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传统节日是一种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的公共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呈现了天人合一、家国情怀等具有本土属性的核心价值。所以,中国传统节日也就成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更是维系家庭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精神纽带。因此,传统节日在构建和增强公众的国家认同感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美妙传说、历史渊源与独特情趣,从不同时间节点、不同形式与不同内容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等方面,寄托着各族人民的憧憬。传统节日的“尚圆”情结勾勒出民族情怀。例如,在春节,身在他乡的游子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表达了人们祈盼团圆的心愿。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人们期盼团圆的心理不再局限于家人之间,而是逐步引申到邻里、社区乃至整个民族。因此,从这个层面而言,祈求团圆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人们的一种情感追求,更是展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重要思想元素。传统节日的“仁孝”文化彰显民族观念。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春节敬奉祖先,清明节、中元节祭祀已故的先人,重阳节敬老爱老,都是传统文化中“孝悌”文化的具体表现。节日传统中重人伦孝悌的这种血亲观念经过人们的代代相传与不断沿袭,已经演变成今天不忘故旧、注重人情、与人为善的美德。这不仅能唤起整个家族的血亲意识,而且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认同感。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体现了民族情操。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忠义爱国的精神而被人们世代沿袭下来的,蕴涵着强烈的爱国忧民情怀;而每年春节,海外唐人街到处可见的舞狮活动,仿佛都在告诉全世界自己是中国人,这其中包含着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所以,春节又承载了维护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爱国主义内核。仪式是伴随传统节日的发展而出现的,它赋予不同传统节日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是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文化记忆传承的载体,仪式同时也是民族集体意识表达的重要形式。这是因为,通过仪式,不仅个体存在的文化意义得到满足与被认可,而且节日仪式的参与者也由此获得了强烈的集体认同感。首先,传统节日仪式呈现文化符号,延续文化传承。几乎所有的仪式都具有特殊的象征符号。通过主题设置、符号运行、时空展演,不同节日仪式输送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增强了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从而构建或提升了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感。传统节日仪式也是如此,它通过民族历史文化符号的呈现来塑造公众的国家认同感。其次,传统节日仪式强化家族意识,凝聚国家向心力。在中国,传统节日的祭祀仪式具有强大的整合社会、维系家族情感的功能。春节的拜神祭祖、清明节的扫墓祭祀、端午节的拜祭龙祖等都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祭祀仪式。这些仪式不仅连接了个体与家族的关系,表达了个体对家族的情感,培养了个体忠于家族与祖先的人伦观念,而且延续了家族社会生命,维系了社会的平衡性,最终实现家族社会共同体意识,增强了整个家族的国家认同感。最后,传统节日仪式彰显身份特征,强化身份认同感。身份认同的产生是个人作为国家主体拥护和热爱自己国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与力量源泉,因而强化身份认同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个人的国家认同感,这是凝聚国家集体意识的必要环节。在中国,春节的拜神祭祖、清明时节的上坟扫墓、重阳期间的登高敬老等这些传统节日仪式诠释着深刻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使得社会公众可以明显意识到同为华夏儿女、同属于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提供了原始养分。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我们应当激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保持传统节日作为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遵从传统节日传承的活态性,把传统节日文化置于现代社会的语境中,进行适当的现代性转换,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与时代特征的节日文化元素,使其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心理特点与接受水平。(摘编自刘森林《传统节日对构建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什么是节日?节日就是庆祝,就是人们打破日常状态进入共同欢聚的日子。因此,节日是“拒绝人与人之间的隔绝状态”,是“重新建立所有人的相互交往的契机”。节日庆典的首要本质在于创造性。节日经验就如同艺术经验一样,能够使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构建相互交往的“公共场域”和形成一种使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得以实现的“共同体”意识。节日还使人在交往活动中实现情感共享,让人们在共同体中寻求节日表征蕴含的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关于世界存在的普遍性意义理解和解释。节日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过什么样的节日,而在于欢度节日活动经验本身。节日作为一种活动,重要的是过节者的“绝对在场”、投身到节日的经验活动中,在达到高度自我充实的瞬间中实现心灵交会。可以说,如游戏一般,节日“同戏者”用真实的感受和经验充实着节日时间内容,节日庆祝的标志在于,“它只是对参加到其中去的人才具有某种意义”,需要的是主动、自觉、直接和有意识的“过节”亲身经验。总之,节日庆祝是一种特殊的、必须带有一切自觉性来进行的活动,过节者在参与节日活动中,节日本身的意义才真正地产生和显现出来。(摘编自张能为《经验“节日”,更好地理解和创造存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传统节日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具有家国情怀等核心价值,在构建和增强公众的国家认同感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B.传统节日中注重人伦孝悌的“仁孝”文化彰显了民族观念,这种文化不仅能唤起家族的血亲意识,而且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认同感。C.传统节日仪式都是通过主题设置来增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的,从而构建或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感,进而延续文化传承。D.在中国,春节的拜神祭祖、清明时节的上坟扫墓等传统节日仪式诠释着深刻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强化了同为中华民族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都有其美妙传说、历中渊源与独特情趣,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憧憬。B.中国传统节日能够使中国人在庆祝活动中,构建相互交往的“公共场域”和形成一种使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得以实现的“共同体”意识。C.对于传统节日,我们一方面要激活其文化内涵,保持其作为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另一方面要进行适当的现代性转换,使其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D.只有过节者“绝对在场”,主动、直接投身到节日的活动中,才能获得真实的节日感受和节日经验,节日的意义才能自然地产生和显现出来。3.下列关于传统节日的传说或由来的描述,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传统节日具有‘尚圆’情结”观点的一项是()(3分)A.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会伤害人畜,而“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因此,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会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赶“年”兽。B.相传嫦娥因误食仙丹而飞升月宫,人们为了纪念她,于中秋之夜赏月、吃月饼,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形成中秋节,又称“月亮节”。C.“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感念介子推不求利禄的忠臣之志而修祠立庙、以寄哀思的节日,时间是清明前一天,主要习俗有吃冷食,祭祀、踏青等。D.相传屈原因不满楚国的政治腐败,投入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会划龙舟、吃粽子,由此逐步形成端午节,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4.下列关于人们设计的清明节LOGO,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LOGO采用中国印章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属性。B.LOGO采用中英文双标识,目的是让世界人民都能理解并接纳。C.LOGO中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体现了不忘故旧的美德。D.LOGO抽取仪式符号,体现了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仁孝”文化。5.参与中国传统节日仪式有利于构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现代文阅读Ⅱ密室

[西班牙]索莱达·普埃托拉斯我终于敢进入他的圣殿了,就是那个位于走廊尽头、总是上锁的房间。就在今天上午,我突然发现加夫列尔把钥匙放在了厨房隔板的最高一层上。我思忖着:出于什么原因,他把钥匙放到那儿了?也许他认为那隔板是个藏东西的好地方。我拿到了钥匙,等了一阵子,以确定加夫列尔不是有预谋地把钥匙放在了隔板上,而是无意识地随手这样做了。我知道,要是加夫列尔在密室里看到我,他会大吼一声,或者推我一下子,会暴跳如雷。谁知道事情会如何收场呢?也许是以我独自留在房子里而告终。“算了,去你的吧!”我喊道,钥匙在锁眼里转动,我马上就要踏进你的藏宝室了。我已经厌倦你的秘密,厌倦了你如此小心翼翼地守卫着的圣殿!让你的一切秘密都见鬼去吧!什么密室呀!当我身临其境时忍不住说道。屋顶上有个灯泡,由一根电线连接着,灯光照亮了这个杂乱无章的空间;里面充斥着箱子、堆积在一起的报纸和袋子,大小不同的袋子,有纸袋子,还有塑料袋子。所有的东西没有任何指示标签,这使我产生了戒备。我推断,或许这些秘密文件和物品的次序——或无序——就是标示,因此我必须加倍小心,如果决定想检查什么的话,一定要把东西放回原处。实际上,我突然间什么都不想看了。那个房间里堆满了东西,味道难闻,我差点就要关灯,走出去,锁门,把钥匙在锁眼里转上一圈,然后把它放回我找到它的那块隔板上。是什么使我最终没有离去呢?是什么使我逗留在这里呢?我觉得事情很简单。一走进密室,我的恐惧就烟消云散了。数月来,数年来,我一直在期盼着,同时也害怕走进加夫列尔的密室,而当最终走进来后,我却感到十分平静。可能我后来睡着了,因为我突然发觉光线是直射进来的,从房顶上一扇脏乎乎的密封玻璃天窗射进来的。我想,中午了,然后瞥了一眼表,并证实是十二点整。于是我想起了以前几次我不知不觉睡过去的事——既不是夜里也不是午休,而是在根本和休息睡觉之类没有任何关系的地点和时间。这种事并不经常发生,只有过那么几次。有一次我在婶婶面前睡着了,那时候我还小,当时她一口咬定我偷了叔叔的牙刷。我特别想告诉婶婶,我不会去偷东西,即使偷,也不会去偷叔叔的牙刷。难道我自己没有牙刷吗?可是我恍惚记得,在我睡着之前,婶婶好像跟我解释过,说那个牙刷是别人从德国还是美国带回来的,毛刷里有一个小小的橡胶钉,能刷到牙缝里。我叔叔特别喜欢它,于是又请人帮他带更多同样的牙刷,但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带回来,所以对现在这把独一无二的牙刷宝贝异常。我醒过来以后知道了一切。我看到婶婶从房间里走出去,她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惊讶,甚至是恐惧。那件事过了很久,就在我上中学的最后一年,我再一次突然睡着了。那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起初我没有注意到,在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名单上,排在我前边的女孩子们都已经不在学校了,我一下子变成了高年级名单上的第一名。而那些人数众多的女孩,她们的突然离开,使得我一下子置身危险的最前沿——我要负责在每节课之间摇铃,而如此重大的责任落到我的肩上总会使我惊恐万分!那天,在拥挤不堪的公共教室里,当负责最后三个学期的嬷嬷点到我的名字,让我去拿那个躺在桌子上的镀金金属铃时,我才突然明白一切。于是我睡着了——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听到远处微弱的铃声,迷迷糊糊地庆幸不是自己在走廊里穿梭,摇动那个让我害怕的铃铛。从那以后我害怕所有的铃铛。它们像是在命令我,胁迫我,把时间分割开,把我拖入昏睡之中。这回是我一生中第三次不分时间地点地突然睡着了,而且就在加夫列尔来无踪去无影的密室里。我想起了几年前加夫列尔突然决定把门锁上,是因为打扫卫生的那位女士有一天进了那间屋子,扔掉了一些她以为该扔掉的纸张,她把一切都搞得乱七八糟!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它让我着迷的,从睡梦中恢复过来以后,我边用眼睛扫视着遮住墙面的成堆的报纸、箱子和各种尺寸的袋子,边暗自思忖着。我记起来了,是他先开始着迷的。当他决定把房间锁起来,把钥匙藏进他的钥匙环起,那个房间就变成了他在这个家的中心。我以前从没想过要进去看看。它开始勾起我的好奇心,甚至怨气,是因为他从没跟我说过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从没告诉过我在这一切的后面是否隐藏着什么计划。数年来,这间密室一直在我的目光之外。我们要它干什么﹖这是什么东西?原来在你看来,别人不看的东西就不存在,于是这个房间里的东西就不曾在过,现在呢,因为房间锁了,而你把钥匙忘在了厨房的隔板上,或者是你把它藏在了那里,于是我进来了,此时此刻,它才存在!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里成堆的报纸、箱子,还有这些大小不同的袋子,这让我很难打起精神,我已经不想看什么、不想找什么了。于是它继续不存在……我置身密室里,就好像我没在里边,好像它不存在一样……我突然间感到非常悲伤和悔恨,这个密室的不存在使我个人非常痛苦,好像它的消失都是我的责任,是因为我的闯入。我必须尽快离开这里!尽管还坐在地上,我叫喊道,也许这个密室的不存在会传染我、污染我,我也会消失的,我也不再存在了!我不能再睡过去,我不能冒那个风险。我站起身,关掉灯,走出房间,锁上门,把钥匙放在厨房的隔板上的旁边。这一天真是漫长呀!我差点儿消失不见了,真万幸,我全身而退!我感觉迷茫、软弱无力,恍恍惚惚,我曾经那么接近那个秘密的边缘……(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能进入加夫列尔的密室,是因为加夫列尔知道“我”的想法,故意把钥匙放在厨房隔板的最高一层上。B.加夫列尔密室中的物品看似摆放毫无次序,实则是假象,是用来防止他人进入密室的标志。C.因为“我”考了高年级的第一名,学校让“我”负责在每节课之间摇铃,“我”不愿意。D.“我”在密室里没有大的发现,只看到了成堆的报纸、箱子,还有大小不同的袋子等杂物。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内容涉及“我”进入“密室”前的想法和进入“密室”后对“密室”的猜想。B.小说详略得当,略写了第一次出现了突然睡着的情况,详写了第二次突然睡着的情况,突出“我”的害怕心理。C.小说以“我”的角度来观察密室,让读者更加有代入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D.小说中多处通过对“光线”或者“灯”的描写营造气氛,如文中画波浪线处通过描写营造压抑的气氛。8.请简要梳理小说中“我”对密室态度的转变过程。(5分)9.小说在叙述中插入了“我”两次突然睡着的经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一:杜甫,字子美,京兆人。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左拾清,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庭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汉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容,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未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材料二: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武将出A冠B钩C于帘者三D左右E走报F其母G力救H得止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也可以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B.“绝言者路”与“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两句中的“绝”字词义相同。C.“因客未阳”中的“客”与“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日”词类活用不同。D.按,意为“考察”,与“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中的“按”字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进士考试落榜,后因献赋颂三篇得到玄宗赏识才开始了仕宦之途,先后任河西县尉、右卫率府胄曹参军。B.杜甫好友房珀被撤了宰相,杜甫为此上疏肃宗,结果被肃宗责罚,在宰相张镐的劝说下,肃宗才没有追究。C.严武家与杜甫家是世交,严武对待杜甫十分友好,而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帽子都不戴,有时喝醉酒后还站到严武的床上。D.世人都传说李白是喝醉了酒乘船时看见月亮的影子便弯下身子去捞而淹死的,与《太白墓志》记载不一致。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②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14.材料一是如何记载杜甫之死的?材料二中作者对杜甫死因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古代诗歌阅读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姜夔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注]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注]轻盈:与下句中的“端正”意思相同,借指为歌妓。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垂灯”照应了“岁暮”二字,描绘了人们张灯结彩迎新春的景象。B.下阕开头五句词人描绘了青年时代畅游名都、出入歌馆的浪漫生活。C.全词结尾词人自我宽慰,春天马上要来了,到时寻春觅花做伴。D.本词与词人的《扬州慢》一样,都能给人以“黍离之悲”之感。16.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欢意少”的原因。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望海潮》中,写出了钱塘江涨潮时江水澎湃浩荡的景象和江潮的气势的两句是“,”。(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两句写出了洞天石扉打开前惊心动魄的气势。(3)贾谊《过秦论》中,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他做的这些事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以至“,”。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常言道,“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午间小憩是恢复身体的重要方式。那么,怎样午睡更科学?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内,以免醒后陷入“迷糊”状态。午睡时间应尽量安排在下午三点以前,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扰乱生物钟。除了午睡时间,____。很多人午睡这后不仅疲劳未减,进而感觉自己腰酸背痛,很可能就是因为午睡姿势不对引起的。由于条件限制,午休时趴着睡是许多上班族的真实写照。殊不知,吃饱饭后趴着睡,大量血液会流入肠胃系统,更容易让大脑缺血缺氧;而且胃部被压迫,极易造成胃部胀气。因此,午饭结束后应休息半小时左右再睡,以让肠胃充分消化食物。其实,睡不睡午觉,____。202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午睡的频率会受到自身基因的调控和影响。因此,____,就不必因为午睡的好处而盲目改变习惯。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信息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语言文字运用Ⅱ世界空虚了……哦,海洋,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的山岩,你的海湾,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选自普希金《致大海》)20.文中画波浪线处冒号的作用是()A.表示提示下文。 B.表示注释、说明。C.用于称呼语之后。 D.表示总结上文。21.文中画波浪线处改成“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2.选文第二节、第三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秦观在《精骑集序》写道: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一见辄能诵”的天赋让秦观“负此自放”,并因此“废于不勤”。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解析部分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传统节日是一种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的公共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呈现了天人合一、家国情怀等具有本土属性的核心价值。所以,中国传统节日也就成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更是维系家庭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精神纽带。因此,传统节日在构建和增强公众的国家认同感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美妙传说、历史渊源与独特情趣,从不同时间节点、不同形式与不同内容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等方面,寄托着各族人民的憧憬。传统节日的“尚圆”情结勾勒出民族情怀。例如,在春节,身在他乡的游子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表达了人们祈盼团圆的心愿。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人们期盼团圆的心理不再局限于家人之间,而是逐步引申到邻里、社区乃至整个民族。因此,从这个层面而言,祈求团圆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人们的一种情感追求,更是展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重要思想元素。传统节日的“仁孝”文化彰显民族观念。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春节敬奉祖先,清明节、中元节祭祀已故的先人,重阳节敬老爱老,都是传统文化中“孝悌”文化的具体表现。节日传统中重人伦孝悌的这种血亲观念经过人们的代代相传与不断沿袭,已经演变成今天不忘故旧、注重人情、与人为善的美德。这不仅能唤起整个家族的血亲意识,而且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认同感。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体现了民族情操。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忠义爱国的精神而被人们世代沿袭下来的,蕴涵着强烈的爱国忧民情怀;而每年春节,海外唐人街到处可见的舞狮活动,仿佛都在告诉全世界自己是中国人,这其中包含着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所以,春节又承载了维护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爱国主义内核。仪式是伴随传统节日的发展而出现的,它赋予不同传统节日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是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文化记忆传承的载体,仪式同时也是民族集体意识表达的重要形式。这是因为,通过仪式,不仅个体存在的文化意义得到满足与被认可,而且节日仪式的参与者也由此获得了强烈的集体认同感。首先,传统节日仪式呈现文化符号,延续文化传承。几乎所有的仪式都具有特殊的象征符号。通过主题设置、符号运行、时空展演,不同节日仪式输送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增强了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从而构建或提升了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感。传统节日仪式也是如此,它通过民族历史文化符号的呈现来塑造公众的国家认同感。其次,传统节日仪式强化家族意识,凝聚国家向心力。在中国,传统节日的祭祀仪式具有强大的整合社会、维系家族情感的功能。春节的拜神祭祖、清明节的扫墓祭祀、端午节的拜祭龙祖等都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祭祀仪式。这些仪式不仅连接了个体与家族的关系,表达了个体对家族的情感,培养了个体忠于家族与祖先的人伦观念,而且延续了家族社会生命,维系了社会的平衡性,最终实现家族社会共同体意识,增强了整个家族的国家认同感。最后,传统节日仪式彰显身份特征,强化身份认同感。身份认同的产生是个人作为国家主体拥护和热爱自己国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与力量源泉,因而强化身份认同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个人的国家认同感,这是凝聚国家集体意识的必要环节。在中国,春节的拜神祭祖、清明时节的上坟扫墓、重阳期间的登高敬老等这些传统节日仪式诠释着深刻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使得社会公众可以明显意识到同为华夏儿女、同属于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提供了原始养分。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我们应当激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保持传统节日作为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遵从传统节日传承的活态性,把传统节日文化置于现代社会的语境中,进行适当的现代性转换,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与时代特征的节日文化元素,使其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心理特点与接受水平。(摘编自刘森林《传统节日对构建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什么是节日?节日就是庆祝,就是人们打破日常状态进入共同欢聚的日子。因此,节日是“拒绝人与人之间的隔绝状态”,是“重新建立所有人的相互交往的契机”。节日庆典的首要本质在于创造性。节日经验就如同艺术经验一样,能够使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构建相互交往的“公共场域”和形成一种使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得以实现的“共同体”意识。节日还使人在交往活动中实现情感共享,让人们在共同体中寻求节日表征蕴含的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关于世界存在的普遍性意义理解和解释。节日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过什么样的节日,而在于欢度节日活动经验本身。节日作为一种活动,重要的是过节者的“绝对在场”、投身到节日的经验活动中,在达到高度自我充实的瞬间中实现心灵交会。可以说,如游戏一般,节日“同戏者”用真实的感受和经验充实着节日时间内容,节日庆祝的标志在于,“它只是对参加到其中去的人才具有某种意义”,需要的是主动、自觉、直接和有意识的“过节”亲身经验。总之,节日庆祝是一种特殊的、必须带有一切自觉性来进行的活动,过节者在参与节日活动中,节日本身的意义才真正地产生和显现出来。(摘编自张能为《经验“节日”,更好地理解和创造存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传统节日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具有家国情怀等核心价值,在构建和增强公众的国家认同感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B.传统节日中注重人伦孝悌的“仁孝”文化彰显了民族观念,这种文化不仅能唤起家族的血亲意识,而且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认同感。C.传统节日仪式都是通过主题设置来增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的,从而构建或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感,进而延续文化传承。D.在中国,春节的拜神祭祖、清明时节的上坟扫墓等传统节日仪式诠释着深刻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强化了同为中华民族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都有其美妙传说、历中渊源与独特情趣,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憧憬。B.中国传统节日能够使中国人在庆祝活动中,构建相互交往的“公共场域”和形成一种使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得以实现的“共同体”意识。C.对于传统节日,我们一方面要激活其文化内涵,保持其作为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另一方面要进行适当的现代性转换,使其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D.只有过节者“绝对在场”,主动、直接投身到节日的活动中,才能获得真实的节日感受和节日经验,节日的意义才能自然地产生和显现出来。3.下列关于传统节日的传说或由来的描述,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传统节日具有‘尚圆’情结”观点的一项是()A.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会伤害人畜,而“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因此,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会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赶“年”兽。B.相传嫦娥因误食仙丹而飞升月宫,人们为了纪念她,于中秋之夜赏月、吃月饼,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形成中秋节,又称“月亮节”。C.“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感念介子推不求利禄的忠臣之志而修祠立庙、以寄哀思的节日,时间是清明前一天,主要习俗有吃冷食,祭祀、踏青等。D.相传屈原因不满楚国的政治腐败,投入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会划龙舟、吃粽子,由此逐步形成端午节,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4.下列关于人们设计的清明节LOGO,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LOGO采用中国印章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属性。B.LOGO采用中英文双标识,目的是让世界人民都能理解并接纳。C.LOGO中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体现了不忘故旧的美德。D.LOGO抽取仪式符号,体现了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仁孝”文化。5.参与中国传统节日仪式有利于构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C2.D3.B4.B5.①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家国情怀的本土属性,传统节日仪式是人们了解、认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②仪式是节日文化记忆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集体意识表达的重要形式,节日仪式参与者的个体文化意义容易得到满足与被认可。③庆祝节日的标志在于,“它只是对参加到其中去的人才具有某种意义”,需要主动、自觉、直接和有意识的“过节”经验,进而真正构建起自己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论据支撑;论证特点;社科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1.C“传统节日仪式都是通过主题设置来增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的”说法错误,传统节日仪式“通过民族历史文化符号的呈现来塑造公众的国家认同感”。

故答案为:C。2.D“只有过节者‘绝对在场’,主动、直接投身到节日的活动中,才能……”错误,说法绝对,原文说“重要的是过节者的‘绝对在场’投身到节日的经验活动中”。

故答案为:D。3.B项包含了“尚圆”情结,其他选项没有体现“尚圆”情结。

故答案为:B。4.B“目的是让世界人民都能理解并接纳”错误,目的中“接纳”解读不妥。

故答案为:B。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传统节日是一种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的公共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呈现了天人合一、家国情怀等具有本土属性的核心价值。所以,中国传统节日也就成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更是维系家庭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精神纽带”“仪式是伴随传统节日的发展而出现的,它赋予不同传统节日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是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文化记忆传承的载体,仪式同时也是民族集体意识表达的重要形式。这是因为,通过仪式,不仅个体存在的文化意义得到满足与被认可,而且节日仪式的参与者也由此获得了强烈的集体认同感”;材料二,可以说,如游戏一般,节日“同戏者”用真实的感受和经验充实着节日时间内容,节日庆祝的标志在于,“它只是对参加到其中去的人才具有某种意义”,需要的是主动、自觉、直接和有意识的“过节”亲身经验。据此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①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家国情怀的本土属性,传统节日仪式是人们了解、认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②仪式是节日文化记忆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集体意识表达的重要形式,节日仪式参与者的个体文化意义容易得到满足与被认可。③庆祝节日的标志在于,“它只是对参加到其中去的人才具有某种意义”,需要主动、自觉、直接和有意识的“过节”经验,进而真正构建起自己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现代文阅读Ⅱ密室

[西班牙]索莱达·普埃托拉斯我终于敢进入他的圣殿了,就是那个位于走廊尽头、总是上锁的房间。就在今天上午,我突然发现加夫列尔把钥匙放在了厨房隔板的最高一层上。我思忖着:出于什么原因,他把钥匙放到那儿了?也许他认为那隔板是个藏东西的好地方。我拿到了钥匙,等了一阵子,以确定加夫列尔不是有预谋地把钥匙放在了隔板上,而是无意识地随手这样做了。我知道,要是加夫列尔在密室里看到我,他会大吼一声,或者推我一下子,会暴跳如雷。谁知道事情会如何收场呢?也许是以我独自留在房子里而告终。“算了,去你的吧!”我喊道,钥匙在锁眼里转动,我马上就要踏进你的藏宝室了。我已经厌倦你的秘密,厌倦了你如此小心翼翼地守卫着的圣殿!让你的一切秘密都见鬼去吧!什么密室呀!当我身临其境时忍不住说道。屋顶上有个灯泡,由一根电线连接着,灯光照亮了这个杂乱无章的空间;里面充斥着箱子、堆积在一起的报纸和袋子,大小不同的袋子,有纸袋子,还有塑料袋子。所有的东西没有任何指示标签,这使我产生了戒备。我推断,或许这些秘密文件和物品的次序——或无序——就是标示,因此我必须加倍小心,如果决定想检查什么的话,一定要把东西放回原处。实际上,我突然间什么都不想看了。那个房间里堆满了东西,味道难闻,我差点就要关灯,走出去,锁门,把钥匙在锁眼里转上一圈,然后把它放回我找到它的那块隔板上。是什么使我最终没有离去呢?是什么使我逗留在这里呢?我觉得事情很简单。一走进密室,我的恐惧就烟消云散了。数月来,数年来,我一直在期盼着,同时也害怕走进加夫列尔的密室,而当最终走进来后,我却感到十分平静。可能我后来睡着了,因为我突然发觉光线是直射进来的,从房顶上一扇脏乎乎的密封玻璃天窗射进来的。我想,中午了,然后瞥了一眼表,并证实是十二点整。于是我想起了以前几次我不知不觉睡过去的事——既不是夜里也不是午休,而是在根本和休息睡觉之类没有任何关系的地点和时间。这种事并不经常发生,只有过那么几次。有一次我在婶婶面前睡着了,那时候我还小,当时她一口咬定我偷了叔叔的牙刷。我特别想告诉婶婶,我不会去偷东西,即使偷,也不会去偷叔叔的牙刷。难道我自己没有牙刷吗?可是我恍惚记得,在我睡着之前,婶婶好像跟我解释过,说那个牙刷是别人从德国还是美国带回来的,毛刷里有一个小小的橡胶钉,能刷到牙缝里。我叔叔特别喜欢它,于是又请人帮他带更多同样的牙刷,但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带回来,所以对现在这把独一无二的牙刷宝贝异常。我醒过来以后知道了一切。我看到婶婶从房间里走出去,她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惊讶,甚至是恐惧。那件事过了很久,就在我上中学的最后一年,我再一次突然睡着了。那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起初我没有注意到,在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名单上,排在我前边的女孩子们都已经不在学校了,我一下子变成了高年级名单上的第一名。而那些人数众多的女孩,她们的突然离开,使得我一下子置身危险的最前沿——我要负责在每节课之间摇铃,而如此重大的责任落到我的肩上总会使我惊恐万分!那天,在拥挤不堪的公共教室里,当负责最后三个学期的嬷嬷点到我的名字,让我去拿那个躺在桌子上的镀金金属铃时,我才突然明白一切。于是我睡着了——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听到远处微弱的铃声,迷迷糊糊地庆幸不是自己在走廊里穿梭,摇动那个让我害怕的铃铛。从那以后我害怕所有的铃铛。它们像是在命令我,胁迫我,把时间分割开,把我拖入昏睡之中。这回是我一生中第三次不分时间地点地突然睡着了,而且就在加夫列尔来无踪去无影的密室里。我想起了几年前加夫列尔突然决定把门锁上,是因为打扫卫生的那位女士有一天进了那间屋子,扔掉了一些她以为该扔掉的纸张,她把一切都搞得乱七八糟!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它让我着迷的,从睡梦中恢复过来以后,我边用眼睛扫视着遮住墙面的成堆的报纸、箱子和各种尺寸的袋子,边暗自思忖着。我记起来了,是他先开始着迷的。当他决定把房间锁起来,把钥匙藏进他的钥匙环起,那个房间就变成了他在这个家的中心。我以前从没想过要进去看看。它开始勾起我的好奇心,甚至怨气,是因为他从没跟我说过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从没告诉过我在这一切的后面是否隐藏着什么计划。数年来,这间密室一直在我的目光之外。我们要它干什么﹖这是什么东西?原来在你看来,别人不看的东西就不存在,于是这个房间里的东西就不曾在过,现在呢,因为房间锁了,而你把钥匙忘在了厨房的隔板上,或者是你把它藏在了那里,于是我进来了,此时此刻,它才存在!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里成堆的报纸、箱子,还有这些大小不同的袋子,这让我很难打起精神,我已经不想看什么、不想找什么了。于是它继续不存在……我置身密室里,就好像我没在里边,好像它不存在一样……我突然间感到非常悲伤和悔恨,这个密室的不存在使我个人非常痛苦,好像它的消失都是我的责任,是因为我的闯入。我必须尽快离开这里!尽管还坐在地上,我叫喊道,也许这个密室的不存在会传染我、污染我,我也会消失的,我也不再存在了!我不能再睡过去,我不能冒那个风险。我站起身,关掉灯,走出房间,锁上门,把钥匙放在厨房的隔板上的旁边。这一天真是漫长呀!我差点儿消失不见了,真万幸,我全身而退!我感觉迷茫、软弱无力,恍恍惚惚,我曾经那么接近那个秘密的边缘……(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能进入加夫列尔的密室,是因为加夫列尔知道“我”的想法,故意把钥匙放在厨房隔板的最高一层上。B.加夫列尔密室中的物品看似摆放毫无次序,实则是假象,是用来防止他人进入密室的标志。C.因为“我”考了高年级的第一名,学校让“我”负责在每节课之间摇铃,“我”不愿意。D.“我”在密室里没有大的发现,只看到了成堆的报纸、箱子,还有大小不同的袋子等杂物。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内容涉及“我”进入“密室”前的想法和进入“密室”后对“密室”的猜想。B.小说详略得当,略写了第一次出现了突然睡着的情况,详写了第二次突然睡着的情况,突出“我”的害怕心理。C.小说以“我”的角度来观察密室,让读者更加有代入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D.小说中多处通过对“光线”或者“灯”的描写营造气氛,如文中画波浪线处通过描写营造压抑的气氛。8.请简要梳理小说中“我”对密室态度的转变过程。9.小说在叙述中插入了“我”两次突然睡着的经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充满好奇、担忧,想要进入,又怕引起加夫列尔的暴怒。②有点失望,在密室内一无所获。③急切逃离,密室让我感到悲伤和悔恨。9.①丰富了“我”的形象,帮助读者理解“我”在密室突然睡着的原因。②三个故事通过“突然睡着”这一细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③形成故事套故事的叙事方式,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深入,有层次感。【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外国小说;赏析、品味句子所蕴含的人物情感【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心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4)本题考查把握插叙的作用的能力。作用为: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结构紧凑;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细节,从而升华主题。6.A项,“知道‘我’的想法,故意把钥匙放在厨房隔板的最高一层上”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而你把钥匙忘在了厨房的隔板上,或者是你把它藏在了那里”,表明无此意。

B项,“实则是假象,是用来防止他人进入密室的标志”说法错误,文中这只是“我”的猜想。

C项,“因为‘我’考了高年级的第一名”说法错误,“我”因字母排序成了高年级的第一名。

故答案为:D。7.B文中对于“第一次、第二次出现的突然睡着的情况”的描写无详略之分。

故答案为:B。8.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

“我终于敢进入他的圣殿了,就是那个位于走廊尽头、总是上锁的房间”即充满好奇、担忧,想要进入,又怕引起加夫列尔的暴怒。

“什么密室呀!当我身临其境时忍不住说道”即有点失望,在密室内一无所获。

“实际上,我突然间什么都不想看了。那个房间里堆满了东西,味道难闻,我差点就要关灯,走出去,锁门,把钥匙在锁眼里转上一圈,然后把它放回我找到它的那块隔板上”,即急切逃离,密室让我感到悲伤和悔恨。

故答案为:①充满好奇、担忧,想要进入,又怕引起加夫列尔的暴怒。②有点失望,在密室内一无所获。③急切逃离,密室让我感到悲伤和悔恨。9.本题考查把握插叙的作用的能力。

“可能我后来睡着了,因为我突然发觉光线是直射进来的,从房顶上一扇脏乎乎的密封玻璃天窗射进来的”“有一次我在婶婶面前睡着了,那时候我还小,当时她一口咬定我偷了叔叔的牙刷”“这回是我一生中第三次不分时间地点地突然睡着了,而且就在加夫列尔来无踪去无影的密室里”,人物形象方面,丰富了“我”的形象,帮助读者理解“我”在密室突然睡着的原因。情节方面,形成故事套故事的叙事方式,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深入,有层次感。主题方面,三个故事通过“突然睡着”这一细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故答案为:①丰富了“我”的形象,帮助读者理解“我”在密室突然睡着的原因。②三个故事通过“突然睡着”这一细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③形成故事套故事的叙事方式,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深入,有层次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一:杜甫,字子美,京兆人。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左拾清,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庭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汉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容,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未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材料二: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武将出A冠B钩C于帘者三D左右E走报F其母G力救H得止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也可以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B.“绝言者路”与“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两句中的“绝”字词义相同。C.“因客未阳”中的“客”与“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日”词类活用不同。D.按,意为“考察”,与“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中的“按”字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进士考试落榜,后因献赋颂三篇得到玄宗赏识才开始了仕宦之途,先后任河西县尉、右卫率府胄曹参军。B.杜甫好友房珀被撤了宰相,杜甫为此上疏肃宗,结果被肃宗责罚,在宰相张镐的劝说下,肃宗才没有追究。C.严武家与杜甫家是世交,严武对待杜甫十分友好,而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帽子都不戴,有时喝醉酒后还站到严武的床上。D.世人都传说李白是喝醉了酒乘船时看见月亮的影子便弯下身子去捞而淹死的,与《太白墓志》记载不一致。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②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14.材料一是如何记载杜甫之死的?材料二中作者对杜甫死因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答案】10.ADG11.B12.A13.①杜甫的家人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②李白病得很重,有一万卷手书的草稿,还没有修改定稿,他在病床上把文稿交给我,让我作序。14.杜甫被洪水困在末阳,十多天没吃东西,县令把他接回来后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结果杜甫大醉,当晚就去世了。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杜甫死于饮酒是野史,不足信。【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附参考译文】材料一: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客居在吴越、齐赵等地。杜甫考进士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和南郊,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玄宗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玄宗)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杜甫)不接受,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想要从鄜州奔赴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拜见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绾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瑁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庭兰被撤了宰相一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人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火,拾橡栗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坐具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崔肝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未阳,游览南岳庙时,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未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材料二:世人都传说诗人李白是在当涂的采石矶因喝醉了在长江上划船,见到水中月亮的影子便俯身去捞,结果失足落水身亡,所以采石矶也就有了捉月台这一地方。我考察李阳冰为李白所作的《草堂集序》中说:“我做当涂县令时,李白病得很重,有一万卷手书的草稿,还没有修改定稿,他在病床上把文稿交给我,让我作序。”又有李华所著《太白墓志》也说:“李白写了《临终歌》而死。”据此可知,世间所流传的李白死因实在是不能相信,这和传说杜甫因喝了白酒又吃了烤牛肉饱胀而死一样(都是毫无根据的)。10.句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

“武将出冠”句意完整,之后断开。

“钩于帘者三”,数量词放在最后,定语后置,之后断开;

“力救得止”省略主语,之前断开。

故答案为:ADG。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11.B两句中“绝”字的词义不同,前者是“断绝”之意,后者是“飞越”之意。

故答案为:B。12.A“先后任河西县尉、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说法错误,原文“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没有接受河西县尉官职。

故答案为:A。13.(1)“寓”,寄居;“许”,允许;“省视”,回家看望。

(2)“亟”,病得很重;“修”,修改定稿;“俾”,让。

故答案为:①杜甫的家人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②李白病得很重,有一万卷手书的草稿,还没有修改定稿,他在病床上把文稿交给我,让我作序。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第一问,“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未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即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未阳,游览南岳庙时,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未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第二问“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即据此可知,世间所流传的李白死因实在是不能相信,这和传说杜甫因喝了白酒又吃了烤牛肉饱胀而死一样(都是毫无根据的)。

故答案为:杜甫被洪水困在末阳,十多天没吃东西,县令把他接回来后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结果杜甫大醉,当晚就去世了。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杜甫死于饮酒是野史,不足信。古代诗歌阅读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姜夔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注]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注]轻盈:与下句中的“端正”意思相同,借指为歌妓。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垂灯”照应了“岁暮”二字,描绘了人们张灯结彩迎新春的景象。B.下阕开头五句词人描绘了青年时代畅游名都、出入歌馆的浪漫生活。C.全词结尾词人自我宽慰,春天马上要来了,到时寻春觅花做伴。D.本词与词人的《扬州慢》一样,都能给人以“黍离之悲”之感。16.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欢意少”的原因。【答案】15.D16.①岁暮时节,漂泊他乡。②美好年华已逝。也曾“轻盈换马,端正窥户”,而如今“天涯羁旅”。③怀才不遇,人海沉沦。文章再好没有用,只能“寻花伴侣”。【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15.D“黍离之悲”错误,《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写岁暮感怀。上片由辞旧岁引发无限的身世感、人间愁;下片转入忆昔再回到感叹如今的文才难展、身世飘零。

故答案为: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姜夔一生江湖飘零,因人作客,仕途上坎坷失意,经济上困顿拮据。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岁末,姜夔孤身客居绍兴,耳闻四邻箫鼓迎岁之声,感慨万端,遂写此词抒怀。

姜夔此词一般理解为是姜夔抒写身世总结自己而作。起笔三句写岁暮光景:“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开端对句点染了过年的气氛,却隐约流露些许清冷的韵味,故紧承以“匆匆时事”之慨。下两句顺势展开,倾诉自我情绪:“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由于悲从中来,自然不吐不快,于是写词抒发:“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

“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此情不应限于别情,应该包括作者历年所承受的各种人间遗憾。

下片“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这五句回味了青年时代畅游名都、出入歌馆的一段浪漫生活,颇有回首当年感慨系之的意味。以下折回现实,发出了怀才不遇、人海沉沦的满腹牢骚:“文章信美如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作者多才多艺,屡试不第,一生坎坷,靠朋友周济游食四方,对才士惯常的失意生涯体验尤深,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深长感叹。至此失意的郁愤喷涌到极境。末以寻花为伴聊以自解:“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作者无奈,在这种“文章信美如何用”的年代,写得好词的词人只论为四海飘零。那也没法,只好去改行养花而不写文章了。也只有在这个时代,这种社会状态下,词人也只有发牢骚的能耐。

故答案为:①岁暮时节,漂泊他乡。②美好年华已逝。也曾“轻盈换马,端正窥户”,而如今“天涯羁旅”。③怀才不遇,人海沉沦。文章再好没有用,只能“寻花伴侣”。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望海潮》中,写出了钱塘江涨潮时江水澎湃浩荡的景象和江潮的气势的两句是“,”。(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两句写出了洞天石扉打开前惊心动魄的气势。(3)贾谊《过秦论》中,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他做的这些事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以至“,”。【答案】(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2)列缺霹雳;丘峦崩摧(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堑、霹雳、峦、摧、抱怨。

故答案为:(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2)列缺霹雳丘峦崩摧(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常言道,“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午间小憩是恢复身体的重要方式。那么,怎样午睡更科学?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内,以免醒后陷入“迷糊”状态。午睡时间应尽量安排在下午三点以前,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扰乱生物钟。除了午睡时间,____。很多人午睡这后不仅疲劳未减,进而感觉自己腰酸背痛,很可能就是因为午睡姿势不对引起的。由于条件限制,午休时趴着睡是许多上班族的真实写照。殊不知,吃饱饭后趴着睡,大量血液会流入肠胃系统,更容易让大脑缺血缺氧;而且胃部被压迫,极易造成胃部胀气。因此,午饭结束后应休息半小时左右再睡,以让肠胃充分消化食物。其实,睡不睡午觉,____。202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午睡的频率会受到自身基因的调控和影响。因此,____,就不必因为午睡的好处而盲目改变习惯。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信息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午睡的姿势也很重要;②也与自身基因有关;③如果没有午睡习惯19.很多人午睡过后不仅疲劳未减,反而感觉自己腰酸背痛,很可能就是午睡姿势不对引起的。【知识点】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句补写【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分析语段的特征;检查样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