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03 世界史选择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抢分秘籍(解析版)_第1页
通关03 世界史选择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抢分秘籍(解析版)_第2页
通关03 世界史选择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抢分秘籍(解析版)_第3页
通关03 世界史选择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抢分秘籍(解析版)_第4页
通关03 世界史选择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抢分秘籍(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通关03世界史选择题专练目录【中考预测】本部分对世界史进行高度概括,并明确考试方向。【抢分通关】精选2023年各省市中考真题与2024年名校模拟题,讲解通关策略(含新考法、新情境等)古代世界不同地区创造了不同文明,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世界文明;近代世界是资产阶级从思想、政治、技术等方面不断打破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探索过程,同时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现代世界是人类不断追求和平与发展、推动世界发展的奋斗历程。这部分考查的重点包括古代不同地区的独特文明,资产阶级从思想、制度、科技走向近代的历程;社会主义力量的建立、发展与创新,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发展。一、古代亚非欧文明1.(2023湖南株洲)【图片史料】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A.金字塔B.楔形文字C.《汉谟拉比法典》D.司母戊鼎【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文明成果属于古埃及的。”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呈锥体状,下底为正方形,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的“金”字,故被中国人称为“金字塔”。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和高超的技术,表现出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A项正确;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排除C项;司母戊鼎是中国的古代文明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江苏泰州)学习历史要基于史实得出客观的结论。下列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十二铜表法》——完全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C.《拿破仑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答案】A【详解】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排除B项;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排除C项;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湖北黄冈孝感咸宁)【史料实证】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定全统计《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涉及内容归类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租货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雇佣第35-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购买、交换第89-96条、第117-119条借贷这表明古巴比伦(

)A.法律体系完善 B.商品经济活跃 C.民主政治发达 D.社会等级森严【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涉及内容归类:租货;雇佣;购买、交换;借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B项正确;法律体系完善,在一部《汉谟拉比法典》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民主政治发达,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只是体现“《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排除C项;社会等级森严,题干内容无法体现,题干内容只是体现“《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四川泸州)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反映了(

)A.古典文化的再复兴 B.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C.文明进程的延续性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可知,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成果,说明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D项正确;材料只说了古典文化,没有涉及复兴,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了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成果,没有体现文明与文明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中除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其他的文明都中断了,所以没有体现文明进程的延续性,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湖北武汉)【史料实证】有学者写道: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打败波斯,重修巴比伦,试图实现希腊和波斯的完全统一。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这说明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

)A.文化和精神的力量 B.民主和法制的影响C.商业和贸易的作用 D.礼仪和服饰的规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和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推动了希腊文化向外传播。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行动将希腊文化和东方文明相融合,为后世的文化交流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材料说明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文化和精神的力量,A项正确;民主和法制与材料“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希腊文化向外传播,没有涉及商业和贸易,排除C项;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行动将希腊文化和东方文明相融合,重视礼仪和服饰的规范的说法是片面的,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湖南长沙)【史料实证】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为限制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罗马颁布了(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限制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一番斗争,罗马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法典,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颁布的时间是529年,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文献,排除D项。故选B项。7.(2023江苏宿迁)《荷马史诗》是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这一遗产可以用来研究()A.希腊的早期社会 B.雅典的民主政治C.罗马的法制建设 D.两河流域的文明【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前11一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A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荷马史诗》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记录,时间不符,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两河流域的文明属于亚洲文明,《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排除D项。故选A项。8.(2023广州深圳)罗马不再是拉丁-罗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材料指出罗马(

)A.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 B.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C.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 D.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特征【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罗马不再是拉丁-罗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可知,罗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的其他文化发生交流和传播,同时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C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罗马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未涉及早期法律制度,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罗马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未体现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罗马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未阐述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9.(2024云南二模)文字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也形成了各自的雏形,社会成员中出现了等级和阶级观念,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发展日趋完善,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有些地方出现了城市中心,这是文明的定义。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奴隶制文明不包括(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日本【答案】D【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在本州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综上所述,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奴隶制文明不包括日本,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A属于世界上最早出现奴隶制文明的国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属于世界上最早出现奴隶制文明的国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属于世界上最早出现奴隶制文明的国家,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唯物史观】西方学者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期间,在北纬30度左右,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等提出各家学说,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相继出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东西方同时取得思想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鼓励新思想的提出 B.杰出思想家的大量涌现C.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转型 D.东西方之间的相互交流【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哲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都影响深远,结合唯物史观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东西方同时取得思想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转型,C项正确;统治者的态度属于重要因素,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A项;杰出思想家的大量涌现属于表现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当时交通比较落后,因此东西方之间的相互交流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二、封建时代的欧洲与亚洲11.(2023贵州铜仁)【史料实证】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A.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详解】据题干“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可知,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生产和生活设施齐全,生产和生活所需物品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特点,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A项正确;城市自治是在新兴城市出现之后,与欧洲庄园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的特点,不能体现王权专制的色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而不是商品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3广东)【史料实证】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表明庄园法庭对违法公共规则的行为进行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庄园秩序的作用,D项正确;“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不代表危及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项;庄园法庭的审判不会扩大城市的自主权,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13.(2023福建)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A.推动城市兴起 B.关注人的发展C.摆脱教会控制 D.强化国王权力【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大学既关注学科的实用性,又关注人的自身发展,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涉及城市兴起,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体现摆脱教会控制,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阐述强化国王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3广东深圳)【图片史料】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A.古代亚非文明 B.欧洲封建时代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夺【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可知,封君和封臣是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欧洲封建时代,B项正确;题干材料不涉及亚非文明,排除A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开始被称为近代文明的曙光,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早期殖民掠夺,排除D项。故选B项。15.(2023湖北天门、潜江、仙桃、江汉油田)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明治维新【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中“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可以得出,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的主要原因是大化改新,B项正确;大和统一是指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与唐朝无关,排除A项;幕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晚期的日本,排除C项;明治维新是指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的改革,与唐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3湖南长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

)A.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C.传播了欧洲文明的成果D.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表明阿拉伯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充当了使者的角色,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沟通上的角色,与建立帝国无关,排除A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展示的传播的中国和印度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三、走向近代17.(2023河南)【时空观念】观察下图可知,这些城市的相似之处是(

)A.经济发达 B.文化繁荣 C.社会稳定 D.交通便利【答案】D【详解】观察题干图示可知,中世纪城市都分布在主要的商路上,说明这些城市的相似之处是交通便利,D项正确;题干图示不能看出经济发达;题干图示不能看出文化繁荣,排除B项;题干图示不能看出社会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18.(2023北京)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A.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B.人文主义思潮流行C.绘画艺术蓬勃发展 D.近代自然科学奠基【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因此会出现“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B项正确;租地农场的出现和文化无关,排除A项;绘画艺术与文学无关,排除C项;近代自然科学奠基是16世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19.(2023北京)【史料实证】马铃薯(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我国出现这一记载的历史背景是(

)A.遣唐使来华 B.中世纪城市兴起C.封建庄园的衰落 D.新航路的开辟【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马铃薯(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可知,美洲等农作物传播到中国明朝,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物种的交流,D项正确;遣唐使来华与明朝不符,排除A项;中世纪城市兴起不会引发物种传播,排除B项;封建庄园的衰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0.(2023内蒙古赤峰)【史料实证】“它(指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这表明(

)A.欧洲社会开始关注东方 B.欧洲人开始早期殖民掠夺C.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答案】C【详解】据题干“它(指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开始成为一个整体,C项正确;题干未反映欧洲对东方的关注,排除A项;早期殖民掠夺在新航路开辟后,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才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21.(2023黑龙江牡丹)【示意图史料】三角贸易是欧洲殖民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下图方框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酒 B.黄金 C.黑人奴隶 D.机械制品【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从非洲运往美洲的是黑人奴隶,C项正确;酒是欧洲运往非洲的物品,排除A项;黄金是美洲运往欧洲的物品,排除B项;机械制品是欧洲运往非洲的物品,排除D项。故选C项。22.(2024云南二模)【史料实证】古巴有句民谚:“糖是用血造出来的。”13世纪蔗糖价格昂贵,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由于甘蔗种植获利丰厚,16世纪,葡萄牙人将甘蔗和黑人引进美洲,扩大蔗糖生产。加勒比地区的甘蔗种植园不断发展,种植园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奴隶贸易的发展。这主要反映了(

)A.奴隶贸易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手段 B.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和残酷C.欧洲商业中心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D.三角贸易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由于甘蔗种植获利丰厚,16世纪,葡萄牙人将甘蔗和黑人引进美洲,扩大蔗糖生产。加勒比地区的甘蔗种植园不断发展,种植园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奴隶贸易的发展。”可知欧洲殖民国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开始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即“三角贸易”,材料主要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和残酷,B项正确;奴隶贸易不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手段,排除A项;欧洲商业中心向大西洋沿岸转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殖民掠夺促进世界市场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23.(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其中,经济结构占有决定性优势指的是(

)A.封建经济开始衰落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大机器生产的推广 D.“蒸汽时代”的到来【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从经济角度分析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项正确;封建经济开始衰落是15世纪某一时期欧洲经济状况的一种,但不是这一时期欧洲经济结构的决定性优势,排除A项;“大机器生产的推广”和“蒸汽时代”的到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中“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4.(2023广东)【图片史料】如图为1649年的英国版画《“颠覆”的世界》。该版画反映了当时(

)A.光荣革命已完成 B.社会秩序受到冲击C.君主立宪制确立 D.殖民霸主地位丧失【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649年的英国版画《‘颠覆’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几年反复斗争,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冲击当时的封建社会秩序,B项正确;1688年的光荣革命,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项;二战之后,确切标志是英国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的失败,这次失败,标志着英国正式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25.(2023湖北鄂州)【史料实证】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宪法设计的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A.君主立宪 B.三权分立 C.中央集权 D.地方分权【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可知,立法、司法、行政,三个权力分立,因此,体现的特点是,三权分立,B项正确;美国没有君主,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材料说的是联邦政府而不是说地方州政府,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6.(2023江苏宿迁)"国王顽固地拒绝了宣言的革命原则,而巴黎民众再一次战胜了王室的反对,以妇女为主的饥饿民众袭击了巴黎的面包铺,然后向凡尔赛的王宫进军。""宣言"指的是()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群众发表《人权宣言》,主张自由平等,国王顽固地拒绝了宣言的革命原则,而巴黎民众向凡尔赛的王宫进军,革命深入发展,C项正确;《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均是美国的法律文献,《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27.(2024云南二模)【比较归纳】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英、法、美三国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共同点主要表现在()A.均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B.均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C.均是深受启蒙运动的重要影响 D.均实行了军事独裁统治【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三国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的共同点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英法发展的障碍是本国的封建制度,美国发展的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A项正确;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英国没有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28.(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1793年,下层群众代表在给国会的请愿书中写道:“当一个阶级的人可以毫无顾忌地饿死另一个阶级的人时,自由不过是虚空的幻想;当富人用垄断对其同类操生杀大权的时候,平等也仍然是虚空的幻想”。这表明法国(

)A.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阶级对立已经不存在C.革命没有改变法国制度 D.下层群众掌握了政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当一个阶级的人可以毫无顾忌地饿死另一个阶级的人时,自由不过是虚空的幻想;当富人用垄断对其同类操生杀大权的时候,平等也仍然是虚空的幻想”可知,法国大革命后,下层群众并没有获得自由和平等,革命没有改变法国制度,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但材料中没有体现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排除A项;根据材料“当一个阶级的人可以毫无顾忌地饿死另一个阶级的人时”可知,法国大革命后阶级对立仍然存在,排除B项;根据材料“当富人用垄断对其同类操生杀大权的时候,平等也仍然是虚空的幻想”可知,法国大革命后,下层群众并没有掌握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29.(2024湖南二模)【】小华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整理了下图所示信息,由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引发一次制度变迁◆使用非革命的手段◆新国王由议会迎请◆此后确立君主立宪制度A.法国大革命 B.美国内战C.俄国农奴制改革 D.英国“光荣革命”【答案】D【详解】据材料“引发一次制度变迁;使用非革命的手段;新国王由议会迎请;此后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光荣革命后,新国王由议会迎请,并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D项正确;法国大革命运用的暴力手段,而不是和平手段,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美国内战时期是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斗争,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沙皇残余,与材料“新国王由议会迎请”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工业革命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30.(2023湖北天门、潜江、仙桃、江汉油田)【史料实证】“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出现材料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 B.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兴工业部门 D.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答案】B【详解】据题干“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可知,英国手摇纺纱机的工人数量不断减少,很多人因不适应改变陷入困境。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主要和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有关,B项正确;从工人数量的减少无法判断出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环境恶劣,题干内容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31.(2023湖北荆州)【史料实证】《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6月一起创办的报纸,报纸订户最多时达6000份左右,没有一家德文报纸“像《新莱茵报》这样有威力和影响,这样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该报纸(

)A.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 B.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C.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D.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答案】B【详解】由材料“像《新莱茵报》这样有威力和影响,这样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可知,该报纸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销售量巨大,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B项正确;巴黎公社运动发生在187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排除C项;题干和剩余价值学说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六、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32.(2023北京)【时空观念】对下侧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发展 B.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展 D.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答案】A【详解】根据图片墨西哥、巴西的信息可知,事件发生在拉丁美洲,且有玻璃瓦尔、圣马丁等人物,因此可知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发展,A项正确;明治维新发生在日本,地点不符,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印度,地点不符,排除C项;根据图片墨西哥、巴西的信息可知,事件发生在拉丁美洲,排除D项。故选A项。33.(2023江苏泰州)【图片史料】下图取材于某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对农奴获得“如此自由”理解正确的是(

)A.共同分享土地、权力和财富 B.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仅仅指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的俄国农奴制改革解读漫画可知,农奴仅仅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但是象征财富、土地和权力的蛋糕,他们却无权分享,D项正确;从漫画可以看出,分割象征土地、权力和财富蛋糕的没有获得自由的农奴,排除A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解放的,获得自由的农奴不会反对,“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既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漫画中看出,排除B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34.(2023内蒙古包头)【史料实证】19世纪中期,东西半球的俄国和美国分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劳动力都获得了解放。这是(

)A.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 B.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产物C.克里木战争失败的影响 D.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D【详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内战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被动的局面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结合题干材料“19世纪中期,东西半球的俄国和美国分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劳动力都获得了解放。”可知,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D项正确;美国内战前,南方实行的是种植园经济,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故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此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沙皇的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使得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的威信扫地,从而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也促进了农奴制度的衰败,这与材料中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没有关联,排除C项。故选D项。35.(2023湖南邵阳)在葛底斯堡演说之前,美国社会更常用由分离的州组成的“union”(联邦)一词指称美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多次使用“nation”(民族国家)一词指称美国,自此“nation”一词迅速成为主流用语。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独立宣言》宣告了国家独立 B.林肯废除黑人奴隶制C.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联邦制 D.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4月,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避免了美国的分裂。这与题干中的“自此‘nation’一词迅速成为主流用语”相符,D项正确;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发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宪法。由此可知,“《独立宣言》宣告了国家独立”并不是美国代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黑人奴隶制,这调动了黑人奴36.(2023湖南株洲)【史料实证】《全球通史》描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在19世纪70年代已大为流行起来。吃牛肉、穿长裤、携带雨伞、炫耀手表和钻石戒指等现象开始风靡一时。”该现象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一内容有关(

)A.废藩置县 B.建立新式军队 C.殖产兴业 D.提倡“文明开化”【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在19世纪70年代已大为流行起来。吃牛肉、穿长裤、携带雨伞、炫耀手表和钻石戒指等现象开始风靡一时。”可知,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日本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而出现的,日本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D项正确;废藩置县是政治措施,排除A项;建立新式军队是军事措施,排除B项;殖产兴业是经济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37.(2023河南)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A.推行地税改革 B.提倡“文明开化”C.注重示范引领 D.实行“废藩置县”【答案】C【详解】题干材料“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描述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中经济方面的措施,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C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地税改革,排除A项;提倡“文明开化”是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实行“废藩置县”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38.(2024云南二模)【唯物史观】光明中学历史学科社团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进行了资料查阅,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小结发言(如下表),其中属于观点的是()学生发言甲同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乙同学美国内战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丙同学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丁同学1862年联邦政府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观点指的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评价。“美国内战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是对美国内战所持的看法与评价,属于观点,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2年联邦政府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均是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个人主观看法,属于陈述,不属于观点,排除ACD项。故选B项。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近代科学文化39.(2023湖北黄冈孝感咸宁)【史料实证】《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表明(

)A.企业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产 B.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为时代潮流C.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 D.工业革命促进了应用技术的革新【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先进工业企业……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企业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技术创新说明企业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产,A项正确;材料展示的是企业追求技术创新,无法说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为时代潮流,也没有正面展示科技创新对工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排除BC两项;材料重点反映的不是工业革命促进了应用技术的革新这一影响,而是企业主动推动科技创新并利用科技创新服务于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40.(2023甘肃金昌)【史料实证】右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学习卡片,根据卡片内容判断,该小组学习的主题是(

)新理论:电磁感应、细胞学说、有机化学……新技术:电动机与电器、内燃机与汽车、材料合成……新行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新组织:福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西门子公司……A.工厂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近代科学和文化【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电磁感应”“内燃机与汽车”“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福特公司”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磁感应作为理论基础,出现了电和石油等新能源,出现新的交通工具,汽车以及福特的汽车流水线生产,B项正确;工厂制度的建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41.(2023甘肃兰州)【唯物史观】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中有“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的记述,这提醒我们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做到(

)A.保护环境 B.控制人口增长C.注重农业生产 D.节约能源【答案】A【详解】据题干“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造成大量的毒雾,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这告诉我们,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毒雾夺去了人的生命,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农业生产,排除C项;题干重在强调保护环境,而不是节约能源,排除D项。故选A项。42.(2023湖北武汉)【史料实证】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宇宙的奥秘:行星围绕太阳转,卫星围绕行星转,彗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主要反映了人类对(

)A.社会转型的回应 B.现世生活的批判C.客观世界的认识 D.自由平等的渴望【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宇宙的奥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C项正确;社会转型指的是社会有一种历史形态过渡到另一种历史形态,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人类对社会转型的回应,排除A项;现世指的是现在的世界,材料没有涉及对现世生活的批判,排除B项;题干材料是牛顿的科学成就,体现不出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排除D项。故选C项。八、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43.(2023四川遂宁)【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请运用这种方式对以下四幅图片进行观察分析,我们能得出的整体认识是(

)A.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演变过程B.展示了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历程C.揭示了推动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D.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答案】A【详解】据所学可知,A图反映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扩军备战,导致一战爆发的内容,即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的演变过程,A项正确;B图主要反映的是欧洲,不能展示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C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能揭示推动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排除C项;D图反映的是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不能体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排除D项。故选A项。44.(2023北京)有学者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霸权开始削弱,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该学者旨在说明一战(

)A.爆发的原因 B.复杂的进程C.战争的性质 D.深远的影响【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霸权开始削弱,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可知一战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D项正确;一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一战的经过包括,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转折点凡尔登战役等,排除B项;一战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45.(2023福建)某同学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词:马克思、巴黎公社、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据此可知,该小论文的标题是(

)A.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 B.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C.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 D.苏联模式的形成过程【答案】B【详解】根据关键词“马克思、巴黎公社、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并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也就是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综上可知该小论文的标题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B项正确;巴黎公社、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都不属于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排除A项;关键词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无关,排除C项;苏联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巴黎公社与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6.(2023四川遂宁)【史料实证】在电影《我的1919》里,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段话中的“和约”是指(

)A.《凡尔赛条约》 B.《联合国家宣言》C.《九国公约》 D.《开罗宣言》【答案】A【详解】据题干“《我的1919》”“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和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和约”是指《凡尔赛条约》。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力转让给日本,A项正确;《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是1942年,排除B项;《九国公约》签署是1922年,排除C项;《开罗宣言》发表是1943年,排除D项。故选A项。47.(2023福建)【图片史料】时政漫画是历史的一种遗存元素。下图漫画(

)A.揭露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罪行 B.体现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C.再现1940年人们的抗议场面 D.预测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这幅1919年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等待签署的合约”指的是巴黎和会后的《凡尔赛和约》,画面左侧是一个哭泣的孩子,在他的旁边有一个“1940年那些合格应征入伍的人”的标志,这体现出和约只是维持了短暂的和平,国际社会的矛盾依然突出,面临战争的危险,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D项正确;1919年法西斯国家尚未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排除B项;漫画发表于1919年,排除C项。故选D项。48.(2023湖北黄冈孝感咸宁)【史料实证】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由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

)A.沿袭西方的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C.照顾了农民利益 D.协调了经济比例【答案】B【详解】据题干“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可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重在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相关内容能反映苏联的工业化沿袭了西方的道路,排除A项;“照顾了农民利益”、“协调了经济比例”的说法与题干“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49.(2024湖南二模)2024年是列宁同志逝世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指的是在列宁领导下(

)A.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B.俄国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C.法国建立了巴黎公社 D.古巴挫败入侵势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B项正确;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是在“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之前,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终失败了,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排除C项;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十月革命之后,是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飞跃,排除D项。故选B项。50.(2024湖北二模)《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C.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D.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国家实力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开始改变,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项正确;一战后资本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排除A项;一战后,欧洲实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话语权没有失去,排除C项;美国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俄国在一战中损失巨大,排除D项。故选B项。

九、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51.(2023湖南郴州)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事件与之有关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这是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B项正确;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排除C项;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排除D项。故选B项。52.(2023四川省达州)1933年,某国的领导人在就职演说中讲到:“我们最大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以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为此,他推行了哪一措施(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投资大量公共设施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我们最大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以做”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所采取的措施,为了让人民有工作可做,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大量公共设施,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工业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排除D项。故选B项。53.(2023云南)【史料实证】这场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2月结束,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损失约150万人,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该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德军突袭波兰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因此,该战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项正确;凡尔登战役爆发于1916年,德军于1939年突袭波兰,1944年英美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均与题干“1942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54.(2023湖南怀化)【时空观念】时空坐标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图是小明同学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空坐标图,图中时间与事件对应有误的是(

)【答案】C【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因此,C项时间与事件对应有误,符合题意,选择C项;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55.(2024云南二模)【】罗斯福新政期间,出现了社会安全保障基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一系列国家机构和国有企业,帮助美国缓解了经济危机。这体现新政的特点是()A.国家干预经济 B.实行计划经济 C.整顿金融体系 D.推行“以工代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期间,出现了社会安全保障基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一系列国家机构和国有企业,帮助美国缓解了经济危机。”并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缓和了矛盾,A项正确;美国只是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市场调节仍然存在,并非实行计划经济,排除B项;“整顿金融体系”只是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并非新政的特点,排除C项;“推行‘以工代赈’”只是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并非新政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十、二战后的世界变化56.(2023辽宁锦州)【史料实证】1947年3月,美国总统在演说中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此后。美苏冷战开始。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

)A.罗斯福新政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新经济政策【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美苏冷战开始”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正式阐述美国对苏联政策及整个对外方针,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权”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发生在1933年,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的西欧经济的援助,是美苏冷战,美国经济上的表现,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57.(2023湖北鄂州)【时空观念】读下图,该图说明(

)A.北约与华约对峙局面形成 B.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C.雅尔塔体系形成 D.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B项正确;北约与华约对峙局面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与材料反映的德国分裂无关,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是指雅尔塔会议上所确立的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和秩序,与材料反映的德国分裂无关,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于1947年,排除D项。故选B项。58.(2023江苏宿迁)二战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来自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而来自美国的政治控制也在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此,他们主张()A.成立欧盟 B.对抗苏联的威胁C.欧洲联合 D.摆脱美国的控制【答案】C【详解】从材料可知,面对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欧洲(指西欧各国)逐步认识到必须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开始了欧洲联合的进程,以应对美苏的压力,C项正确;成立欧盟是欧洲联合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主张成立欧盟,排除A项;对抗苏联的威胁和摆脱美国的控制是欧洲同时要应对的,是他们主张联合的原因,BD项表述不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