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_第1页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_第2页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_第3页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_第4页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一、微生物遗传基础学问1.微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DNA作为遗传物质:转化试验噬菌体的感染试验RNA作为遗传物质:有些生物只由RNA和蛋白质构成。2.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微生物的染色体遗传不同生物体在一个细胞核内,往往有不同数目的染色体。真核微生物常有较多的染色体,如酵母菌属有17条,汉逊酵母属有4条,脉孢菌属有7条等;而在原核微生物中,每一个核质体只是由一个露的、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盾到的球状染色体所构成。因此,对原核生物来说,所谓染色体水平,实际上就是核酸水平。(2)原核微生物的质粒(3)诱发突变(4)基因重组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遗传分子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generecombination)或遗传重组。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重要有转化、转导、接合和溶原变化等四种。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有有性杂交和准性生殖。二、菌种的选育菌种选育,就是利用微生物遗传物质变异的特性,采纳各种手段,更改菌种的遗传性状,经筛选获得新的适合生产的菌株,以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或得到新的产品。1.微生物菌种的筛选要想使微生物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选育突变株来实现。包括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抗阻遏抗反馈突变型和抗性突变型2.微生物诱变育种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原则:(1)简便有效的诱变剂;(2)优良的启程菌种;(3)处理单孢子悬液;(4)选用*适剂量;(5)利用协同作用;(6)利用生理产量间的相关指标。3.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进而发生遗传重组,产生同时带有双亲性状的、遗传性稳定的融合子的过程。4.基因工程**节微生物的保藏和分别纯化(2学时)一、菌种的退化1.菌种退化的现象及原因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延长或菌种的多次转接传代,菌种本身所具有的优良的遗传性状可能得到延续,也可能发生变异。变异有正变(自发突变)和负变两种。菌种退化的重要原因是基因的负突变。菌种的衰退是发生在细胞群体中的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渐演化过程。开始时,群体中只有个别细胞发生负变,这时如不适时发觉并实行有效措施,而一味移种传化,则群体中这种负变个体的比例将渐渐增大,*后由它们占了优势,从而使整个群体表现出严重的衰退。常见的菌种退化现象中,*易觉察到的是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和生理等多方面的更改,如菌落颜色的更改,畸形细胞的显现等;菌株生长变得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直至产孢子本领失去,例如放线菌、霉菌在斜面上多次传代后产生“光秃”现象等,从而造成生产上用孢子接种的困难;还有菌种的代谢活动,代谢产物的生产本领或其对寄主的寄生本领明显下降。2.菌种退化的防备(1)掌控传代次数微生物存在着自发突变,而突变都是在繁殖过程中发生而表现出来的。菌种的传代次数越多,产生突变的机率就越高,因而菌种发生退化的机会就越多。所以无论在试验室或生产实践上,习题避开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把必要的传代掌控在*低水平,以降低自发突变的机率。(2)制造良好的培育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制造和发觉一个适合原种生长的条件可以防止菌种退化,如选择合适的培育基、温度和营养等。(3)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移种传代在有些微生物中,如放线菌和霉菌,由于其菌的细胞常含有几个核或甚至是异核体,因此用菌丝接种就会显现不纯和衰退,而孢子一般是单核的,用它接种时,就没有这种现象发生。(4)采纳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用于食品工业生产的一些微生物菌种,其重要性状都属于数量性状,而这类性状恰是*简单退化的。即使在较好的保藏条件下,还是存在这种情况。因此,有必要讨论和订立出更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以防止菌种退化。二、菌种的复壮1.纯种分别通过纯种分别,可把退化菌种的细胞群体中一部分仍保持原有典型性状的单细胞分别出来,经过扩大培育,就可恢复原菌株的典型性状。常用的分别纯化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将它们时纳成两类,一类较粗放,只能达到"菌落纯"的水平,即从种的水平来说是纯的,例如在琼脂平板上进行划线分别、表面涂布或与琼脂培育基混匀后浇铺平板的方法以获得单菌落等方法;另一类是较精细的单细胞或单胞子分别方法,它可以达到细胞纯即"菌株纯"的水平。这类方法种类很多,既有简便的利用培育皿或凹玻片等分别室的方法,也有利用多而杂的显微操纵器的种种分别方法。假如碰到不长孢子的丝状菌,则可用无菌小刀切取菌落边缘的菌丝类端进行分别移植,也可用无菌毛细管插入菌丝**,以截取单细胞而进行纯种分别。2.通过宿主体内生上进行复壮对于寄生性微生物的退化菌株,可通过接种至相应昆虫或动、植物寄主体内以提高菌株的毒性。如经过长期人工培育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会发生毒力减退、杀虫率降低等现象,这时可将退化的菌株,去感染菜青虫的幼虫(相当于一种选择性培育基),然后再从病死的虫体内重新分别典型产毒菌株。如此反复多次,就可提高菌株的杀虫效率。3.淘汰已衰退的个体有人曾对"5406"抗生菌的分生孢子,采纳—10—30℃的低温处理5—7天,使其死亡率达到80%。结果发觉,在抗低温的存活个体中,留下了未退化的健壮个体。三、菌种的保藏1.菌种保藏原理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原理也大同小异。首先要选择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好采纳它们的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孢等);其次,还要制造一个*有利休眠的环境条件,诸如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乏营养以及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2.菌种保藏方法水分对生化反应和一切生命活动至关紧要,因此,干燥尤其是深度干燥,在保藏中的地位就显而易见了。硅胶、无水氯化钙尤其是五氧化二磷是良好的干燥剂,当然,高度真空可同时达到驱氧和深度干燥的目的。除水特别,低温乃是保藏中另一紧要因素。在低温保藏中,细胞体积较大的一般要比较小的对低温更为敏感,而无细胞壁的则比有细胞壁的敏感。其原因是与低温会细胞内的水分形成冰晶,从而引直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膜的损伤有关。假如放到低温(不是一般冰箱)下进行冷冻时,适当采纳速冻的方法,则因产生的冰晶小而可削减对细胞的损伤。当低温下开始升温对,冰晶又会长大,故快速升温也可削减对细胞的损伤。当然,不同微生物的*适冷冻和升部署速度也是不同的。例如,有人发觉,酵母的冷冻速度以每分钟10℃为宜(而红细胞则相应地为2,000℃)。冷冻时的介质对细胞损伤与否也有显著的影响,例如,0.5mol/L左右的甘没或二甲亚砚可透入细胞,并通过降低猛烈的脱水作用而保护细胞;大分子物质如糊精、血清白蛋白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虽不能透入细胞,但可能是通过和细胞表面结合的方式而防止细胞膜受**。在实践中,发觉用较低的温度进行保藏时效果理为理想,如液氮温度(—195℃)比干冰温度(—70℃)好,—70℃好,—70℃比—20℃好。3.食品微生物菌种的保藏(1)定期移植保藏法(2)石蜡油封存法(3)蒸馏水或溶液悬浮保藏法(4)液氮超低温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