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精馏操作(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件)_第1页
液体精馏操作(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件)_第2页
液体精馏操作(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件)_第3页
液体精馏操作(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件)_第4页
液体精馏操作(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体精馏操作工业精馏过程认知引入:生产和实验中,常遇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组成的均相液体混合物,例:乙醇与水混合液,苯和甲苯混合液等,常需要将组分进行分离,选择什么方法?蒸馏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等工业生产中的分离方法。案例:德州实华化工乙醇生产车间排放的废水不达标,其中含有10%的乙醇,按照生产要求需要将废水进行处理并回收乙醇,要求回收乙醇的浓度达到95%(质量分数)以上。

问题1:图中三位师傅在做什么?问题2:酿酒利用了哪种分离技术?通过查阅资料,选择分离技术,明确解决方案普通蒸馏一、蒸馏分离技术1、蒸馏基础知识(1)依据:利用各种物质沸点(挥发性)的不同,将一个多组分溶液分离的过程。

实例分析:分离乙醇和水形成的二元混合液。挥发性大:沸点低挥发性小:沸点高各组分沸点相差越大,挥发性相差越大,蒸馏越容易分离。(2)实质:伴随有热量传递的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联系:吸收过程的实质输入能量——部分汽化——气液两相——产品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目的: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一、蒸馏分离技术(3)组分:1、蒸馏基础知识①轻组分:挥发性高,易挥发的组分——易挥发组分用A表示②重组分:挥发性低,难挥发的组分——难挥发组分用B表示实例分析: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一、蒸馏分离技术2、蒸馏技术的应用①石油炼制工业(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等);②石油化工工业(基本有机原料、石油裂解气等分离);③食品加工及医药生产。⑤世界六大蒸馏酒的制备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金酒(Gin)、

朗姆酒(Rum)、中国白酒(Spirit)。⑥蒸馏水的制备⑦粗苯精制⑧粗甲醇的精馏

粗甲醇的三塔精馏现场3、蒸馏过程必要条件一、蒸馏分离技术①通过加热或冷却使混合物形成气、液两相共存体系,为相际传质提

供必要的条件;②各组分间挥发能力差异足够大,以保证蒸馏过程的传质推动力。蒸馏操作的分类

分类特点及应用按蒸馏方式分类平衡蒸馏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只能达到有限程度的提浓而不可能满足高纯度的分离要求。常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相差较大,对分离要求又不高的场合。简单蒸馏精馏精馏是借助回流技术来实现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分离操作。特殊精馏特殊精馏适用于普通精馏难以分离或无法分离的物系。按操作压力分类加压精馏常压精馏真空精馏常压下为气态(如空气)或常压下沸点为室温的混合物,常采用加压蒸馏;对于常压下沸点较高(一般高于150℃)或高温下易发生分解,聚合等变质现象的热敏性物料宜采用真空蒸馏,以降低操作温度。按被分离混合物中组分的数目分类两组分精馏多组分精馏工业生产中,绝大多数为多组分精馏,多组分精馏过程更复杂按操作流程分类间歇精馏连续精馏间歇操作是不稳定操作,主要应用于小规模、多品种或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工业中以连续精馏为主。二、蒸馏操作的分类1.按原料组分数分:双组份:仅有两个组分——基础多组份:两个以上组分——工业生产2.按蒸馏操作方式分:(1)简单蒸馏

将溶液加热使其部分汽化,将蒸汽引出冷凝,得到产品。(2)精馏

将混合溶液加热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使溶液分离成较纯组分的操作。二、蒸馏操作的分类(3)特殊精馏

在混合液中加入第三种组分,以扩大原料液中不同组分沸点的差异,实现有效分离的目的。(水蒸气精馏、恒沸精馏、萃取精馏)任务:分析蒸馏和精馏的区别?蒸馏:分离程度要求不高——混合物的粗分离精馏:分离程度要求较高)——实现混合物的高纯度分离特殊精馏:能形成恒沸物二、蒸馏操作的分类3.按蒸馏操作流程分:(1)间歇蒸馏(简单蒸馏)

物料一次加入——易挥发组分浓度降低——符合生产要求——加物料——蒸馏操作(小规模生产)(2)连续蒸馏(精馏)

将混合溶液加热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使溶液分离成较纯组分的操作。(处理大批量物料)二、蒸馏操作的分类4.按蒸馏操作压强分:(1)常压蒸馏:大气压下操作——工业常用(2)加压蒸馏:塔顶压强高于大气压——常压为气体,通过加压将其液化(3)减压蒸馏:低于大气压操作——常压高沸点/高温易分解液体实例分析:能否用蒸馏操作完成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分离?查阅资料,想一想?本项目以双组份连续精馏为重点对比分析蒸馏操作与吸收操作蒸馏操作吸收操作依据目的实质

1-精馏塔;2-再沸器;3-冷凝器原料馏出液釜残液连续精馏装置

三、精馏塔设备精馏装置示意图三、精馏塔设备精馏操作流程液体精馏操作精馏塔结构认知

1-精馏塔;2-再沸器;3-冷凝器原料馏出液釜残液连续精馏装置

一、精馏塔设备精馏装置示意图一、精馏塔设备想一想:对比分析精馏操作流程注意:回流操作一、精馏塔设备完成精馏操作的设备,称为精馏塔。根据塔内气液两相接触部件的结构形式,精馏塔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精馏操作可采用板式塔,也可采用填料塔。通常板式塔用于生产能力较大或需要较大塔径的场合。板式塔中,蒸汽与液体接触比较充分,传质良好,单位容积的生产强度比填料塔大。作用:(1)为气液两相提供充分接触

的机会,使传热和传质过程有

效地进行;(2)使接触后的气液两相及时分

开,互不夹带。逐级接触式板式塔直接接触式填料塔板式塔的工作原理

操作时,塔内液体依靠重力作用,自上而下流经各层塔板,并在每层塔板上保持一定的液层,最后由塔底排出。气体则在压力差的推动下,自下而上穿过各层塔板上的液层,在液层中气液两相密切而充分的接触,进行传质传热,最后由塔顶排出。在塔中,使两相呈逆流流动,以提供最大的传质推动力。、液两相接触方式

两相流动的推动力

全塔:逆流接触塔板上:错流接触液体:重力气体:压力差板式塔的工作原理

板式塔结构简图1-塔壳;2-塔板;3-出口溢流堰;4-受液盘;5-降液管三、板式塔的基本结构

板式塔一般由一个呈圆柱形的壳体及沿塔高按一定的间距水平设置的若干层塔板所组成。主要由塔体、溢流装置和塔板构件等组成。

塔内气、液两相在塔板上互相接触,进行传热和传质,属于逐级接触式塔设备。1.塔体:通常为圆柱形,一般用钢板焊接而成,全塔分成若干节,塔节间用法兰盘连接。裙座结构二、板式塔的基本结构2.溢流装置包括出口堰、降液管、进口堰、受液盘等部件。(1)出口堰为使塔板上维持一定高度的液层,保证气液两相在塔板上充分接触,在塔板的出口端设有溢流堰,称为“出口堰”。

板式塔结构简图1-塔壳;2-塔板;3-出口溢流堰;4-受液盘;5-降液管塔板上的液层厚度或持液量由堰高决定,生产中常用的是弓形堰,小塔中也有用圆形降液管升出板面一定高度作为出口堰。二、板式塔的基本结构2.溢流装置(2)降液管塔板间液流通道,也是溢流液中所夹带气体分离的场所。正常工作时,液体从上层塔板的降液管流出,横向流过塔板,翻越溢流堰,进入该层塔板的降液管,流向下层塔板。降液管有圆形和弓形两种,弓形降液管具有较大的降液面积,气液分离效果较好,降液能力大,因此应用广泛。

板式塔结构简图1-塔壳;2-塔板;3-出口溢流堰;4-受液盘;5-降液管为保证液流能顺畅地流入下层塔板,并防止沉淀物堆积和堵塞液流通道,降液管与下层塔板间应用一定的距离。为保证降液管的液封,防止气体由下层塔板进入降液管,此间距要小于出口堰高度。降液管:液体通道二、板式塔的基本结构2.溢流装置(3)受液盘

板式塔结构简图1-塔壳;2-塔板;3-出口溢流堰;4-受液盘;5-降液管降液管下方部分的塔板通常称为受液盘,有凹形和平形两种,一般较大的塔采用凹形受液盘,平形则是塔板面本身。(4)进口堰

在塔径较大的塔中,为了减少液体自降液管下方流出的水平冲击,常设置进口堰为保证液流通畅,进口堰与降液管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降液管与塔板之间的间距。保证液体在塔板上均匀分布塔板上接受液体的部分二、板式塔的基本结构3.塔板及其构件

塔板是板式塔内气液接触的场所,操作时气液在塔板上接触的好坏,对传热、传质效率影响很大。目前使用广泛的塔板类型有泡罩塔板、筛孔塔板、浮阀塔板。为改善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况,提高板式塔的效率,出现了一些新型塔板。塔板:气体通道三、板式塔的类型及特点板式塔的特点分类结构特点应用错流塔板塔板间设有降液管。液体横向流过塔板,气体经过塔板上的孔道上升,在塔板上气、液两相呈错流接触,如图(a)所示。适当安排降液管位置和溢流堰高度,可以控制板上液层厚度,从而获得较高的传质效率。但是降液管约占塔板面积的20%,影响了塔的生产能力,而且,液体横过塔板时要克服各种阻力,引起液面落差,液面落差大时,能引起板上气体分布不均匀,降低分离效率。应用广泛。逆流塔板塔板间无降液管,气、液同时由板上孔道逆向穿流而过,如图(b)所示结构简单、板面利用充分,无液面落差,气体分布均匀,但需要较高的气速才能维持板上液层,操作弹性小,效率低,应用不及错流塔板广泛。1.泡罩塔塔板是气液两相接触传质的场所,为提高塔板性能,采用各种形式塔板。四、典型的板式塔

泡罩塔是工业应用最早的气液传质设备,由装有泡罩的塔板和一些附属设备构成。每层塔板上有蒸汽通道、泡罩和溢流管等基本部件。组成:升气管+泡罩溢流管:液体通道,维持塔板上一定量的液体。泡罩塔

每层塔板上开有圆形孔,孔上焊有若干短管作为升气管。升气管高出液面,故板上液体不会从中漏下。升气管上盖有泡罩,其下部周边开有许多齿缝。四、典型的板式塔优点:塔板操作弹性大,塔效率也比较高,不易堵。缺点: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塔板阻力大但生产能力不大。四、典型的板式塔泡罩塔

如图所示,上升的蒸汽通过通道3为一短管,它是气体从塔板下的空间进入塔板上空间的通道,短管的上缘高出板上的液面,塔板上的液体不能沿管向下流动。短管上覆以泡罩2,泡罩周围下端开有许多齿缝浸没在塔板上的液层中。操作时,从短管上升的蒸汽经泡罩齿缝变成气泡喷出,气泡通过板上的液层,使气液接触面积增大,两相间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可以有效进行。泡罩结构圆形泡罩条形泡罩泡罩塔2.筛板塔四、典型的板式塔筛板塔是应用较早的一种板式塔。筛板塔的塔板由开有大量呈正三角形均匀排列筛孔的塔板和溢流管构成。塔板上开圆孔,筛孔孔径:3-8mm,常用孔径:4-5mm,大孔径筛板:12-25mm。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塔板阻力小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塔型。正常操作时,上升气流通过筛孔分散成细小的气流,与塔板上液体接触,进行传热和传质,上升气流阻止液体从筛孔向下渗漏,全部液体通过降液管逐板下流。

筛板2.筛板塔四、典型的板式塔3.浮阀塔四、典型的板式塔浮阀塔是在泡罩塔和筛板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板式塔,效率高,是比较重要的塔设备。板上开有若干阀孔,每个孔上装有可以上下浮动的阀片。浮阀塔盘方形浮阀圆形浮阀条形浮阀典型的溢流塔板

阀片可随气速变化而升降。阀片上装有限位的三条腿,插入阀孔后将阀腿底脚旋转90°,限制操作时阀片在板上升起的最大高度,使阀片不被气体吹走。阀片周边冲出几个略向下弯的定距片。浮阀的类型很多,常用的有F1型、V-4型及T型等。F1型V-4型T型3.浮阀塔四、典型的板式塔3.浮阀塔四、典型的板式塔3.浮阀塔四、典型的板式塔优点:浮阀根据气体流量,自动调节开度,提高了塔板的操作弹性、降低塔板的压降,同时具有较高塔板效率,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缺点:浮阀易脱落或损坏。方形浮阀F1型浮阀3.浮阀塔四、典型的板式塔4.喷射塔四、典型的板式塔针对于以上三种塔板不足进行改进而成的新型塔板。泡罩塔、筛板塔和浮阀塔在气液相接触过程中,气相和液相的流动方向不一致,操作气速较高时,雾沫夹带现象严重,塔板效率下降,其生产能力也受限制。喷射塔由于气相喷出的方向与液体的流动方向相同,利用气体的动能来强化气液两相的接触和搅动,减小了塔板的压强降和雾沫夹带量,提高了塔板效率。ⅠⅡⅢ20°α=R2550Ⅰ三面切口舌片;Ⅱ拱形舌片;Ⅲ50×50mm定向舌片的尺寸和倾角舌形塔板:气流方向:垂直→小角度倾斜,改善液沫夹带、液面落差。形式:舌形塔板、浮舌塔板、斜孔塔板、垂直筛板等。气液接触状态:喷射状态连续相:气相;分散相:液相促进两相传质。缺点:气泡夹带现象比较严重。舌型塔板浮动舌型塔板固定舌型塔板4.喷射塔四、典型的板式塔四、典型的板式塔4.喷射塔

优点:提高允许液体流量5.多降液管(MD)塔板四、典型的板式塔液体精馏操作双组份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及应用一、理想二元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1、气液平衡关系:

一定条件下,溶液与其上方蒸气达平衡时气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2、理想溶液(A-B)溶液中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纯组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完全相同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

一般把性质极其相似的物质所组成的溶液认为是理想溶液,如苯和甲苯、甲醇和乙醇。理想溶液各组分混合时,既没有体积的变化,也没有热效应。真正的理想溶液并不存在一、理想二元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3、拉乌尔定律摩尔分数:混合液中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各组分总的物质的量之比。(1)内容:

一定温度下,气液相达平衡时,溶液上方气相中组分的分压等于组分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的乘积。(1)气液相平衡:混合物在液相或气相中各组分浓度恒定不变达气液两相平衡。(2)饱和蒸汽压:液体与表面上的蒸气达平衡状态时,蒸气产生的压力,用pV表示(2)表达式:PA=PA°•xAPB=PB°•xB=PB°•(1-xA)一、理想二元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3、拉乌尔定律(3)物理意义:气液两相达平衡时,气相分压与液相组成的关系。4、理想二元溶液的平衡关系式理想溶液的蒸气是理想气体,服从道尔顿分压定律:即总压等于各组分的分压之和。P=PA+PBP---气相的总压,Pa;PA、PB---A、B组分的分压,PaP=PA+PB=PA°•xA+PB°•xB=PA°•xA+PB°•(1-xA)

xA=一、理想二元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4、理想二元溶液的平衡关系式若气相组成用摩尔分数表示:

理想二元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式应用:计算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达平衡时,各组分在液相和气相的平衡组成例:试计算压力为101.3kPa,温度为110℃时正庚烷(A)-正辛烷(B)物系平衡时,正庚烷与正辛烷在液相和气相中的组成,已知t=110℃时,PA°=140.3kPa,PB°=64.5kPa。二、t-x(y)图和y-x图用相图来表达气液相平衡关系比较直观、清晰,而且影响精馏的因素可在相图上直接反映出来,对于双组分精馏过程的分析和计算非常方便。精馏中常用的相图有以下两种。1.沸点-组成图——t-x(y)图t-x-y图数据通常由实验测得。以苯-甲苯混合液为例,在常压下,其t-x-y图如图所示,以温度t为纵坐标,液相组成xA和汽相组成yA为横坐标(x,y均指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图中有两条曲线,下曲线表示平衡时液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称为液相线,上曲线表示平衡时汽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称为气相线。两条曲线将整个t-x-y图分成三个区域,液相线以下代表尚未沸腾的液体,称为液相区。汽相线以上代表过热蒸汽区。被两曲线包围的部分为气液共存区。1.沸点-组成图常压下苯-甲苯物系的t-x-y图结构:坐标纵坐标t横坐标xA、yA两条线液相线汽相线三个区液相区过热蒸汽区汽液共存区双组分气液相平衡图a.泡点、露点的确定b.易挥发和难挥发组分沸点的确定c.混合溶液气液平衡组成的确定溶液开始沸腾产生第一个汽泡的温度称为泡点;混合气体开始冷凝产生第一滴液滴的温度称为露点。如图F、E两点为纯苯和纯甲苯的沸点。当混合液的状态点为点K时,物系被分成互成平衡的气液两相,其气、液相组成y、x可用G、L两点横坐标表示。沸点-组成图的应用二、t-x(y)图和y-x图1.沸点-组成图——t-x(y)图(1)两线:

液相线:平衡时液相组成x与温度T的关系

气相线:平衡时气相组成y与温度T的关系(2)三区域:

液相区:又称过冷液相区,处于液相线以下,溶液呈未沸腾状态;

气液共存区:处于气相线与液相线之间,气液两相同时存在;

气相区:称为过热蒸汽区,处于气相线以上,溶液全部汽化。二、t-x(y)图和y-x图1.沸点-组成图——t-x(y)图组成为X1,温度为T0(A点)的溶液为过冷液体,将此溶液加热升温至T1(J点)时,溶液开始沸腾,产生第一个气泡,相应的温度称为泡点;组成为y3(y3=x3)、温度为T4(B点)的过热蒸汽冷却,降温至T3(H点)时,混合气体开始冷凝,产生出第一个液滴,相应的温度称为露点。(3)两点:

泡点:溶液沸腾,产生第一个气泡的点对应的温度

露点:蒸汽冷凝,产生第一滴液滴的点对应的温度液相线:泡点线气相线:露点线383K353K二、t-x(y)图和y-x图1.沸点-组成图——t-x(y)图应用:(1)借助t-x(y)图可以解释精馏的原理(2)求得任一沸点下气液相的平衡组成。

例:沸点为T3时的液相组成即为C点所对应的值(x=0.27),而气相组成即为H点所对应的值(y=0.5)。(3)可看出混合物中两组分的纯组分沸点及液体混合物的沸点范围。

例:纯苯的沸点是353K,纯甲苯的沸点是383K,混合物的沸点则介于353K和383K之间,并且随着组成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液体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只能有一个沸点范围)383K353K二、t-x(y)图和y-x图1.沸点-组成图——t-x(y)图例:利用苯-甲苯溶液的t-x(y)图,对357K含苯的摩尔分数为0.5的苯-甲苯混合液进行分析,在101.3kPa下恒压加热,试求(1)此溶液的泡点温度T泡;(2)第一个气泡的组成;(3)露点温度T露;(4)最后一滴液体的组成;(5)当溶液加热到369K时混合液的状态和组成。2.气液相平衡图苯-甲苯物系的y-x图结构:坐标纵坐标y横坐标x两条线气液相平衡线参考线y=x

双组分气液相平衡图二、t-x(y)图和y-x图二、t-x(y)图和y-x图2.气液平衡曲线(y-x图)苯-甲苯混合液的x-y图y-x图表示气相组成y和液相组成x的平衡关系,称为平衡线。(1)图中任意点A表示组成为x1的液相与组成为y1的气相互相平衡。(2)图中对角线y=x,为参考线。(3)两相达到平衡时,气相中易挥发组分的浓度大于液相中易挥发组分的浓度,即y>x,故平衡线位于对角线的上方。平衡线离对角线越远,说明互成平衡的气液两相浓度差别越大,溶液就越容易分离。a.图中任意点D表示组成为x1的液相与组成为y1的气相互相平衡b.两相达到平衡时,气相中易挥发组分的浓度大于液相中易挥发组分的浓度,即y>

x,故平衡线位于对角线的上方。c.平衡线离对角线越远,说明互成平衡的气液两相浓度差别越大,溶液就越容易分离。气液相平衡图的应用三、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1.挥发度利用t-x-y图和y-x图可以判断溶液中两组分是否能分离和分离的难易程度,但必须要有溶液各组分的平衡数据,还要做图,用相对挥发度来判别分离的难易程度就相对简单。(1)定义:

混合液中某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与该组份在液相中摩尔分数之比。用υi表示。(2)物理意义:

表示物质挥发的难易程度。(3)表达式:(A-B两种组分混合物)

精馏分离的依据是什么?物质挥发性的大小用挥发度表示。

组分的挥发度是组分挥发性大小的标志三、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1.挥发度(3)表达式:(A-B两种组分混合物)

拓展:理想溶液PA=PA°•xAPB=PB°•xB

结论: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等于各组分的饱和蒸汽压。三、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2.相对挥发度(1)定义:

溶液中两种组分的挥发度之比,用α表示。(2)表达式:(A-B两种组分混合物)

拓展:理想溶液

结论: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等于各组分的饱和蒸汽压之比。溶液中组分A对组分B的相对挥发度,用

AB表示。三、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3.用相对挥发度表示相平衡关系

因为:PA=P•yA,PB=P•yB

道尔顿分压定律

因为:xB=1-xA,yB=1-yA

相对挥发度表示的气液平衡关系略去下标则可得相平衡方程:相平衡方程分析当>1时,两组分的沸点相差较大。越大,两组分沸点相差越多,组分A和B越易分离。当=1时,y=

x,气液相组成相同,两组分沸点相同,二元体系不能用普通精馏法分离;因此由值的大小可以判断溶液是否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及分离的难易程度。讨论:分析:

α>1、α<1或α=1时,混合物的分离情况?挥发度应用实例:例:

今有正庚烷和正辛烷的混合液,已知在总压为101.33KPa、温度为110°C条件下,正庚烷的饱和蒸汽压为140.3Kpa,正辛烷的饱和蒸汽压为64.5Kpa,试求该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正庚烷与正辛烷在液相和气相中的组成。液体精馏操作精馏的基本原理及流程认知1.简单蒸馏装置和操作方法nF,zFnD3,xD3nD1,xD1nD2,xD2nW2,x2一、简单蒸馏的原理2.特点

①间歇操作过程是一动态过程;②易挥发组分更多地传递到气相中去,釜液温度不断升高;③产品与釜液组成随时间而改变(降低);④瞬时蒸气与釜中液体处于平衡状态。

一、简单蒸馏的原理一、简单蒸馏的原理3.一次部分汽化和一次部分冷凝一次部分汽化和一次部分冷凝可使混合液或混合蒸汽得到部分分离。一、简单蒸馏的原理

使混合液在蒸馏釜中逐渐部分汽化,并不断将蒸汽导出并冷凝为液体,按不同馏分收集起来,从而使液体混合物实现初步分离的过程。4.原理分析将组成为xF的混合液加热,在温度Tb时部分汽化,在A点产生互相平衡的组成为气相y1和液相x1,这时把蒸汽引入冷冷凝器中冷凝,就得到易挥发组分含量较高的馏出液,与之平衡的液相中所含易挥发组分相应减少,难挥发组分较高。一、简单蒸馏的原理随着操作过程的进行,釜中液相的浓度不能始终保持xF不变,而是逐渐降低,馏出液的浓度也逐渐减小,因此,通常用几个容器把不同范围的馏出液收集起来。

简单蒸馏如果不把蒸汽引出,继续升温,到C点时则全部汽化,气相组成y2与原始组成xF相同,这说明全部汽化不可能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故必须及时将蒸汽引出,实现部分汽化。如果d点混合气在密闭系统中降温至a点则全部冷凝,组成和原来并没有改变。全部汽化和全部冷凝都不能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而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是实现精馏操作的手段。只适用于沸点相差较大,分离程度不高的双组份混合溶液二、精馏的原理1.气液平衡相图分析将组成为xF的混合液分离:液相组成为xF,温度为t(A点)的苯-甲苯混合液加热汽化,达到泡点以上到气液共存区B点,两相达平衡,平衡温度为t1,气相组成为y1,液相组成为x1。①部分冷凝

组成为y1的气相降温,部分冷凝到C点,气液两相达平衡,气相组成为y2,y2>y1组成为y2的气相降温,部分冷凝到D点,气液两相达平衡,气相组成为y3,y3>y2结论:气相混合物经过多次部分冷凝,所得气相中易挥发组分的含量越高,气相中可获得高纯度的易挥发组分。②部分汽化组成为x1的气相升温,部分冷凝到E点,气液两相达平衡,液相组成为x2,x2

>x1

组成为x2'的气相升温,部分冷凝到D点,气液两相达平衡,液相组成为x3

,x3>x2

x3

>x2>x1

二、精馏的原理1.气液平衡相图分析结论:液相混合物经过多次部分汽化,液相中易挥发组分的含量越低,可获得高纯度的难挥发组分。二、精馏的原理2.精馏原理液体混合物经过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最终在精馏塔的塔顶得到纯度较高的轻组分,在塔底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分,实现轻重组分的分离。工业上采用精馏塔,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原料馏出液釜残液

多次部分气化、多次部分冷凝三、精馏的流程1.认识精馏设备精馏装置:精馏塔、塔顶冷凝器、塔底再沸器,还有原料罐、原料预热器、回流泵、采出泵、产品罐等

三、精馏的流程1.认识精馏设备(1)烧瓶、冷凝管、酒精灯及接收瓶的作用是什么?(2)普通蒸馏装置进行对比分析,在精馏装置中,哪个设备扮演了“烧瓶”、“冷凝管”及“酒精灯”的角色?三、精馏的流程1.认识精馏设备冷凝器产品储槽再沸器精馏塔精馏塔是精馏装置的核心

板式塔---逐级接触式

填料塔---直接接触式

精馏塔提供气液两相进行传质和传热的场所(3)传质设备

板式塔—逐级接触式设备;填料塔—微分接触式设备。板式塔填料塔三、精馏的流程冷凝器

用途:(1)塔顶产品通过冷凝器后产出;(2)保证必要的回流液体。再沸器③

小结:由冷凝器提供的回流液与由再沸器提供的上升蒸汽在精馏塔内逆流接触;精馏过程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③③③③贮罐类

原料罐产品储槽输送设备

真空泵离心泵空分精馏塔图片塔(T)蒸馏塔板式塔图例塔(T)换热器(E)换热器(简图)离心泵

卧式容器

用直线代表管路用箭头代表流向完成流程图绘制任务

识读并绘制连续精馏流程图连续精馏流程图

进料板以上称为精馏段

——精制汽相中的易挥发组分。进料板以下(包括进料板)称为提馏段

——提纯液相中难挥发组分。塔顶产品称为馏出液

——富含易挥发组分。塔底产品称为釜液

——富含难挥发组分。

板式塔釜液馏出液进料三、精馏的流程进料板:原料加入的那层塔板三、精馏的流程2.连续精馏流程

原料液预热至指定的温度后,从进料板位置(塔的中下段)加入精馏塔,与塔上部下降的液体汇合,然后逐板下流,最后流入塔底再沸器。

部分液体作为塔底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难挥发组分,另一部分液体在再沸器中被加热,产生蒸气,蒸气逐板上升,与塔顶下降的液体在逐级塔板上直接接触,实现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塔顶蒸汽进入塔顶冷凝器中冷凝为液体,进入回流罐,一部分回流作为塔中的下降液体,另一部分液体作为塔顶产品,其主要成分为易挥发组分。连续精馏过程中,原料也不断加入到塔内进行精馏,塔顶和塔底也连续不断采出产品。连续精馏塔流程的典型图1-精馏塔2-再沸器3-冷凝器4-观察罩

5-馏出液贮罐6-高位槽7-预热器8-残液贮罐

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气相回流,为偏离平衡的气液相在塔内各板上提供了接触条件,实现了气液相间的质量传递。L0V2

V2与L0是偏离平衡的气液相,在塔板上接触,进行质量传递,浓度变化趋向于平衡组成。三、精馏的流程3.回流(1)保证足够下降的液流和上升的气流;(2)维持精馏操作连续稳定进行的必要条件。①传质推动力:③热量传递过程液体汽化所需热量由蒸汽冷凝提供。易挥发组分:液相→汽相;难挥发组分:汽相→液相。②传质方向:易挥发组分沿塔高方向增加,而温度沿塔高方向降低。三、精馏的流程讨论:液体精馏操作双组份连续精馏塔的计算一、全塔物料衡算引入:二元连续精馏过程的计算主要包括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进料状况的影响、理论塔板数和实际塔板数的计算,回流比的影响和选择及热量衡算等。应用全塔物料衡算可以找出精馏塔塔顶、塔底产品与进料量及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式中F、D、W——分别为原料、塔顶产品和塔底产品的流量,Kmol/h;

xF、xD、xW——分别为原料、塔顶产品和塔底产品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

应用全塔物料衡算式可确定产品流量及组成。任务:全塔物料衡算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全塔物料衡算式

馏出液的采出率注意:物料衡算时单位统一例1:一连续操作的精馏塔,将85.8kmol/h含苯44%和甲苯56%的混合液分离为含苯97.4%的馏出液和含苯不高于2.3%的残液(以上均为摩尔分数),操作压力为101.3kPa,试计算馏出液和残液的流量(kmol/h)。例3:某精馏塔在压强101.3kPa下分离甲醇和水的混合液,处理的混合液流量为1000kg/h,原料液中含甲醇75%,要求馏出液的组成不小于98%,残液组成不大于5%(均以质量分数计),试求每小时馏出液和残液量。例2:一连续操作的精馏塔,将15000kg/h含苯40%和甲苯60%的混合液分离为含苯97%的馏出液和含苯不高于2%的残液(以上均为质量分数),操作压力为101.3kPa,试计算馏出液和残液的流量(kg/h)。二、理论板假设和恒摩尔流假设引入:操作型计算—设备已经确定条件下指定操作条件,预计各层塔板上气液组成;或要求一定操作结果,确定操作条件(如回流比R、加料位置),为计算方便,采用两种假设。1、理论板假设精馏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计算复杂,为简化计算,引入“理论板”概念。(1)定义:塔板上气液两相接触时间长,离开塔板的气液两相达平衡,称为“理论板”。

(实际:塔板上气液间接触面积、接触时间有限,很难达气液两相平衡)——理论板不存在。应用:衡量实际板分离效率的依据和标准。——先求得理论板层数,再根据塔板效率决定实际板层数。二、理论板假设和恒摩尔流假设2、恒摩尔流假设(1)内容:精馏段每块塔板上升蒸汽的摩尔流量相等,下降液体的摩尔流量也相等。

提馏段每块塔板上升蒸汽的摩尔流量相等,下降液体的摩尔流量也相等。注意:精馏段≠提馏段精馏段:V1=V2=V3=……=V=常数L1=L2=L3=……=L=常数提馏段:V1´=V2´=V3´=……=V´=常数L1´=L2´=L3´=……=L´=常数实质:塔板上气液两相接触,若有1kmol蒸汽冷凝,即有1lmol液体(1)恒摩尔汽化精馏操作时,在精馏塔的精馏段内,每层板的上升蒸汽摩尔流量都是相等的,在提馏段内也是如此:精馏段V1=V2=V3=…=V=常数提馏段V=V=V=…=V=常数但两段的上升蒸汽摩尔流量却不一定相等。二、理论板假设和恒摩尔流假设2、恒摩尔流假设精馏操作时,在精馏塔的精馏段内,每层板下降的液体摩尔流量都是相等的,在提馏段内也是如此:精馏段L1=L2=L3=…=L=常数提馏段L=L=L=…=L=常数但两段的下降液体摩尔流量不一定相等。(2)恒摩尔液流二、理论板假设和恒摩尔流假设2、恒摩尔流假设

若在精馏塔塔板上气、液两相接触时有nkmol的蒸汽冷凝,相应就有nkmol的液体汽化。①各组分的摩尔汽化潜热相等;②气液接触时因温度不同而交换的显热可以忽略;③塔设备保温良好,热损失可也忽略。恒摩尔流假定成立条件

精馏塔内任意板下降液相组成xn及由其下一层板上升的蒸汽组成yn+1之间的关系称为操作关系。描述精馏塔内操作关系的方程称为操作线方程。三、操作线方程对精馏段的第n十1层板以上塔段及冷凝器作物料衡算,以单位时间为基准:操作线方程1.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总物料衡算:

V=L+D易挥发组分衡算:Vyn+1=Lxn+DxD

式中:V——精馏段上升蒸汽的摩尔流量,kmol/h;

L——精馏段下降液体的摩尔流量,kmol/h;

yn+1——精馏段第n十1层板上升蒸汽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

xn——精馏段第n层板下降液体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yn+1和xn的物理意义整理得令R=L/D,R称为回流比,是精馏操作中重要的参数,则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任务:分析xn=xD时,yn+1=?在y-x图中作精馏段的操作线任务:在y-x图中作精馏段的操作线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反映了一定操作条件下精馏段内的操作关系,即精馏段内自任意第n层板下降的液相组成xn与其相邻的下一层板(第n+1层板)上升汽相组成yn+1之间的关系。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在稳定操作条件下,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一直线,斜率为,截距为。2.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对提馏段第m层板以下塔板及再沸器作物料衡算,以单位时间为基准:式中L’——提馏段下降液体的摩尔流量,kmol/h;

V’——提馏段上升蒸汽的摩尔流量,kmol/h;

x’m——提馏段第m层板下降液相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

y’m+1——提馏段第m+1层板上升蒸汽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操作线方程总物料衡算:

L’=V’+W易挥发组分衡算:L’x’m=V’y’m+1+WxW

y'm+1和x‘m的物理意义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反映了一定操作条件下,提馏段内的操作关系。在稳定操作条件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一直线。斜率为,截距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任务:分析xm´=xw时,ym+1=?在y-x图中作提馏段的操作线1.五种进料热状况①低于泡点温度的冷液体——冷进料②泡点温度下的饱和液体——泡点进料③温度介于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之间的气、液混合物——气液混合进料④露点温度下的饱和蒸气——露点进料⑤高于露点温度的过热蒸气——过热蒸汽进料四、精馏塔的进料热状况

联系:气液平衡相图(T-x-y图)若总进料量为F,则引入加料板的液体量为qF,提馏段的回流量比精馏段增加qF,同时进入精馏段的上升蒸汽量比提馏段增加F(1-q)。

L'=L+qFV=V'+(1-q)F四、精馏塔的进料热状况2.进料热状况参数

进料热状态对精馏操作的影响精馏段的操作线过D点和Q点提馏段的操作线过Q点和W点联立求解两方程,得到操作线交点的轨迹方程为:——q

线方程q

一定时,过点(xF,xF)斜率为q/(q-1)的直线。

q

线方程与图示意义:一定的进料状态下,操作回流比改变时,两操作线交点的轨迹方程。可见:q

的值不影响精馏段操作线,q值变化,Q点的位置变化,影响提馏段的操作线。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联立回流比改变影响精馏段的操作线L'=L+qFV=V'+(1-q)F联系思考:xq=xF时,yq=?不同进料热状态时的q线和对提馏段操作线的影响说明:①q↓,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增大。②提馏段操作线与进料量F无关。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经变换,与xD,xW,xF,q,R有关。注意q的两个特殊值:饱和液体进料:q=1饱和蒸汽进料:q=0q=1q>10<q<1q=0q<0xFxDxW由精馏段操作线和q值决定液体精馏操作精馏塔塔板数的确定一、理论塔板1、定义:

自该塔板上升的蒸汽与下降的液体经过充分接触,气液两相离开塔板时达平衡状态的塔板,称为理论塔板,又称平衡塔板。有利于精馏过程的分析计算2、应用:

用作衡量实际塔板分离效率的依据和标准。

(先求出理论板数,用塔板效率进行纠正,求得实际塔板层数。)已知:确定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计算方法:(1)逐板计算法;(2)图解法。(1)逐板计算法条件:①塔顶蒸气在冷凝器中全部冷凝;②泡点回流。………………..

二、理论塔板数求算方法操作线方程改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直到则n为所需的理论板数。xD=y1x1y2→x2y3→x3

平衡操作………..注意:

塔底再沸器相当于一块理论板,故塔内理论板数为N-1。

应注明N=?(包括或不包括釜);(2)图解法①作平衡线;

③由D(xD,xD)和b=xD/(R+1)作精馏段操作线;④由F(zF,zF)点和K=q/(q-1)作q线;②由xD、zF、xW作垂线与对角线交于D、F、W点;⑤由交点Q(xq,yq)和W(xW,xW)作提馏段操作线;⑥由D点开始,在平衡线与操作线之间画梯级求N。图解法

图解法(4)画提馏段的操作线

从x=xW处引垂线与对角线交于W点(xw,xw),连接QW,即得提馏段的操作线。(5)画直角梯级

从D点开始,在精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画直角梯级。当梯级越过两操作线交点Q时,改在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画直角梯级,直到梯级跨过W点为止。

所画的每一个直角梯级代表一块理论塔板,如图所示,梯级总数为7,表示共需7块理论板。

第4梯级跨过两操作线的交点Q,即第4块板为进料板,精馏段理论塔板数为3,提馏段的理论塔板数为3。(再沸器相当于最后一块理论板)二、理论塔板数求算方法图解法例:苯和甲苯的y-x相图如图所示,若将含苯为0.4的饱和液体分离为含苯为0.95的馏出液,含苯为0.1(均为摩尔分数)的残液,回流比为2,求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和理论进料板的位置。例:在某一液体混合物的分离系统中,已知有关的数值如下所示:xF=0.24,xD=0.95,xw=0.05,q=1,R=3,试画出其操作线。三、全塔效率实际塔板的分离效率比理论塔板差,所需要的实际板数比理论板多。1.塔板效率(1)单板效率

气液相经一层实际塔板前后组成变化与经一层理论板前后组成变化值的比值。

物理意义:反映该层塔板的传质效果(各层塔板不同)(2)全塔效率

反映塔中各层塔板的平均效率,用ET表示,ET<1。三、全塔效率2.实际塔板数(NP)理论板层数→塔板效率纠正→实际塔板数

(1)

图解方法的优点

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形象直观,便于理解和分析实际问题。(2)进料热状态参数q的影响

q

,Q点右移,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距离↑,提馏段各塔板分离能力↑,N

↓。⑤影响N的因素分析N决定于操作线:xD,xW,R,zF,q,实际生产中的进料热状态参数由前一工序决定。平衡线:物系,T,P→(α)xD↑,xW↓分离要求提高,则N↑

进料位置和回流比的选择(1)进料位置的讨论(a)进料位置确定原则:两操作线交点Q所在梯级。(b)Q点为最优进料位置的分析上移或下移均对分离不利,导致N

增加。提前进料:滞后进料:(d)进料位置对分离的影响另一方面:→操作费↑同时,再沸器和冷凝器设备费↑,且因塔径↑塔设备费↑。故研究R是一个保证技术要求和保证经济效益的问题。应确定一适宜的回流比。①全回流与最少理论板数概念:R=∞,qnD=0称为全回流。此时qnW=qnD=qnF=0特征:①

操作线与对角线重合,yn+1=xn;②塔板分离能力最大;③完成分离任务所需N称为最少理论塔板数,Nmin;应用:

开工、科研、设计。

最小理论板数的确定:图解法、逐板计算法。a)图解法在平衡线与对角线之间画梯级,直至xn≤xw为止。②最小回流比a)定义

回流比减小,两操作线同时向平衡线靠近,所需理论板数增加;

继续减小至交点Q移至平衡线上时(点E),则所需的理论板数无穷多;

对应的回流比称为最小回流比

Rmin。b)计算:设E(xe,ye)则也可由精馏段操作线在y轴上的截距yC确定。③适宜回流比(4)塔顶设部分冷凝器

①目的节省高品位冷剂。②分凝器相当于一块理论板塔内总理论板数则等于(N-2)块理论板。实际塔板数及塔板效率

(1)实际塔板数注意:N为塔内理论塔板数(不包括塔釜),

实际板数要取整。(2)塔板效率①总板效率ET意义:反映了整个塔分离的综合性能,即为达到某一分离要求,理论上所需塔板数和实际需要塔板数之间的关系。影响ET的因素:a)汽、液两相流体的物理性质;b)操作参数,如温度、压力等;c)塔结构、湍动程度、相际接触面积等。ET的来源:a)经验公式;b)实测数据——来源生产塔或中间试验塔。考虑塔板效率时,则完成规定分离要求所需的实际塔板数为:液体精馏操作精馏操作中回流比的选择一、全回流定义:

精馏塔塔顶上升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后,冷凝液全部回流至塔内的操作称为全回流。2.特点:

塔顶冷凝液只回流到精馏塔,不作为馏出液收集(既不向塔内进料,也不从塔内取产品,精馏塔的生产能力为0)。引入:

回流比是保证精馏塔连续稳定操作的基本条件。从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中可以看出,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在确定xD、xW和xF及进料状态条件下,q线一定,则回流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操作线的位置,影响分离效果,是精馏操作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一、全回流3.分析:

塔顶D=0,R=L/D=∞,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R/R+1=1,在y轴上的截距为0,操作线方程为y=x,精馏段的操作线和提馏段的操作线与y-x相图的对角线重合。4.最小理论塔板数

全回流时操作线方程为y=x,操作线离平衡线的距离最远,平衡线与操作线之间作直角梯级的跨度最大,完成一定任务所需要的理论塔板数最少,称为“最小理论塔板数”,用Nmin表示。5.全回流的应用:(1)在精馏装置开车、调试阶段,使体系处于稳定状态;(2)当操作出现异常时,进行全回流操作使体系尽快恢复正常。

全回流时,全塔无精馏段和提馏段之分无实际生产意义二、最小回流比分析:

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F、xF、xD、xW值一定

回流比R增大,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增大,截距减小,精馏段的操作线靠近对角线,提馏段的操作线也靠近对角线,平衡线与操作线距离增大,作直角梯级时,直角梯级水平及垂直距离增大,每块板的分离程度增大,产品浓度提高。但总梯级数减少,所需理论塔板数减小,精馏塔塔设备费用减小。

回流比增大,操作费用增大,所以应选择适宜的回流比。二、最小回流比当回流比R逐渐减小时,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减小,在y轴上的截距增大,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的位置将逐渐向平衡线靠近,气液传质推动力减小,所需的理论塔板数逐渐增多。当回流比减小到某一数值时,精馏段操作线和提馏段操作线的交点落在平衡线上,气液相处于平衡状态,传质推动力为0,不论画多少梯级都不能越过交点d,即所需理论塔板数为无穷多,此时的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用Rmin表示。上限:全回流时的回流比下限:最小回流比回流比二、最小回流比1.定义:

回流比减小,两操作线同时向平衡线靠近,所需理论板数增加;

继续减小至交点Q移至平衡线上时(点E),则所需的理论板数无穷多;

对应的回流比称为最小回流比

Rmin。2.计算:设E(xq,yq)则注:xe,ye为q线与平衡线交点E点的坐标值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

解出最小回流比为:

三、实际操作回流比实际回流比应在全回流和最小回流比之间,通过经济核算确定。适宜回流比: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的总和为最小时的回流比。(1)精馏过程的操作费主要包括塔底加热蒸汽的消耗量和塔顶冷凝水的消耗量。这两项都决定于塔内上升蒸汽量。当回流比R增大,加热和冷却介质用量增大,操作费用增大。(2)精馏装置的设备包括精馏塔、再沸器和冷凝器。当设备类型和材料确定后,设备费用决定于设备尺寸。当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时,需无穷多块理论板,精馏塔无限高,故设备费用无限大。总费用为设备费和操作费之和适宜回流比例: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组成为0.4(苯的摩尔分数),馏出液组成为0.95

釜残液组成为0.05,操作条件下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47,求最小回流比。

(1)饱和液体进料(泡点)

(2)饱和蒸汽进料(露点)最小回流比应用实例:液体精馏操作精馏塔的操作回忆:精馏操作的流程一、板式塔的操作特性一、影响精馏操作的因素对于特定的一、精馏过程中的气液相接触状态

板式塔中气液两相在塔板上充分接触,发生剧烈的搅拌,以实现传热和传质。气液接触状态有鼓泡接触、泡沫接触、喷射接触几种。1.鼓泡接触状态气速低,气流断裂成气泡在液层中自由浮升,塔板上清液多,气泡数量少,两相呈鼓泡接触状态,接触面积为气泡表面——气泡表面湍动程度不大,传质阻力大。一、精馏过程中的气液相接触状态2.泡沫接触状态随气速量的增大,气泡数量增多,气泡不断发生合并和断裂,液体以液膜的形式存在于气泡之间,两相间传质面为面积很大的液膜,此液膜在高度湍动中——较好的塔板工作状态。一、精馏过程中的气液相接触状态3.喷射接触状态随着气速的继续增大,动能很大的气体以射流形式穿过液层,将板上的液体破碎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液滴而抛向塔板上方空间,直径较小的液滴被气体带走形成液沫夹带。——较好的塔板工作状态。

泡沫接触状态和喷射状态均是较好的精馏塔塔板工作状态,但喷射状态是塔板操作的极限,液沫夹带较多,所以多数塔板操作均控制在泡沫接触状态。二、精馏操作过程中的典型异常现象1.液泛

精馏操作过程中,下层塔板上的液体涌至上层塔板,上下塔板液相连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液泛”产生原因:(1)塔内上升蒸汽速度过大;(2)液体负荷大,溢流管内液面逐渐升高。二、精馏操作过程中的典型异常现象2.雾沫夹带

精馏操作过程中,气流自下而上通过塔板上的液层,鼓泡上升,离开液面时将许多液滴带至上一层塔板,这种现象称为“雾沫夹带”。产生原因:气流上升速度超过了允许速度。

大量雾沫夹带会将不应升至塔顶的重组分带到塔顶产品中,影响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传质过程的浓度差。过量雾沫夹带液泛原因:①气相在液层中鼓泡,气泡破裂,将雾沫弹溅至上一层塔板;②气相运动是喷射状,将液体分散并可携带一部分液沫流动。

说明:开始发生液泛时的气速称之为液泛气速。降液管液泛

说明:两种液泛互相影响和关联,其最终现象相同。当塔内气、液两相流量较大,导致降液管内阻力及塔板阻力增大时,均会引起降液管液层升高,当降液管内液层高度难以维持塔板上液相畅通时,降液管内液层迅速上升,以致达到上一层塔板,逐渐充满塔板空间,即发生液泛。并称之为降液管内液泛。二、精馏操作过程中的典型异常现象3.气泡夹带塔板上的液体经过溢流堰流入降液管时含有大量的气泡,气泡内的这部分气体本应分离出来返回原来板面上,由于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不够,所含气泡来不及解脱就被带入下一层塔板。。二、精馏操作过程中的典型异常现象4.漏液塔板上的液体从气流通道流入下一层。如果上升气体能量不足以穿过液层,托不住液层,就会导致漏液,严重的会使液体全部漏完,出现“干板”。产生原因:上升气体气流速度过小——保持适宜的气流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