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率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_第1页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率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_第2页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率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_第3页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率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_第4页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率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国务院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合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一的城乡居保的建立使得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快速扩大,养老待遇水平显著提高。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地区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未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作用,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分析各地区养老保险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有利于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效率。段小萍、高诚[1](2021)对2012-2019年我国31个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比,应用泰尔指数法测算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区域差异,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海龙[2](2021)对2009-2018年城乡居保财政补贴绩效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城乡居保财政补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但基础养老金补贴水平仍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且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2014年并轨实施后,参保人数迅速增加,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健全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民福祉水平,真正成为一项普惠政策。因此并轨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全要素生产率很值得研究。本文运用动态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我国31个省级区域在2014-2019年期间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考察2014-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规律,据此运用泰尔指数方法比较不同区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分析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发展差距,并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要素生产率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一、指标与数据(一)投入产出指标的构建本文对已有研究指标进行了改进:投入指标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产出指标为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养老保险领取人数、参保率、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参保率计算公式为:参保人数/(地区15岁以上人口-在校生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计算公式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养老保险领取人数(见表1)。表1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投入产出指标(二)数据来源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力统计年鉴》,选取2014-201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86个样本数据。二、实证分析(一)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分析结果采用动态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将相邻两年的生产前沿面互作参照,通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其分解效率探寻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来源。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模型的评价单元,以投入为导向,运用DEAP2.1软件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与分析。整体来看,2014-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全要素生产率为0.996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4%,说明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投入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来看,其下降主要是技术进步率下降导致。2014-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技术进步率为0.994,年均下降0.6%,表明生产技术“前沿面移动效应”不显著,2014-2015年下降3.1%,2016-2017年甚至下降了1%以上。因此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较为欠缺。2014-2019年技术效率值为1.001,除了2016-2017年呈现增长状态,其余年份技术效率都在慢慢降低。技术效率年均增长0.1%,增长率几乎没变,甚至近两年出现下降趋势。因此技术效率的增长未能阻止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从技术效率的分解结果来看,规模效率均值为1.009,年均增长0.9%,一定程度阻止了技术效率的下降。技术效率上升程度不高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的消极作用,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92,年均下降0.8%,这些结果说明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向最优产出规模靠拢,但还需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见表2)。表22014-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二)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分析根据四大区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全要素生产率泰尔指数的均值将其进行排名,排在第一名的是东部地区,其年均值为0.0035,是泰尔指数最小地区的3.19倍。东部地区泰尔指数值在研究期内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分布态势,其泰尔指数值处于[0.0012,0.0066],截至2019年泰尔指数相较2014年反而增大,因此东部地区差异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排在第2位的是东北地区,年均值为0.0032是泰尔指数最小地区的2.9倍。东北地区泰尔指数值在研究期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分布态势,其泰尔指数值处于[0.0123,0.0005],截至2019年泰尔指数较2016年之后整体为下降的趋势,然而较2014年东北地区的差异也没有明显的改善。排在第3位的是西部地区,年均值0.0021是泰尔指数最小地区的2倍。虽然西部地区不是地区差异程度最小的地区,但却是唯一一个地区差异有明显缩小的地区。从2014年0.0033下降至2019年0.0012。排在第4位的是中部地区,年均值0.0011。中部地区泰尔指数在研究期内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由2016年最小值迅速增长至2017年0.0017,又稍稍下降至2018年0.0011(见表3)。表3我国四大区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泰尔指数三、结论与建议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研究期内总体动态变化来看,2014-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态势,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技术进步率的抑制作用,而且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向最优产出规模靠拢,但仍然需要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第二,从总体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来看,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区域间及区域内泰尔指数均在增大,且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区域差异主要是区域间差异导致,且东部和东北地区差异最为明显。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全要素生产率和缩小区域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发展水平的差距,仍需在以下方面改进:第一,各地区地方政府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险政策宣传工作,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保,持续缴费,并保障参保人权益。第二,加强地方政府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减少投入资源的浪费,使现有的投入资源和技术能力释放出最大的活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