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5800年前,文明曙光在中华大地出现。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在今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形成都邑性遗址,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形成其他中心性遗址。距今5100年至4300年前,一些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继出现了早期国家,跨入了文明阶段。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长江中下游的区域文明相对衰落,中原地区持续崛起,在汇聚吸收各地先进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政治、经济、文化持续发展,为进入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础。夏朝建立后,经过约二百年的发展,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建造了同时期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都邑,在中原各地形成不少人口集中的聚邑。这些都邑和聚邑,被称为“国”(國)。“國”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口”代表人、人群,下面的一横代表一片土地。由于这片土地是这群人生活和生产的基础,必须有人拿戈守卫。为了安全起见,周围还要建一圈墙——外面的一个大“口”。何尊中那个“國”字的写法还没有外面这个大“口”。这样的国当时已有很多,所以有了“万国”的说法。“万”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而是一个形容词,万国形容国之多。相传大禹在涂山(一般认为在今,安徽蚌埠禹会区淮河东岸)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到夏朝,尽管国的数量仍不可能达到万,但肯定比大禹时代有所增加。商朝的统治范围和影响所及比夏朝更大,国的数量应该更多。随着国家形态的形成和强化、以及行政中心功能的完善,商王的驻地由不断迁移转变为长期稳定,成为最大、最重要的国。盘庚迁殷后的二百多年间,商朝的首都一直在殷《今河南安阳殷都区》。殷虽然也是“万国”之一,但其地位与重要性已远在其他国之上,因而被称为“中国”。“中”本来是商人制作的一面特殊的大旗的名称,用作召集部众。每次召集时,部众都会围绕聚集在这面大旗“中”的周围,时间久了,“中”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含义。中国,就是万国的中心、中央,万国中最重要的一个国,也就是何尊铭文中的“大邑商”。所以周武王在攻克商朝的首都“大邑商”后,可以向上天报告,“余其宅兹中国”。不言而喻,到了周朝,周朝的首都——原来的宗周和新建的成周——就是中国,其地位高于万国,也高于所有诸侯国的都城。直到东周初,中国还是周天子所在的周朝首都的专名,诸侯国的都城只能称“都”。进入春秋时代,周天子的权威逐渐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强大的诸侯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相互争夺兼并,对因灾祸而亡的小国不再兴灭继绝,而是直接吞并。春秋时有名有氏的国还有一千多个,到了战国时已经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和若干个附庸小国。周天子的实际地位已经降到了与附庸小国相当的程度,他的首都已不如七国中稍大一点的都城。七国中的任何一国都比他拥有更大面积的土地、更强的实力。“中国”早已不是周天子的专属,诸侯国,特别是地处中原的诸侯国,都已将自己的都城或自己统治的国当作中国。中国还被称为“赤县神州”或“神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他的首都咸阳当然稳居中国的地位,而六国的首都和疆域都成了他的统治范围,各自的“中国”概念也得以延续,所以整个秦始皇的统治区都成了中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琅玡台刻石中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这一广阔的疆域都成了中国。(摘编自葛剑雄《何以中国》)材料二: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崛起了,可是,崛起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除了国力变强之外,也有外与内两方面的问题。从外部来说,当中国崛起,中国跟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国际秩序,就会发生一定冲突。蛋糕要重新分配吗?利益要重新调整吗?打个比方,好像一个很挤的车厢,车厢上只能容五六个乘客。这五六个乘客都规规矩矩站着就算安了,可是,现在有一个乘客突然变得特别胖,胖了以后原来各自占有的空间会发生变化。这样会不会引起冲突?是接受大家各安其位的原有空间,还是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秩序,这就要对自我重新界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当国家不断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和族群差异,就越来越厉害。不平衡的情况下,内部认同也出现问题。为什么大家要认同这个国家,凭什么要认同,在什么共识上认同?如果大家看过亨廷顿的《我们是谁》就可以知道,“认同”问题是很严重的。如果没有一个新的认同基础,变化了的国家很难建立稳定秩序。因此,这就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中国是怎么样的?第二,要认识现在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第三,要认识中国未来要如何和世界相处?因此,学术界会来讨论这些问题,什么是“中国”?“中国”应该是怎么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何为中国”的重要原因。(摘编自葛兆光《为什么中国人要讨论“何为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中原地区持续崛起为进入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础。B.盘庚迁殷这一史实说明,盘庚之前商朝的都城可能有过多次迁移变化。C.战国时周天子的国都还不如“战国七雄”中任何一个国家的都城大。D.当下我们讨论“何为中国”这个问题,其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前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出现早期国家,标志着该地区进入了文明阶段。B.从夏朝到战国时代,国的数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C.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国都已将自己的都城或统治的国家视作中国。D.国家发展导致出现诸多不平衡问题,没有内部认同,很难建立稳定秩序。3.下列选项中,“中国”一词不具有国家层面意义的一项是()A.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史记·天官书》)B.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史记·齐太公世家》)C.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孟子·梁惠王上》)D.(齐宣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孟子·公孙丑下》)4.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对谭其骧《西周时期全图》(局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A.西周时期的“万国”,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的地带。B.成周的都城洛和鲁国曲阜、晋国曲沃、楚国丹阳等处于同一地位。C.宗周都城镐可以称为“中国”,而其他诸侯国的都城则不能D.周成王营建的新都洛,更符合“余其宅兹中国”中“中国”的本意。5.据考证,何尊铭文中“余其宅兹中国”是目前最早的关于“中国”的表述,请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朝以前关于“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演变情况。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传奇小说之所以在民间受到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模式化。因为只有一个被大众熟悉的模式才有可能被大众接受。这种接受心理没有因为“五四”新文化的“启蒙”运动而改变,革命作家仍然在旧的模式中展开创作。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借鉴了传奇叙事的模式。“以少胜多的战争”模式。这是古代战争小说出现频率较高的叙事模式。作战的双方往往是力量相差悬殊,结局却往往是弱势一方(正义一方)取得胜利。为了突出英雄们的“神性”,“以少胜多”的传奇叙事模式在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得到了运用。比如在《林海雪原》中的“智取威虎山”战斗,几十人的小分队仅用二十几分钟时间消灭了几百个凶悍的土匪。评论家侯金镜指出,“真实的战斗当然不会像书里所描写的轻而易举”,但“作者描写的目的不是战斗本身”,而是借助夸张的手法来显示英雄们身上传奇性异彩。“英雄+美人”模式。林纾曾说过:“小说之足以动情者,无若男女之情”。明清以来,“儿女”与“英雄”就是传奇小说重要表现的内容。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也未能“脱俗”。在《林海雪原》中,作者在英俊、智勇的参谋长少剑波身边设置了一位温柔漂亮的女护士白茹。小说对两人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相互渴望的细腻描写“极尽小儿女情致”。一对英雄美人的诗情画意竟将刀光剑影的“林海雪原”,变成为风景迤逦的温柔乡,也将“剿匪”变成了浪漫与凶险兼备的诗意长旅。“暴力复仇”模式。中国古代小说有暴力复仇的一脉,而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暴力复仇”的模式也被广泛借鉴,只不过这一原始的欲望和行为被赋予了现代“革命”意义。《林海雪原》的第一章就营造了复仇气氛:土匪残忍地杀害了土改队员,“六男三女,都用刺刀剖开了肚子,肝肠坠地”,此情此景,让战士们变成了一颗复仇的子弹。当剿匪变成了复仇,叙事就被有效地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要求,一个现代意义的“革命”主题就被成功地内置于一个古老的“复仇”框架之中。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在叙事模式向传统小说审美趣味上倾斜和仿制之后,读者不难体味到古代侠客诛奸除恶、见义勇为的英雄魅力。革命文学以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和叙事方式,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同。(节编自胡军《论革命历史小说对传奇叙事的演绎及规范》)材料二: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笔墨的重心是“革命”的传奇,虽然它写的英雄具有中国传统英雄传奇的“侠义”精神,但它是以现代革命历史为叙述角度,对革命英雄走上革命斗争过程的传奇性叙述。《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是抱着复仇的想法参加革命,可是后来,杨子荣脑中的仇人概念“已经不是一个杨大头,而是所有压迫、剥削穷苦人的人”,是那些制造穷困苦难的罪魁祸首。《烈火金钢》中,史更新、丁尚武、林丽等人也均有传统的“侠义”精神。史更新在救命恩人赵连荣被敌人杀害之后,更加坚定了革命到底的决心。因为父母亲人被地主何大拿迫害致死,丁尚武跑出去当了兵,当他得知卫生员林丽是仇人之女后,一度想杀她报仇。后来在齐英等人的教育下,丁尚武将个人恩怨转化为对敌伪特务的痛恨,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林丽从旧家庭出走,加入革命队伍,成为一名坚强勇敢的女战士。当她为了保护战友和乡亲,冲出地洞与父兄敌对相见时,更是展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英勇无比的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与古典小说中江湖豪士的行侠仗义存在根本不同。满足大众欣赏趣味只是革命英雄传奇故事的叙事手段,其终极目的是刻画革命者的成长历程,它以新英雄人物形象为载体,表现作者和革命者的理想与愿望,为民众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者人生价值范式。小说作者大多从“群英大会”“英模大会”等表彰大会中获得写作材料,这就赋予英雄形象以“群众性”特质。《烈火金钢》中的史更新出身社会底层,既是磨工也是矿工,还是码头工人。丁尚武家境贫苦,双亲给地主当长工,被地主剥削致死,丁尚武要过饭、参加过二十九军,后来加入八路军。《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从小受苦,父亲被恶霸折磨而死,母亲积怨成疾,撒手人寰,妹妹被捉去当丫头卖掉。为躲避残害,杨子荣在外漂流7年,抗战开始后,加入八路军。这些小说对英雄出身的强调,主要目的是“为动员大众提供了一种更为强大的召唤作用……使每一个‘平凡的儿女’都看到了自己成为‘英雄’的可能性”。(节编自王谦《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艺术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取威虎山”是《林海雪原》这部作品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作者采用“以少胜多”的传奇叙事模式,有力表现了英雄们的“神性”。B.“暴力复仇”这一叙事模式是中国古代小说普遍的特征,革命历史小说也广泛借鉴这一模式,但是它已经被赋予了现代“革命”意义。C.读者可以从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体味到古侠诛奸除恶、见义勇为的英雄魅力,是因为这些小说运用了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和叙事方式。D.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作者多从现实生活获取创作素材,赋予英雄形象以“群众性”特质,使作品富有时代教育意义。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没借鉴“五四”新文化的“启蒙”,借鉴了传奇小说的叙事模式,其原因是中国大众对传奇小说的钟爱。B.对少剑波与白茹爱情的细腻描写“极尽小儿女情致”,这将《林海雪原》的“剿匪”过程变成了既浪漫又凶险的诗意长旅。C.革命英雄传奇小说通常都有“侠义”精神,但是作家都是以书写现代革命历史作为叙述使命,于是仗义行侠变成了革命斗争。D.丁尚武参加了革命队伍,初见仇人之女仍想杀她报仇,经过教育才将个人恩怨化为对敌伪特务的痛恨。小说这样写的目的就是满足大众的欣赏趣味。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趁伪军进入眺山,城防空虚之际,带领武工队奇袭伪军司令部,活捉伪军团长。B.《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与英雄卢嘉川、江华之间的情爱故事跌宕起伏,这为她的革命成长道路增加了浓重的浪漫。C.《铁道游击队》中,鲁汉、林忠等游击队队员,从小就受到梁山好汉的影响,性格都是仗义豪放、桀骜不驯。D.《大刀记》中,房屋被夺、父亲被害的梁永生心生仇恨,受到连指导员方延彬耐心指导后,他才成为真正的革命者。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各举一例进行简要说明。5.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对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论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角度、结论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预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世界古代美学有三大系统:中国美学、希腊美学、印度美学。中国美学不仅在产生的时间上早于希腊和印度,而且在思想的合理性与深刻性上也有超越希腊、印度的地方。但现在,由于西方至上主义的存在,一些人看不到中国古代美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把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美学放在最高位置。2015年10月14日,《参考消息》登载了一篇译自英国《卫报》网站的文章。文章对秦始皇时期的大型陶塑兵马俑持肯定态度,但又说它是在希腊雕塑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的。这是极其荒诞的无稽之谈。首先,从艺术上说,古希腊的雕塑是石雕,在表现男性时都是裸体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男性身体的强壮,身体再高也不及真人高;而兵马俑是陶塑,每个都穿上了战士所穿的盔甲,与真人一样高,目的是要表现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培养出来的许多质朴、勤劳、英勇的“耕战之士”。这说明古希腊再好的雕塑家都不可能指导兵马俑的创作。其次,在中国史籍中,从未有秦始皇时期希腊人曾到过中国的记载。即使有DNA鉴定说明那时曾有欧洲人到过中国,也不能证明到来的人必定是希腊人,而且还正好是一位雕塑家。秦始皇时代面临国内种种紧急的问题需要处理,他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和他一无所知的希腊人交往。实际上,中国和欧洲的交往,始于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如果说古希腊雕塑对东方也曾发生了影响,那绝不是对中国兵马俑制作的影响,而是对印度雕塑的影响。只要把印度雕塑和希腊雕塑加以比较,就可以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是很明显的。原因很简单,公元前327年,马其顿时代的希腊人入侵和占领了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区,把古希腊文化带到了印度。直至公元前317年,马其顿的希腊驻军全部撤离印度。除希腊人外,曾入侵和占领印度某些地区的还有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后成为古印度的主要居民)、波斯人、安息人……当然,从文化上看,古印度也有自己的文化,就是以婆罗门教的教义及其后释迦牟尼在反婆罗门教过程中创始的以佛教教义为中心的文化。但这种文化又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就像前面所指出的,印度的宗教雕塑就深受希腊雕塑的影响。再如婆罗门教所讲的诸神类似于希腊人信仰的众神,因此马克思说,从印度“婆罗门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希腊人的原型”。印度古代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被马克思称为“印度的《伊利亚特》”。反观中国,比印度历史更早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印度古文化的发展有根本的不同。它是在没有遭受任何外族入侵占领的情况下独立地发展起来的,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中国文化基因”和与之密切相连的“中华审美风范”,并取得了为古希腊、古印度所不及的更高成就。(摘编自刘纲纪《由中国古典美学探寻文艺评论的根脉与未来》)材料二:中新社记者:从历史维度,您怎么样看中华文明基因中的开放的元素?李筠:其实中华文明一直是很开放的。从地理意义上看,必然是有“东西南北”才有“中”,所以中国的国名以及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字就假设了我们是跟别人在一起的,别人也向我们汇集。地理概念之外,以“中”字作文化符号,也是把人性、把“如何看待人”都集成其中。比如《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另外,中国的文化根性里面埋着很多开放的意象。比如,孔子周游列国,他知道蛮夷的存在,告诉大家“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即: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我们不是独自存在的。2000多年前,开放的文化基因就被深深种到了中华文明根性当中。比如《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向别人学习的这样一个开放态度。孔子之后的文化先贤大都继承了这样的基因。比如《史记》以列传方式记述了朝鲜、大宛、东越等中原文化的周边世界。其后,《二十四史》涵盖了更广阔的世界。这说明,中国的正统史书,不是只写中原,而是将更广大的地域都纳入视野,并且作为传统留存下来。所以,开放性在中华文化根性上就是非常丰沛的。中新社记者: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文明,有人说,中华文明是唯一能延续千年而不断的文明。您认为开放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李筠:其实,未必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以什么衡量“不断”,人种、文化、地域还是历史?对于长达千年的文明而言,人种会更换,或和其他民族混血,很难保证谁纯而又纯。最重要的还是留存下文化的精华。比如说,希腊人留下理性,罗马人留下了共和,虽然希腊城邦世界灭亡了,罗马共和也被帝制取代了,但这些人类的好东西都留存了下来。有的文明看似消失了,但其精华已被另一个文明融合进去。在悠长的历史中,各种文明互相继承,互相交融,每一个文明的躯体都悦纳了别人的灵魂,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中华文明本身就汇集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华文明的连续不单是自己的成就,也是开放包容,主动悦纳的结果。(摘编自李筠《中国的文化根性里有很多开放的意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在世界古代三大美学系统中,中国美学不仅发源的时间最早,而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B.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虽然也有自己的文化,但因为屡遭外敌入侵占领,所以它完全只是希腊文化的复制品,缺乏独立的品格。C.材料二认为,开放的元素一直存在于中华文明基因中,它体现在古代中国的地理概念中,记录在古代文化典籍里,并得到传承。D.材料二不赞同“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不断的文明”的说法,认为有些文明看似消失,但其精华因被其他文明悦纳而得以留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美学对印度的影响比不上古希腊,以致美学领域有了西方至上主义。B.中国古代文化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因此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远高于印度雕塑。C.中国古人很早就关注到人性和“如何看待人”的问题,可见他们不是封闭的。D.理性、共和这样的文化精华今天依然留存,所以古希腊、古罗马并没有灭亡。3.下列选项,不能用来替换材料二画线部分的一项是()A.比如《礼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B.比如《离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比如《谏逐客书》说“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D.比如《师说》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4.材料一在反驳英国《卫报》网站上那篇文章的错误观点时,介绍了古希腊文化对古印度文化的影响,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5.有西方学者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中华文明是西方文明最大的威胁。对此你如何反驳?请结合材料写一个提纲。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材料一在大西洋绿色海水深处,有许多伸向岸边的幽暗路径,是鱼类巡游的小路。数千万年来,鲑鱼就沿着这样的路径徊游,回到刚出生的头几个月或头几年待过的支流。这种徊游模式由来已久,年年如此,使得米拉米奇河成为北美地区最负盛名的鲑鱼产地。但在1953年,在米拉米奇河西北部流域进行了一次针对卷叶蛾虫灾的喷药行动。在此之前,只是喷洒数千英亩森林,如今已经变成了数百万英亩,其目的是拯救橡胶和造纸的主要原料香脂冷杉。于是,1954年6月,飞机造访了米拉米奇河西北流域的森林,纵横交错的白色烟雾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完美”的飞行轨迹。每英亩喷洒了0.5磅的DDT(滴滴涕,是有机氯类杀虫剂),药剂穿过香脂冷杉,落在地上,也落在林间的河流里。飞行员一心想着完成任务,不曾躲避河流或在飞过溪水时关掉喷嘴。不过即使他们这样做了也于事无补,因为只要有一丝微风,雾剂就会飘散很远。喷药不久,就出现了不祥的预兆。仅仅两天之内,河流沿岸的鱼就死伤无数,其中包括很多年幼的鲑鱼、缚鱼,道路边、森林里的鸟儿也在不断死去。河流中的一切生物都沉寂下来。在喷药之前,河里的生物多种多样,构成了鲑鱼和鳟鱼的丰盛食物,比如毛翅蝇的幼虫、石蝇的蛹等。但现在溪流中的昆虫全被DDT杀死了,那些小鲑鱼已经无处觅食。不出所料,在这样大肆破坏、无情杀戮的惨景中,小鲑鱼根本无法逃脱。到了8月,春天里孵化的小鲑鱼全都消失了,一年的繁殖化为乌有。一岁或者更大一点的鲑鱼,情况稍好一点。飞机经过时,1953年孵化的正在河里觅食的每六条小鲑鱼中,只有一条幸存下来。这些事实之所以为人所知,是因为自1950年起,加拿大渔业研究委员会就开始对米拉米奇河西北流域的鲑鱼进行研究,每年会进行一次调查。出乎意料的是,卷叶蛾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更加“顽强”了,而鲑鱼苗经常“全军覆灭”。从1955年到1957年,新不伦瑞克省与魁北克省的各个区域喷了两次药,有些地方甚至喷了三次。到了1957年,已经有1500万英亩的土地喷了药。随后喷药暂停了一段时间,但由于卷叶蛾的再次爆发,在1960年和1961年又各喷了一次。实际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喷药计划只是权宜之计,所以喷药一直在进行,副作用也在不断延续。在喷过药的河里,各阶段的幼鲑都很少见。在1954年,米拉米奇河西北部流域已经喷洒了大量药物。此后,除在1956年向一个狭窄地带喷过药之外,整个支流的上游没有再喷过药。1954年秋,一个热带风暴对米拉米奇河的鲑鱼产生了重要影响。埃德娜飓风一路北上,给新英格兰地区和加拿大海岸带来了倾盆大雨,形成的洪流裹挟着大量淡水奔流入海,引来了无数鲑鱼。因此,河床的砾石间出现了数目繁多的鱼卵。1955年春,在米拉米奇河西北部孵化的幼鲑获得了理想的生存环境。虽然上一年DDT杀死了所有水生昆虫,但最小的昆虫——摇蚊和纳虫,已经得到了恢复,它们正是幼鲑的主要食物。因此,那年的鲑苗不仅有足够的食物,而且几乎没有争食者。这是因为较大的鲑鱼已经在1954年被毒死了。相应地,1955年的鱼苗生长迅速,并大量存活下来。它们很快在河流中完成发育,随后奔向大海。总有一些方法,既能保护森林,又能挽救鱼类。假如放任河流不管,使之变成死亡之地,那将是对绝望和失败的屈服。我们必须广泛应用已知的方法,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各种资源来寻找新方法。有记录显示,某些天然的寄生虫可以很好地控制卷叶蛾,比喷药更有效。我们应该利用这种自然的方法。此外,我们可以施用毒性较弱的药剂或利用微生物使卷叶蛾生病,但不会破坏森林的生态,这样也许更好。新型有机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必定会对鱼类造成严重的伤害。因为鱼类对氯化烃杀虫剂异常敏感,而现代杀虫剂大多是用氯化烃制成的。数百万有毒的化学品接触地表后,必然会有一部分毒素进入土地与海洋之间的水循环中。

相比昆虫防控作业导致河流或者池塘的鱼类突然死亡的直接后果,那些随着河流、小溪汇入河口的杀虫剂所造成的间接后果,或许要更为神秘、更为可怕。我们知道,农田和森林的杀虫剂通过河流进入海洋,但我们并不知晓它们的种类有多少、数量有多大。一旦毒素进入海洋就会高度稀释,目前我们还没有可靠的方法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有效的检测。另一个有待探索的就是化学品之间的反应,当它们进入各种矿物质激荡混杂的海洋时,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紧迫。(摘编自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材料二中国农药过量施用现象严重,据统计,中国1990—2016年农药施用量从73.3万吨增至174万吨,增幅达到137.38%,位居世界第一。化学农药的大量应用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会因农药残留超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如传统化学农药对人类可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农药残留在非靶标动植物体内将导致动植物习性及生命规律发生变化;农药进入环境后对空气、水、土壤以及生物多样性也带来破坏。近年来因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毒豇豆”“毒生姜”“毒韭菜”等。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污染小的产品优势,使用生物农药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农药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多为低毒或微毒,对人畜安全;常易分解,不易污染农产品,更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天敌安全,不伤害蜜蜂、鸟、鱼、青蛙,环境污染小。生物农药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提供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的无公害农产品、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生物农药具备绿色和无公害的特点,使用时具有很大的选择性,能降低产生抗药性的概率,不会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在生物农药的组成上使用的材料很广泛。这些特点都使生物农药在我国农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具备非常理想的发展前景。(摘编自周蒙《中国生物农药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治理卷叶蛾虫灾时,飞机如能躲避河流或在飞过溪水时关掉喷嘴,就能减小药物扩散范围,降低对其他生物的危害。B.重复喷药的河段里鲑鱼数量急剧减少,而米拉米奇河西北流域受喷药次数和热带风暴的影响,鱼类状况相对较好。C.相较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既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对农业生态平衡和农业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D.两则材料都谈到,人们为了治理生物危害而采取的化学农药防治措施及其带来的后果,不过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卷叶蛾虫灾防控不当破坏了河里生物的多样性,导致小鲑鱼也因缺乏食物而大批死亡。B.怎样充分利用才智和资源寻找新方法保护森林、挽救鱼类,这给科学家的研究带来了挑战。C.以“毒豇豆”“毒生姜”等为例,意在说明农药残留超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不利影响。D.我国空气、水、土壤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可见农药过量施用现象最为严重。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科罗拉多州某工厂排出的化学农药汇入河流产生了新物质,卢佛·爱拉森教授说:“我们并不认识那些是什么东西,对人会有什么影响,我们也并不知道。”

B.在非洲的罗德西亚,当地人虽然使用浓度仅仅为0.04ppm的DDT来控制蚊虫,其他杀虫剂的致死剂量甚至要比这个浓度还高上一些,但是足以造成浅水中的鲖鱼死亡。C.为消灭沙蝇,圣露西县喷洒了狄氏剂,尽管喷药的浓度比例比较低,但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鱼类“彻底灭绝”,海岸上到处都是死鱼的尸体。D.赫伯特·米尔斯博士在坦帕湾的鸟类保护区观察后,发现当地卫生部门为了消灭盐沼蚊而喷药,导致蟹类成为最主要的受害者,使得这里变成了一个灾难区。4.材料一使用“完美”“顽强”“全军覆灭”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如何才能减轻使用农药对渔业、农业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此外,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类似“视觉锤”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作者视线移动所形成的空间场景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摘编自李小君、龙迪勇《从图像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材料二: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了文学自身的特性。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首先,与二十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图像传播的发达使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无障碍化,人人可以借助自媒体分享经历和观点,文学已成为公共领域的个人实践。文学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开自我而非给出意义。比如,属于网络类型小说之一的职场小说,凭着实用好看、贴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为大众的新宠。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图像时代信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开、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摘编自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小说注重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当代小说通过模仿图像叙事、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获得新的发展。B.鲁迅在《示众》中刻画的看客群体,既是围观杀人场景的主体,同时作为被审视的客体,成为鲁迅解读、批判的对象。C.图像传播的发达对文学产生较大影响,当下的文学作品尤为重视个人经验的展示,而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D.图像传播的发达让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变得很容易,而职场小说的火热说明文学的新功能得到公众的认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图像与文学的不同,都承认图像对文学造成了冲击,也都赞成或倾向于赞成图像与文学间存在合作关系。B.我们常用“眼花缭乱”表达对复杂图像的观感,这表明图像虽然直观、形象,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在庞杂、多元的图像信息之中。C.马致远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与鲁迅的小说《伤逝》对会馆的描写有相似之处。D.罗中立的画作标题“父亲”具有点睛之妙,如果改为“农民”,人们对画作的解读将大不相同,这说明语言使图像产生了多义性。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名作之一《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创作出来的绝世精品。B.某同学在公众号中谈到,观赏仇英的名画《兰亭修禊图》时,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画作情韵悠长。C.魏晋至隋唐时期,诗与画是分离的,题画诗也并非题在画内,虽然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但诗歌依然流传至今。D.英国学者豪厄尔斯认为在“视觉世界”里,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按图索骥”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4.比喻论证是一种利用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来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的论证方法。请分析材料一第三段中劳拉·里斯“图像之锤”这一比喻所包含的相似点及论证的事理。(4分)5.有同学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但并不喜欢读原著,因为图像比语言文字更有意思。请根据材料劝说他多读原著,列出要点即可。(4分)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一般文学理论教材谈到典型形象时,都肯定典型形象既有生动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在个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共性。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但是在谈到什么是共性时却有些语焉不详。巴尔扎克说:“典型的共性就是代表性,就是写出同类人的样本。”另外一种关于典型共性的观点认为,共性就是写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这种观点的倡导者。那么,共性到底是指能写出类的特征性,还是指能揭示出类的本质,写出社会规律、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传统的阐述都没有对这两个侧面做进一步的论述,没有涉及这两者之间更内在的联系。笔者认为,典型形象的共性应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写出代表性。比如,《鲁滨孙漂流记》就是借一个鲁滨孙写出了十足地道的英国人的特征:他们下起决心来猛烈又倔强,不怕劳苦,天生爱工作等等。所以我们说鲁滨孙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同时通过鲁滨孙的个性也写出了英国人的共性。换言之,鲁滨孙具有代表性,他代表了英国人身上的许多共同的特征。别林斯基形象地说这样的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陌生是因为其人其事虽然生动具体,但没有真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熟悉是因为这些人和事虽没有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但在我们身边随时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即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类似性。第二个层面是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通过形而下的描述,写出形而上的哲理,即深刻性。只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才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这个层面是典型形象更本质的内涵。巴尔扎克的伟大在于他通过具体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上升的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写出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写出了金钱对人的罪恶统治,甚至写出了比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更深刻的内涵。鲁迅的《狂人日记》如果不是揭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在本质上都是“吃人”的制度这样深刻的主题,那么,他笔下的狂人无论怎样生动、具体,也只是一个胡言乱语的疯子而已。正因为这个疯子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因而他成了一个能洞察中国上下几千年社会病态,具有坚决反帝反封建精神的独特人物形象。而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共性应有的深度,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综上所述,典型形象的共性一方面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一方面指具有深刻性,表现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人物,两个层面有机融合与互渗。典型人物不仅要写出芸芸众生平面化的日常生活,还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向度。人物形象只有写到历史和社会的本质规律这个层次上才,能撼动读者的灵魂。(摘编自陈莉《对典型形象的再认识》)材料二典型形象,一般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景物等。典型形象的核心是典型人物。能否创造出真正的典型人物,成为作品艺术成就高低的主要标志。典型人物是指那些既有鲜明、独特、丰富的个性,又能反映某些生活本质规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共性。凡是典型人物,总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揭示出某些带有本质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共性。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着封建社会贵族公子的许多陋习,如养尊处优、生活奢靡、不务正事、爱与女孩子厮混等,这就是所谓典型人物的共性;同时,他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具有朦胧的民主意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和厌弃功名利禄的叛逆性。这就使他从贵族纨绔子弟中脱颖而出,人物个性突出,闪耀着封建叛逆者的光彩。贾宝玉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就是这部作品的灵魂,通过他,这部作品的内涵得到了升华。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是决定人物深刻的思想价值的前提,而个性是典型人物的生命力之所在,它对于典型人物来说更为重要,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典型形象。典型人物的个性应当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作家、艺术家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从而表现出同类性格人物中的细微差别。人们常常把几个个性相似的典型人物放在一起比较,识别其个性。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探春的性格比较相近,都属于泼辣干练的人物类型,但王熙凤阴险狠毒、口蜜腹剑,具有一定的虚伪性,而探春就显得比较单纯,因此可以从两人的差别中显示出他们独特的个性。评判一部文艺作品优秀与否,一个决定性的标准是看其描述的人物个性是否独特和丰富。我们只有用比较的方法阅读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才能深刻而完整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逐步提高文学和艺术修养。(摘编自孔德馨《浅析文艺作品中的典型艺术形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但关于共性的认识,巴尔扎克和马克思的观点出现了分歧。B.材料一指出,深刻性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人物形象可以没有代表性,但绝不能没有深刻性。C.材料二指出,典型形象与典型人物的含义有所不同,典型形象的范围大于典型人物,但其核心是典型人物。D.典型人物的个性应当是独特的,这就要求作家、艺术家要表现出同类性格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在生活中常见而熟悉,却因为缺乏必要的了解而感到陌生,别林斯基把这种人物形象定义为“熟悉的陌生人”。B.正是因为巴尔扎克借助小说中的典型形象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所以他比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更为伟大。C.贾宝玉具有朦胧的民主意识,追求个性解放、厌弃功名利禄,作家利用这些形象特点揭示了封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D.按照材料二的观点,如果一部文艺作品被评判为优秀,那么它描述的人物个性一定是独特而丰富的。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艾青的保姆大堰河勤劳善良、命运悲苦、疼爱子女,她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大地上众多类似境况的普通农妇,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B.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天保兄弟,有最原始的人情味,有真挚、善良的人性光辉,展现出了边城人民身上保留的淳朴的人性美。C.刘兰芝有中国古代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忠贞,同时她又自尊自强,有反抗意识,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独特的精神人格。D.《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深情、美丽、大胆的女子,从情意绵绵到激愤决绝,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随着情节发展逐步完成的。4.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典型形象进行论述,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显著差异,请简要说明。(4分)5.你认为《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不是一个典型形象?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简要说明。(4分)答案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C2.B3.D4.B5.①商朝时期:“中”本来是一面特殊的大旗,“中国”就是万国的中心,是最重要的一国,殷商的地位和重要性远超他国,所以被称为中国。②周朝时期:周朝的首都就是中国,是周天子所在首都的专名,地位高于所有诸侯国的都城。③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逐渐丧失,实际地位下降,中国不再是周天子的专属,较大的诸侯国都可以把自己统治的国家当做中国。【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不如‘战国七雄’中任何一个国家的都城大”错误,原文为“周天子的实际地位已经降到了与附庸小国相当的程度,他的首都已不如七国中稍大一点的都城”,只是不如七国中稍大一点的都城,不是所有都比不上。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国的数量总体呈递减趋势”错误,原文中说“商朝的统治范围和影响所及比夏朝更大,国的数量应该更多”。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句子意思是:齐王对臣下时子说“我想在都城中拨一所房子给孟子,再用万钟粮食供养他的学生”。“中国”指在齐国都城里面。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处于同一地位”错误,周朝的首都其地位高于万国,也高于所有诸侯国的都城。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围绕“中国”一词内涵筛选概括信息即可。结合“殷虽然也是“万国”之一,但其地位与重要性已远在其他国之上,因而被称为‘中国’。‘中’本来是商人制作的一面特殊的大旗的名称,用作召集部众”“中国,就是万国的中心、中央,万国中最重要的一个国,也就是何尊铭文中的‘大邑商’”可知,商朝时期:“中”本来是一面特殊的大旗,“中国”就是万国的中心,是最重要的一国,殷商的地位和重要性远超他国,所以被称为中国。结合“周朝首都——原来的宗周和新建的成周——就是中国,其地位高于万国,也高于所有诸侯国的都城。直到东周初,中国还是周天子所在的周朝首都的专名”可知,周朝时期:周朝的首都就是中国,是周天子所在首都的专名,地位高于所有诸侯国的都城。结合“进入春秋时代,周天子的权威逐渐丧失……战国时……周天子的实际地位已经降到了与附庸小国相当的程度”“‘中国’早已不是周天子的专属,诸侯国,特别是地处中原的诸侯国,都已将自己的都城或自己统治的国当作中国。”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逐渐丧失,实际地位下降,中国不再是周天子的专属,较大的诸侯国都可以把自己统治的国家当做中国。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B2.D3.C4.①对比论证,如将传统英雄传奇的“侠义”精神与革命英雄传奇中的英雄形象进行对比。②举例论证,如举《烈火金钢》中史更新、丁尚武、林丽等人走上革命后思想变化的历程。5.材料一以小说艺术的历史发展为角度,审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得出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是对古代传奇的借鉴与改造的结论。材料二以现代革命历史为角度,审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与传统英雄的“侠义”的不同,彰显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形象的革命性与教育意义的。【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暴力复仇’这一叙事模式是中国古代小说普遍的特征”错,原文说“中国古代小说有暴力复仇的一脉,而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暴力复仇’的模式也被广泛借鉴”,只说是有这一脉,不能证明是“普遍的特征”。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比、辨析多个信息的能力。D.“小说这样写的目的就是满足大众的欣赏趣味”错,原文材料二的第二段说“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与古典小说中江湖豪士的行侠仗义存在根本不同。满足大众欣赏趣味只是革命英雄传奇故事的叙事手段,其终极目的是刻画革命者的成长历程,它以新英雄人物形象为载体,表现作者和革命者的理想与愿望,为民众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者人生价值范式”,可见,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传奇小说之所以在民间受到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模式化”,模式化的特征有“‘以少胜多的战争’模式”“‘英雄+美人’模式”“‘暴力复仇’模式”这几种。A.“带领武工队奇袭伪军司令部,活捉伪军团长”符合“以少胜多的战争”模式。B.“林道静与英雄卢嘉川、江华之间的情爱故事跌宕起伏”符合“英雄+美人”模式。C.“《铁道游击队》中,鲁汉、林忠等游击队队员,从小就受到梁山好汉的影响,性格都是仗义豪放、桀骜不驯”不符合材料一的种种模式,是对人物形象的设置。D.“梁永生心生仇恨,受到连指导员方延彬耐心指导后,他才成为真正的革命者”,符合“暴力复仇”模式。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列举“《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烈火金钢》中,史更新、丁尚武、林丽等人”等人刚走上革命道路时心怀复仇和传统侠义精神,而后在革命中转变思想的例子,证明了“以现代革命历史为叙述角度,对革命英雄走上革命斗争过程的传奇性叙述”的论点,是举例论证。“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与古典小说中江湖豪士的行侠仗义存在根本不同”,运用对比论证,从而突出了革命英雄传奇中英雄形象的“群众性”特征,阐释了其创作目的“为动员大众提供了一种更为强大的召唤作用……使每一个‘平凡的儿女’都看到了自己成为‘英雄’的可能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比辨析多个信息不同点的能力。材料一标题为“论革命历史小说对传奇叙事的演绎及规范”,分析角度是小说艺术的发展历程,“革命作家仍然在旧的模式中展开创作”“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在叙事模式向传统小说审美趣味上倾斜和仿制之后……以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和叙事方式,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同”,通过对不同革命小说中传统小说模式的借鉴与改造,得出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是对古代传奇的借鉴与改造的结论。材料二标题是分析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艺术价值”,“它是以现代革命历史为叙述角度,对革命英雄走上革命斗争过程的传奇性叙述”,从现代革命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与古典小说中江湖豪士的行侠仗义存在根本不同”,“赋予英雄形象以‘群众性’特质”,目的是“为动员大众提供了一种更为强大的召唤作用……使每一个‘平凡的儿女’都看到了自己成为‘英雄’的可能性”,可见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形象富有革命性与教育意义。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预测语文试题【答案】1.B2.C3.B4.提供参照,用以显示中华文化的独立性。5.①各种文明互相继承,互相交融,是历史大趋势;②文明之间并非只有冲突,中华文明史就是包容、悦纳不同文明成果的历史;③文明间即使有冲突,也可能产生文明的融合,如古印度文化;④中华文明一直秉持开放的态度,反对以自我为中心,谋求和谐共存之道,不会威胁他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所以它完全只是希腊文化的复制品”错误,原文说的是印度文化“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材料原文没有谈到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也不能把它作为产生“西方至上主义”的原因;B.强加因果,“中国古代文化是独立发展起来的”不能得出“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远高于印度雕塑”的结论;D.强加因果,由“理性、共和这样的文化精华今天依然保存”不能推论出“古希腊、古罗马并没有灭亡”的结论,何况材料原文有“希腊人留下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