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陆文学自传杖击林木,手弄流水,独行山野,诵佛吟诗,乘一叶扁舟往来于山寺。世人皆知他是一代茶圣,殊不知,他更是一位品行如清茶般的君子。三岁而孤,寄养在外,备受折磨而矢志不移,半生坎坷,自立成才。战乱纷争,社会动荡,他怀着一颗忧国之心,书《四悲诗》,作《天之未明赋》,希望用一己之力挽国之颓势。有匪君子,如茶之淡,如茶之清,陆羽当之。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陆羽(733—804),复州竟陵(今湖北竟陵)人。字鸿渐,一字疾,或字季疵,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不知所生,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为和尚积公拾得抚育成人。既长,从易经中卜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又自号桑苎翁、东冈子。性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一度为伶工。后学诗于李齐物、崔国辅,甚得爱重。与女诗人李季兰及诗僧皎然交好。陆羽以嗜茶闻名于世,对茶道很有研究,著有《茶经》,被誉为“茶圣”。又能诗文,但传世不多。二、背景资料《陆文学自传》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陆羽虚年二十九岁。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封建帝国,已经开始转向衰败,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仍然频繁地发生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因为战乱,陆羽也被迫离开了家乡湖北,来到浙江一带,隐居在苕溪之畔。这样,陆羽怀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表达了因遭遇坎坷而悲苦的心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关心。文白对照eq\f(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陆先生名羽,字鸿渐,不知是哪里人。)eq\b\lc\[\rc\(\a\vs4\al\co1(鸿渐:陆羽的,名与字,出自))《周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于磐,九三于陆,六四于木,九五于陵,皆以次而进,渐至高位。至上九鸿渐eq\b\lc\\rc\](\a\vs4\al\co1(与逵,其羽可用为仪,则最居上,极。”意思是渐渐升上高位。))eq\f(或云字羽,名鸿渐,,也有人说他字羽,名鸿渐,)eq\f(未知孰是。,不知谁说得对。)eq\b\lc\[\rc\](\a\vs4\al\co1(或:有的人。云:说。,孰:疑问代词,谁。))eq\f(有仲宣、,他有着像王粲字仲宣、)eq\f(孟阳之貌陋,而有相如、子云,张载字孟阳那样丑陋的容貌,也像司马相如、扬雄字子云)eq\f(之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一样口吃,但为人喜欢辩论,器量狭小、暴躁,固执己见。)eq\b\lc\[\rc\(\a\vs4\al\co1(仲宣、孟阳:王粲字仲宣、张载字孟阳。陋:丑陋。,才:才能。性:人的本性。褊biǎn:心胸狭窄,气量小。))eq\b\lc\\rc\](\a\vs4\al\co1(躁:急,,急躁。))eq\f(朋友规谏,豁然不惑。,朋友们规劝,就心胸开朗而不疑惑。)eq\b\lc\[\rc\(\a\vs4\al\co1(规谏:下对,上进行劝))eq\b\lc\\rc\](\a\vs4\al\co1(诫,文中是指规劝。豁然:,开朗宽阔的样子。惑:疑惑。))eq\f(凡与人宴处,意有,凡是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eq\f(所适,不言而去。,处去,往往不说一声就离开了。)eq\b\lc\[\rc\(\a\vs4\al\co1(宴:安逸,闲适。意:意,图。适:往。而:连词,))eq\b\lc\\rc\](\a\vs4\al\co1(表示转折,,就、却。))eq\f(人或疑之,谓生多瞋。,有的人怀疑他,说他性情易怒。)eq\b\lc\[\rc\(\a\vs4\al\co1(或:有的。,疑:怀疑。))eq\b\lc\\rc\](\a\vs4\al\co1(之:指代陆羽。谓:,说。瞋:怒,生气。))eq\f(又与人为信,纵冰雪千里,,等到与别人有约,即使冰雪满路,相距千里,)eq\f(虎狼当道,而不愆也。,虎狼挡道,也不会延误。)eq\b\lc\[\rc\](\a\vs4\al\co1(又:表示意思转折。信:约。纵:即,使。当道:挡道。愆qiān:延误。))eq\f(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唐肃宗上元初年,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屋,闭门)eq\f(读书,不杂非类,,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eq\b\lc\[\rc\(\a\vs4\al\co1(上元:唐肃宗年号760—761。,结:构造。苕溪之湄:苕水之))eq\b\lc\\rc\](\a\vs4\al\co1(滨。苕溪,,又名苕水。))eq\f(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常常坐着小船)eq\f(往来山寺,随身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携带的只有纱巾、藤鞋、短衣、短裤。)eq\b\lc\[\rc\](\a\vs4\al\co1(谈宴:谈天,喝酒。永日:整天。扁舟:小船。唯:只。,短褐:贫苦人家的粗布衣服。犊鼻:短裤、短围裙。))eq\f(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往往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eq\b\lc\[\rc\](\a\vs4\al\co1(行:走。野:山野。诵:朗读、,叙述。吟:吟咏。击:敲打。))eq\f(手弄流水,夷犹徘徊,,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徘徊,)eq\f(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从早到晚,直到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着回去。)eq\b\lc\[\rc\(\a\vs4\al\co1(弄:用于,把玩。夷))eq\b\lc\\rc\](\a\vs4\al\co1(犹:徘徊,流连。自:从。达:至,,达到。日:一天。号háo:哭喊。))eq\f(故楚人相谓:,所以楚地人相互传说:)eq\f(“陆子盖今之接舆也。”,“陆先生大概是现代的楚狂接舆吧。”)eq\b\lc\[\rc\(\a\vs4\al\co1(故:所以。相谓:相,互传说。相,相互。))eq\b\lc\\rc\](\a\vs4\al\co1(盖:大概。之:助词,相当于“的”。接舆:《论,语》记载的楚人,佯狂避世,曾作歌讽刺孔子。))eq\f(始三岁,惸露,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陆羽才三岁,就成了孤儿,被收养在竟陵大师积公寺院里。)eq\b\lc\[\rc\](\a\vs4\al\co1(始:才。惸qiónɡ露:成为孤儿。惸,孤独。育:抚养,养,育。太:大。禅:泛指与佛教有关的事物,本文指寺院。))eq\f(自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从九岁开始学习写文章,积公给他看佛经及有关脱离世俗束缚)eq\f(之业。,的书籍。)eq\b\lc\[\rc\](\a\vs4\al\co1(属zhǔ文:写文章。,佛书出世之业:佛学。))eq\f(子答曰:“终鲜兄弟,,他回答说:“我既无兄弟,)eq\f(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又无后代,穿僧衣,剃头发,号称为和尚,让儒家之徒听到)eq\f(之,得称为孝乎?,这种情况,能称为孝吗?)eq\b\lc\[\rc\(\a\vs4\al\co1(答:回答。终鲜xiǎn:没有。复:,又,再。后嗣:后代。染衣削发:))eq\b\lc\\rc\](\a\vs4\al\co1(穿着染黑的衣服即袈裟,削去头发。指出家为僧。号:号,称。使:让。闻:听见。得:能,可能。乎:语气词,表示疑问。))eq\f(羽将授孔圣之文。”公曰:“善哉!子为,我想要接受孔圣人的文章,可以吗?”积公说:“好啊!你想当)eq\f(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孝子,你根本不知道西方佛门的道理,那学问可大呢。”)eq\b\lc\[\rc\](\a\vs4\al\co1(授:同“受”,接受。为:当,做。殊:甚,很。西方染,削之道:指佛学。和尚穿缁衣、削发,故称“染削”。))eq\f(公执释典不屈,子执儒典,积公坚持让陆羽学佛教经典不改变,陆羽坚持学儒家经典)eq\f(不屈。,不改变。)eq\b\lc\[\rc\](\a\vs4\al\co1(执:执意、坚持。释典:佛学经书。,子:指代陆羽。屈:屈服,屈折。))eq\f(公因矫,积公由于矫正)eq\f(怜抚爱,历试,过去的错爱而变得毫无怜爱之意,用卑贱的工作对他一)eq\f(贱务:,一进行考验:)eq\b\lc\[\rc\](\a\vs4\al\co1(因:由于。矫怜抚爱:矫正过去的错爱而变得,毫无怜爱之意。矫,矫正。历:逐一。试:考验。))eq\f(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打扫寺院,清洁僧人的厕所,踩泥糊墙,背瓦片盖屋顶,)eq\f(牧牛一百二十蹄。,放三十头牛。)eq\b\lc\[\rc\(\a\vs4\al\co1(洁:清洁。践:踩。圬wū:抹泥灰。,负:背。施:设置。屋:住室顶部的覆盖))eq\b\lc\\rc\](\a\vs4\al\co1(部分。一百二十,蹄:三十头牛。))eq\f(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竟陵西湖没有纸,陆羽用竹子在牛背上)eq\f(牛背为字。,画着写字。)eq\b\lc\[\rc\](\a\vs4\al\co1(书:写字。以:,用。画:绘,描。))eq\f(他日于学者得,有一天,在一位学者处得到)eq\f(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张衡的《南都赋》,但不认识赋里的字,)eq\b\lc\[\rc\(\a\vs4\al\co1(他日:某一天,另一,日。于:在。其:指))eq\b\lc\\rc\](\a\vs4\al\co1(代《南,都赋》。))eq\f(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少年学子,端正坐着展开)eq\f(卷,口动而已。,书卷,嘴巴动动罢了。)eq\b\lc\[\rc\(\a\vs4\al\co1(但:仅,只是。所:处所,地方。青衿小,儿:少年学子。危坐:端坐,正坐。而已:))eq\b\lc\\rc\](\a\vs4\al\co1(语气助,词,罢了。))eq\f(公知之,恐渐渍外,积公知道了这件事情,唯恐陆羽受到儒家经典的)eq\f(典,去道日旷,,影响,离开佛教教义一天比一天远,)eq\b\lc\[\rc\(\a\vs4\al\co1(渐渍外典:沉浸在儒家经,典之中。指受到儒家经))eq\b\lc\\rc\](\a\vs4\al\co1(典的影响。佛典常称作“内典”,儒家经典称作,“外典”。去:离开。道:佛教哲理。旷:久远。))eq\f(又束于,又把他管束在)eq\f(寺中,令芟剪卉莽,以门人之伯主焉。,寺院里,叫他修剪寺院芜杂丛生的草木,并让门人中的老大监管他。)eq\b\lc\[\rc\](\a\vs4\al\co1(束:管束。令:让,叫。芟剪卉莽:剪除杂草。芟,剪。,以:让。门人:文中指徒弟。伯:排行中最长者。))eq\f(或时,有时陆羽)eq\f(心记文字,懵然若有所遗,灰心,心里记着书上的文字,精神恍惚像丢了什么一样,心如死灰,)eq\f(木立,过日不作。,如木头站立,长时间不动。)eq\b\lc\[\rc\(\a\vs4\al\co1(或:有的。若:好像。过日不,作:一天里都不动一下,指长))eq\b\lc\\rc\](\a\vs4\al\co1(时间,不动。))eq\f(主者以为慵惰,鞭之。,看管的人认为他懒惰,用鞭子抽打他的背。)eq\b\lc\[\rc\](\a\vs4\al\co1(以为:认为。,慵:懒惰。))eq\f(因叹云:“恐岁月往矣,不知其书。”,陆羽因此感叹说:“唯恐岁月流逝,不理解书。”)eq\f(呜咽不自胜。,悲泣不能自禁。)eq\b\lc\[\rc\](\a\vs4\al\co1(因:因此。往:流逝。知:了解。呜咽:,《文苑英华》作“呜呼”。胜:经得住。))eq\f(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看管的人认为他怀恨在心,又用鞭子抽打他的背,直到折断)eq\f(其楚乃释。,鞭子上的刺才停手。)eq\b\lc\[\rc\](\a\vs4\al\co1(蓄:积聚。楚:木名,即牡,荆,茎干带刺。释:放下。))eq\f(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陆羽因而厌倦所服的劳役,丢下看管他的头目而离去,)eq\f(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卷起衣服投奔戏班,写了三篇《谑谈》。)eq\b\lc\[\rc\(\a\vs4\al\co1(因:因而。役:劳,役。舍:离开。))eq\b\lc\\rc\](\a\vs4\al\co1(诣:去。伶党:戏班,子。伶,优伶,演员。))eq\f(以身为伶,正弄木人,以自身为主要角色,表演木偶)eq\f(“假吏藏珠”之戏。,“假吏藏珠”的戏。)eq\b\lc\[\rc\](\a\vs4\al\co1(身:自身。弄:,表演,扮演。))eq\f(公追之曰:“念尔,积公追来对他说:“想你)eq\f(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佛道丧失,可惜啊!我们的祖师说过,我的弟子十二个时辰中,)eq\f(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允许一个时辰学习佛教以外的知识,让他制服异教邪说。)eq\b\lc\[\rc\](\a\vs4\al\co1(之:指代陆羽。念:想法,念头。尔:你。本师:,导师,师尊。许:允许。令:让,使。也:语气词。))eq\f(以吾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可捐乐工书。”,因我弟子众多,现在顺从你的愿望,可以抛弃音乐书了。”)eq\b\lc\[\rc\](\a\vs4\al\co1(以:因为。今:现在。从:顺,从。欲:想要,希望。捐:弃。))eq\f(天宝中,郢人酺于沧浪,邑吏,唐玄宗天宝年间,荆楚民众会饮于沧浪道,地方官吏)eq\f(召子为伶正之师。,召见陆子,任命他为伶人的老师。)eq\b\lc\[\rc\(\a\vs4\al\co1(天宝:唐玄宗年号。郢:,古楚国都,今荆州。沧))eq\b\lc\\rc\](\a\vs4\al\co1(浪:《水经注》:“湖北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沧浪水。”邑:城镇,地方。吏:官吏。))eq\f(时河南,这时李)eq\f(尹李公齐物黜守见异,提手,齐物出任河南府太守,见到陆子,认为与众不同,握着他的手,)eq\f(抚背,亲授诗集,于是汉沔之,拍着他的背,亲手把自己的诗集授予他,于是汉水、沔水地区)eq\f(俗亦异焉。,的民俗就变了。)eq\b\lc\[\rc\(\a\vs4\al\co1(李公齐物:李齐物,字运用,历任怀州、陕州,刺史、河南尹,天宝五载贬竟陵太守,后升))eq\b\lc\\rc\](\a\vs4\al\co1(任太子宾客、刑部,尚书。黜:贬职。))eq\f(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后来陆子背着书来到火门山邹先生的)eq\f(别墅,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竟陵,因与之,别墅,正值礼部郎中崔国辅出京到竟陵郡任司马,与陆子)eq\f(游处,凡三年,赠白驴、乌犎牛一头,文槐书函一枚。,交游,共三年,送白驴、乌犎牛各一头,文槐书套一枚。)eq\b\lc\[\rc\(\a\vs4\al\co1(火门山:即天门山,在今湖北天门县。传说汉武帝晚行军,,举火把翻越此山,因此得名。属:适,恰好,正值。崔公国辅:))崔国辅,盛唐诗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累官集贤殿直学士、礼部郎中,天宝十一年贬竟陵司马。他就是在竟陵与陆eq\b\lc\\rc\](\a\vs4\al\co1(羽相识的。,凡:总共。))eq\f(白驴、犎牛,襄阳太守李憕见遗;文槐函,,白驴、乌犎牛,是襄阳太守李憕赠送的;文槐书套,)eq\f(故卢黄门侍郎所与。,是以前的卢黄门侍郎给的。)eq\b\lc\[\rc\(\a\vs4\al\co1(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他,人的行为的承受,译成“我”。))eq\b\lc\\rc\](\a\vs4\al\co1(遗wèi:馈赠。故:,以前的。与:给予。))eq\f(此物皆己之所惜也。,这些东西都是自己所爱惜的。这头牛)eq\f(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适合山野之人骑乘和蓄养,所以特地把它赠给我。)eq\b\lc\[\rc\(\a\vs4\al\co1(宜野人,乘蓄:))eq\b\lc\\rc\](\a\vs4\al\co1(适合山野之人骑乘和蓄,养。野人,隐士,指陆羽。))eq\f(洎至德初,泰人过江,,到唐肃宗至德初年,淮河一带的人为避战乱渡过长江,)eq\f(子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陆子也渡过长江,与吴兴诗僧皎然为忘年之交。)eq\b\lc\[\rc\(\a\vs4\al\co1(洎:及到。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泰人:至德初,,叛将尹子奇率军渡河,犯北海,南侵江淮,引发民众大逃))亡,纷纷逃往江南求生。陆羽就是随着这次逃亡潮来到苕溪的。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与吴eq\b\lc\\rc\](\a\vs4\al\co1(兴诗僧皎然为忘年交。释皎然,盛唐诗僧,是南朝诗人,谢灵运之后,出家为僧。缁,黑色,这里指黑色的衣服。))eq\f(少好属文,多所讽谕。见人为善,,陆子从小爱好写文章,多加讽刺或劝喻。见到别人做好事,)eq\f(若己有之;见人不善,,就好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了不好的事,)eq\f(若己羞之。,就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羞耻。)eq\b\lc\[\rc\](\a\vs4\al\co1(属:写,撰著。讽谕:用委婉,的言词劝说,使其领悟知晓。))eq\f(忠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自禄山,忠言逆耳,从不回避,因此俗人大多嫉恨他。自从安禄山)eq\f(乱中原,为《四悲诗》;,在中原作乱,他写了《四悲诗》;)eq\b\lc\[\rc\](\a\vs4\al\co1(忌:憎恶,忌恨。禄山乱中,原:指安史之乱。为:作、写。))eq\f(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刘展割据江、淮地区造反,他作了《天之未明赋》,都有感于)eq\f(当时,行哭涕泗。,当时社会现实而心情激动,痛哭流涕。)eq\b\lc\[\rc\(\a\vs4\al\co1(刘展窥江淮:上元元,年,宋州刺史领淮西))eq\b\lc\\rc\](\a\vs4\al\co1(节度副使刘展叛乱,攻陷金陵,蹂躏江淮,次,年平定。窥,窥视、窥伺。见:被。泗:鼻涕。))eq\f(著《君臣契》,陆子著《君臣契》)eq\f(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eq\f(《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eq\f(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上元年辛丑岁,子阳秋,上中下三卷,一起收藏在粗布袋内。唐肃宗上元二年,先生年)eq\f(二十有九日。,方二十九岁。)eq\b\lc\[\rc\](\a\vs4\al\co1(贮:收藏。,阳秋:年龄。))陆羽自画像《陆文学自传》是唐代文学家陆羽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作为一篇传记就要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陆羽在刻画自己的形象时,就选择了典型的事例,抓住了主要特点,为自己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自画像。文章一开始,便抓住陆羽总的个性特点进行介绍。首先,身世疾苦,不知自己从何处而来。貌丑口吃,性格偏激,放纵不羁又坚守信用。所交往的是一些高雅之士,所作所为也体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趣。由此可见,陆羽并非俗人,而是一个志趣高洁的隐士。文章第二段写隐居苕溪的生活。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说明陆羽志向高洁,不同流俗。他的洒脱不羁的狂人性格: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号泣而归。他的独来独往的隐士风范:扁舟往来山寺,独行山中。陆羽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这一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陆文学自传》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接着则详细地追述了自己少年求学、经历坎坷的故事,这样的经历也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三岁而孤,寄养于寺院,因和积公的信奉不同而受惩罚,虽备受折磨而矢志不移,后不堪忍受而出走,沦为伶人。虽历经磨难,但最终陆羽靠自立成才。最后交代陆羽所交之人和所著之文,说明陆羽最终成为一代名人,做出了一番成就。综上所述,陆羽通过《陆文学自传》刻画自己的形象非常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行为怪异、志趣高洁、历经磨难而自学成才、关心国事。《陆文学自传》语言质朴生动,句式短促有力,使文章具有一种冷峻峭拔的风格,与人物的性格和谐相称。类文品悟鲁迅自传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