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物理“塑”灵魂 论文_第1页
“品”物理“塑”灵魂 论文_第2页
“品”物理“塑”灵魂 论文_第3页
“品”物理“塑”灵魂 论文_第4页
“品”物理“塑”灵魂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物理,“塑”灵魂摘要:如今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越发的感觉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让学生成才的同时应该让学生首先成人,也就是学会做人,用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在进行“智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同时也深情的呼吁物理学科工作者和我一道用自己的物理教学经验塑造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为祖国伟大的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毕生之力!关键词:物理教学经验,培养,塑造,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我们教师都是秉承“教书”的原则,其实“育人”更为重要,尽管我是物理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有魅力的人格不是文科老师的专利,我们理科老师也责无旁贷。写这篇论文,我是想呼吁每一位老师根据自己所带的学科特点,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于是我就撷取自己教学中的真实示例分享给每一位读者,希望每一位教育同仁都能参与进来,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正文:从事物理教学二十余载,我告别了青青不羁的年华;远离了激情澎湃的岁月;如今洗尽铅华,直问本心,那就是立志要为祖国培育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年轻的时候教学只会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如今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越发的感觉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让学生成才的同时应该让其首先成人,也就是学会做人,用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在进行“智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这就是中老年教师的优势了,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我是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一、看待问题的全面性,不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读《古代故事四则》之《颜回偷食》,大致意思是孔子受困陈国和蔡国之间缺粮而七日粒米未进,颜回讨来一些米煮饭,米快熟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米偷吃。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刚才之事,说:“这饭很干净,我刚才梦见了先父,我用它先祭奠了先人再吃吧”。颜回说:“使不得,这饭不能祭奠用了,刚才煮饭的时候一些灰尘掉锅里了,丢掉可惜,我就抓起来吃了,这样老师就可以吃到干净的饭了”。孔子仰天叹息道:“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可信啊,我差点误会了颜回啊”!我一直想找个机会教导学生看待问题的全面性,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的时候,我让学生亲手做了课本上的“叉鱼实验”。我摆放一个特大水槽,里面注入大半水槽水,里面放一条能悬浮的“鱼”,让学生用细竹筒瞄准鱼,然后用钢条沿竹筒叉鱼,结果学生每次都不能叉到鱼。接下来在讲解物理知识的同时对学生适时进行教育: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有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我们处理问题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深入调查研究,不要武断的下结论,否则就会酿成大错,追悔莫及!二、做人有“度”,凡事把握分寸,过犹不及。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叫塑性形变。不过,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在条件改变时可以互相转化的,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啊!生活中常说:我又不是你的面团,你想让我方就方让我圆就圆啊?这句话给人的感觉面团就是受力时发生塑性形变,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用手轻轻地摁压一下面团,松手后面团还是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的。可见弹性形变和塑形形变只在你的”一念之间”。凭借经验,我在这里把物理知识讲透彻了,接下来就应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我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要适可而止,不然有时候“做好事”也能变成“做坏事”。其实我们老师做事也是如此,比如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如果一直给学生加压,学生反而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常说的过犹不及!三、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彼此之间的矛盾。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尽管时光短暂,但也不能遗世独立,人与人总要交流,总会有碰撞摩擦、有矛盾冲突。“勺子总会碰锅沿,脚板总会蹭地皮”,再小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也会埋下隐患,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在教学《摩擦力》一节时,我特意多花时间让同学们探究如何利用有益摩擦和如何控制有害摩擦?并且让他们结合为人处事跳跃自己的思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再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绊绊,有些矛盾不排除是恶意的,但大多数是无意的,是一种误会。生活中的摩擦可以全当是一种“另类”的“交流”吧,是交流就能促进提高认识。如果是恶意的,我们就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是无意的,我们就算积累经验,为人生添一笔色彩,这有何不好?这不正是“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的精髓所在吗?四、炎黄子孙,打断骨头连着筋,“血浓于水”的亲情教育在学习串并联电路时,我们常常总结:串联电路,各用电器彼此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彼此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并联电路,各用电器独立工作,彼此互不影响。这种观点我总想结合情感教学利用一把。我讲述串联电路时就打个比方说我们炎黄子孙心连着心,手牵着手,我们彼此共进退。我们华夏儿女同生死共患难,犯我中华者必然遭遇我们共同筑建的钢铁长城的坚决阻击!讲述并联电路时可进一步解释并联电路特点,说并联电路互不影响,其实是有其他忽略条件的,其实他们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比如邻居家突然使用特大功率的用电器,我们自己家的灯泡也会突然一暗,具体原因这里不作解释。我们说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比如我们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看似独立的,其实彼此还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对方,彼此还是有关系的。生活中常说邻里相助,本来彼此不是一个家庭,但是我们还是互相照应、彼此帮助。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感情,人若在,人情就在!五、知道“舍得”,懂得“进退”。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而是在摩擦的过程中出现电子的得失,不同原子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但是只要最外层达到八个电子就能达到稳定结构。在不同束缚核外电子能力的原子摩擦的过程中出现了电子的转移,彼此“各得其所”,从而达到了“稳定”“和谐”!此时,我不失时机的教导学生知道“舍得”、懂得“进退”。尽管人要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但是也得客观存在的评估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不要做“完美主义者”,因为不切合实际。古人都说“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有时候拿得起是勇气,放得下才是担当啊!想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想着“上帝给我们关闭一扇门,就会给我们打开一扇窗”,我们所有的心结都打开了,不斤斤计较蝇头小利了,我们就会发现天空是那么晴朗,微风是那么和煦,心若向阳,无谓悲伤!六、做事用脑,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我们干工作时会出现效率极其低下,效果很不理想的情况,事后反思一定是方法不对头,或者是方式不科学。在教八年级物理《力学》“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时,我都会提到一是“有力无距”不做功,称之“劳而无功”;二是“有距无力”不做功,称之“不劳无功”;三是“力有物体移动方向成九十度夹角不做功”,称之“分身乏术”不做功。此时此刻我把物理知识讲授完毕都会与学生聊一聊天,我让他们把物理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感受,让他们最终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想不劳而获是痴人说梦,幸福是靠拼搏得到的,要想功成名就就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另外有些事情也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不是说你付出了就一定能得到收效,好多时候事情成败和我们的态度、方法、方式都有很大关系。七、勿“一叶障目”,要“洞察秋毫”、深层次思考问题。生活中我们会犯一些经验主义错误,认为我都亲身经历了哪还会错?殊不知”想当然”最会坑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也就是物体只要振动就会产生声音。但是由于人耳听觉范围极窄,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捕捉不到,但是它客观存在啊!还有紫外线和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我们也看不到,但是它也客观存在啊!所以,我在教学结束就立即引导学生,让其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神秘!“上帝”创造的它是如此的美好!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浩如烟海、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有敬畏之心,一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总之,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但我们依靠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的学习法门也是难能可贵的,经过这些年的验证我也越发感觉让孩子有一个崇高的品质、高尚的操守、以及拳拳爱国之心、立志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