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登高》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登高》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登高》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登高》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3: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登高》——杜甫学科语文授课班级授课时数1、2节执教者授课日期教材分析杜甫的《登高》选自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该单元是诗歌单元,其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诗歌营造的浓郁悲凉的意境,诗人的忧国之情与个人的人生感慨的融为一体,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本节课以情感把握为主,渗透语言魅力、意境之美的品味,从而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水平,因此,鉴赏唐诗对于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侧重回答学生在哪里?我们的高一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虽在初中学过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具备了一定鉴赏能力,但对诗的了解较浅薄,除背诵、记忆外,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且高中阶段,《课程标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欣赏、鉴别、评价语言和文学作品。加之学生生活体验少与作品的背景有一定的时代隔膜,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侧重回答学生到哪里?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杜甫,掌握诵读要领学会从诗歌的意象来品味诗歌意境,掌握借景抒情的手法特点。感悟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八悲”感受杜甫悲凉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和课文背景2.制作课件3.视频教学方法教法:诵读法点拨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共同交流,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围绕教学内容,突出关键问题、学生活动、教学反馈设计。侧重回答学生怎么到?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古人登高必赋”万里江山登临见,无限情思涌心头,诗人们登高望远,总会抒发万千感慨,我校的文学报刊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寻登高的意义和精神,特制作“登高”主题宣传片。在此,特邀同学们以不同身份参与“登高”主题宣传片的拍摄与制作。任务一:追根溯源,知作者踪迹任务二:背景配音,品登高之意任务三:拍摄画面,赏登高之景任务四:台词幕后,悟登高之情任务一:追根溯源,知作者踪迹作为宣传片的总导演,请你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搜集作者和拍摄地的相关资料,并向你的摄制组成员传达。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学宗师”“诗圣”。人生的痛苦和民众的疾苦,增添了杜甫内心的伤感和忧国忧民的情绪。拍摄地:夔州(重庆奉节),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任务二:朗诵配音,品登高之意作为配音组组长,请你和本小组成员一起,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体会诗人情感,设计好朗诵形式,为本次宣传片制作配音。情因景生,景因情美,《登高》中的哪一句诗使你触碰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请小组成员合作,结合关键词探讨诗歌情感。请各配音小组完成以下表格。配音第组朗诵脚本设计关键字我们小组从句子中读出了诗人的情感情感语调语速我们觉得句要用语调来读,因为(语调如:缓慢低沉、慷慨激昂、舒展平缓…)配音第一组成果展示配音第一组朗诵脚本设计关键字我们小组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子中读出了诗人的情感,关键字“悲”、“病”。情感这句诗情感丰富,总的来说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惆怅之情和年老体衰的哀叹,不仅暗含了壮志难酬的悲愤,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语调语速我们觉得3—6句要用缓慢低沉、重读的语调来读,因为此时诗人的情感是惆怅、悲苦的(如:缓慢低沉、慷慨激昂、舒展平缓…)经过各配音小组的合作探讨,最终确定了如下配音方案: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总的语调语速:缓慢低沉,沉郁顿挫重读字词:哀、滚滚来、悲秋、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潦倒四.任务三:拍摄画面,赏登高之景作为摄制组的摄影师,你准备以什么角度拍出登高的所见之景呢?除了要选取角度,你还要拍出什么样的画面?(1)诗中的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请你用表格记录下来。诗句景物拍摄角度意境(拍摄技巧提示:远镜头、近镜头、特写镜头;仰拍、俯拍、平拍)(2)摄制第三小组成果展示诗句景物拍摄角度意境风急天高猿啸哀风天猿仰拍、特写凄凉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沙鸟俯、仰拍、特写清冷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特写、平拍萧条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俯拍宇宙无穷景物的共同特点:凄凉、萧条(板书:前两联: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景)摄制小组共赏秋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赏析:我们用仰拍镜头拍出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用俯拍镜头又拍出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任务四:台词幕后,悟登高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为宣传片的编辑,看了前面摄制小组的拍摄的画面,请你结合对这首诗的理解,探索诗歌的情感,完成宣传片的台词。明代胡应麟曾评此诗“古今七律之冠”,作为一首经典的律诗,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愁苦之情,请你找一找,试着感悟作者的登高之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5.2.6.3.7.4.8.编辑小组展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万里远离家乡5.百年晚年2.悲秋凄凉6.多病疾病缠身3.常离乡时间长7.独孤独4.作客客居他乡8.登台孤独(3)结合尾联,概括诗人情感编辑小组讨论得出:诗人情感有①孤独之感②思乡之情③壮志未酬④悲秋之情⑤老病之哀⑥家国之忧,诗人登上高处所见之景,触景生情,这种手法叫情景交融,也叫借景抒情。(板书:后两联:老病孤愁、忧国忧民——情手法:借景抒情)概括诗人形象,加深对宣传片的理解观看视频,理解杜甫,请以你读出了一个的杜甫,因为。的形式,请各小组谈谈自己的见解。课堂总结全诗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秋江景色,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秋的悲凉,人生之秋的感伤和家国之秋的忧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时的情怀。布置作业《典籍里的中国》综艺节目中,55岁的杜甫独自登上高台,极目远眺,有感而发吟诵《登高》,撒贝宁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穿越来到了杜甫身边,聆听后,撒贝宁作揖,说道:先生,听了您的《登高》,。请你来帮他写一段台词吧!要求: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板书设计登高——杜甫前两联: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景后两联:老病孤愁、忧国忧民——情手法:借景抒情教学反思记录学生精彩表现,重点反思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及教学改进。侧重回答学生到了吗?执教反思:设置情境,走进文本首先设置了一个具体情境,以文学报刊拍摄《登高》宣传片为由,吸引学生的兴趣,快速走入文本,接着设置了四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文本,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贯穿了我的整个教学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在诵读中感悟其次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诵读法,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吟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