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26982-2022 原油蜡含量的测定_第1页
(高清版)GBT 26982-2022 原油蜡含量的测定_第2页
(高清版)GBT 26982-2022 原油蜡含量的测定_第3页
(高清版)GBT 26982-2022 原油蜡含量的测定_第4页
(高清版)GBT 26982-2022 原油蜡含量的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油蜡含量的测定2022-03-09发布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6982—2011《原油蜡含量的测定》,与GB/T26982—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相关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1年版的第2章);b)更改了“蜡”的定义(见3.1,2011年版的3.1);c)更改了图1和图3(见图1、图3,2011年版的图1、图3);f)删除了对“瓷坩埚”的尺寸要求(见2011年版的6.7);g)增加了“方法B”一章(见第5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5)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管道科技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本文件于201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原油蜡含量的测定警告: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本文件规定了原油中蜡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水含量(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不大于0.5%的原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8929原油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GB/T9168石油产品减压蒸馏测定法GB/T27867石油液体管线自动取样法SY/T6520原油脱水试验方法压力釜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原油先用正庚烷溶解过滤除去沥青质,再用硅胶吸附分离法除去胶质后得到油和蜡的混合物,最后用丙酮一甲苯混合溶液为脱蜡溶剂在一20℃的条件下经冷冻结晶析出的组分。注:也可对原油进行减压蒸馏,将胶质和沥青质从原油中除去,获得250℃~550℃的馏分,用乙醇-乙醚混合溶液为脱蜡溶剂在一20℃的条件下经冷冻结晶析出得到的组分。4.1原理一定量原油试样先用正庚烷溶解滤除沥青质,滤液蒸出大部分溶剂。残留物经硅胶柱吸附分离出的油和蜡混合物,在一20℃的条件下用丙酮一甲苯混合物为溶剂进行脱蜡,脱出的蜡经过滤、洗涤、恒重,最后计算出原油中的蜡含量。4.2试剂和材料24.2.5溶剂油:120号溶剂油或90℃~120℃石油醚。4.2.6脱蜡溶剂:35mL的丙酮加入65mL的甲苯中。4.2.8脱脂棉。4.2.9定量滤纸:灰分的质量分数不大于0.00038%。4.3.1抽提装置:由磨口锥形瓶、抽提器和球形冷凝管组成,结构见图1。4.3.2玻璃吸附柱:尺寸见图2。单位为毫米标引序号说明:2——抽提器;3——磨口锥形瓶。图1抽提装置图2玻璃吸附柱4.3.3蜡含量测定仪:由玻璃砂芯漏斗、恒温槽、保温材料、吸滤瓶等组成,结构见图3。应能控制温度到-20℃±1℃。也可使用与其功能相同的仪器。3标引序号说明:1——玻璃砂芯漏斗;2——金属槽;3——保温材料(玻璃棉、泡沫塑料);4——橡胶塞;5——螺旋夹;6——橡胶管;7——吸滤瓶;8——温度计。4.3.4电热恒温水浴:控温精度1℃。4.3.5烘箱:控温精度1℃。4.3.8分析天平:精度0.0001g。4.3.11磨口锥形瓶。取样应按GB/T4756或GB/T27867执行。按GB/T8929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原油水含量。当水含量大于0.5%时,应按照SY/T6520规定的试验方法或其他适合的方法进行脱水处理。44.5分析步骤将100mL锥形瓶洗净,置于烘箱中,在105℃±1℃下干燥60min,取出后冷却40min,恒重。4.5.2硅胶活化与再生4.5.2.1将硅胶放入瓷坩埚中约3/4容积的量,置于烘箱中,在180℃±10℃条件下活化6h。然后直接转移至预先加热至相同温度(在180℃±10℃条件下放置至少15min以上)的1000mL细口瓶中。用橡胶塞将装有硅胶的瓶口封严,以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4.5.2.2对于使用后的硅胶可再生后重复使用。先用无水乙醇一甲苯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洗涤硅胶至溶剂无色,再用蒸馏水洗涤,置于空气中自然干燥6h,然后重复4.5.2.1进行活化。4.5.3.1在500mL磨口锥形瓶中称取约5g原油试样,精确至0.01g,记为m。若试样中的胶质和沥青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0%时,应称取约3g试样,精确到0.01g。量取相当于40倍试样体积的正庚烷加热溶解,在室温下于避光处沉降16h。4.5.3.2将沉降后的溶液用双层定量滤纸过滤。瓶中的残留物用正庚烷洗涤后全部转移至滤纸过滤,得到滤液A。4.5.3.3将滤纸折叠后放入抽提器中,量取50mL正庚烷于干净的磨口锥形瓶中,按图1组装好仪器,在电热套中加热抽提滤纸,以2滴/s~4滴/s的速度回流30min,得到抽提液B。回流结束后稍冷却,换上另一个干净的磨口锥形瓶,加入50mL无水乙醇,再抽提5min~10min,以抽提滤纸上高熔点的4.5.3.4将抽提液B转移至滤液A中,在通风橱内通过蒸发回收将溶剂蒸出,当剩余溶液约为50mL~70mL停止加热,得到溶液D。4.5.3.5将抽提液C转移至溶液D中,在通风橱内通过蒸发回收将所有溶剂完全蒸出,然后将磨口锥形瓶中的残留物用30mL~50mL的溶剂油(见4.2.5)溶解,得到溶液E。4.5.4.1在玻璃吸附柱下端塞上少量脱脂棉,从上端用漏斗加入100g已活化硅胶(见4.5.2),敲击玻璃吸附柱,保证吸附柱中硅胶填装均匀而紧密。用200mL溶剂油(见4.2.5)润湿柱中的硅胶,吸附柱下端用1000mL磨口锥形瓶接收流出液,当溶剂油完全进入硅胶层之后,关上旋塞。4.5.4.2向吸附柱中加入溶液E,用少量的溶剂油冲洗锥形瓶,一并倒入吸附柱中。再向吸附柱中加入100mL的溶剂油,以使硅胶被完全浸润。用一小块脱脂棉塞在吸附柱的顶部,保持1h~2h,然后撤掉脱脂棉,通过控制柱下的旋塞,保持流出速度为5mL/min。4.5.4.3待吸附柱上部溶剂油完全进入硅胶层后,再向吸附柱中以每次100mL的剂量加入500mL~600mL的溶剂油一甲苯(体积比为6:1)的混合溶剂,直至吸附柱的流出液澄清、透明。使溶剂继续流出一段时间,然后取下装有流出液的锥形瓶。在通风橱内通过加热蒸发回收蒸出大部分溶剂至15mL~20mL,然后转移至事先称量的100mL锥形瓶中,用10mL~15mL的溶剂油洗涤,洗涤液并入100mL锥形瓶中。通过加热蒸发回收使溶剂完全蒸出,冷却后称量,精确至0.001g,得到油蜡混合物的质量,记为m₁。4.5.5.1在另一个已称重的锥形瓶中(见4.5.1)称入质量为1g~2g的油蜡混合物,精确至0.0002g,记5GB/T26982—2022为m₂。如果获得的油蜡混合物的总质量为2.0g~2.5g,应全部称取。4.5.5.2按1g油蜡混合物加入10mL的脱蜡溶剂(见4.2.6),置于水浴中加热溶解,然后用瓶塞盖严,冷却至室温。将锥形瓶放入温度已达到一20℃±1℃的蜡含量测定仪中冷却,保持时间应不少于1h。同时冷却脱蜡溶剂和玻璃棒。再将一张定量滤纸剪成合适大小置于玻璃砂芯漏斗上冷却。4.5.5.3在置于蜡含量测定仪中的玻璃砂芯漏斗下方接入吸滤瓶,并将其支管与真空泵相连。用玻璃棒搅拌锥形瓶中溶液,并快速倒入玻璃砂芯漏斗中,启动真空泵,使溶剂以细流状流下,注意不要使蜡层形成裂缝。残留在锥形瓶壁上的蜡用30mL已冷至-20℃士1℃的脱蜡溶剂分两次冲洗并尽快转移至玻璃砂芯漏斗中。再用10mL~15mL脱蜡溶剂冲洗过滤漏斗中的蜡层,直到蜡层出现裂缝为止。4.5.5.4吸滤结束后,用加热至60℃的甲苯将玻璃砂芯漏斗中的蜡溶解于锥形瓶中。在通风橱内通过加热蒸发回收蒸出溶剂。4.5.5.5溶剂蒸至近干后,将装有蜡的锥形瓶放入烘箱中,在110℃~120℃的温度下保持30min。4.5.5.6干燥后的锥形瓶从烘箱移入干燥器中,放置50min,称量,精确至0.0002g。锥形瓶和蜡的总量与锥形瓶质量之差,即为蜡的质量,记为m₃。4.6结果计算4.6.1原油中蜡含量以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1)计算:……………(1)式中:m——称取的原油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₁——油蜡混合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m₂——从油蜡混合物中称取试料质量,单位为克(g);ms——脱出蜡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4.6.2取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原油蜡含量,结果表示到0.1%。4.7精密度4.7.1重复性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从同一被测对象取得相互独立的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表1所规定的重复性限的概率为95%。表1重复性原油蜡含量质量分数(w)/%重复性限(r)/%注:X为两次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4.7.2再现性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从同一被测对象取得相互独立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表2所规定的再现性限的概率为95%。6表2再现性原油蜡含量质量分数(w)/%再现性限(R)/%注:X为两次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5方法B通过减压蒸馏将胶质和沥青质除去,获得250℃~550℃馏分,在一20℃的条件下用乙醇-乙醚混合溶剂将蜡脱出。5.2试剂和材料5.2.3无水乙醇:见4.2.3。5.2.5脱蜡溶剂:将乙醇和乙醚按体积比2:1混合并充分摇匀。5.3仪器5.3.1减压蒸馏仪:符合GB/T9168的技术要求。也可使用能够获得250℃~550℃馏分的任何仪器。5.3.2原油含水测定仪:符合GB/T8929的技术要求。5.3.6分析天平:见4.3.5.3.8干燥器。5.4取样见4.4.2。5.5分析步骤5.5.1脱除胶质和沥青质5.5.1.1如果原油含水大于0.1%时,向原油水含量测定仪的蒸馏烧瓶中称入50g原油试样,精确至0.01g,记为m₁',并加入50mL的溶剂汽油。按照GB/T8929的操作步骤,将水分蒸出。然后将蒸馏后的剩余物转移至减压蒸馏仪的蒸馏烧瓶中。5.5.1.2如果原油含水小于0.1%时,则向减压蒸馏仪的蒸馏烧瓶中称入100g原油试样,精确至0.01g,记为m₁'。5.5.1.3在常压下对原油试样进行蒸馏,从开始加热到初馏点的时间应为5min~7min,控制加热速度继续蒸馏,使馏分馏出速度约为1滴/s。5.5.1.4当馏出温度达到气相250℃时,弃去接收器中馏分,在常压下继续蒸馏,直至馏出温度300℃时停止加热。将250℃~300℃的馏分转移至已称重的(精确至0.01g)锥形瓶中。5.5.1.5当蒸馏烧瓶中剩余馏分冷却至约100℃,启动真空泵,使系统保持在0.133kPa~0.266kPa(1mmHg~2mmHg)某一恒定压力。开始减压蒸馏,控制蒸馏速度,使到达初馏点的时间为5min~10min,控制加热速度继续蒸馏,使馏分馏出速度约为1滴/s。当馏出温度达到相当于常压101.3kPa(760mmHg)下550℃时,或者在达到550℃前釜底温度就开始下降时,即停止加热。5.5.1.6待减压蒸馏仪冷却至100℃以下时,关闭真空泵,并逐渐使系统恢复常压。然后将接收器中大于300℃的馏分转移至已装有250℃~300℃馏分的锥形瓶中。如果大于300℃的馏分在常温下因含蜡而凝固,可将接收器适当加热,使馏分完全熔化。5.5.1.7称量收集馏分的锥形瓶的质量,精确至0.01g,计算得到馏分的质量,记为m₂'。5.5.2.1准备两个预先在105℃±1℃的烘箱中恒重的锥形瓶,称取通过5.5.1获得的大于250℃的馏分。当原油预期蜡含量小于3%时,称取3.0g~3.5g;当原油预期蜡含量大于3%时,称取1.5g~3.0g,精确至0.0002g,记为m₃'。如果馏分凝固,在称量前应将馏分加热至完全熔化。5.5.2.2向每个称有馏分的锥形瓶中加入17mL乙醚。如果馏分在锥形瓶内已凝固,则将其加热至熔化后,再加入17mL乙醚。如果在室温下,馏分在乙醚中不能完全溶解,可加盖后置于低于35℃水浴中缓慢加热至馏分完全溶解,应避免乙醚蒸发。5.5.2.3向乙醚溶液中加入33mL乙醇,轻轻搅拌混合物,并以圆周方向转动锥形瓶。5.5.2.4将锥形瓶放入温度为-20℃±1℃的蜡含量测定仪中冷却,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h。5.5.2.5在置于蜡含量测定仪中的玻璃砂芯漏斗下方接入吸滤瓶,并将其支管与真空泵相连。再将一张定量滤纸剪成合适大小置于玻璃砂芯漏斗中,用经冷却的5mL~10mL的脱蜡溶剂润湿滤纸。启动真空泵,使滤液以细流状流淌。5.5.2.6将锥形瓶中的蜡分3次~4次转移至定量滤纸上,应在每次吸滤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次吸滤。再用50mL已冷却至一20℃的脱蜡溶剂分三次清洗锥形瓶和滤纸上的蜡。在过滤时,应在上一份溶剂完全滤出之后,再使用下一份溶剂冲洗滤纸上的蜡。待溶剂完全滤出之后继续吸滤,直至蜡层出现裂痕。5.5.2.7吸滤结束后,用加热至60℃的甲苯将蜡溶解于锥形瓶中。在通风橱内通过加热蒸发回收蒸出溶剂。所得到的蜡晶应为白色或带有浅灰色。5.5.2.8将锥形瓶放入烘箱中,在105℃±1℃下保持30min~60m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