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市贵北液化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贵溪市贵北液化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贵溪市贵北液化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贵溪市贵北液化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贵溪市贵北液化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本项目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见下表:表4-3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表序号污染物年排放量/(t/a)1非甲烷总烃0.1(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小结根据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20年江西省各县(市、区)六项污染物浓度年均值”数据分析可知,项目所在区域贵溪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项目运营期主要废气主要为无组织非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排放量较小,厂界浓度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营运期废气达标排放,项目投产后各设备正常运转,环保处理设施正常运行,项目废气对周边环境和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小,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能够维持二级标准要求,项目产生的大气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5)环境监测计划参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中非重点排污单位要求确定监测频次。表4-6废气污染源监测计划阶段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执行标准运营期厂界四周非甲烷总烃1次/年《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水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分析(1)废水污染源及源强分析项目为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项目,厂区地面只进行洒水清扫,不进行冲洗,无地面冲洗废水产生;储罐固定喷淋装置废水循环使用;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劳动定员为3人,厂内不提供食宿,本项目废水主要为员工办公产生的生活污水,年工作365天,用水量按50L/(人·d)计,则员工生活用水量为0.15m3/d,即54.75m3/a,排放系数按0.8计,则本项目产生生活污水量为43.8m3/a(0.12m3/d)。参考当地污水排放资料,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染物及浓度为COD:250mg/l,BOD5:150mg/l,SS:300mg/l,NH3-N:30mg/l;则本项目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产生量COD:0.1t/a、BOD5:0.06t/a、SS:0.12t/a、NH3-N:0.01t/a,本项目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沤肥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委托周边村民清掏浇灌种植地或者山林地进行土壤消化,不外排地表水体。项目营运期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4-7。表4-7项目营运期污染物排放情况项目CODBOD5SSNH3-N生活污水(43.8t/a)产生浓度(mg/L)25015030030产生量(t/a)0.0110.0070.0130.0013预处理设施化粪池预处理设施处理率(%)3040705预处理后废水排放浓度(mg/L)17590902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mg/L)200100100/去向回用于周边林地和绿化用地浇灌土壤消化,不直排地表水体(2)废水环境保护措施分析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收集,作为有机肥浇灌施加周边种植地或者林地消纳,不外排地表水体。根据工程分析计算,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3.8t/a,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为COD:0.011t/a、BOD5:0.007t/a、SS:0.013t/a、NH3-N:0.0013t/a。生活污水要求采用化粪池收集,作为有机肥浇灌于种植地或者山林地进行土壤消化。工艺流程图如下:图4-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污水处理设施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参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可知,未有本项目相关行业对照,本环评对其可行性进行简要分析。该设施可行性分析如下:生活废水排入化粪池进行处理,项目化粪池采用采用三格式化粪池,三格式化粪池是由二根过粪管连通的三个格室密封粪池组成。根据三个池的主要功能依次可命名为截留沉淀与发酵池(第一池)、再次发酵池(第二池)和贮粪池(第三池)。根据资料可知,三格化粪池对CODCr、BOD5、SS、NH3-N的处理效率分别为30%、40%、70%、5%,处理后的废水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相关标准,化粪池安装施工快捷,工期极短,材质抗腐,使用寿命长,产品造价低,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3)建设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1)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见下表:表4-8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序号废水类别污染物种类排放去向排放规律污染治理设施排放口编号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排放口类型污染治理设施编号污染治理设施名称污染治理设施工艺1生活污水CODcr、NH3-N等作为有机肥利用,不外排连续排放,流量稳定TW001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池粪池无□是□否□企业总排□雨水排放□清净下水排放□温排水排放□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2)废水污染物执行标准表表4-9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序号排放口编号污染物种类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他按规定商定的排放协议名称浓度限值/(mg/L)1DW001COD《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标准中较严值2002BOD51003SS1004NH3-N/本项目生活废水水量较小,水质成分较简单,且不含有毒污染物成分,采用化粪池收集,作为有机肥浇灌于种植地或者山林地进行土壤消化,不外排地表水。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4)废水事故排放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存在事故排放的风险,其原因主要包括:=1\*GB3①因停电造成工艺废水处理系统停止工作,致使废物非正常排放;=2\*GB3②企业处理装置出现系统故障,造成废水处理系统非正常运转,引起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而对周边地表水质量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项目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废水,进入化粪池处理,当化粪池出现故障或者电造成化粪池停止工作,导致生活废水事故排放进入附近沟渠,最后进入泗沥河,对周边地表水产生一定量的影响。要求对化粪池进行定期检修,防治废水事故排放。3、声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分析(1)噪声污染源及源强分析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分析,本项目主要设备噪声源自于压缩机、油气烃泵等。根据类比,主要设备噪声值为80~850dB,详见下表,主要机器设备均安置在室内。表4-10项目运营期主要产噪声源车间设备名称噪声源强(单位:dB(A))数量(台/套)噪声性质生产用房压缩机852机械噪声油气烃泵801根据项目工艺及设备分析,要求落实以下几点降噪措施:=1\*GB3①合理布局,在产生噪声的设备布置上充分考虑布局因素,项目总图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噪声较大的设备应集中布置,尽量安置在厂房中部。②对于车间的设备来说,其噪声源都在厂房内,因此可以通过墙体隔声来降低噪声对外界的影响。③在设备选型购买过程尽可能地选择低噪声设备或符合国家噪声标准设备,从源头上控制噪声。④破碎机等设备应选择大阻尼弹簧隔震器,以保证隔振器的刚度和阻尼比。⑤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在噪声源比较集中或者噪声强度比较高的附近通过绿化,种植树木等措施来达到吸声降噪的效果。(2)厂界和环境保护目标达标情况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推荐预测模式预测分析计算,本项目主要噪声源采取治理措施后对厂界(环境保护目标)的贡献预测见表4-11。表4-11厂界及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项目东厂界西厂界南厂界北厂界岗山村车间至厂界最近距离(m)20354015140车间噪声贡献值47.843.7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距离衰减、降噪措施的屏障阻隔,厂界1m处噪声贡献值均能达《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对敏感点的噪声贡献值较低,不会改变敏感点的噪声现状。(3)环境监测计划本项目噪声监测计划见下表。表4-12噪声监测计划阶段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执行标准运营期厂界四周噪声1次/季度《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分析(1)固体废物污染源及源强分析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废钢瓶、废残液和生活垃圾等。1)废钢瓶根据业主提供资料,项目废钢瓶产生量约150个/a,收集后由厂家回收。2)废残液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在提炼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油品过程中剩下的一种石油尾气,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烃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物杂质。在钢瓶内呈液态状,一旦流出会汽化成比原体积大约二百五十倍的可燃气体,但戊烷、硫化物和水共滞留在瓶底形成了残液。每次充气前需将残液抽出。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碳三、碳四烃类,液化石油气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碳五以上烃类及游离水分,不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中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可能对生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物质,不属于危险废物。本项目液化石油气最大销售量为200t/a,根据类比调查,每100kg的液化石油气会产生残液0.5kg,故项目产生残液1.0t/a。钢瓶内的残液抽入残液罐中收集,液化石油气残液暂存后定期交由液化石油气提供单位回收处理。3)生活垃圾建设项目劳动人员3人,年工作日365天,生活垃圾以0.5kg/(人·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5t/a。生活垃圾可委托当地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后处理。表4-13项目一般固体废弃物产生情况一览表序号污染物名称产生环节性质主要成分产生量(t/a)处置措施1废钢瓶充装一般固废钢材150个厂家回收2废残液充装一般固废戊烷、硫化物1.0液化石油气提供单位回收处理3生活垃圾办公生活生活垃圾生活垃圾0.55委托当地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后处理(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固废处置措施及影响分析项目产生的废钢瓶集中收集,定期由厂家回收;钢瓶内的残液抽入残液罐中收集,液化石油气残液暂存后定期交由液化石油气提供单位回收处理。一般固废暂存处其设计及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相关要求。2)固废的贮存、运输及管理要求本项目新建一般固废暂存处,占地面积约2m2,位于生产车间西南部,用于一般生产固废暂存,其设计及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相关要求。3)生活垃圾:本项目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后处理。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经过分类处理处置后可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和相关管理规定,没有形成二次污染,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地下水评价等级的判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可知,本项目属于“40、气库”中“其他”项目,属于地下水Ⅳ类,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为确保本区域地下水、土壤不致受到本项目污染,针对上述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和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特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2)源头控制措施本项目用水为当地自来水管网供应,用水量较小(0.15t/a),不会引起区域地下水文环境的变化,要求化粪池和固废暂存处铺设厚度不小于1m的粘土并夯实,其上再涂防渗混凝土进行防渗处理,确保液态废物不致渗入地下,防止污水向地下水扩散,通过以上措施,地下水的影响是可以避免的。(3)防渗措施1)防渗分区按照污染物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将厂区划分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根据本项目建设内容,具体防渗划分情况见下表:表4-14项目厂区划分及防渗等级一览表防治分区工作区防渗技术要求重点防渗区固废暂存处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厚≥6.0m,要求渗透系数≤1.0×10-7cm/s,或者参考GB18598执行;化粪池、事故池一般防渗区生产车间采取水泥硬化并进行防渗处理,等效黏土防渗层厚≥1.5m,渗透系数≤1.0×10-7cm/s;同时符合GB50046有关要求;简单防渗区生活办公区一般地面硬化(4)地下水污染监控措施=1\*alphabetica、选用优质设备和管件,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修维护工作,防止和减少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2\*alphabeticb、设置相应的收集沟渠,防止废水泄露污染地下水。=3\*alphabeticc、对废水收集处理系统的收集池等构筑物采取防腐、防渗措施,防止渗水污染地下水。=4\*alphabeticd、在厂区内设置雨水、排水系统并做好相应的防渗措施。同时在厂区内严格管理,禁止进行分散的地面漫流冲洗。由污染途径及对应措施分析可知,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项目产生的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5)建立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风险事故状态下应采取封闭、截流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本项目主要为生活废水,产生量不大,污染物简单,经过沤肥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利用,不外排,因此,本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可知,本项目属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中“其他”项目,为Ⅳ类项目,本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7、环境风险影响分析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辅助生产原料等,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附录B筛选环境风险物质,项目危险物质列表具体见表4-15。表4-15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汇总计算表序号名称最大贮存量/在线量q(t)临界量Q(t)q/Q1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92.8109.28经计算,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为9.28。项目液化石油气最大储存量超过临界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要求,需设置环境风险专题(见附后)。环境风险分析结论: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是液化石油气储罐由于管道、阀门等损坏,导致外泄、引发火灾、爆炸。泄漏一旦发生,会对保护目标产生影响;发生液化石油气燃烧引发火灾次/伴生事故后,对周围大气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加强项目风险防范措施,泄漏发生概率数很小,环境风险属于可防控,对周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环评结合相关燃气设计规范从项目工艺设计、平面布置提出风险预防措施,从工艺源头上减少事故,并结合项目周边敏感点分布及保护要求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风险事故对敏感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按要求及时编制风险应急预案,并按照本报告书以及安全评价报告,做好各项风险的预防和应急措施。经严格落实相关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本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可以控制在当地环境能接受的范围。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内容要素排放口(编号、名称)/污染源污染物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标准大气环境灌装站非甲烷总烃车间通风排气、绿化《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地表水环境生活污水pH、CODCrNH3-N、BOD5等化粪池采用化粪池沤肥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委托周边村民清掏浇灌种植地或者山林地进行土壤消化,不外排地表水体。声环境设备噪声噪声隔声、消声、减振《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电磁辐射////固体废物一般固物:废钢瓶集中收集,定期由厂家回收;钢瓶内的残液抽入残液罐中收集,液化石油气残液暂存后定期交由液化石油气提供单位回收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储罐区地面采用防渗混凝土+环氧树脂漆进行重点防渗,防渗系数小于1.0×10-10cm/s,储罐区四周设置10cm高的围堰;污水处理构筑物、生产单元以及固废暂存处等地皆采取硬化等防腐防渗措施,同时加强厂区绿化,将大大降低了废水下渗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本项目进入营运期后对地下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生态保护措施项目营运期增强对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加强厂区绿化,通过种植树木和铺设草地,增加厂区绿化率,采取以上措施后,能大大改善厂区生态环境,营造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①选用较好的设备、精心设计、认真的管理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是减少泄漏事故的关键。本项目主要采取以下物料泄漏事故的预防:②装卸设备、照明设施、通讯设备均应使用防爆型设备;③在有易燃易爆物料可能泄漏的区域安装可燃气体探察仪,以便及早发现泄漏、及早处理;④在装卸业时,要严格管理,按章操作,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⑤经常检查管道,地上管道应防止汽车碰撞,并控制管道支撑的磨损。定期系统试压、定期检漏。⑥储罐应配置阀门关、闭应急双电路系统,并进行定期检查、检修,防止出现仪器失灵现象,避免造成严重泄漏事故。⑦储罐必须设置就地指示的适用的压力表,必须设置压力上限报警装置,压力表精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测量范围上限值为1.6~2.5MPa。储罐应设置就地指示的液位计,液位计应明确显示储罐的上限和下限液位。使用带远传二次仪表的液位传感器,应为隔爆产品,二次仪表应直接指示液位高度。应设置液位上、下限报警和液位上限限位控制的联锁装置。⑦储罐安全阀必须选用奥氏体不锈钢弹簧封闭全启式,且不应少于2个(一备一用)。安全阀与储罐之间应设切断阀,切断阀在正常操作时应处于铅封开启装态。液化气储罐安全阀与储罐之间应设置切断阀。为防止由于阀与阀之间隔离开的各液体或低温气体管段出现超压现象,应在各管段上设置管线安全阀,安全阀放散气体需集中放散。⑧储罐区地面采用防渗混凝土+环氧树脂漆进行重点防渗,防渗系数小于1.0×10-10cm/s,储罐区四周设置10cm高的围堰。⑨设置事故池,对消防废水进行收集,消防水量按20L/S计,灭火时间应按2h计算,厂区消防用水量为144m3,项目设置200m3消防废水收集池(事故池),有足够的容量容纳发生火灾事故时的消防废水。发生火灾时,消防废水进入消防废水收集水池,不直接排入雨水管网。火灾扑灭后,专人负责联系槽车将消防废水抽出,运至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无

六、结论综合以上各方面分析评价,贵溪市贵北液化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总体布局与该区域总体规划相符,投入使用后产生的三废污染物较少。经评价分析,该项目投产后,在采取严格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的环保治理手段后,污染物能够做到达标排放,能基本维持周边环境质量现状,满足该区域环境功能要求。鉴此,本环评认为,在全面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切实做到“三同时”、并在营运期内持之以恒加强管理的基础上,特别做好废水的防治工作和固废处置工作,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本项目在该区域实施是可行的。——PAGE49—附表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①③④⑤⑥⑦废气非甲烷总烃0.1t/a0.1t/a0.1t/a废水CODcr///氨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废钢瓶150个/a150个/a150个/a废残液1t/a1t/a1t/a生活垃圾0.55t/a0.55t/a0.55t/a危险废物注:⑥①③④⑤⑦⑥①贵溪市贵北液化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专题鹰潭市轩盛环境评测有限公司二零二一年六月PAGEPAGE200环境风险评价应以突发性事故导致的危险物质环境急性损害防控为目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环境风险预防、控制、减缓措施,明确环境风险监控及应急建议要求,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评价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和[2012]98号文《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要求,并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具体的评价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图1环境风险评价流程图根据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结合该项目的特点,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调查、环境风险潜势初判、风险识别、风险事故情形分析、风险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等。本项目涉及的物质主要为液化石油气,属易燃、易爆气体。液化石油气中主要物质为烃类,烃类物质中,以丙烷和丁烷为主,。本项目设置4台5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罐体充装量80%,液化石油气密度为0.58kg/m3,则本项目液化石油气最大储存量为92.8t。表1液化石油气理化性质及危害性分析液化石油气理化性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丙烷(C3H8):常温下为无色、无臭气体,能溶于乙醚、乙醇,微溶于水。其闪点为-104C,燃点为450"C,爆炸极限为2.1%~9.5%(V/V),最小引燃能量为0.26毫焦。其危险特性为: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火星、高温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丁烷(C4H10):无色气体,有轻微气味,对金属无腐蚀性。其闪点为-82C,燃点为462.2C,爆炸极限为1.9%~8.5%。其危险特性为: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温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液化石油气特性及危害性分析(1)易汽化:液化石油气极易汽化,气体又比空气重,因而一旦泄漏,就会迅速在地面、空间与空气混合形成大面积的爆炸性气体,一旦遇到极微小的火花,就可以形成爆炸;(2)易膨胀: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状态,它是在低温或高压的条件下被压缩液化为液态,储存在压力容器中,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易膨胀,其受热膨胀系数极大,约相当于水的10~16倍。储存在钢瓶中的液化石油气,温度每升高1C,液态体积就会膨胀增大约0.3~0.4%。由于液化石油气受热易膨胀,因而钢瓶如接触热源或超量充装,就极易发生钢瓶爆炸事故;(3)易沉积:液化石油气气态比空气重,能飘浮在地面或在低洼处沉积,而不易扩散;(4)易生静电:液化石油气是由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的硫化物等杂质,电阻率很高,所以当液化石油气从容器中高速喷出时,会与容器管口、喷嘴、破裂处与空气发生强烈摩擦,产生数千伏以上的静电电压。据测定,当静电电压大于350V时,其放电火花就可引起液化石油气燃烧和爆炸;(5)可嗅性:液化气无特殊气味,为了易于察觉泄漏,在液化石油气中加乙硫醇等添加剂加臭;(6)易燃烧、易爆炸性危害:液化石油气的爆炸下限低,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5%时,就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液化石油气的点火能量小,只要有极微小的火星就可引燃引爆;(7)腐蚀危害:液化石油气对容器有腐蚀性。由于液化石油气中含有--定数量的硫化物,硫化物能同容器内壁表面的铁原子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硫化亚铁,附着于容器内表面,因此对容器有腐蚀作用。其腐蚀作用可以不断地使容器器壁变薄,降低容器的耐压强度,导致容器形成贯穿性缺陷而引起爆炸;同时生成的硫化亚铁粉末,会沉积在容器底部;(8)麻醉作用危害:丙烷属微毒类,为单纯麻醉剂;在空气中含氧量19%是人们工作的最低要求,16.7%是安全工作的最低要求,含氧量只有7%时则呼吸紧迫面色发青。当空气中烷烃含量增加到10%以上时,则氧的含量相对减少,就使人感到氧气不足,此时中毒现象是虚弱眩晕,进而可能失去知觉,直到死亡。1.2.1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1)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对于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当企业只涉及一种风险物质时,该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当企业存在多种风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式中:q1,q2,...,qn——每种风险物质的存在量,t;Q1,Q2,...,Qn——每种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当Q<1,风险潜势为Ⅰ;当Q≥1,将Q值划分为(1)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辅助生产原料等,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附录B筛选环境风险物质,项目危险物质列表具体见表2。表2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汇总计算表序号名称最大贮存量/在线量q(t)临界量Q(t)q/Q1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92.8109.28经计算,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为9.28。(2)行业及生产工艺(M)分析项目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按照下表评估生产工艺情况。具有多套工艺单元的项目,对每套生产工艺分别评分并求和。将M划分为(1)

M>20;(2)

10<M≤20;(3)

5<M≤10;

(4)

M=5,分别以M1、M2、M3和M4表示。表3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评估行业评估依据分值企业得分备注石化、化工、医药、轻工、化纤、有色冶炼等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新型煤化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10/每套0不涉及无机酸制酸工艺、焦化工艺5/每套0不涉及其他高温或高压,且涉及易燃易爆等物质的工艺过程a,危险物质储存罐区5/每套(罐区)0不涉及管道,港口/码头等涉及危险物质管道运输项目1港口/码头等100不涉及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气库(不含加气站的气库),油库(不含加气站的油库)、油气管线b(不含城镇燃气管线)100不涉及其他涉及危险物质使用、贮存的项目55/a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b长途管道运输项目应按站场、管线分段进行分析合计--5/经计算,本项目行业及生产工艺(M)各项指标分值合计为5分,为M4。(3)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根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和行业及生产工艺(M),按照下表确定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P),分别以P1、P2、P3、P4表示。表4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等级判断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M1M2M3M4≥100P1P1P2P310≤Q<100P1P2P3P41≤Q<10P2P3P4P4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为9.28,行业及生产工艺(M)为M4,由上表可知,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为P4。1.2.2环境敏感程度(E)分级(1)大气环境依据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性及人口密度划分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分级原则见表5。表5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类型大气环境敏感性企业所属类别E1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5万人,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200人/E2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小于200人E2E3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小于1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5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小于100人/表6公司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对象方位厂界最近距离m规模(人)≤500m岗山村北侧140约60人十字亭西南侧280约150人500-5000m徐家东北侧900约30人窑上咀东北侧1240约150人库桥村东侧2100约1000人刘家东北侧1850约200人汪家东北侧2400约300人李家东北侧2200约50人华湾东北侧1600约300人黄源东北侧2800约200人杨家村东北侧3500约1000人徐前东北侧4980约100人刘子华东北侧4700约100人古巷村东北侧4300约1500人丁家坊东北侧3700约1000人板埠东侧4100约600人姜家东侧2800约100人梅龙咀东南侧1300约200人牌楼底东南侧4400约150人蒲源李家东南侧3700约100人珠湖李家东南侧4700约200人北山村东南侧3600约300人黄沙村张家东南侧1700约150人石门村南侧2200约800人石灰岭南侧4200约50人高门村西南侧1200约500人杨前岗西南侧1600约50人门上西南侧3600约500人斋家山郑家西南侧4800约50人白沙岗西南侧4400约400人周坊村西侧3400约2000人岭脚村西侧4850约300人东洲邱家西侧2800约100人赤塘上西北侧3400约100人莲塘杨家西北侧2000约60人王子刘家西北侧2350约200人罗源邱家西北侧3000约50人八脑西北侧3400约300人河上村西北侧3000约500人吕家村北侧2500约150人港前江家北侧3600约300人小山咀北侧4400约200人合计//约14550人企业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500人,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由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可知,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程度为E,2。(2)地表水环境依据事故情况下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受纳地表水体功能敏感性,与下游环境敏感目标情况,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分级原则见表7~9。表7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环境敏感目标地表水功能敏感性F1F2F3S1E1E1E2S2E1E2E3S3E1E2E3表8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F1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Ⅱ类及以上,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一类;或以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国界的较敏感F2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二类;或以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省界的低敏感F3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表9环境敏感目标分级分级环境敏感目标S1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S2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的: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S3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无上述类型1和类型2包括的敏感保护目标项目发生事故时,废水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不会跨省界,属于上表中的低敏感F3。项目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10km范围无类型1和类型2包括的敏感保护目标;项目最近水环境敏感目标为下游约16km泗沥河泗沥镇港西村河流型水源地,项目环境敏感目标为S3。项目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为较敏感F3,环境敏感目标分级为S3,由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可知,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为E3。(3)地下水环境依据地下水功能敏感性与包气带防污性能,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当同一建设项目涉及两个G分区或D分级及以上时,取相对高值。分级原则、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和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见表10~12。表10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包气带防污性能地下水功能敏感性G1G2G3D1E1E1E2D2E1E2E3D3E1E2E3表11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G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G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不敏感G3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表12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D3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2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1岩(土)层不满足上述“D2”和“D3”条件Mb:岩土层单层厚度K:渗透系数本项目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为不敏感G3,包气带岩(土)垂直渗透系数为3.63×10-5~2.36×10-5cm/s,岩土层单层厚度大于1m,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D2,由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可知,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E3。1.2.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1)环境风险潜势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为Ⅰ、Ⅱ、Ⅲ、Ⅳ/Ⅳ+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和工艺系统的危险性及其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结合事故情形下环境影响途径,对建设项目潜在环境危害程度进行概化分析,按照表11确定环境风险潜势。表1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表环境敏感程度(E)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极高危害(P1)高度危害(P2)中度危害(P3)轻度危害(P4)环境高度敏感区(E1)Ⅳ+ⅣⅢⅢ环境中度敏感区(E2)ⅣⅢⅢⅡ环境低度敏感区(E3)ⅢⅢⅡⅠ注:Ⅳ+为极高环境风险由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分析可知,本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为P4,环境敏感程度(E)分级分析可知,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程度为E2,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为E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E3。由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表判定,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Ⅱ。(2)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下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表14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环境风险潜势Ⅳ、Ⅳ+ⅢⅡⅠ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a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由表可知,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最终确定为三级。风险识别范围包括风险物质的贮存、运输全过程所涉及的风险和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处理处置设施风险。物质风险包括生产所采用的原材料、产品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设施风险包括生产主体设施、贮运设施及环保设施事故风险等。1.3.1物质风险识别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属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GB3690-92)中的气相爆炸物质。丙烷(C3H8)常温下为无色、无臭气体,能溶于乙醚、乙醇,微溶于水,其闪点为-104C,燃点为450℃,爆炸极限为2.1%~9.5%(V/V),最小引燃能量为0.26毫焦。其危险特性为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火星、高温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丁烷(C4H10):无色气体,有轻微气味,对金属无腐蚀性。其闪点为-82℃,燃点为462.2℃,爆炸极限为1.9%~8.5%。其危险特性为: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温有燃烧爆炸的危险。1.3.2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首先参照本工程各生产装置、储运设施、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由此可识别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源。危险单元是由一个或多个风险源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单元,一个独立的危险单元在事故状况下应可实现与其他功能单元的分割。本项目危险单元为储罐区,结合各单元工艺流程,对各危险单元的风险源进行识别,并分析风险源的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转化为事故的触发因素。表15拟建工程生产设施环境风险因素识别物质环境风险类型环境要素影响扩散途径和可能影响方式液化石油气泄漏大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直接进入大气环境,通过大气扩散对项目周围环境造成危害,致使居民窒息火灾、爆炸大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发生火灾事故,引发伴生污染物CO等进入大气环境,对项目周围环境造成危害1.4.1液化石油气运输过程事故根据国内危险废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本项目液化石油气运输过程中风险事故的类型及其发生概率。本项目液化石油气槽车公路运输的物品为易燃液体,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为液化石油气泄漏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发生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液化石油气槽车本身原因引起,包括槽车安全设施、检修、是否超载等情况;二是发生交通事故引起。根据前面有关液化石油气槽车的介绍,因其采取了严格的安全设计,只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管理规定,一般在运输过程中因液化石油气槽车原因发生泄漏溢出事故的概率极低。而交通事故引发的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特别是道路拐湾处、上坡或下坡、铁道路口、十字路口或T型路口等敏感路段容易发生。液化石油气槽车发生公路交通运输事故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下表。表16拟建工程生产设施环境风险因素识别发生地点事故类型风险因素人口集中区交通事故液化石油气泄漏到地面,对周围人群和建筑物构成安全威胁,应急不及时引发火灾或爆炸桥梁、水域交通事故液化石油气泄漏到水中,对河道中的船舶和水工建筑构成安全威胁车辆易坠落区车辆坠落悬崖液化石油气泄漏到地面,对周围人群和建筑物构成安全威胁。应急不及时引发火灾或爆炸液化石油气槽车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不发生破罐事件,因槽车设有紧急切断阀和安全泄放阀,引发液化石油气泄漏事件发生的概率不高。在人口集中区发生破罐事件时,如能及时筑起围堰并覆盖泡沫,可避免大量液化石油气蒸发形成可爆炸气团。液化石油气属易燃的危险品,运输人员均经过培训,具有及时应对交通事故引发液化石油气泄漏的能力。1.4.2气化装置区及其储罐事故因国内外可供类比分析的液化石油气灌装站事故统计资料较少,要从灌装站的工艺过程、安全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综合分析其风险事故类型。从灌装站工艺过程、设备及安全设计可知,灌装站的工艺过程简单,阀门日常操作为自动控制,并设紧急手动球阀,发生事故时有双重切断措施,站内管道上设有安全放散阀。灌装区内的气化器运行压力为中压,要采用空温气化,气化器后设温度超限报警、连锁关断气化器进液管,管道上设安全阀;调压器出口压力超压时自动切断,并设安全放散阀超压后安全放散,出站管均设电动阀,可在控制室迅速切断,设超压声光报警。因此,上述两个区域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风险事故的概率不高。卸车台操作频繁,因操作失误发生泄漏的概率较高。发生原因较多,如操作人员对规程不熟、装卸区出现明火、接头及软管老化、槽车在卸车台输液输气管未彻底排尽时启动发动机等。罐区液化石油气的储存量大,虽然在储罐设备选型、安全装置、罐区平面布置、运行管理上均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但在储罐检修时如操作失误,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这类事故在罐区的发生概率较高。综上所述,站内发生概率相对较高的风险事故包括卸车时发生泄漏,储罐在储存、收发和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溢出或破罐事件。在上述事故中,卸车台增压器、连接头以及槽车的接口均设有紧急截断装置,当泄漏事故发生时会自动截断,泄漏量一般较小,影响范围局限于站内。罐区每个储罐的体积为50m3,液化石油气的储存量较大,在收发和检修时如发生管道泄漏、穿孔和断裂事故或破罐事故,液化石油气的溢出量较大。罐区储罐发生液化石油气溢出时,会首先进入围堰内,溢出到地面的液化石油气将吸收地面的热量迅速气化,形成蒸气云团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的混物,并在溢出点附近及下风向区域存在发生火灾的危险区。如果遇到明火,会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对储罐造成破坏,引发更严重的泄漏事故。为防止液化石油气溢出后快速气化,在罐区设有泡沫发生器,如及时对围堰内的液化石油气进行覆盖,从前面液化石油气运输过程泄漏事故发生后液化石油气气化特征的分析可知,液化石油气气化的数量不多。此外,如在溢出点附近及下风向区域发生火灾,因液化石油气的燃烧速率较慢,发生爆炸的概率不高,通过场站内的消防设施可迅速灭火,造成储罐受影响的概率不高。1.4.3事故发生概率调查(1)行业事故调查与统计最大可信事故即所有发生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根据国内同类行业的数据统计,液化石油气生产、储运行业以设备、管道、贮罐破损泄漏等引起的事故出现比例最高,而造成设备破损泄漏的直接原因多为管道维修不善,未能定期检修造成。以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失误以及不懂技术操作等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出现比例较高。事故发生原因统计结果见下表。表17重大事故概率分类事故原因设备(贮罐、管道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出现几率(%)721216国际工业界通常将重大事故的标准定义为:导致反应装置及其它经济损失超过2.5万美元,或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事故。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项目装置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很小,参照我国近年来各类液化石油气设备事故概率,同时考虑到维护和检修水平,本装置重大事故概率拟定为10-5-10-6次/年,属于很难发生。表18液化液化石油气行业一般事故原因统计分析事故原因出现几率%贮罐、管道和设备破损60废气处理系统故障10生产装置爆炸0.5污水处理系统故障0.5其它291.5.1泄漏项目场站危险源主要为液化石油气储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E中表E.1,储罐发生直径10mm泄漏的概率最大,泄漏频率为1×10-4/a,根据全国化工行业统计,可接受的风险事故概率为4.0×10-4。可见,储罐泄漏事故发生概率处于可接受概率范围内。1.5.2火灾、爆炸风险事故根据液化石油气工程事故统计结果,液化石油气泄漏后被引燃、发生火灾的概率为2.5×10-4,储罐发生直径10mm泄漏的概率最大,泄漏频率为1×10-4/a,因此,本工程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小孔泄漏火灾爆炸事故的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为2.5×10-8/a,为极小概率事件。本项目有4个50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储罐,液化石油气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储存,按照一个储罐50m3发生泄漏,持续30分钟后完成堵漏处理的泄漏量进行计算。评价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的两相流泄漏公式计算,两相流泄漏速率公式如下: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F.3中的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产生量估算公式,计算液化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G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产生量,kg/s;c——物质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取75%;q——化学不完全燃烧值,%。取1.5%-6.0%;本次计算取1.5%计;Q——参与燃烧的物质量,t/s表19储罐事故排放源强表(1)泄漏影响本项目危险物质为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的一半还小,稀释扩散很快,随着距泄漏点距离的增加,液化石油气测试浓度下降非常快,一个泄漏点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环境、人和动物的影响是局部影响。此外,根据液化石油气危害特性,人体不出现永久性损伤的最低限值为260000mg/m3。本项目站控系统可实时监测储罐压力变化情况,当发生意外事故破裂,监测点压力下降,压降变化速率达设定值后并保持超过设定时间时,从站控系统感测压力降至关闭阀门时间仅3~5分钟,因此,发生事故时,高浓度区域出现的时间最大不超过10分钟,而人在液化石油气窒息浓度区内持续30分钟后方可能致死,因此液化石油气泄漏形成的高浓度区域(窒息浓度,25%)不会引起在该区域内活动的人群死亡。(2)火灾爆炸影响分析如果在处理泄漏事故时,由于误操作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状态下,主要影响是液化石油气泄漏,伴生或次生火灾爆炸事故。由于液化石油气属于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其泄漏环境为开放环境,不易形成爆炸性蒸气云,多数形成火灾,会对保护区内的人员和周围环境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主要影响表现在:①直接伤害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②改变土壤的温度、结构、理化性质、肥力、土壤微生物含量等。③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食源、种间竞争关系、野生动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等。④对植物的影响表现为直接伤害、促进、引起植物种群和群落的变化。根据国际国内的类比调查,同类工程运行阶段发生泄漏引起爆炸、火灾的几率非常低。尽管如此,在该工程的运行阶段,对其发生的风险应给于足够的重视,采取必要的防范、防护措施,主要从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采取防护措施。事故产生的影响一般在半径200m范围内,影响时间相对较短,项目区域基本为栽培植被和草地植被,另有小面积的灌木林地,有林地相对较少,因此对植被造成的破坏损失量较小。泄漏事故的预防是生产和储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发生泄漏事故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一系列重大事故。经验表明:设备失灵和人为的操作失误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原因。因此选用较好的设备、精心设计、认真的管理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是减少泄漏事故的关键。本项目主要采取以下物料泄漏事故的预防:(1)装卸设备、照明设施、通讯设备均应使用防爆型设备;(2)在有易燃易爆物料可能泄漏的区域安装可燃气体探察仪,以便及早发现泄漏、及早处理;(3)在装卸业时,要严格管理,按章操作,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4)经常检查管道,地上管道应防止汽车碰撞,并控制管道支撑的磨损。定期系统试压、定期检漏。(5)储罐应配置阀门关、闭应急双电路系统,并进行定期检查、检修,防止出现仪器失灵现象,避免造成严重泄漏事故。(6)储罐必须设置就地指示的适用于液化石油气的压力表,必须设置压力上限报警装置,压力表精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测量范围上限值为1.6~2.5MPa。储罐应设置就地指示的液位计,液位计应明确显示储罐的上限和下限液位。使用带远传二次仪表的液位传感器,应为隔爆产品,二次仪表应直接指示液位高度。应设置液位上、下限报警和液位上限限位控制的联锁装置。(7)液化石油气储罐安全阀必须选用奥氏体不锈钢弹簧封闭全启式,且不应少于2个(一备一用)。安全阀与储罐之间应设切断阀,切断阀在正常操作时应处于铅封开启装态。液化石油气储罐安全阀与储罐之间应设置切断阀。为防止由于阀与阀之间隔离开的各液体或低温气体管段出现超压现象,应在各管段上设置管线安全阀,安全阀放散气体需集中放散。(8)储罐区地面采用防渗混凝土+环氧树脂漆进行重点防渗,防渗系数小于1.0×10-10cm/s,储罐区四周设置10cm高的围堰。(9)设置事故池,对消防废水进行收集,消防水量按20L/S计,灭火时间应按2h计算,厂区消防用水量为144m3,项目设置200m3消防废水收集池(事故池),有足够的容量容纳发生火灾事故时的消防废水。发生火灾时,消防废水进入消防废水收集水池,不直接排入雨水管网。火灾扑灭后,专人负责联系槽车将消防废水抽出,运至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运输过程风险防范措施(1)运输车辆选择与日常维护液化石油气属低温可燃性液体,本项目的液化石油气公路运输必须选择保证运输安全的专用液化石油气运输槽车。此外,为保证液化石油气槽车的长期运输安全,必须加强车辆的日常维护和安全性能检查。无论是建设单位自行运输或委托专业运输单位,均需制定完善的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日常维护和安全检查制度,包括出车前、运输途中和运输完成后的检查,从运输车辆本身防范事故发生。(2)优化运输路线设计及运输管理在确定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后,设计好从装车点到灌装站的运输路线,尽量选择避开人流密集区、水源保护区、路况不佳路段和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运输时间上避开人流高峰期。按照《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通过公路运输液化石油气时,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过的区域,确需进入禁止通过的区域时,应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按公安部门指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行驶。在液化石油气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包括:a、如委托专业运输单位运输时,必须委托有液化石油气运输资质的单位运输。b、在设施运输路线上进行初次运输时,驾驶员、押运人员必须先行探路并了解路况。c、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d、液化石油气槽车必须保持安全车速,保持车距,严禁超车、超速和强行会车。e、液化石油气槽车或押运人员配置通讯设备,并与项目监控中心保持通讯畅通。(3)安全培训根据《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液化石油气运输的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液化石油气的性质、危害特性、运输车辆及其储罐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建设单位或受托运输液化石油气的单位,除按规定培训后经考核合格取得交通部门颁发的上岗资格证外,还应进行制度化的日常安全培训,杜绝因对液化石油气的性质和液化石油气槽车安全设施操作的了解不足引发的风险事故。(1)建立事故应急系统企业将制定一个当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得到地方紧急事故服务部门(例如消防、救护、交通以及公安等有关负责部门)的同意,并向他们提供项目涉及的有毒有害物料的危害及其他必要资料,还需定期进行演习以检查行动计划的效果。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及要求如下:①指导思想。为保证企业、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污染事故,并能在风险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处理,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制定企业“风险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预案”)。②应急计划区。本项目的应急计划区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③应急组织机构、人员。企业成立风险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企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全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④预案分级响应条件。本项目风险事故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大,原则上由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故。根据事故具体情况,企业无能解决时,应及时向贵溪市的安全、环保部门报告,请求指挥、处理。⑤应急救援保障。企业应配备压气式呼吸器、全身防护服、等防护设施设备。消防车依托贵溪市消防队。⑥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必须及时报警和向有关部门报告。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