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42190-2022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霾_第1页
(高清版)GBT 42190-2022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霾_第2页
(高清版)GBT 42190-2022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霾_第3页
(高清版)GBT 42190-2022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霾_第4页
(高清版)GBT 42190-2022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霾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前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监测数据 5霾区判识 26霾强度等级判识 4附录A(资料性)霾监测常用卫星传感器的光谱通道参数 5附录B(规范性)空气分子瑞利散射贡献计算方法 7附录C(规范性)色彩空间转换方法 附录D(规范性)等经纬投影像元面积计算公式 附录E(规范性)卫星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1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霾本文件规定了卫星遥感霾监测数据的要求,描述了霾区判识及霾强度等级判识的技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晴空条件下霾的监测及其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6299光学遥感辐射传输基本术语GB/T36542霾的观测识别3术语和定义GB/T36542和GB/T3629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消光系数extinctioncoefficient表征介质使电磁波衰减程度的物理量。注:等于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距离时,其强度由于吸收和散射作用而衰减的相对值,常用单位为负一次方米(m-¹)、负一次方千米(km-l)。[来源:GB/T37467—2019,,有修改]表征单位距离大气气溶胶造成辐射能量衰减程度的物理量。注:数值上等于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之和,常用单位为负一次方米(m-1)、负一次方千米(km-1)。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垂直路径中气溶胶消光系数(3.2)的总和。注:量纲为1。[来源:GB/T31159—2014,4.12,有修改]表观反射率apparentreflectance大气层顶上行短波辐射通量与太阳入射辐射通量的比值。4监测数据4.1数据分类霾监测数据分为卫星数据和气象数据,应选取下列一种或几种数据。2a)卫星数据:1)光谱通道的表观反射率和亮温(霾监测常用卫星传感器的光谱通道参数见附录A);2)像元经纬度、太阳入射角度、卫星观测角度等地理信息;3)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b)气象数据:近地面水平能见度或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等。4.2数据选用霾监测选用的卫星数据和气象数据符合下列要求:a)卫星数据应经过定位、定标预处理;b)卫星观测时的太阳天顶角不超过72°;c)表观反射率应订正太阳天顶角的影响;d)气象数据与卫星数据的观测时间差不大于3h。5霾区判识5.1卫星遥感监测霾区真彩色图像是指利用红、绿、蓝三波段的光谱数据合成的彩色图像,合成图像的色彩与实际景物色彩一致或近似一致。在卫星监测的真彩色图像上,没有云、雾遮挡条时,均匀分布的色调为灰色/灰白色、造成地表特征模糊或不可见的区域为卫星遥感监测的霾区。5.2多通道判识5.2.1在卫星传感器具备所需判识通道时,应使用多通道的反射率和亮温数据判识霾区。应先排除云和冰雪像元,后判识霾像元。霾区按表1的阈值判断。表1霾监测多通道判识参数阈值表判识对象判识参数参数释义阈值云判识中心波长在0.47μm附近卫星通道表观反射率阈值Amsd.0.47中心波长为0.47μm附近卫星通道表观反射率在3×3邻域内加权平均标准差的阈值0.0025Asd.0.47中心波长为0.47μm附近卫星通道表观反射率在3×3邻域内的标准差的阈值0.0075A₁.38中心波长在1.38μm附近卫星通道表观反射率阈值Ad.1.3中心波长为1.38μm附近卫星通道表观反射率在3×3邻域内的标准差的阈值冰雪判识BNDsi冰雪指数阈值B中心波长在11μm附近卫星通道亮温的阈值霾判识中心波长在0.47μm附近的卫星通道去除空气分子瑞利散射贡献后表观反射率的阈值Cratio中心波长在0.47μm附近的卫星通道去除空气分子瑞利散射贡献后表观反射率与中心波长在2.1μm附近卫星通道表观反射率比值对应的阈值3GB/T42190—20225.2.3排除云和冰雪像元、同时满足公式(3)和公式(4)的晴空像元被判识为霾,其中,空气分子瑞利散射贡献应按附录B计算。R₀>Co.47式中:5.3图像判识4GB/T42190—2022b)图像饱和度满足公式(5)的像元被判识为霾,阈值因卫星传感器光谱通道和观测区域的差异有所不同。式中:Smin——低端阈值,取0.035;S——图像饱和度;5.4霾区面积计算霾区面积为霾像元的覆盖面积总和,按公式(6)计算,其中,等经纬度投影时单个霾像元面积按附录D式中:M——霾区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n——霾区的像元总数;M:.;——单个霾像元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6霾强度等级判识6.1强度等级按卫星反演的0.55μm波长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ro.ss)及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βexaer,a.55),将6.2阈值范围霾强度等级的判识参数按表2的阈值范围划分霾强度等级,其中,卫星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应按附录E的规定计算。表2霾强度等级等级判识参数I判识参数Ⅱ0.55μ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to.5s)0.55μm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βexs)/km-轻微0.4<t0.550.4≤βex,se,0.55<0.8轻度0.8≤βex.ser.0.55<1.1中度1.1≤βex,r.0.55<1.6重度0.8<r0.55判识参数I和判识参数Ⅱ应同时满足5(资料性)霾监测常用卫星传感器的光谱通道参数表A.1霾监测常用卫星传感器的光谱通道参数卫星/仪器通道中心波长光谱带宽波段星下点空间分辨率m FY-3A、3B/MERSI-IFY-3C、3D/MERSI-Ⅱ1可见光,蓝(visible,blue)2可见光,绿(visible,green)3可见光,红(visible,red)4近红外(nearinfrared)5短波红外(short-waveinfrared)7短波红外(short-waveinfrared)EOS-TERRA/MODISEOS-AQUA/MODIS1可见光,红(visible,red)2近红外(nearinfrared)3可见光,蓝(visible,blue)4可见光,绿(visible,green)5短波红外(short-waveinfrared)7短波红外(short-waveinfrared)Suomi-Npp/VIIRSJPSS/VIIRSM3可见光,蓝(visible,blue)M4可见光,绿(visible,green)M5可见光,红(visible,red)M7近红外(nearinfrared)M8短波红外(short-waveinfrared)M11短波红外(short-waveinfrared)FY-4A/AGRI1可见光,蓝(visible,blue)2可见光,红(visible,red)3近红外(nearinfrared)6短波红外(short-waveinfrared)葵花-8号、9号卫星Himawari8、9/AHI1可见光,蓝(visible,blue)2可见光,绿(visible,green)3可见光,红(visible,red)4近红外(nearinfrared)6短波红外(short-waveinfrared)6表A.1霾监测常用卫星传感器的光谱通道参数(续)卫星/仪器通道中心波长光谱带宽波段星下点空间分辨率m环境卫星HJ-1A、B/WVC1可见光,蓝(visible,blue)2可见光,绿(visible,green)3可见光,红(visible,red)4近红外(nearinfrared)高分一号、高分二号GF-1/22可见光,蓝(visible,blue)GF-1:8,16GF-2:43可见光,绿(visible,green)GF-1:8,16GF-2:44可见光,红(visible,red)GF-1:8,16GF-2:45近红外(nearinfrared)GF-1.8.16GF-2:4高分四号GF-4/VNIR2可见光,蓝(visible,blue)3可见光,绿(visible,green)4可见光,红(visible,red)5近红外(nearinfrared)高分五号GF-5/VIMI1可见光,蓝(visible,blue)2可见光,绿(visible,green)3可见光,红(visible,red)4近红外(nearinfrared)6短波红外(short-waveinfrared)注:卫星及星载仪器完整信息见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信息,网址http://www.wmo-sat.7GB/T42190—2022(规范性)空气分子瑞利散射贡献计算方法B.1空气分子光学厚度空气分子光学厚度按公式(B.1)计算:式中:r?——空气分子光学厚度;β(z)——空气分子在高度(z)处、波长(λ)处的消光系数,单位为负一次方米或者负一次方千米(m-'或km-l),按公式(B.2)计算:β(z)=σA×N,(z)×10⁵…(B.2)式中:β()——空气分子在高度(z)处、波长(λ)处的消光系数,单位为负一次方米或者负一次方千米(m-¹或km-l);σx——单个空气分子的消光截面值,单位为平方厘米(cm²),按公式(B.3)计算;N,(x)——高度(x)处的空气分子数密度值,单位为个每立方厘米(个/cm³),按公式(B.4)计算。…………(B.3)式中:σ₄——单个空气分子的消光截面值,单位为平方厘米(cm²);n、——空气分子在1013hPa大气压下,温度为15℃时的折射指数值,按公式(B.5)计算;N.——标准大气压下,海平面处的空气分子数密度值,取2.54743×10¹°;δ——退偏因子值,取0.0279。……式中:N(x)—-高度(x)处的空气分子数密度值,单位为个每立方厘米(个/cm³);N,——标准大气压下,海平面处的空气分子数密度值,取2.54743×10¹⁹;P(x)—-高度(x)处的大气压值,单位为百帕(hPa);T(x)——高度(x)处的大气温度值,单位为开尔文(K)。…(B.5)式中:ns——空气分子在1013hPa大气压下,温度为15℃时的折射指数值;λ——电磁波的频率值,单位为负一次方厘米(cm-l)。B.2空气分子反射率各向同性散射介质的反射率为单次散射反射与多次散射贡献的叠加,按公式(B.6)计算,近似方法按公式(B.7)计算。8GB/T42190—2022p°(0.,0…φv-q。)=pí(0,,0,,φv-q₀)+(1-e)×(1-e-/)△r……(B.6)式中:pí(0、,0,,φv-φ₂)——单次散射贡献项;0,——太阳天顶角;φs——太阳方位角;rR——空气分子光学厚度;μs——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μv——卫星天顶角的余弦值。p(0.,0,qv-q.)=2}-。(2-δ)×pì(0.,0,q-q.)×cos[j(qv-q₄)]+(1-e/m)×(1-e-R/)×2}-。(2-δ)×△¹(r)×P(μs,μv)×cos[j(ọv-ọ)]…………(B.7)——太阳天顶角;——卫星天顶角;——卫星方位角;——太阳方位角;j——展开阶数,取值0,1,2,按公式(B.8)~公式(B.10)计算;δ——退偏因子值,取0.0279;tR——空气分子光学厚度;μs——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μv——卫星天顶角的余弦值;——j阶光学厚度角度订正值;P'(μs,μv)——勒让德多项式。当j=0时:△°(r)=a°(μs,μv)+b°(μs,yv)log(r)a°(μs,μv)——光学厚度角度订正值的截距项,按公式(B.9)计算;b°(μs,μv)——光学厚度角度订正值的斜率项,按公式(B.9)计算;μsμvrR——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卫星天顶角的余弦值; 空气分子光学厚度。a°(μs,μv)——光学厚度角度订正值的截距项;b°(μs,μv)——光学厚度角度订正值的斜率项;9GB/T42190—2022μs——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b;=.4——光学厚度角度订正值的斜率项的展开系数,按表B.1取值。iab°0.332438—6.7771×10-20.1628541.5770×10-2一0.309248—1.2409×10-3—0.1032443.2417×10-20.114933—3.5037×10-2注:a’=.4和b}=,4分别为光学厚度角度订正值截距项和斜率项的展开系数。当j=1或者2时:△'-1·2(x)=a'-1,2+bj-1·?log(x)△¹=1.2(r)---1阶或2阶光学厚度角度订正值;a¹~1:2——光学厚度高阶订正系数的截距项,取值见表B.2;bj=1:2—-光学厚度高阶订正系数的斜率项,取值见表B.2;pí(θ,,θ,φv-φ₀)——单次散射贡献项;μsμvPi(μs,μv)r——太阳天顶角;——卫星天顶角;——卫星方位角;——太阳方位角;——空气分子的单次散射反照率;——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卫星天顶角的余弦值;——勒让德多项式;——空气分子光学厚度。j—5.4391×10-2—2.9108×10-2注:a¹-1·2和bj-1,?为光学厚度高阶订正系数的截距项和斜率项。GB/T42190—2022(规范性)色彩空间转换方法RGB色彩空间向HSV色彩空间转换按公式(C.1)~公式(C.3)计算。V=max(R,G,B)……………(C.1)V——彩色图像的亮度分量;R——彩色图像红色分量;G——彩色图像绿色分量;B——彩色图像蓝色分量。S——彩色图像饱和度分量;R——彩色图像红色分量;G——彩色图像绿色分量;B——彩色图像蓝色分量。R——彩色图像红色分量;G——彩色图像绿色分量;B——彩色图像蓝色分量。GB/T42190—2022(规范性)等经纬投影像元面积计算公式等经纬度投影的单像元面积按公式(D.1)计算。式中:M:.——等经纬度投影的单像元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Lln——经度方向的距离,单位为千米(km),按公式(D.2)计算;L——纬度方向的距离,单位为千米(km),按公式(D.3)计算。式中:Lln—-经度方向的距离,单位为千米(km),按公式(D.2)计算;Dm——经度方向的图像分辨率,单位为度(°);a——地球赤道半径,单位为千米(km),取值6378.164;c——地球极半径,单位为千米(km),取值6356.779;φ——像元所在纬度,单位为弧度(rad);tgq——像元所在纬度的正切函数。式中:Lm——纬度方向的距离,单位为千米(km),按公式(D.3)计算;D纬度方向的图像分辨率,单位为度(°);d——地球赤道上纬度1度对应的实地距离,单位为千米每度[km/(°)],取值111.13。GB/T42190—2022(规范性)卫星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计算方法E.1气溶胶标高获取E.1.1地面气象观测站为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观测,应匹配卫星反演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后计算标高,时间窗口为0.5h,空间窗口为经纬度0.1°。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方向按指数递减时,按公式(E.1)计算地面气象观测站所在位置的标高。……………(E.1)式中:Hh.g——地面站点数据计算的大气气溶胶层标高,单位为千米(km);tsg——卫星反演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匹配至站点位置的数据;β₈——地面站点观测的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单位为负一次方千米(km-¹)。E.1.2地面气象观测站为水平能见度观测,应匹配卫星反演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后计算标高,时间窗口为0.5h,空间窗口为经纬度0.1°。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方向按指数递减时,按公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