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教案-两课时教案7_第1页
辩论教案-两课时教案7_第2页
辩论教案-两课时教案7_第3页
辩论教案-两课时教案7_第4页
辩论教案-两课时教案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辩论教学目标:1、了解辩论常识。2、掌握辩论的原则和技巧。3、掌握辩论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辩论的技巧教学难点:辩论的技巧教学手段:讲授法、视频教学、问答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常识简介1.导入: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看过《三国演义》没有?有的同学们说,有的同学说没有。那看过的同学你们是否看过“诸葛亮舌战群儒”。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可能都很佩服诸葛亮,佩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佩服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其实还有一点让我们佩服的,就是他雄辩的口才,他江东舌战群儒,战场骂死王朗……那么下面我们就将一起来欣赏一下“诸葛亮舌战群儒”。2.欣赏《舌战群儒》片断,要求看后说说感受,学生自由发言。3.辩论是对我们听、说能力的大检阅,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和学习辩论原则、注意事项以及基本技巧,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辩论?”试着给辩论下个定义。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

辩论是指对立双方就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针锋相对地发表意见,以便分清是非的一种说话形式。辩论也是指持有异议的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利用辛辣的语言进行争论和辩解。(说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的)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争吵、竞选中的电视辩论、专题辩论赛等。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解释:辩的目的,是要分清是非的区别,审察治乱的纲纪,辨明同异的所在,考察名实的道理,决断利害,解决疑惑。)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辩论是否需要原则,需要什么原则。从而引出下面的“辩论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二、辩论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一)道德原则辩论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摆事实,讲道理。任何歪曲事实、无理蛮缠,直至恶言相向,进行人身攻击,侮辱对方人格的言行都是不道德的。辩论是真理与谬误的交锋,智慧和愚昧的较量,先进同落后的对峙。辩论的目的就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弘扬智慧,启迪愚昧;歌颂先进,鞭挞落后。因此,只有遵坚守“摆事实,讲道理”的基本道德原则,才能达到辩论的目的。(二)审美原则1、语言美。辩论就是舌战。因此,犀利的语言是辩论语言美的标志。尽管事实铁证如山,道理千正万确,但如果缺乏语言的力度,再深邃的思想,再深刻的内容,也无法得到完美的表达,无法突出辩论“舌战”的特点。因为只有犀利的语言才具有攻击力,唇枪舌剑是辩论语言的最好注解。2、形象美。即美好的公众形象。这里主要是指儒雅的风度和高贵的气质,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述,音色亮丽,节奏明快;庒谐适当,攻守有度;得理饶人,不骄不躁;失势不馁,屡败屡战。观看挑战主持人视频片断,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作为一个辩手,应明确辩论的哪些要素和作为一个辩手应具备哪些素质呢?三、辩论的注意事项分组讨论:作为一个辩手,应明确辩论的哪些要素和作为一个辩手应具备哪些素质呢?1、辩论的三大要素:倾听、分析、反驳。

倾听:要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弄清对方发言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

分析:边听边在头脑中分析,指出对方发言中的谬误。对方发言中的谬误一般有几个方面:一是论点错误或论点有片面性;一是论据不真实,论据不足,或论据有片面性;一是论证方法不合理,推理不合逻辑。

反驳:了解了对方发言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找出了存在的错误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驳了。反驳有以下方法:一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指出论点存在的错误。二是驳论据,通过指出其论据的不真实、论据不足,或论据的片面性,使对方的论点失去根据,不驳自倒。三是指出对方在论证方法上的错误。抓住对方论证不合理、推理不合逻辑等毛病,显示对方观点的荒谬性。2、辩手应具备的素质:在一场辩题为“对外开放是否带来了走私贩私”的辩论赛中,一方坚定地认为:“走私贩私,是对外开放带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对此进行了严厉批驳:“如果你的说法能够成立的话,那么我的感冒就是开了窗的缘故。那么为什么开了窗之后,有些人感冒,更多人却身体健康地领略着大好春光呢?这答案只能从自身去找了。同样,改革开放了,其目的就是在于利用当前国际上的有利条件,借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力、物力之水灌溉我国现代化之花。我们一是主权在握,二是开放有度。问题是国内有些不坚定分子,看见金灿灿的洋钱洋货眼花缭乱,犹如蝇之趋腥,营营追逐,这又能怪谁呢?……”这就是利用“小中见大”,抓住了感冒和开窗这一小事,阐发了走私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颇具说服力。(四)以虚掩实我们讲的辩论技巧“以虚掩实”,就是指辩论中的以心掩物、以神掩形、以抽象掩具体、以略述掩详述等,是语言含蕴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有力也更加有效。唐德宗时,刘玄佐屡建战功成为汴州节度使。玄佐性情豪爽,轻财厚赏,士卒乐为所用。就在他镇守汴州时,有人向他进谗言,说军将翟行恭如何如何。玄佐一听就火了,立即把翟行恭拿下,要杀他。这时,处士郑涉闻讯,马上要求见玄佐。郑涉这个人善于用开玩笑的形式隐藏要说明的问题和事理。他见刘玄左后就说:“听说翟行恭已依法受刑,请将他的尸首让我看看,行吗?”刘玄左听了非常奇怪,就问:郑涉是他的什么人,为什么要看尸首。郑涉回答说:“过去,我曾听人家说,冤死的人面容异常。可是我从来也没有看过,所以想借来看看。”刘玄佐这才醒悟过来,命人把军将翟行恭放了。一桩冤案,就在郑涉的一席玩笑话中解决了,神!神在哪里?神在以虚掩实上:以“看其尸首”之虚,掩“为其伸冤”之实。(五)引蛇出洞在辩论中,辩手总是不自觉地保持一种戒备状态,只有麻痹对方,松懈其意志,放松其警惕,引“蛇”出“洞”,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蛇”出洞后,我们就可以手到擒来了。鬼谷子教授庞涓、孙膑兵法的时候,一天,他坐在山洞里,问两位弟子道:“你们谁有本事骗我走出洞外?”庞涓抢先一步,连哄带吓,甚至扬言要放火烧洞,但不管庞涓怎么施法,鬼谷子就是不出来。这时孙膑走上前,承认自己愚笨,说自己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将老师偏出洞外,不过,他接着说:“如果老师在洞外,我倒有办法骗老师走进洞来。”鬼谷子当然不信,起身就朝洞外走去,哪知他的脚刚一踏出洞外,孙膑便拍掌叫道:“老师,我这不是把您请出洞外了吗?”(六)请君入瓮在辩论中,请君入瓮特指诱使对方辩手自掘陷阱、自投罗网。对方中计后,常常有苦难言,无力回天。来俊臣遵武则天之命去惩办酷吏周兴,便请周兴喝酒,假意向他请教审讯办法。周兴不知是计,醉醺醺地说:“这有何难,只要把犯人装进坛子里,放在炭火上一烧,便什么都招供了。”来俊臣依计烧好炭火,放上一口大坛子,然后脸色一变,厉声说:“周兴,请你老兄入瓮吧!”(七)环环相扣组队辩论,要做到多路进攻、环环相扣,队员之间配合默契,也就是思想高度集中,不仅要能够发现和抓住对方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疏漏之处,而且要对本对同伴的一些带有暗示性的回答或反问能够立刻领悟,连续跟上,以便集中全力突破对方的防线。(八)诡辩诡辩是一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的辩术。然而,在辩论过程中,为了摆脱困境,避免难堪,同样不失为巧辩的一种,用得巧妙,还能生出奇趣。例如,张作霖本是草莽出身,胸无点墨。一次出席名人雅宴,日本浪人蓄意让他出丑,请他即席赏字画。他当即挥毫写下一个“虚”字,并得意洋洋地落款:“张作霖手黑”(亦即亲手写的)旁边的随从悄声对他说:“你写的‘墨’字少了一个‘土’,‘手墨’成了‘手黑’。”他一看,愣住了,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于是故意呵斥随从:“我还不晓得这个‘墨’字下面有个‘土’?这是日本人求我的东西,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堂喝彩,从此留下一段佳话。这虽然不是辩论,而是为自己的丑行做辩解,化解丑态,但却实很典型的“以非为是”的诡辩。除了日常生活争论中经常出现类似的诡辩之外,在激烈的辩论中,同样有诡辩。尤其是在辩论赛中,双方的观点一般都是偏执的,因此,在辩论中很难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很多的时候只能靠巧辩取胜,这种巧辩自然包括了诡辩。五、课后作业,由小组来完成,就下面的情景展开模拟和反驳。(任选一题)1、某同学洗手之后,没关水龙头,受到管理员的批评,他不仅不转身关水龙头,反而说:“‘流水不腐’嘛,难道连这个问题都不懂吗?”(出自《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2、某小姐和热中的男朋友在商场购物,专挑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