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图是两种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据图(甲细胞为原核细胞)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表达过程均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B.甲、乙细胞中存在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C.乙细胞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D.乙细胞中合成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质〖答案〗A〖祥解〗1、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有且仅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2、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3、一个mRNA分子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短时间内合成大量蛋白质,可提高翻译的效率。【详析】A、甲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错误;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B正确;C、乙细胞中左侧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更短,右侧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更长,所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到右,C正确;D、乙细胞中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参与翻译过程,D正确。故选A。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基因型为Aa,则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为纯合子B.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获得三倍体,稻穗和籽粒变小C.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着丝粒不能正常分裂,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制作基本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答案〗D〖祥解〗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能正常分裂,但细胞不能分裂,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详析】A、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基因型为Aa,则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基因型为AAaa,不是纯合子,A错误;B、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获得三倍体,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得到籽粒,B错误;C、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能正常分裂,C错误;D、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制作基本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使细胞分离开,再进行观察,D正确。故选D。3.公羊遗传因子组成AA、Aa表现为有角,aa表现为无角;母羊遗传因子组成AA表现为有角,Aa、aa表现为无角。两只羊繁殖多次,子代数量足够多,子代中有角︰无角=3︰1,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子代无角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 B.子代无角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C.可能是父本有角,母本无角 D.亲本可能都有角〖答案〗B〖祥解〗根据题意:AA为有角、aa为无角、Aa的公羊为有角而Aa的母羊为无角,说明羊的有角和无角为从性遗传,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但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只羊繁殖多次,子代数量足够多,子代中有角∶无角=3∶1,说明亲本两只羊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Aa,AA可以是公羊也可能是母羊,基因型为Aa的羊可能是母羊或者公羊,若Aa为公羊,则亲本均为有角。【详析】根据分析可知,亲本两只羊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Aa,子代基因型为AA∶Aa=1∶1,因为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性别比例为1∶1。其中基因型为AA的羊均为有角,基因型为Aa的羊雌雄各一半,母羊为无角,公羊为有角,后代有角∶无角=(1+1/2)∶1/2=3∶1,所以子代不会有aa个体,即B错误,ACD正确。故选B。4.如图为某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已知该基因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该链已被15N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14N链中T+A占60%B.该基因所在的全部DNA分子均具有遗传效应C.若该基因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200个D.该基因可能有种碱基对排列顺序〖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该基因碱基共1000×2=2000个,15N链中T+A占比40%,则互补链(14N链)中A+T占比也是40%,双链中A+T比例也是40%。【详析】A、已知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该链已被15N标记。根据DNA分子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可知(A=T、G=C),该DNA分子的14N链中T+A占40%,A错误;B、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DNA分子中也有不具有遗传效应的序列,B错误;C、该基因中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数目为2000×(1-40%)÷2=600个,若该基因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600×(23-1)=4200个,C正确;D、该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D错误。故选C。5.如图为某动物细胞核中的一个DNA分子,图中a、b、c是三个基因,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与起始密码子结合,从而启动了a基因的表达B.b基因若发生基因突变则会变成其等位基因,遗传信息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若该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D.若c基因也发生基因突变,则基因突变的方向和该植物所处的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答案〗D〖祥解〗基因通常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每个基因的表达是独立的。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详析】A、a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RNA聚合酶与基因中启动子结合启动转录过程,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启动翻译过程,A错误;B、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b基因若发生基因突变,遗传信息一定会改变,B错误;C、若该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的位置在无遗传效应的序列,则不会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与生物所处的环境没有关系,环境只是对突变的性状进行选择,D正确。故选D。6.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3个实验:①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检测到以上3个实验中标记元素的主要位置依次是()A.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 B.上清液、沉淀物、上清液C.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 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答案〗C〖祥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析】①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均会带上标记,故离心后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可以检测到放射性;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下列有关生物学中“骨架”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相关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C.碳链以单体为基本骨架连接成多聚体,形成生物大分子,如DNA和RNA等D.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答案〗C〖祥解〗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详析】A、真核细胞中有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B、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嵌、贯穿和覆盖其中,由于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构成生物大分子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如DNA和RNA,C错误;D、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C。8.研究指出,饮酒后,一部分酒精随血液进入大脑。酒精在大脑中代谢生成乙酸盐后,神经元中的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SS2)将乙酸盐转化成乙酰基,加在与DNA结合的组蛋白上。并且,组蛋白的乙酰化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由酒精在酶ACSS2作用下导致的组蛋白乙酰化,能促进3613个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参与多项神经系统的任务,包括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学习和记忆。这样,酒精就能完成对记忆的篡改,形成对酒精的依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对记忆的篡改属于表观遗传B.组蛋白乙酰化会使RNA聚合酶无法与DNA分子结合C.组蛋白乙酰化不会使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长期饮酒会影响记忆力〖答案〗B〖祥解〗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DNA的甲基化、染色体上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详析】A、根据题意(酒精在大脑中代谢生成乙酸盐后,神经元中的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SS2)将乙酸盐转化成乙酰基,加在与DNA结合的组蛋白上。由酒精在酶ACSS2作用下导致的组蛋白乙酰化,能促进3613个基因的表达)可知,酒精对记忆的篡改没有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改变了基因的表达,属于表观遗传,A正确;B、根据“酒精在酶ACSS2作用下导致的组蛋白乙酰化,能促进3613个基因的表达”,可知组蛋白乙酰化会促进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结合,促进转录过程,B错误;C、组蛋白乙酰化不会使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其导致的变异属于表观遗传,C正确;D、根据“酒精就能完成对记忆的篡改”可知长期饮酒会影响记忆力,D正确。故选B。9.下图所示的家族中一般不会出现的遗传病()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⑤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①④ B.②④ C.③⑤ D.①②〖答案〗C〖祥解〗在做此类题型时,关键是掌握每种类型遗传病遗传特点,首先判断是否符合伴性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为父亲患病女儿肯定患病,儿子患病母亲必定患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为母亲患病儿子肯定患病,女儿患病父亲肯定患病.然后再看其他遗传类型。【详析】图中患病的父亲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因此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细胞质基因遗传的特点为母亲患病子女全部患病,母亲正常子女全部正常,与父亲是否患病无关,而图中正常的母亲生了患病的儿子,因此不可能是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故选C。10.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A.58 B.78 C.82 D.88〖答案〗C【详析】根据题意可知,构建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首先要构建20个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需要20个订书钉。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10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要将20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链,需要18个订书钉。碱基A有6个,A=T=6,那么G=C=4,A和T之间2个氢键,G和C之间三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6×2+4×3=24个订书钉连接。因此,共需要订书钉40+18+24=82个,C项正确,A、B、D项错误。11.某性别决定为ZW型的鸟类,其羽色深褐色、灰红和蓝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只羽色为灰红色的雄性个体与一只羽色为深褐色的雌性个体杂交,所得的F1中,雄性个体的羽色全为深褐色,雌性个体的羽色为灰红色和蓝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深褐色对灰红色和蓝色为显性,灰红色对蓝色为显性C.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不会出现羽色为蓝色的雄性个体D.F1雄性个体与灰红色雌性个体杂交,F2中深褐色的个体占1/2〖答案〗C〖祥解〗1、根据题意,F1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由“雌性个体的羽色为灰红色和蓝色”可推出亲代雄性个体既有灰红色基因又有蓝色基因,但表现为灰红色,进而推出灰红色对蓝色为显性。而亲代深褐色的雌性个体把它的深褐色基因传给子代的雄性个体并且在所有的个体都表现了出来,说明深褐色对灰红色和蓝色为显性。2、假设控制深褐色、灰红和蓝色的三个基因分别为A1、A2和A3,则亲代灰红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A2ZA3,深褐色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A1W,F1的深褐色雄性个体的基因组成有ZA1ZA2ZA1ZA3和,F1中灰红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A2W,蓝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A3W。【详析】A、根据F1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B、子代雌性个体的羽色基因来自亲代雄性个体,由“雌性个体的羽色为灰红色和蓝色”可推出亲代雄性个体既有灰红色基因又有蓝色基因,但表现为灰红色,进而推出灰红色对蓝色为显性;亲代深褐色的雌性个体把它的深褐色基因传给子代的雄性个体并且在所有的个体都表现了出来,说明深褐色对灰红色和蓝色为显性,B正确;C、假设控制深褐色、灰红和蓝色的三个基因分别为A1、A2和A3,则亲代的基因组成为ZA2ZA3和ZA1W,F1的基因组成有ZA1ZA2ZA1ZA3和ZA2W和ZA3W,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会出现ZA3ZA3(羽色为蓝色)的个体,C错误;D、F1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有一半的基因组成为ZA1,又因为ZA1对ZA2、ZA3为显性,F2中深褐色的个体占1/2,D正确。故选C。12.基因型为AaXBY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祥解〗减数分裂的特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因此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并且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发生分离。【详析】①②对于2号染色体,由于该配子含有基因AA,说明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正常分离,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含A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①正确,②错误;③④对于性染色体,由于该配子不含性染色体,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性染色体上着丝粒分裂后移向同一极,③正确,④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下列正确的是()A.图中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B.图中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的个体所占比例为7/16C.三角形果实荠菜中,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D.三角形果实荠菜进行测交会出现3∶1的结果,说明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祥解〗由于F2的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符合比例为15:1,找到这个突破口,逆向思维从而推出亲本F1的基因型AaBb,故图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三角形果实)、aabb(卵圆形果实)。【详析】A、由于F2的表现型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5:1,则F1基因型为AaBb,只要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三角形果实,故图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三角形果实)、aabb(卵圆形果实),A错误;B、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有4/16AaBb、2/16Aabb、2/16aaBb,故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在三角形果实(15份)荠菜中的比例为7/15,B错误;C、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也就是自交后代会出现三角形和卵圆形,这样个体基因型应同时具有a和b,即AaBb、aaBb,Aabb,C正确;D、F1三角形果实荠菜AaBb进行测交会出现3∶1的结果,说明AaBb能产生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C。14.蜜蜂中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蜜蜂褐色眼对黄绿色眼为显性性状。杂合子的蜂王与正常褐色眼的雄蜂交配,其子代不同性别的眼色表现为()A.雌蜂均为黄绿色眼 B.雌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1:1C.雄蜂均为褐色眼 D.雄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1:1〖答案〗D〖祥解〗蜜蜂中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蜜蜂褐色眼对黄绿色眼为显性性状,受一对基因(设基因为A、a)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体的蜂王基因型为Aa,正常褐色眼的雄蜂基因型为A。【详析】杂合体的蜂王Aa能产生A和a两种卵细胞,比例为1:1,正常褐色眼的雄蜂A只能产生一种精子A,两者交配,其子代中雌蜂的基因型有AA和Aa,都是褐色眼;雄蜂的基因型有A和a,表现为褐色和黄绿色眼,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D。15.下图是一个基因型为MMNn的某哺乳动物体内部分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是甲、丙、丁B.图丁所示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图乙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D.图丁所示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互换〖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是雄性个体;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有丝分裂的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因此图中属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是甲(有丝分裂后期)、丙(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B、根据图乙细胞质均等分裂可以确定该动物为雄性,因此图丁所示的细胞的名称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C、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该哺乳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为MMNn,而图丁所示的细胞的基因型为MmNN,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没有发生互换,D错误。故选C。16.下图所示的是某细胞中的一条棒状染色体,其中A、a是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该细胞是二倍体植物的细胞,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B.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可能会合成胰岛素C.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基因A与a蕴藏的遗传信息肯定不同〖答案〗B〖祥解〗图示的一条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与之相关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详析】A、若该细胞是二倍体植物的细胞,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由于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A正确;B、合成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因此胰岛B细胞内的染色体不会出现图中的染色单体,B错误;C、正常情况下,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相同,而图示中的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说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四分体时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过互换),C正确;D、基因A与a控制同一性状,但二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所以蕴藏的遗传信息肯定不同,D正确。故选B。17.2019年诺贝尔奖揭晓了癌细胞在缺氧时的增殖机制:缺氧时低温诱导因子(HIF)能大量产生,进而促使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基因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有利于运氧,有利于癌细胞增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癌细胞缺氧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供能B.HIF产生后,可能会进入细胞核,促进某些基因的表达C.EPO基因转录的过程,需要3种RNA参与D.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答案〗C〖祥解〗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详析】A、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即癌细胞缺氧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供能,A正确;B、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故HIF产生后,可能会进入细胞核,促进某些基因的表达,B正确;C、EPO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翻译需要有3种RNA参与(mRNA作为模板,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tRNA转运氨基酸),C错误;D、由题意可知,新生血管的生成有利于运氧,有利于癌细胞增殖,故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D正确。故选C。18.下图为人体细胞中血红蛋白基因和酪氨酸酶的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基因1和基因2,但不在同一细胞中表达B.基因2若发生甲基化,可能导致人体皮肤出现白化现象,并能够遗传给后代C.基因1和基因2对性状的控制方式相同D.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1发生突变,该病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答案〗C〖祥解〗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详析】A、人体的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分化过程产生的,遗传物质不变,因此人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基因1和基因2,基因1在红细胞内表达,而基因2在皮肤和毛囊等处的细胞中表达,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B、基因2若发生甲基化,可能导致酪氨酸酶无法合成,使酪氨酸无法合成黑色素,人体皮肤会出现白化现象,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B正确;C、基因1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D、基因1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异常,进而导致镰状细胞贫血症,镰状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异常,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正确。故选C。19.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通过搅拌和离心使蛋白质和DNA分离,从而看它们各自的作用B.第一步使用的是35S标记的T2噬菌体,第二步是将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C.沉淀物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保温时间长短有关D.沉淀物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搅拌是否充分无关〖答案〗B〖祥解〗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析】A、用搅拌、离心不是把DNA和蛋白质分离,而是将吸附在细菌外的噬菌体颗粒与细菌进行分离,A错误;B、根据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主要是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质),可知第一步是用35S标记噬菌体,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因此需要用35S标记的细菌来培养噬菌体,以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第二步是将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B正确;CD、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故沉淀物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搅拌是否充分有关,保温时间长短影响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是否全部进入细菌以及子代噬菌体是否释放出来,不影响35S的分布,CD错误。故选B。20.RNA干扰技术是指小分子双链RNA(dsRNA)可以特异性地降解或抑制同源mRNA表达,从而抑制或关闭特定基因表达的现象,如图是其作用机制,其中Dicer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RISC是一种复合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Dicer和RISC断裂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B.dsRNA分子中的嘧啶数量和嘌呤数量相等C.RISC能够将mRNA剪切,可能依赖于RISC中的蛋白质D.RNA干扰技术抑制了特定基因的转录〖答案〗D〖祥解〗图示表示RNA干扰现象示意图,Dicer酶能特异识别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与一种蛋白质结合形成RISC复合体。Rl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干涉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最终将靶基因mRNA降解,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详析】A、Dicer能特异识别和酶切双链RNA,其切割的是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Rl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mRNA上,并切割该mRNA,切割的也是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因此Dicer和RISC断裂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A正确;B、dsRNA分子是双链R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可知,其中的嘧啶数量和嘌呤数量相等,B正确;C、RISC是一种复合体,含有蛋白质,RlSC能切割mRNA,具有核酸酶的功能,具有特异性,最可能依赖于RISC中的蛋白质,C正确;D、RNA干扰技术是小分子双链RNA(dsRNA)可以特异性地降解或抑制同源mRNA表达,使翻译失去模板,是在翻译水平上对特定基因表达的抑制,D错误。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21.细胞(2N=8)的核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所占比例为100%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最高为75%C.若每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自由组合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有8条〖答案〗B〖祥解〗1、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将某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15N-14N,一个是14N-14N,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1。2、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某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详析】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根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内每条DNA都是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经过第二次DNA复制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15N-14N,一个是14N-14N,即第二次分裂中期同一条染色体不同染色单体上的DNA一个是15N-14N,一个是14N-14N,即染色单体均含14N共有16条,A正确;B、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同一条染色体不同染色单体上的DNA一个是15N-14N,一个是14N-14N,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姐妹染色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因此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含15N的细胞数可能为2个、3个、4个,故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最高为100%,B错误;C、根据C项分析可知,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含15N的细胞数可能为2个、3个、4个,当含15N的细胞数为4个时,细胞内的DNA为15N-14N和14N-14N;因此若每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15N,说明DNA只复制了一次,细胞发生的是减数分裂,由于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该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自由组合,C正确;D、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每个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都含15N,共有8条,D正确。故选B。22.下图为一动物个体(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则正确的是()A.该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B.1上a的出现不可能是互换的结果C.该细胞以后减数分裂正常进行,至少能产生3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D.该细胞以后减数分裂正常进行,产生4个配子〖答案〗CD〖祥解〗分析图示可知,1和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则3和4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图示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析】A、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细胞内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细胞内含有8条染色单体,A错误;B、该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和a分布在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图示中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未知,因此1上a的出现可能是互换的结果,B错误;C、若1上a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则2号染色体上含有两个相同的基因(可能是A或a),若3号染色体上是B基因,4号染色体上是b基因,则该细胞以后减数分裂正常进行,能产生AB、aB和Ab或AB、aB和ab共三种配子,同理若3号染色体上是b基因,4号染色体上是B基因,则该细胞以后减数分裂正常进行,能产生Ab、ab和AB或Ab、ab和aB共三种配子,若1上a的出现是互换的结果,则该细胞以后正常减数分裂会产生4种配子,故该细胞以后减数分裂正常进行,至少能产生3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C正确;D、根据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精细胞,经过变形后形成4个精子,D正确。故选CD。23.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答案〗B〖祥解〗图中是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详析】A、根据图示,图中表示4条mRNA链正在合成,每一条RNA上都有多个核糖体在合成肽链,A错误;B、原核细胞中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B正确;C、多个核糖体分别完成多条多肽链的翻译,C错误;D、相同的模板,表达出多条相同的多肽链,D错误。故选B。24.果蝇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一对亲本杂交,全为灰身,随机交配,雌蝇为灰身∶黑身=3∶1,雄蝇为灰身∶黑身∶深黑身=6∶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果蝇的灰身基因是BB.亲本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C.基因R使黑身果蝇体色加深D.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5/6〖答案〗ABD〖祥解〗黑身雌蝇与灰身雄蝇杂交,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为显性性状,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后代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说明R、r位于X染色体上。【详析】A、由题意知,黑身雌蝇与灰身雄蝇杂交,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基因是B,A正确;BC、根据题意可知,F2表现型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F2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说明R、r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雄果蝇的比例可知,子一代雌性是BbXRXr,根据后代雌果蝇的比例可知子一代雄果蝇是BbXRY,则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结合F2中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分析,灰身的基因型为BBXRY、BbXRY、BBXrY和BbXrY,黑身的基因型为bbXRY,深黑身的基因型为bbXrY,则基因R没有使黑身果蝇体色加深的作用,B正确,C错误;D、子一代雌性是BbXRXr,根据后代雌果蝇的比例可知子一代雄果蝇是BbXRY,则F2中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XR、BbXRXr,比例为1/3×1/2+2/3×1/2+2/3×1/2=5/6,D正确。故选ABD。25.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家系图,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且乙病为伴性遗传病,Ⅱ-1无致病基因,Ⅱ-2为纯合子。(假设无变异发生且相关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男女比例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Ⅲ-2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Ⅰ-1或Ⅰ-2C.Ⅱ-3和Ⅱ-4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D.Ⅲ-4可能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答案〗BD〖祥解〗根据Ⅱ-1无致病基因,Ⅱ-2为纯合子,Ⅲ-2患甲病,说明Ⅲ-2的甲病致病基因只来自Ⅱ-2,则甲病不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由于Ⅱ-2为纯合子,Ⅲ-1不患甲病,说明甲病不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显性遗传,根据题意“假设无变异发生且相关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所以可推断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设甲病基因为A/a)。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根据Ⅰ-1患乙病,其女儿Ⅱ-2不患乙病,Ⅱ-3患乙病,说明Ⅰ-1为杂合子,即可判断乙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乙病基因为B/b)。【详析】A、已知Ⅱ-2为纯合子,若为显性纯合子,无论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假设无变异发生且相关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后代均会患病,而Ⅲ-1正常,因此可排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显性遗传,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Ⅱ-1无致病基因,可知子代不会出现患甲病的孩子,根据Ⅲ-2患甲病,可排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故可判断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又根据题意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因此两种致病基因表现为连锁,即二者的致病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乙病为伴性遗传,若为伴X隐性遗传,根据Ⅱ-3患乙病,Ⅰ-2也应患乙病,但Ⅰ-2不患乙病,因此可排除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因此乙病为伴X显性遗传,根据Ⅰ-1患乙病,其女儿Ⅱ-2不患乙病,Ⅱ-3患乙病,说明Ⅰ-1为杂合子,设甲病致病基因为a,乙病致病基因为B,则Ⅲ-2为甲病患者(XabY),Ⅱ-2的基因型为XabXab,说明Ⅰ-1基因型为XABXab,Ⅰ-2基因型为XabY,所以Ⅲ-2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Ⅰ-1或Ⅰ-2,B正确;C、Ⅰ-1基因型为XABXab,Ⅰ-2基因型为XabY,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XABXab,Ⅱ-4的基因型为XAbY,Ⅱ-3和Ⅱ-4所生男孩的基因型为XABY(患乙病)、XabY(患甲病),故Ⅱ-3和Ⅱ-4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0,C错误;D、Ⅱ-5基因型为XABY,Ⅱ-6表现正常,基因型为XAbX-b,若Ⅱ-6基因型为XAbXab,则Ⅲ-4基因型可能为XABXab,故可能携带甲病致病基因a,D正确。故选BD。三、非选择题26.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为了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乙图,Ⅰ区段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此区段中有等位基因;Ⅱ为X上特有区段,Ⅲ为Y染色体上特有区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由可知,果蝇眼形的______是显性性状。偶然发现的这只棒眼雄果蝇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亲本的配子或自身发生了___________。(2)若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3)若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用图中罗马数字作答)区段上。(4)请从野生型、、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两代杂交实验方案,对(3)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判断。实验步骤:①用中棒眼雄果蝇与____________交配,得到棒状雌果蝇;②将棒状雌果蝇与____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与结论: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用图中罗马数字作答)区段。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用图中罗马数字作答)区段。〖答案〗(1)①.圆眼②.基因突变(2)常(3)I或Ⅱ(4)①.中圆眼雌果蝇②.野生型圆眼雄果蝇③.Ⅱ④.I〖祥解〗由图可知,圆眼×棒眼,子一代全是圆眼,所以圆眼是显性性状。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II区段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采用隐性雌性×纯合显性雄性的组合。【小问1详析】分析题图可知,亲本为圆眼×棒眼,子一代全是圆眼,所以圆眼是显性性状。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因此偶然发现的这只棒眼雄果蝇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亲本的配子或自身发生了基因突变,使圆眼基因突变为了棒眼基因。【小问2详析】若F2中圆眼与棒眼之比是3∶1,且在雌雄个体间没有差异,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小问3详析】设控制圆眼的基因为A,控制棒眼的基因为a,假定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a,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AYa,F2是XAXA、XAXa、XAYa、XaYa,比例是1∶1∶1∶1,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假定基因位于II区段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AY,F2中基因型是XAXA、XAXa、XAY、XaY,F2中圆眼∶棒眼=3∶1,也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所以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不能判断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是位于II区段上还是I区段,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小问4详析】若要判断控制圆眼的基因的位置,可选择隐性雌果蝇(XaXa)与纯合显性野生型(XAY或XAYA)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眼形性状。因此①可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XAXa)交配,获得棒眼雌果蝇(XaXa),②利用该棒眼雌果蝇与野生型圆眼雄果蝇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棒眼个体出现。①若控制圆、棒眼的基因位于Ⅱ区段,则野生型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AY,与棒眼雌果蝇(XaXa)杂交,后代基因型为XAXa、XaY,雄性为棒眼。因此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棒眼基因位于Ⅱ区段。②若控制圆、棒眼的基因位于I区段,则野生型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AYA,与棒眼雌果蝇(XaXa)杂交,后代基因型为XAXa、XaYA,都是圆眼。因此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棒眼基因位于I区段。27.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棘眼和正常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群长翅正常眼雌果蝇和残翅正常眼雄果蝇杂交,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所示,正常交配时不考虑致死和基因突变、互换和染色体畸变的发生。代长翅正常眼长翅棘眼残翅正常眼残翅棘眼雌性402000雄性29910100(1)基因B/b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2)亲本中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若将中的雌果蝇与雄果蝇相互杂交,后代雌性中残翅棘眼的概率是____。(3)若雌性果蝇群体中偶然发现一只三体果蝇XXY(雌性可育),将其与棘眼果蝇杂交发现后代表现型相对数量如下图所示。(已知XXX、YY果蝇不能存活,XYY表现雄性可育,XXY表现为雌性可育)该三体果蝇发生了_________变异,该三体产生的配子类型是_________,其雌性后代中XBXbY概率为______。〖答案〗(1)①.X②.长翅、正常眼(2)①.AAXBXB和AAXBXb②.1/128(3)①.染色体数目②.XB、XBY、XBXB、Y③.2/5〖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表分析:对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亲本长翅和残翅杂交,后代中只出现长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对棘眼和正常眼这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亲本正常眼杂交,后代雌果蝇中只有正常眼,雄果蝇中有正常眼和棘眼,说明正常眼是显性性状,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说明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1详析】通过对F1的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分析可知,雌果蝇中只有正常眼,雄果蝇中有正常眼和棘眼,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故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亲本表现为长翅和残翅,后代只出现长翅,且亲本正常眼杂交后代中出现棘眼,因此果蝇的显性性状分别是长翅和正常眼。【小问2详析】依据(1)分析可知,长翅为显性性状,亲本表现为长翅和残翅,后代只出现长翅,则亲本长翅基因型为AA。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F1雄果蝇的正常眼∶棘眼≈3∶1,说明雌性亲本产生的配子XB∶Xb=3∶1,所以亲代长翅正常眼雌果蝇基因型为1/2AAXBXB和1/2AAXBXb,亲代残翅正常眼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依据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可知F1长翅正常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3/4AaXBXB和1/4AaXBXb,长翅棘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1/4AaXbY,长翅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3/4AaXBY,将F1中的雌果蝇与雄果蝇相互杂交,可两对基因分别计算,Aa×Aa后代出现aa的概率是1/4,F1产生的雌配子XB∶Xb=(3/4+1/4×1/2)∶(1/4×1/2)=7∶1,F1产生的雄配子XB∶Xb=(3/4×1/2)∶(1/4×1/2)=3∶1,后代雌性中棘眼的概率1/8×1/4=1/32,因此杂交后代雌性中残翅棘眼aaXbXb的概率为1/4×1/32=1/128。【小问3详析】该三体果蝇比正常果蝇多一条性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若F1雌性果蝇群体中偶然发现一只三体果蝇XXY(雌性可育),将其与棘眼果蝇(XbY)杂交发现后代雌性个体均为正常眼,再结合亲本雄性为棘眼性状,可确定三体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即产生的含有X染色体的雌配子均含B。该三体果蝇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XB、2XBY、1XBXB、1Y,雄性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b∶Y=1∶1,即该三体雌蝇与棘眼雄果蝇杂交产生后代的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2XBXb(正常眼雌蝇)、2XBXbY(正常眼雌蝇)、1XBXBXb(不能存活)、1XbY(棘眼雄蝇)、2XBY(正常眼雄蝇)、2XBYY(正常眼雄蝇)、1XBXBY(正常眼雌蝇)、1YY(不能存活),显然雌性后代中XBXbY的概率为2/5。28.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1所示。按要求完成下列的问题:(1)图1中获得d幼苗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由c到f的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2)由g×h过程形成的m_________________(填是/不是)新物种。(3)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4)若c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2)若该植株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若B基因指导的蛋白质合成如图3,则核糖体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5)若将自然生长的植物g的一个正常无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含32P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则所得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个细胞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细胞比例至少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花药离体培养②.基因突变(2)不是(3)1/8(4)①.白色∶红色=1∶1②.从左到右(5)①.4、5、6、7、8②.1/2##50%〖祥解〗分析题意和图示可知,cde是单倍体育种,cgn是杂交育种,ch是多倍体育种,cf是诱变育种。【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获得幼苗d是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由c到f的育种过程属于诱变育种,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小问2详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的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后,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不能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h是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为四倍体,所以与自然生长的二倍体g杂交形成的m是三倍体,其3个染色体组在联会时发生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从而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因此m不是新物种。【小问3详析】若a、b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则c的基因型为AaBbDdFF,共有3对等位基因,因此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12/×1/2=1/8。【小问4详析】由于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所以可育的花粉只有b,而卵细胞有B和b两种,比例为1:1,因此该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为Bb:bb=1:1,故其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1:1;据图3中tRNA和箭头方向可知,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小问5详析】精原细胞在含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在间期时DNA复制1次,所以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都是每一条染色体的DNA都只有1条链被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将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则DNA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为:一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有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标记,而另外一个DNA分子两条链都不含标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随机分向两极。所以形成的8个子细胞中含有标记的染色体最多为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最少为0条,则所得细胞中有4、5、6、7、8(4-8)个细胞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由于一共8个子细胞,至少有4个含有标记,故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细胞比例至少是1/2。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图是两种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据图(甲细胞为原核细胞)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表达过程均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B.甲、乙细胞中存在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C.乙细胞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D.乙细胞中合成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质〖答案〗A〖祥解〗1、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有且仅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2、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3、一个mRNA分子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短时间内合成大量蛋白质,可提高翻译的效率。【详析】A、甲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错误;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B正确;C、乙细胞中左侧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更短,右侧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更长,所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到右,C正确;D、乙细胞中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参与翻译过程,D正确。故选A。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基因型为Aa,则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为纯合子B.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获得三倍体,稻穗和籽粒变小C.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着丝粒不能正常分裂,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制作基本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答案〗D〖祥解〗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能正常分裂,但细胞不能分裂,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详析】A、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基因型为Aa,则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基因型为AAaa,不是纯合子,A错误;B、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获得三倍体,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得到籽粒,B错误;C、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能正常分裂,C错误;D、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制作基本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使细胞分离开,再进行观察,D正确。故选D。3.公羊遗传因子组成AA、Aa表现为有角,aa表现为无角;母羊遗传因子组成AA表现为有角,Aa、aa表现为无角。两只羊繁殖多次,子代数量足够多,子代中有角︰无角=3︰1,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子代无角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 B.子代无角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C.可能是父本有角,母本无角 D.亲本可能都有角〖答案〗B〖祥解〗根据题意:AA为有角、aa为无角、Aa的公羊为有角而Aa的母羊为无角,说明羊的有角和无角为从性遗传,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但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只羊繁殖多次,子代数量足够多,子代中有角∶无角=3∶1,说明亲本两只羊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Aa,AA可以是公羊也可能是母羊,基因型为Aa的羊可能是母羊或者公羊,若Aa为公羊,则亲本均为有角。【详析】根据分析可知,亲本两只羊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Aa,子代基因型为AA∶Aa=1∶1,因为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性别比例为1∶1。其中基因型为AA的羊均为有角,基因型为Aa的羊雌雄各一半,母羊为无角,公羊为有角,后代有角∶无角=(1+1/2)∶1/2=3∶1,所以子代不会有aa个体,即B错误,ACD正确。故选B。4.如图为某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已知该基因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该链已被15N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14N链中T+A占60%B.该基因所在的全部DNA分子均具有遗传效应C.若该基因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200个D.该基因可能有种碱基对排列顺序〖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该基因碱基共1000×2=2000个,15N链中T+A占比40%,则互补链(14N链)中A+T占比也是40%,双链中A+T比例也是40%。【详析】A、已知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该链已被15N标记。根据DNA分子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可知(A=T、G=C),该DNA分子的14N链中T+A占40%,A错误;B、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DNA分子中也有不具有遗传效应的序列,B错误;C、该基因中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数目为2000×(1-40%)÷2=600个,若该基因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600×(23-1)=4200个,C正确;D、该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D错误。故选C。5.如图为某动物细胞核中的一个DNA分子,图中a、b、c是三个基因,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与起始密码子结合,从而启动了a基因的表达B.b基因若发生基因突变则会变成其等位基因,遗传信息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若该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D.若c基因也发生基因突变,则基因突变的方向和该植物所处的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答案〗D〖祥解〗基因通常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每个基因的表达是独立的。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详析】A、a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RNA聚合酶与基因中启动子结合启动转录过程,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启动翻译过程,A错误;B、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b基因若发生基因突变,遗传信息一定会改变,B错误;C、若该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的位置在无遗传效应的序列,则不会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与生物所处的环境没有关系,环境只是对突变的性状进行选择,D正确。故选D。6.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3个实验:①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检测到以上3个实验中标记元素的主要位置依次是()A.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 B.上清液、沉淀物、上清液C.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 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答案〗C〖祥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析】①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均会带上标记,故离心后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可以检测到放射性;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下列有关生物学中“骨架”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相关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C.碳链以单体为基本骨架连接成多聚体,形成生物大分子,如DNA和RNA等D.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答案〗C〖祥解〗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详析】A、真核细胞中有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B、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嵌、贯穿和覆盖其中,由于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构成生物大分子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如DNA和RNA,C错误;D、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C。8.研究指出,饮酒后,一部分酒精随血液进入大脑。酒精在大脑中代谢生成乙酸盐后,神经元中的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SS2)将乙酸盐转化成乙酰基,加在与DNA结合的组蛋白上。并且,组蛋白的乙酰化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由酒精在酶ACSS2作用下导致的组蛋白乙酰化,能促进3613个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参与多项神经系统的任务,包括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学习和记忆。这样,酒精就能完成对记忆的篡改,形成对酒精的依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对记忆的篡改属于表观遗传B.组蛋白乙酰化会使RNA聚合酶无法与DNA分子结合C.组蛋白乙酰化不会使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长期饮酒会影响记忆力〖答案〗B〖祥解〗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DNA的甲基化、染色体上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详析】A、根据题意(酒精在大脑中代谢生成乙酸盐后,神经元中的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SS2)将乙酸盐转化成乙酰基,加在与DNA结合的组蛋白上。由酒精在酶ACSS2作用下导致的组蛋白乙酰化,能促进3613个基因的表达)可知,酒精对记忆的篡改没有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改变了基因的表达,属于表观遗传,A正确;B、根据“酒精在酶ACSS2作用下导致的组蛋白乙酰化,能促进3613个基因的表达”,可知组蛋白乙酰化会促进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结合,促进转录过程,B错误;C、组蛋白乙酰化不会使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其导致的变异属于表观遗传,C正确;D、根据“酒精就能完成对记忆的篡改”可知长期饮酒会影响记忆力,D正确。故选B。9.下图所示的家族中一般不会出现的遗传病()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⑤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①④ B.②④ C.③⑤ D.①②〖答案〗C〖祥解〗在做此类题型时,关键是掌握每种类型遗传病遗传特点,首先判断是否符合伴性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为父亲患病女儿肯定患病,儿子患病母亲必定患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为母亲患病儿子肯定患病,女儿患病父亲肯定患病.然后再看其他遗传类型。【详析】图中患病的父亲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因此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细胞质基因遗传的特点为母亲患病子女全部患病,母亲正常子女全部正常,与父亲是否患病无关,而图中正常的母亲生了患病的儿子,因此不可能是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故选C。10.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A.58 B.78 C.82 D.88〖答案〗C【详析】根据题意可知,构建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首先要构建20个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需要20个订书钉。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10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要将20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链,需要18个订书钉。碱基A有6个,A=T=6,那么G=C=4,A和T之间2个氢键,G和C之间三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6×2+4×3=24个订书钉连接。因此,共需要订书钉40+18+24=82个,C项正确,A、B、D项错误。11.某性别决定为ZW型的鸟类,其羽色深褐色、灰红和蓝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只羽色为灰红色的雄性个体与一只羽色为深褐色的雌性个体杂交,所得的F1中,雄性个体的羽色全为深褐色,雌性个体的羽色为灰红色和蓝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深褐色对灰红色和蓝色为显性,灰红色对蓝色为显性C.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不会出现羽色为蓝色的雄性个体D.F1雄性个体与灰红色雌性个体杂交,F2中深褐色的个体占1/2〖答案〗C〖祥解〗1、根据题意,F1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由“雌性个体的羽色为灰红色和蓝色”可推出亲代雄性个体既有灰红色基因又有蓝色基因,但表现为灰红色,进而推出灰红色对蓝色为显性。而亲代深褐色的雌性个体把它的深褐色基因传给子代的雄性个体并且在所有的个体都表现了出来,说明深褐色对灰红色和蓝色为显性。2、假设控制深褐色、灰红和蓝色的三个基因分别为A1、A2和A3,则亲代灰红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A2ZA3,深褐色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A1W,F1的深褐色雄性个体的基因组成有ZA1ZA2ZA1ZA3和,F1中灰红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A2W,蓝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A3W。【详析】A、根据F1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B、子代雌性个体的羽色基因来自亲代雄性个体,由“雌性个体的羽色为灰红色和蓝色”可推出亲代雄性个体既有灰红色基因又有蓝色基因,但表现为灰红色,进而推出灰红色对蓝色为显性;亲代深褐色的雌性个体把它的深褐色基因传给子代的雄性个体并且在所有的个体都表现了出来,说明深褐色对灰红色和蓝色为显性,B正确;C、假设控制深褐色、灰红和蓝色的三个基因分别为A1、A2和A3,则亲代的基因组成为ZA2ZA3和ZA1W,F1的基因组成有ZA1ZA2ZA1ZA3和ZA2W和ZA3W,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会出现ZA3ZA3(羽色为蓝色)的个体,C错误;D、F1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有一半的基因组成为ZA1,又因为ZA1对ZA2、ZA3为显性,F2中深褐色的个体占1/2,D正确。故选C。12.基因型为AaXBY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祥解〗减数分裂的特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因此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并且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发生分离。【详析】①②对于2号染色体,由于该配子含有基因AA,说明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正常分离,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含A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①正确,②错误;③④对于性染色体,由于该配子不含性染色体,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性染色体上着丝粒分裂后移向同一极,③正确,④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下列正确的是()A.图中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B.图中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的个体所占比例为7/16C.三角形果实荠菜中,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D.三角形果实荠菜进行测交会出现3∶1的结果,说明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祥解〗由于F2的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符合比例为15:1,找到这个突破口,逆向思维从而推出亲本F1的基因型AaBb,故图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三角形果实)、aabb(卵圆形果实)。【详析】A、由于F2的表现型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5:1,则F1基因型为AaBb,只要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三角形果实,故图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三角形果实)、aabb(卵圆形果实),A错误;B、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有4/16AaBb、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