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选择题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由此
可见隋朝()
A.繁荣与开放B.短暂而繁荣C.使民不聊生D.统治者残暴
2.经考古发掘,隋朝洛阳含嘉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史载,文
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足可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以上材料说明隋朝时()
A.对外征战频繁B.隋朝政治清明C.社会经济发展D.横征暴敛无度
3.《隋朝其实很有趣儿》以幽默的文字、独特的观点,吸引读者关注隋朝历史,但是
幽默中也有一些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隋朝历史。书中下列章节明显错误的一节是()
第一节隋朝建立是姥爷夺了外甥的位
第二节隋朝实现全国统一在581(年)
第三节开运河兴科举原来炀帝很有为
第四节唐朝是吃着隋朝的粮食长大的
A.第一节B.第二节C.第三节D.第四节
4.随着北方对茶叶需求的增加,不管茶商们从运量、运费还是便利程度上考虑,都首
选大运河,将广泛种植于南方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地区。这一史实直接表明
大运河()
A.带动了沿岸城镇兴起B.沟通了南北经济交流
C.强化了对南方的统治D.巩固国家的统一局面
5.科举制度的产生是时代的选择,它成为打破门第权贵的有利工具,给下层士子带来
了公平的机会和标准,更给历史带来了自我更新的公平。这说明科举制度()
A.消除了藩镇割据B.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加强了中央集权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6.以下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秦、隋两朝()
秦始皇时期《史记》载: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隋场帝时期《责治通鉴》载:三月丁未……管建东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A.经济发展的状况B.走向灭亡的原因C.边缆地区的开发D.实现统一的影响
7.“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
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
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B.增设殿试
C.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D.重视地方吏治
8.据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不但有释迦牟尼佛像和奇珍异宝、服装家具、烹饪食材
等等作为嫁妆,更有携带着诗书礼乐、医疗器械、农具良种的学者、乐师、医生和工
程技术人员,简直就是庞大的文化代表团和扶贫工作队。这反映了()
A.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管辖B.唐与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唐朝时期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D.唐朝时期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
9.“卯时,江东的田间,一头牛拉着曲辕犁,农民们的劳作开始了;辰时,越州,越
窑开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已时,长安西市,一路上,大食商
人、东瀛人和大月氏的金银器匠人来来往往……”这段大唐十二时辰(节选)充分体
现了唐朝()
A.手工业发展水平高B.经济繁荣景象
C.农业生产技术提高D.对外交流频繁
10.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
中指出“中国唐代□□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
神。根据他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知道。”“口口”处的人物应是
()
A.张骞B.宋璟C.玄奘D.黄巢
11.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
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忆昔(节选)垂老别(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万国尽征戍,
小邑犹藏万家室。烽火被冈峦。
稻米流脂粟米白,积尸草木腥,
公私仓原俱丰实。流血川原丹。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
12.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
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
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
C.五代十国战乱不已
D.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13.关注历史教材的科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目录横线
处应填()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4.如图漫画描绘的场景发生于北宋初年,图中主人公此举的目的是()
赵匡肌:“喝了
这杯酒你们就退
休吧。工资照
发,待遇不变!
A.改善君臣关系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民族交融D.完善福利制度
15.《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
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
认为北宋制度设计()
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C.根本上杜绝割据产生的隐患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应对边患
16.在《栾城三集》中,苏辙评述王安石“为了满足贫民的要求,特意损害富人的利
益,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这样是行不通的等到他掌握了权力,专门就干这事”。据此,作
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使北宋走向衰亡B.加强了社会管控
C.实现了富国强兵D.触犯了官僚地主利益
17.郭靖和杨康都是金先生《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丘处机给他们起名勿忘
“靖康之耻”,他们出生时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8.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
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
A.励精图治B.偏安一隅C.誓师北伐D.重视商业
19.曾经热播的古装大剧《清平乐》,以北宋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宋仁宗在位的大
宋“黄金时代”盛世风采。该剧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A.蜀地商人用交子支付商品的费用
B.“岳家军”在哪城大败金军主力
C.回族商人在临安的西市开设店铺
D.文天祥写下大义凛然的《正气歌》
20.七年级历史课上,王老师出示了如下四幅图片,由此可知这节课探究的主题是()
《清明上河图》(局部)
A.宋朝时期流芳千古的绘画艺术B.宋代商业的繁荣
C.宋朝实现大江南北的统一D.宋朝经济的发展
21.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书,他想为这本书写一句作品简介。以
下可以入选的是()
A.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
B•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
C.统契丹,建政权,宋夏和议结和平
D.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
22.下表反映了北京的历史沿革,与下列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制度是()
西周秦元
属于燕国分属广阳郡、渔阳郡隶属于中书省
A.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B.世袭制、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D.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
23.“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长期杂
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元朝时候,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材料反
映了回族的形成是()
A.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果B.民族融合的结果
C.蒙古政权建立的结果D.民族分化的结果
24.要论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这一结论,下列史实可以作为论据的是()
A.隋炀帝派人三赴琉球B.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
C.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归属中央D.元朝设立宣政院直接统辖
25.吐蕃作为元代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未设行省,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宣政院
下属的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侣首领按本地习惯自相传袭。这体现了中国古代边疆
治理的智慧为()
A.订立盟约B.因地制宜C.武力征服D.和亲联姻
二、材料题
26.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我以目中的隋唐”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杰出帝王】
材料一:
图1隋文帝图2唐太宗图3唐玄宗
(1)材料一中三位杰出帝王,请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位,概括说出其主要功绩?
【重大工程】
材料二:
芳
光
景
化
林
e门
x
一
抽叫n
雀
龈
•武门启汨
®的修所din
一为
图4大运河图5长安城
(2)根据图4,要将一批粮食通过大运河从涿郡运到洛阳的洛口仓,所通过河段名称
是什么?图5长安城在当时唐朝和世界有怎样的地位?
【制度创新】
材料三: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
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
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哪些“突破性进
展”?
【对外交流】
材料四: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
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
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
中华文化圈。
(4)根据材料四,概括唐朝外交活跃的原因?“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
邦”,请以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加以说明?
27.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
动。
【活动一:读文析史】
材料一: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
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日:“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1)材料一说明宋朝统治者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形象地反映了宋朝时期长江经济和太湖流域的农业
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南方手工业的兴盛、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海外贸易
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
(2)材料二说明到了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何时最终完成?
【活动二:看图说史】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中图1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穿越时空,作为南宋时期的一名船
员,你能跟随船队能到达哪些地方?
(4)材料三图2中的“琉球”指现在哪一地区?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该地区?它的
设立有什么意义?
28.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有关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北宋形势图(1111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分别写出A政权的名称和B政权的建立者。
【史料实证】
材料二: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购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
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城市?据材料可以看出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
怎样的便利?
【唯物史观】
材料三:辽宋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方每年
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
市贸易。
——编译自《宋史》
(3)材料三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说,这一协定对于北宋是“屈辱”的,
你如何评价?
【家国情怀】
材料四: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有人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
平?”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4)结合材料,谈谈岳飞身上体现出怎样的高尚品质。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隋朝建立,618年隋朝灭亡,存在时间短
暂;隋朝经济繁荣,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故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故选:Bo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足可供应全国五六十年”结合所学
知识,隋朝的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因此粮食才会有所富余,C项正确;对外战争要消
耗粮食,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隋朝的经济,与“政治清明”不符,排除B项;横征暴
敛无度是隋炀帝,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B
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
国,B项错误,符合题意;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
号开皇,杨坚是隋文帝,夺了外孙(即外甥解)的皇位,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
除;CD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o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南方的茶叶就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北方地区”可知,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南北方的茶叶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表明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南北
经济往来,B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材料直接表明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交流,材
料没有涉及沿岸城镇的发展情况,也没有涉及加强对南方的统治或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科举制度的产生是时代的选择,它成为打破门第权贵的有利工具,
给下层土子带来了公平的机会和标准,更给历史带来了自我更新的公平。”可知,科举
制度打破了门第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给下层士子带来公平的机会,有利于社会阶层
的流动,D项正确;消除了藩镇割据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题干未体现,排除B项;科举制与加强了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秦始皇时期“《史记》载: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
山”与隋炀帝“《资治通鉴》载:三月丁未……营建东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可知,
材料体现出秦始皇与隋炀帝时摇役繁重,说明推行的都是暴政,这是两个朝代走向灭
亡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与边疆地
区的开发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实现统一的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B。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
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
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B项正
确;戒奢从简,虚心纳谏;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都与唐太宗相关,排除AC项;重
视地方吏治,与唐玄宗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文成公主进藏时,不但有释迦牟尼佛像和奇珍异宝、服装家
具、烹饪食材等等作为嫁妆,更有携带着诗书礼乐、医疗器械、农具良种的学者、乐
师、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简直就是庞大的文化代表团和扶贫工作队”可知,有经济,
有文化,反映了唐与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民族关系,不
是西藏归属、精神风貌、外交政策,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一头牛拉着曲辕犁,农民们的劳作开始了”体现的是唐朝农业
生产技术的提高:“越窑开窑”体现的是唐朝手工业的发展:“长安西市”“大食商
人”“东瀛人和大月氏的金银匠人来来往往”体现的是唐朝商业繁荣及对外交流的频
繁,因此这段大唐十二时辰(节选)充分体现了唐朝经济繁荣的景象,B项正确:手
工业发展水平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均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C项:
对外交流频繁只反映了材料部分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
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
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明朝中期,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了长篇神话小
说《西游记》。因此,题干“□口”处的人物应是玄奘,C项正确;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人
物,与题干“唐代”不符,排除A项;宋璟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
的领袖,均与题干“西行取经”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的转折点,经过它,唐朝由开元全盛日到积尸
草木腥,C项正确;七国之乱是西汉,八王之乱是西晋,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
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
权的武将,D项正确;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但没有推翻唐朝的统治,
排除A项;从题干“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可知,唐末形成了藩镇割
据的局面,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五代的形成,没有涉及它形成后,北方政权的更
迭和战事的不断,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
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之的唐朝,前
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
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
家。据此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封建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民
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发达,外交活动频繁,文化全面辉煌,对世界影响深远。因
此,繁荣与开放成为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C项正确;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早期
国家与社会变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秦汉时期
的历史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因此,ABD项均与题干“隋唐时期”不
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赵匡胤:’喝了这杯酒你们就退休吧。工资照发,待遇不变’”可知,这
反映的是杯酒释兵权。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剥
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B项正确;目的不是为了改善君臣关系,目的是为了剥夺君主
的权力,排除A项;跟促进民族交融没有关系,排除C项;跟完善福利制度没有关
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朝廷鉴于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弊病,就完全剥夺了藩镇的
权利,兵权也没收了,财政权也没收了,进行奖赏、惩罚、审理案件、处理内政等权
力都被没收了,州郡的势力弱小了,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效,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
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应对边患,
D项正确;题干材料表达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应对边患,达到了
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
政效率,排除B项;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割据产生的隐患,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为了满足贫民的要求,特意损害富人的利益”说明王安石变法
触犯了官僚地主利益,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变法的作用,且王安石变法没有使北
宋走向衰亡或实现了富国强兵,排除AC项;加强了社会管控与损害富人的利益无
关,排除B项。故选D项。
17.答案:D
解析:H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
及宗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H27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以后,金在北方,西夏在西北,南宋在南方。故示意图是
Do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根据“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
思进取的表现,B项正确;这首诗描述的是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而非励精图治、誓
师北伐和重视商业,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所以蜀
地商人用交子支付商品的费用是在该剧中可能出现的场景,A项正确;“岳家军”在哪
城大败金军主力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项;回族是在元代形成的新的民族,且宋朝打
破坊、市的界限,临安是南宋都城,排除C项;文天祥是南宋抗战派将领,排除D
项。故选A项。
20.答案:D
解析:根据四幅图片“秧马图”“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宋代针铺商标”结合所学知识,
秧马是宋朝的插秧农具。宋代的海船体现了宋代的造船业发达和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商业繁荣,宋代针铺商标反映商朝已经有广告意识,由以上
信息可知这节课探究的主题是宋朝经济的发展,D符合题意;“秧马图”“宋代海船”“宋
代针铺商标”反映不出宋朝时期流芳千古的绘画艺术,A不符合题意;“秧马图”反映不
出宋朝商业的繁荣,B不符合题意;宋朝没有实现大江南北的统一,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根据“忽必烈”并结合所学可知,忽必烈改国号
为大元,灭掉南宋,统一全国。故选A。
22.答案:C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燕国是诸侯国。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C项
正确,排除D项;禅让制与尧舜禹有关,世袭制从夏朝的启开始,排除AB项。故选
C项。
2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可知,材料反映了回族的形成
是民族融合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不少波斯、阿拉伯人同汉、蒙、
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元朝建立后,国家的统一为中外交流和各民
族的联系、交往提供条件。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逐渐融合;信仰伊斯兰
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等融合,形成回族,B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材料
反映了回族的形成是民族融合的结果,与封建专制统治和蒙古政权建立无关,排除
AC项;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不利于民族融合,不可能与回族的形成有关,排除D
项。故选B项。
2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
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D项正确;隋炀帝派人三赴琉球,琉球即台湾而不是
西藏,排除A项;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排除B项;西汉设置西域
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即新疆地区而不是西藏,排除C项。故选D
项。
25.答案:B
解析:元代吐蕃地区没有像其他地区一样设置行省,而是由宣政院根据当地习惯进行
管理统治,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故选B;吐蕃地区是由宣政院根据当地习惯进行
管理统治,并不是中央和地方订立盟约,没有体现武力征服,排除AC;吐蕃是元政
府统治下的区域,并没有进行和亲联姻,排除D。故选B。
26.答案:(1)示例:图1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
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或者隋文帝统一全国后,
采取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图2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推行了改革科举制等一系列革新措施,开创贞观之
治的盛世局面。图3唐玄宗励精图治,实行了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等改革措施,开创
“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唐朝国力空前强大,进入鼎盛时期。
(2)永济渠;长安既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文化:诗歌繁荣,名家辈出。(或者:
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等方面成就斐然)
(4)原因: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先进的文化吸引;遣唐使把唐朝
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者:鉴
真传播中国医药、文学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选图2,唐太宗虚心纳
谏,知人善任,推行了改革科举制等一系列革新措施,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2)根据图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将一批粮食通过大运河从涿郡运到洛阳的洛口
仓,所通过河段名称是永济渠;图5长安城在当时唐朝和世界的地位是长安既是当时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根据材料三“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
国家的全面发展”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
进展”分别是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文化上:诗歌繁荣,名家辈
出。
(4)根据材料四“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
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
了友好邻邦”的信息可知,唐朝外交活跃的原因是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开放的对外政
策;先进的文化吸引;“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以唐朝时期中日文
化交流的史实加以说明是鉴真传播中国医药、文学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悲痛中成长
- 重庆市人民医院科室空间布局优化考核
- 2025年医院健康科普技能大赛实施方案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21.《称赞》同步练习(含答案)
- 通辽市人民医院不同部位结石处理考核
- 2025年新疆建筑安管人员ABC证考试考核题库答案
- 2025年社区网格员笔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血液透析室专科考试试题(附答案)
- 新医保培训试题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骨科N1-N2层护士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 《音乐舞台编导》教学大纲
-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
- 低介电常数材料应用
- 电梯井施工合同
- 【模板】紫外灯消毒验证方案
- 水平三(五年级)体育《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说课稿课件
- 2023发电机自动准同期装置整定计算技术导则
- 林肯集中润滑系统递进系统
-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模板
- GB/T 3672.1-2002橡胶制品的公差第1部分:尺寸公差
- GB/T 3361-1982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在成对观测值情形下两个均值的比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