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件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离骚》课件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离骚》课件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离骚》课件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离骚》课件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骚(节选)屈

原01屈原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mǐ)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法国拉伯雷),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02“楚

辞”1.诗体:指战国时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带有浓厚楚地色彩的新诗体,又称“骚体”。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2.书名:西汉刘向编定,收录屈原、宋玉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等人所仿“骚体”之作。主要是屈原的作品。《楚辞》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的

文体风貌1.句式:灵活自由,参差错落,较多部分采用六言,亦掺杂四言、五言、七言等形式。2.语言:大量采用楚国民间的口语和方言;大量使用虚字作语气助词,如“兮”;词采缤纷华美。3.结构:篇幅加长,加强铺陈叙事成分以尽情抒情。4.创作方法: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5.风格:

充满个人的情志与幻想,风格浪漫而神秘。03《离骚》介绍《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2490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1、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其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非常引人注目。

3、全诗结构宏伟而壮阔。

4、比兴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创新。

5、浓郁的楚地风物人情、风俗习惯、神话传说及大量的楚地方言。

6、瑰丽多彩的语言。词汇丰富,色彩绚丽,用词生动,韵律和谐,音调优美。《离骚》的艺术成就04写作背景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也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离骚》的写作时间是在诗人因谗言第一次被放逐时,他被迫远离故土,他的很多理想抱负还没来得及实现,因此,他的诗抒写自己的身世、政治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诗中随处可感。屈原流放路线04诵读诗文《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诵读时要有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读时语音延长,不仅可以强化抒情、咏叹色彩,而且能够充分体现楚辞体情感浓郁的特点。

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听录音,注意诵读节奏孟陬

览揆

修姱

鞿羁

朝谇

蕙纕

揽茝

侘傺

攘诟

芰荷字词正音kuāsuìxiāngzhuótúnchàchìkèyuángòujìjījiǎnchǎizōukuízhàohùyùqiānpímiǎn04文本研读a“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愁”。离,通“罹”,遭受,遭遇)——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b“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班固《离骚赞序》c“离,别也;骚,愁也。”(意为“离别之愁”)——王逸《楚辞章句》D“离骚即牢骚。”——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初读解题第1段(诵读)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yìzōukuí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外貌、气质、品格等)思考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高阳〕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颛顼(zhuānxū)。〔苗裔〕

远代子孙。〔朕〕我。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皇,大。考,称已故的父亲。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摄提〕即“摄提格”,寅年的别称。〔贞〕当、正当。〔孟陬〕孟春正月,是寅月,正月为陬。〔庚寅〕庚寅日。〔降〕降生。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皇〕“皇考”的简称。〔览揆〕观察衡量。览,观察。揆,测度、衡量。〔初度〕出生时的情况。〔肇〕开始。〔锡〕赐给。〔嘉名〕美名。“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这里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是亲人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条。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表白自己的出身高贵呢?明确:是说明自己与楚王是同宗,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为他至死不能离开楚国埋下了伏笔。合作探讨思考:为什么要写降生时刻的不平凡?明确:意在标明降生在这一时刻,“生的伟大”,像是负有上苍的使命来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合作探讨思考:5-8句写了名字的由来以及名字的美好意义,有什么用意?明确:详细叙述了名字的由来,突出强调了自身禀赋的纯美。合作探讨第2段(诵读)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chónghùzhǐyùqiānpídǎo思考:“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句话体现了诗人的哪些品质?明确: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的人格的追求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发现。合作探讨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楚地方言,披。〔江离〕一种香草。〔辟芷〕生于幽僻之处的白芷。辟,同“僻”,僻静、幽静。〔纫〕连缀、连接。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这里用以比喻时间过得飞快。〔不吾与〕即“不与吾”,不等待我。译: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心忧岁月不等待我。合作探讨思考:说说诗人“恐”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情?体现他怎样的品德?明确:担心光阴似水,时不我待,不能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以完成振兴楚国的大任。这反映了屈原面对楚王昏庸、国家颓势而自己却不能及时地有所作为而焦虑不已的心情,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搴〕搴,拔取。〔阰〕土坡。〔揽〕釆摘。〔宿莽〕一种香草。〔朝搴、夕揽〕比喻早晚勤勉修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忽〕迅速。〔淹〕久留。〔代序〕时序更替。译:时光飞快地逝去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交相更替。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美人〕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是屈原自指,一说指楚怀王。译:想那花草树木都要凋零啊,唯恐贤德有为之人也将有暮年到来。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抚壮〕把握壮年。〔弃秽〕抛弃污秽的东西。〔度〕法度、准则。分析:一片赤诚,热切直谏,建议楚王举贤任能变革法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道〕同“导”,引导。〔先路〕前驱。译:乘坐骏马奔驰啊!来吧!我愿意做先锋在前引路。比喻乘骐骥以驰骋: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来吾道夫先路: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合作探讨品读诗句思考:说说诗人“恐”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情?体现他怎样的品德?明确:“恐年岁之不吾与”“恐美人之迟暮”,担心光阴似水,时不我待,不能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以完成振兴楚国的大任;而“美人”可以说是自己,屈原以草木零落起兴,比喻美人迟暮。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一番事业。这里美人也可以说是指代楚王,这里直接说的是担心楚王衰老不堪大任;其实更想指出担忧的是楚王不思变革,不图进取,苟且偷安,昏聩误国。这反映了屈原面对楚王昏庸、国家颓势而自己却不能及时地有所作为而焦虑不已的心情,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离骚》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比喻系统

合作探讨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江离:香草。辟芷:幽僻处的香草。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木兰:香树。去皮而不死。宿莽:经冬不凋的草。整体象征: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怀,远大的志向,出色的才干。(取其芬芳)(取其淡泊)(取其高洁)(取其顽强)(取其坚守)【美人之喻】由物而人,变身异性,借助对美的张扬和护持,高自位置,为美而被弃、弃而复求喻自境况。“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明确:这些香草不但有香味,更具有深远的意境。屈原对香草的喜爱,其实就是表明他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诗人佩带它们,象征他的品德高尚。这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这些香草美人的句子对塑造诗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讨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