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教联体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教联体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教联体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教联体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教联体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教联体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阅读(共52分)1.(1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向善而生,终遇美好①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善良的源泉来自于人的内心,心存善念的人观世界②心中充满恶念的人,看别人的眼光就会变异,而心中充满友谊、宽容的人,两人坐于蒲团之上,相论许久。”苏东坡问佛印:“在你的慧眼看来,佛印只是赞道:“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却把话题转到了佛印身上,苏东坡哈哈大笑,而佛印只是笑而不语,与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③善良,很普遍,却又很珍贵。“勿以善小而不为④善和恶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线之距。丰子恺先生的回忆录里面记载着一段关于他的恩师李叔同的轶事。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他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下课后,用很和缓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闲书,刚要申辩,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⑤在善面前,只有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尘世间的浮华光景早已退却,只有一个平等和应该尊重的灵魂。⑥善良比聪明更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他本来也可以有另外的选择。在大火中救出2岁幼童,却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的杨科璋,也有父母兄弟。但是他们的选择却让我们钦佩不已。⑦所以生而为人,愿你善良如初。“善良”“奉献”的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纵然岁月流逝,我们的身边从不缺善良的人,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婆婆陈贤妹、最美教师张丽莉……⑧法国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善良。善良即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向善是一种信念,它会指引人们穿越黑暗的方向,就有真心爱他人的基础和可能。“人性向善,犹水就下”,终会遇见生命中的一切美好。(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联系上下文,请为第⑥段补充恰当的事实论据。(4)文章第⑧段有什么作用?(5)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中充满恶念的人和心中充满友谊、宽容的人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B.当一个人心存善念时,他就是应该被尊重的,这与他的地位高低C.善良比聪明更简单,因而我们身边从不缺像杜富国、杨科璋、郭明义等等这些善良的人。D.向善是一种信念,纵使道路崎岖,它也会指引你遇见生命中的一切美好。2.(13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百合花(节选)茹志鹃①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②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③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上面撒满了白色的百合花。④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⑤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⑥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⑦“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⑧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⑨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⑩“那!……那我们送回去吧!”⑪“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⑫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⑬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走不几步,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⑭他已走远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1)小说围绕“我”和通讯员借被子展开,请把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我”和通讯员向年轻媳妇借被子→①→②→③(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分析句子中反映的人物心理活动)②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分析加点词语的具体含义)(3)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试分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百合花》人称视角的表达效果?3.(5分)阅读名著,完成问题。早在明清时代,就有学者对《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进行研究和考证:有的因为外貌特征,有的来自能力绝技,列举一个你熟悉的水浒人物及其绰号,并用两个四字词介绍其由来。示例人物:鲁智深绰号:花和尚由来:剃发为僧、背刺花绣人物:绰号:由来:4.(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战城南[唐]杨炯塞北途辽远,域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注】①白日:喻指君王。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析场景】甲诗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沙漠上;杏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图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2)乙诗颈联【悟情感】甲诗尾联既是写实,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3)乙诗尾联5.(14分)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辛仲甫①【甲】初,帝因谓赵普曰:“儒臣有武干②者何人?”普以知彭州、左补阙辛仲甫对。乃徙仲甫为西川兵马都监。于是召见,而试射。帝曰:“汝见王③明乎?朕已用为刺史。汝颇忠淳,若公勤不懈,不日亦当为牧伯④也。”仲甫顿首谢。帝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纵皆贪浊,亦未及式臣一人也。”既而有司命仲甫检视民田⑤择官代之。仲甫在彭州日,州少种树,暑无所休,郡人德之,名为“补阔柳”。(选自《续资治通鉴》)【乙】公(辛仲甫)尝为起居舍人,使契丹⑥曰:“中朝党进⑦者,真骁将也。如进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谓进本虏族,行伍中若进者不可胜数。”虏主少沮,意欲执之,今渝约见留,臣有死而已。尝笑李陵辈苟生甘耻于羊酪之城,度其志必不可夺也。(选自《玉壶清》)【注释】①辛仲甫,字之翰,山西孝义人,为郭崇幕僚。入宋后历官左补阙、知彭州,宋太祖称其“可用”,指军事才干。③王,指赵普,世称赵韩王,北宋开国功臣。④牧伯,古代称量才授官,选拔官吏。⑥虏主,北宋名将。文中的“进”即党进。(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字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因谓赵普曰——查字典,从“告诉”“认为”等义项中判断“谓”为“告诉”。B.名为“补阙柳”——联系上下文“郡人德之”老百姓想纪念他,推测其义为“命名”。C.虏所以固矜者——回忆“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推知“固”义为“顽固”。D.无足取也——联想到“不足为外人道也”句子推断其义为“值得”。(2)(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分治大篷,纵皆贪浊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B.设三衙统领军队。C.派文官担任各地方长官。D.设三司管理财政。(3)阅读文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①②题。于是召见,面试射。帝曰:“汝见王明乎?朕已用为刺史。汝颇忠淳,若公勤不懈①宋太祖“召见,面试射”后如何评价辛仲甫?②这句话体现了宋太祖对于手下臣子是什么态度?(4)文中的辛仲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二、表达(共68分)6.(7分)根据积累,完成问题。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典雅精致的昆曲、雍容华贵的京剧、轻柔婉转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戏曲种类繁多,百花齐放。她穿越斑lán舞台,云bìn珠花中,长袖盈风间,唱不完世间百世情。特别是国粹京剧以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造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家喻户晓的故事情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1)根据语境,在上文横线填入合适的汉字。①斑lán②云bìn(2)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B.轻柔婉转:形容声音回旋起伏,抑扬动听。C.栩栩如生:形容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D.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3)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充到相应的括号内。唯天下之至①能胜天下之至②,唯天下之至③能胜天下之至④。(选自《曾国藩家书》)A.巧B.诚C.拙D.伪7.(2分)虎,甲骨文写作,像有大口獠牙、长足利爪、瘦长身躯和尾巴的猛兽,因此,后多用来形容威猛的事物。民间文化对老虎独有偏爱,甚至神话传说,涉及“虎”字的俯拾皆是。小孩子长得白胖可爱”;精神旺盛叫“B”;本领大了叫“如虎添翼”;有点探险精神”;倒霉时也不含糊,叫“D被犬欺”。(请任选两空填入合适的含“虎”字的成语)8.(3分)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旗袍偏偏有一种魅力去迎合不同年龄的女人。七八岁的小女孩穿上旗袍,调皮中不失可爱,安静却又流露出活泼;二十多岁的女人再穿上旗袍________;三十多岁的女人换上旗袍;四十多岁的女人倘或穿上旗袍;________,________;即使是七八十岁的女人穿上旗袍,风韵犹存。在我心里,旗袍不是简单的服装①退去了青涩,展现的是干净,典雅②成熟中多了知性,高贵中多了稳重③有说不出的妩媚道不尽的风韵④朝气却有些羞涩,热情也有些矜持⑤经过岁月的积淀,满身的成熟,高贵A.④⑤②①③ B.④①⑤②③ C.①④②⑤③ D.②④①③⑤9.(6分)古诗文名句填空。读古典诗词,你会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大多借月抒情。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①,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苏轼•《水调歌头》);②,表达了诗人非常思念故乡的一切。(杜甫•《月夜忆舍弟》)。除了月亮,他们还喜欢以夕阳寄情。刘长卿踏着泛黄的秋草,只见夕阳斜映,寒林森森,③,(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0.(50分)写作。请以《谢谢你懂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写自己的亲身经历;②文从字顺,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尽量多使用四字词语和短句;③作文字数不低于700字,不超过850字;④严禁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阅读(共52分)1.【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文章标题直接点明中心论点:“向善而生。从文章内容来看,世界便是美好的”的观点。据此可知中心论点为:向善而生。(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引用罗素的话引出文章论点“心存善会的人观世界,属于道理论证。(3)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所选择的论据要能体现“善良是一种选择”的事实,可以举名人。(4)本题考查文末段落的作用。本段在文章末尾。引用“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善良,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最后得出结论:向善而生。(5)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善良比聪明更简单”不符合原文,聪明是一种天赋。故选:C。答案:(1)向善而生,终遇美好,终会遇见生命中的一切美好。)(2)道理论证。引用罗素的话引出“善良的源泉来自于人的内心,世界便是美好的”的论点。(3)张玉滚在中师毕业后,本来可以选择其他的就业地,奉献教育,照亮了山区农村孩子的求学之路,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与梦想。(4)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终会遇见生命中的一切美好”。(5)C2.【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梳理。结合“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说:‘抱去吧’”概括为:年轻媳妇借给“我们”被子,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果然,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我们不了解情况,多不合适呀’”概括为:通讯员得知年轻媳妇之前不借被的原因,跟那些树枝一起,深受感动。(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①这是对通讯员的一处神态、动作描写,新媳妇没有借,新媳妇借给了,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通讯员“绷了脸,上去接过被子,表明他心里闹着别扭,也有对新媳妇的一丝不满。②“死封建”这是年轻媳妇之前不借给棉被,通讯员骂年轻媳妇的话,通讯员又羞愧不已、美好的形象。(3)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结合“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野菊花。起到了画龙点睛。(4)本题考查叙述人称的作用。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写,“我”作为叙述的线索,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更多地展现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通过“我”敏锐的感觉,突出了人物形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答案:(1)①年轻媳妇借给“我们”被子②通讯员得知年轻媳妇之前不借被子的原因③“我”看见通讯员背的枪筒里又多了一枝野菊花,深受感动(2)①通讯员心里闹着别扭,既有对“我”的不服气。②用“死封建”反衬新媳妇的善良、美好的形象。(3)“多了一枝野菊花”“颤动着”表现了通讯员关爱同志,热爱生活,卒章显志的作用。(4)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即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能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3.【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示例,并用两个四字词介绍其由来即可,自幼习武,学得一身道术,驾雾腾云。答案:公孙胜入云龙、驾雾腾云4.【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ABD.正确。C.有误,《战城南》首联描绘寥廓的塞外战争背景、侧面描写的手法衬托战斗的艰苦、自信。这首诗格调雄浑高昂,是刚健清新之作。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场景描写。“冻水寒伤马,凛凛悲风愁杀了征人,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往谓长城吏!’”(《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秋风凛冽,一派萧瑟之气。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寸心明白日,千里边塞滚动着黄尘,遮天蔽日,心系祖国,视死如归。尾联写主人公从内心流露出自豪,充满了胜利的希望。答案:(1)C(2)“冻水寒伤马”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悲风愁杀人”。秋风凛冽,一派萧瑟之气。(3)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怀着必胜的信心,报效君王(国家)。译文:使至塞上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战城南塞北的征途十分遥远。旌旗飘舞如鸟的彩翼。冽冽寒水冻伤了骏马。方寸心里充满了阳光。5.【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解释。ABD.正确。C.有误,句意是契丹本就是自负的。故选:C。(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能力。原文中”即令吏部铨择官代之”,是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①“汝颇忠淳,若公勤不懈,由“忠厚”可知。②由“若公勤不懈,不日亦当为牧伯也”句可知,并且奖赏分明。(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帝问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