命来使国家度过灾难,是忠臣的志向。现在臣身处外地,待遇不是不丰厚,然而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只是因为记挂着吴、蜀二方还没有攻克。我看见先帝的旧将老兵,年纪已大还活着的,还有一些。虽然世上不乏贤人,旧将老兵,仍在演习战阵(熟悉攻战)。私下里自不量力,志向在于为国效力,希望能立下像毛发那么小的功劳,来报答所受到的恩典。如果陛下下一道不同寻常的诏书,让臣发挥一点点作用,使我在西边大将军的统帅下,率领一队的人马:或者在东边归属于大司马,统帅偏师军队,我一定冒着危险,驰骋舟骑(奋力向前),短兵接战,身先士卒。一定以片刻的胜利,以扫除终身的惭愧,使得英名垂于史册,事迹列于朝典。如果我小小的才能不能试用,隐没于世无人听闻,只是白白地拥有尊荣而丰壮的身躯,活着对国事无益,死了对国运无损,空自享有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俸禄,如同禽鸟一般生长视听,直到头发变白,这只是圈牢养着的动物(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