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鉴赏题型与答题模板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鉴赏题型与答题模板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鉴赏题型与答题模板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鉴赏题型与答题模板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鉴赏题型与答题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鉴赏题型与答题模板

壹.【思维导图】

I\

---------\E防法

惇字艺术---------------

常加字板

----------m含义照《百

»时用asm

旬升一I

蕉旬<-------->

讣椒5

诗歌之语言鉴赏~《晒外

用旬的方*

常ffl的ft旬勒>

_______E义■四Hi

H2T4一

分析作用.提寐情康]

---------.JIAfAU.收富学电8

......................—

§gg«g»那幅人呢梃:

ig送方法

语言风格

常的8皿

_______喻色

八”"▲w・

/fvTWe81冷IB,

第1页共16页

贰.边做边悟

一.(2024届高三邵阳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送山谷[1]弟贬宜州

黄大临⑵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⑶。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

处。

樽爨t"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

雨。

注释:【1】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2】

黄大临:黄庭坚之兄。【3】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慎阳人,学识品行俱佳。在这里,

词人赞黄庭坚就如当年的黄叔度。[4】lei,古代的一种酒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亚项的一项是()

A.“千峰百嶂”一方面形容到宜州路途艰险,另一面也表明黄庭坚此行前途未卜。

B."别语”句表达了分手就在眼前,词人心里格外悲伤,喉咙哽咽已经说不成句。

C.“已断离肠能几许"和“断肠人在天涯”中所抒发的“断肠”的情感是一致的。

D.这首词语言虽朴素、平淡,但感情却深厚、强烈,有一种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2.词的后三句用了虚写的手法,下列词句线有使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B.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C.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有评论家说,本词“听尽空阶雨"中的"尽"字有一字传情之妙。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

理解。

【答案】1.C2.D

3.“听尽空阶雨”是词人想象与弟弟离别之后的情景,句中着一“尽〃字,淋漓尽致地道出

了词人因离别时的心境而设想的别后状态与心绪。"尽"字有完结、达到极限之意,别后的词

人夜尽无眠,思绪难排,只得以不停歇地听那滴到空阶上的雨声、直至把那雨声听尽来苦挨

时光,想到弟弟被贬的遭遇,心中充满悲愤之情,想到弟弟远在宜州,心中充满担忧、挂念

之情。雨声听尽情难已,长夜熬尽意难平,"尽〃字确实可谓一字传情,用语精妙。

第2页共16页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情感是一致的”错。前者抒发的是兄弟之间的别离之情,后者抒发的是天涯游子思念故

乡、倦于漂泊的情感。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没有使用虚写的手法,它写的是眼前真实所见。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的解答一般要先解释字义,再联系句子解释句子的意思;如果有手法,应判断出手法

并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和效果;如没有手法则分析该字表达的思想情感。

“听尽空阶雨"中的"尽"字意思是"完结、达到极限”;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一夜无眠,听着阶前那滴滴答答的雨声,一直到雨过天晴,雨声结束";

此句是想象兄弟离别后,思绪难排,只得听雨声来挨时日,属于从对方起笔生情的写法。词

人想象别后山谷弟夜宿旅店,听雨打空阶,无法入睡,只能听着那一声声雨打空阶之声挨到

天明。别后的词人同样夜尽无眠,思绪难排,想到弟弟被贬的遭遇,心中充满悲愤之情,想

到弟弟远在宜州,心中充满担忧、挂念之情。

一个“尽"字语极沉痛,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词人因离别时的心境而设想的别后状态与心绪,可

谓一字传情,用语精妙。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2020年高考天津卷】

纪村事[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社日:祭祀社神的日子。立春后第五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戊日为秋社。周代本用甲日,汉

至唐各代不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3分)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第3页共16页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带慵懒闲散的宇静氛圉。

【解析】“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

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

酒”“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解析】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

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虚实相生”,实是眼前的所见所闻,虚是没有直接呈现出来的、回忆、想象的内容。如本诗

中农人生活的温馨祥和、美好怡人是画面背后需要读者的想象、联想而得出来的。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考点】意象意境(描述画面+概括画面特征+作用)

【参考答案】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2分,翻译诗

句,描述画面】视听结合,描写出忙碌而祥和(或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生活场景

[2分,概括画面特征]。表达了对美好怡人、温馨祥和的田园生活的赞美。(作用,2分)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4分)

【解析】此类题属于开放性的炼字题,肯否均可。但作答时理由一定要充分。

答题要点:解释字词意思,将字词带入诗句中翻译大体内容,结合诗人的情感分析表达效果,

如果有突出的艺术技巧(如修辞或者结构特色)也要点明并结合艺术技巧加以分析。

提示:不管是炼字还是炼句题,不能脱离整首诗的意境(氛围)和情感。

【答题规范】释含义+明技巧+描景象+点作用

【参考答案1】

不同意。“数声”好。分】1“数声”,即几声、很多声(或声音的此起彼伏)【1分】。

远外传来几声牧童骑在牛背上吹来的笛曲。【1分】I动静结合【1分直,突显了环境的优美、

牧童的悠闲快乐;L1分】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1分】|。

【参考答案2]同意。“一声”好。【1分♦远外传来一声牧童骑在牛背上吹来的笛曲。[1

分】“一声”以动衬静,【1分】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1分】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

围【2分】

第4页共16页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2018上海卷)

从军行(唐)崔国辅

塞北胡宿下,营州索兵救。

夜里偷道行[唧和*程\将军马亦瘦。

刀光照寒月,阵色明如昼。

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注】①营州:唐代州名,北接契丹。②偷道行:秘密行军

诗歌简析:这首边塞诗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营州地区的一次增援前线的军事行动,通过对唐军

将士日夜兼程急行军增援前线行动的描写,颂扬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此诗构思新颖,将战前的情景通过气氛烘托和细节刻画将紧张的战争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至高潮时却引而不发,耐人深思。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o(3分)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

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

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

【解析】"将军马亦瘦"承"夜里偷道行"而来,说的应是连夜秘密行军而使战马变瘦。

D.“刀光照寒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

(2)扣住「传闻二二3二直析:传闻贼懑山_,__(援军己基前筐生,两句。(6分)

【解析】炼字题。赏析“传闻”一词在尾联中的妙处

【答题规范】释含义+明技巧+描景象+点作用

【参考答案】“传闻”在诗中是“听说”之意,【释含义,1分】“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两句写行军途中得到消息,说贼兵人多势众,已与我军前锋交战。[1分,描画面】,“传

闻”点明消息的来源,以听闻的方式侧面(虚)写出[1分,点技巧]了援军行动迅速,也借

听闻的方式让人感受到行军者听到消息时紧张、担忧、关切的复杂情感,烘托战前紧张的气氛,

充分表现了“我军的救援部队”奋勇抗敌、报效国家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的精神。【明技巧及作

用。紧扣“传闻”重点分析所用技巧及其效果,任答其中3点给3分】

第5页共16页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2016年高考浙江】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

试说东者神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他,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译文】聊起了汴京旧事,使人头上的白发增多。皇帝陵寝前的石马残败,荒废的宫殿外铜驼

泣下如河。推算胡人的气运难以长久,边地传来的情报大多错讹。我这个旧时京城的女子无比

凄凉,仍保留着宣和年间的梳妆衣着。十口之家一起分散离开,如今只剩我如孤雁南飞。在荒

废的寺庙里种菜充饥,生活贫苦还穿着当年沦陷时的旧衣。豪华的府第里歌声钟声腾沸,战场

上很少有探骑来回。我就这样老死在福建,见不到皇上的车驾回归。

(1)赏析第二首史的画线句(3分)

赏析诗句的妙处:寝园城石马,废殿泣铜驼。

/解法诗,

1旬意思k描述诗旬所描绘的景:象

品语言特点(炼字、倒装、声色)

「赏析诗、析技巧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句妙处

4/七句子位置(首句、中间句、尾句)

点明意

力j斑暨史卜、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照

【参考答案】

皇帝陵园前的石马残败,荒废的宫殿外铜驼正在哭泣【翻译诗句,2分】。运用对仗(对

偶)、拟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明确手法,任答两点,2分】,描绘出陵园、宫殿

的荒凉残破景象【1分,点明意境],抒发北来之人的亡国(物是人非)之痛(【作用:表达的

情感,2分】。

第6页共16页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2试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考查诗歌的表达方式一一叙述(叙事)技巧

中国古诗多是抒情诗,叙事诗很少,所以叙述这一表达方式很少接触到,只是在叙事诗中

使用,抒情诗也仅保留少量的叙述成分。赏析叙述这一表达方式,同现代文中的叙述差不多,

要从以下角度展开:①叙事的线索;②叙事的人称(第一、二、三人称),尤其看是作者叙事还

是诗中人物叙事;③叙事的顺序,是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以及有无倒叙、插叙;④叙事的客

观性与主观性,是看似冷静的叙述还是感情浓烈的叙述,或者说叙事之中融入强烈的感情

(叙事的抒情性);⑤叙事有无特别之处,如有无对比'衬托、抑扬、铺垫、铺叙等技巧。⑥

叙事的语言有无特别之处,如口语化,话本式的语言。(一般不从这一点来答)

赏析时应指明叙述的具体特点,并结合诗歌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

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或身份)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补充】

④叙事语言直白朴实。如“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如

同话本语言,简单直白。

(答对1点给2分,任答2点给4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2021年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莺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纵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译文】溪边的白鹭呀,我来告诉你:溪里的鱼儿已经寥寥可数了。我固然爱护你,可你也

该怜惜鱼儿,我们大家之间要快活相处才对。在远远那片白色沙岸,在水中那个青泥小岛,有

许多虾在跳,泥纵在舞。听凭你飞去那里随意觅食,吃饱了再飞回来。当微风吹动你头顶上那

根长长的羽毛,我就来迎接你。”

第7页共16页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纵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解析】“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此句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

描写。而且本解码器所写之景还没有发生,是作者的一种劝慰和想象,想象鹭鸳飞去白色沙岸

和青泥小岛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知识储备】

掌握语言风格判断角度

角度分析

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

题材

明丽,爰国诗一般悲壮慷慨。

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

意象

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

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

用词

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

诗歌的情感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其语言风格一般沉郁

情感

顿挫。

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平实质朴,王维清新雅致,李商隐缠绵哀婉,苏轼

作者

豪放旷达,辛弃疾雄浑壮阔,陆游慷慨悲壮。

第8页共16页

【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i司神石指出诺言风格特色。并用术

技马聚——语:千次、ZZQRR、纳E、直率、碗约、明

咦特色快:、自然、清倒、雄苗、津方攵、阵十既、7疑

统、沆有K等。

G

格合•语(词)中有关毋句具体分'析谙言JxL

出多聚二

借特点,可从手法、有经、境界等角度屣

歹列

IK1IE歼分析。

1

步多聚三CD口T才旨出缱含耳中白勺磬1W;

自旬二点明运一■特,也在侔,倩迂春上有什么

桁双果

作用。

「~C相无才舌"月月一T个大司7隹的地L0明*含~牛手色

^2I----1分所N用用中木目旦仔令用运布「牛年色

JIW会队才旨用妻王见丁作专言冲白勺在IW

【解析本题】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

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纵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

快、浅近直白的词风。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

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

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鹭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

鹭鹭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

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

“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参考答案】

该诗用语清新自然、直白浅近而又诙谐风趣,更加体现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①语言清新自然。诗中选用了"溪'白鹭、鱼儿、虾、瞅”等山水田园中的意象,意境清

新自然。(从用意象'意境方面)

②语言浅近直白。诗中“溪边白鹭,来吾告汝”使用对话口吻,用第二人称直接与白鹭对

话,语言浅近直白,通俗易懂。而“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

第9页共16页

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加直白通俗。(从手法方面)

③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等对话用语活泼生动,读

来诙谐幽默,生动有趣。

五、(2019全国H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注】嘤(ying)咛: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

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呵又飞西。远望田滕像条线呵,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农妇穿着白

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田中歌呀,轻声细语好似竹枝。

节选:

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邈,以俟采诗者。(小序)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丝裙,农夫绿蓑衣。齐唱田中歌,

嘤咛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初离帝乡。田夫语计吏:

“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罢,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

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译文]连州城下,俯接着村落。偶然登上连州郡城楼,正好有所感受,于是把所感之事写

成民间歌谣,以等待采风的人来搜集它。

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呵又飞西。远望田滕像条线呵,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农妇穿

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楚地民歌,轻声细语好似竹枝。但听哀怨的歌声响,

不懂俚语不辨歌词。时不时的一阵大笑,定是互相嘲笑嬉戏。水田平平苗儿漠漠,烟火升在村

村落落。大黄狗,来回地走,红公鸡,边叫边啄。路旁谁家的小伙子,戴乌帽穿着大袖衣。自

报说他是上计吏,年初才刚刚离京师。田夫对计吏把话讲:“您家我可非常熟悉。您一从长安

回乡里,见人就装作不认识。”计吏笑着上前答话:“长安真大得了不起。省禁大门高大又威严,

第10页共16页

我可进去过无数次。近来补卫士的缺额,用一筒竹布就可以。您看二三年以后吧,我一定作个

官人去。”

散文化诗意

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填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

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细声细气地以地方俚语互相唱和。

首联颔联描写自然景象: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填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

勾勒出插秧时节唇光明媚,生机勃朝的景象。是一种静态背景的铺叙。

颈联尾联刻画了人物衣着和活动: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白

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农夫农妇们细声细气地以

地方俚语互相唱和。表现I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填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解析】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

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滕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滕望

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滕笔直如线(田壤的齐整),一片白水粼粼闪光。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1)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

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

第11页共16页

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

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2)至!J: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

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

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

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3)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

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不

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可从以下角度赏析语言风格:

1.从诗歌种类入手:民歌(方言俚语,白描,平白如话,质朴自然)

2.从作者入手(不同的诗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

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他

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自古

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二首之一,都有

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

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

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

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都很朴素自然、清

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

3.从诗句中的意象、意境、语言力度入手:花草、燕子、田滕、白水,颜色词“白”“绿”

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画面

4.知识储备(不同题材的诗歌、常见诗人的常见风格一一记典型诗篇的典型术语)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清新'朴素、平实'华丽、幽默'活泼、庄重'简洁、精

练、生动、含蓄、明快、通俗、自然、浅显等。

第12页共16页

答题建模:

—pjj短I。用一两个词概括出语言风格特色

析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可从手法、意象、

语日研境睁角度展开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指出蕴含其中的感情,点明在传情达

三析效果”意上的作用------------------------

补充②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词语、句子具体分析这种风格(特点)o一般可从意象、手法、

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

【解析】要求分析《插田歌》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语言风格的不同,就是要

求对同一作者不同作品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做对比赏析。(可以从选词、用

韵、修辞上思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多用典故,描绘了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

争春的景象,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了抽象的哲理。文辞雅致,风

格遒劲,表现了诗人历尽坎坷而不甘屈服、沉沦的精神。

《插田歌》有民歌风,它采用了民间俚语的表现手法,语言通俗易懂,清新流畅,读来朗

朗上口。内容上,用简洁的语言勾勒了田野风光和农民劳动的画面。

[参考答案]本诗语言平淡质朴,通俗浅显(清新自然、轻快明丽),口语化。[明特色,

任答一点1分】,采用了民歌俚曲【手法1分.可以答成“白描”】的表现手法,以清淡

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活动。【具

体分析1分】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景象『效果1.从意境角度分析],表

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效果2,从传情达意的角度分析,效果任答一点1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沉郁中见豪放(可典丽精工)。[明

特色,任答一点1分】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

向秀《思旧赋》和王质观棋的典故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被贬时间之长,对世态的变

第13页共16页

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尾联

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分析1分】

补充:原参考答案中的“语言雅丽平整”即风雅华丽,平仄押韵,对仗工整的意思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语言雅丽平整,沉郁中见豪放(或:文辞雅致)。[概括语言风

格,1分】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颔联用典精当[1分],用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和晋人王质

的典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感慨,典故的运用使语言典雅精致。【结

合诗句进行分析,1分】

②本诗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概括语言风格,1分】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1分]

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花草齐”“东西飞”“望如线”纯用口语

和白描手法,明白如话,朴素无华,犹如儿歌俚语,读来朗朗上口。“农妇白丝裙,农父绿

蓑衣”写农妇农夫的衣着,“白”与“绿”色彩搭配和谐,清新明丽。【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分】

【参考答案2】《插田歌》质朴活泼,《酬乐天》典雅平正。

首先,从选词上看,《插田歌》多选用口语化词语,似是农民口中讲出,通俗易懂。

《酬乐天》则选用典雅的词语来指称意象表达感情,如“烂柯人”“沉舟”“翻似”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