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高三语文高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高三语文高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高三语文高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高三语文高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高三语文高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吉林省延边州高三语文高考一模试卷

2024.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意境说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不下于文气说。意境说最初只应用于诗歌,

后来波及小说。废名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

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这种小说的语言也就不能不发

生变化。这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诗化的小说语言一一因为它毕竟和诗还不一样。所谓诗化小说的语言,

即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这种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跨度较大,往往超越了逻辑,超越了合乎

一般语法的句式(比如动宾结构)。比如:“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

流水,日长如小年。”(《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如果用逻辑严谨、合乎语法的散文写,也是可

以的,但不易产生如此恬淡的意境。

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同时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愿意和读者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

有时作者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的表象,单摆浮搁,稍加组织,不置可否,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

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超越理智,

诉诸直觉的语言,已经被现代小说广泛应用。如:“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小西门外。米市,菜市,肉市。

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炳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

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钓人的孩子》)这不是作者在语言上耍花招,

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写得文从理顺,全都“成句”,就不忠实了。语言的一个标准是:诉诸直觉,

忠于生活。

文言和白话的界限是不好分的。“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不觉到了济南地界。”是文言,还是白话?

只要我们说的是中国话,恐怕就摆脱不了一定的文言的句子。

中国语言还有一个世界各国语言没有的格式,是对仗。对仗,就是思想上、形象上、色彩上的联属和对

比。我们总得承认联属和对比是一项美学法则。这在中国语言里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今天写小说,两句

之间不必,也不可能在平仄、虚实上都搞得铢两悉称,但是对比关系不该排斥。比如:“罗汉堂外面,

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如果不用对仗,怎样能表达

时序的变易,产生需要的意境呢?

(摘编自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意》)

材料二: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在具体创作中,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

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

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

感情”。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橘子皮那样随意剥离。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

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

其次,文学语言是作品气脉、气质和作家心力、品质等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作家在其中究竟用了多少

心血和功夫。《红楼梦》为何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就是曹雪芹在十几年时间里用超凡

的才华倾心倾力打造的结果。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先声夺人。余华对文学语

言的运用体会是,先在语言技巧和形式叙述上展现出“不一样”,再回归个体现实,使语感、乐感、视

点甚至幻觉凸显。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察觉到余华运用语言的本真心智和力量。

美妙的文学语言不会凭空产生,作家要结合作品内容和语句反复琢磨、深入推敲,所以作家既要假以时

1

间上的沉思,又要有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的巧妙运用。文学语言要求明净耐品、活色生香,如果嘈

杂喧嚣了,气韵和节奏就会败坏。难怪阿来说:“语言不好,即使作品能红极一时,也不会传之久远!”

再次,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并非高不可攀,反复修改是作家必备的基本功。一个对自己作品不修改、

不订正的作家,文学语言上的表达仅凭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总是令人惋惜的。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

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

(摘编自付秀宏《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境说作为中国重要的文艺理论,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又扩展到小说,成为目前影响力最大的

文艺理论。

B.传统小说的纯散文语言句与句之间跨度较大,往往逻辑不够严谨,也不合乎一般语法,比较注重营

造意境。

C.诗化小说的语言既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主客体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

的准确印象。

D.美妙的文学语言,不仅需要作家长时间的沉思、反复琢磨推敲,而且需要作家巧妙运用气脉、气质

和心力、心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创作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小说的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

B.对仗的美学价值在中国语言里被发挥到了极致,在小说的语言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C.汪曾祺和沈从文都认为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其中要融入作者个人的情感。

D.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能表现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讲究语言的技巧和形式非常必要。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贾平凹《暂坐》写西京上空的雾霾时戏谑道:“哟,北京的雾霾也给咱飘些来了?!”“给咱”两

字体现出语言的个性化。

B.迟子建《烟火漫卷》里有这样一句:“河面上星光荡漾,就像一片爽朗的笑声。”“笑声”的描写

运用通感手法,鲜活生动。

C.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

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D.老村小说《骚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版以来几经修订,2004年出了全本,2011年又做了修改重

新出版,最近还在修改。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侧重阐述诗化小说语言的特点,材料二侧重阐述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的方法。

B.材料一运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更鲜明地体现了诗化小说的语言特点,使论证更具体充分。

C.材料二举《红楼梦》和余华的例子,来论证优秀的作品在语言运用上是与众不同的。

D.材料二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后从三个方面阐述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5.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汪曾祺小说《鉴赏家》,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小说语言诗化的特点。(6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

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

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绝墨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漫天雪花飘舞,寒风沿街扫荡。大雪竟然不歇气,凶凶地下了三

天。东关“飞云酒楼”也没有了平日的热闹,只有零星散座。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

2

来酒楼品酒论画。

“飞云酒楼”是保定的老字号。老板侯洪志虽是商贾,却有绘画的雅好。城内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

在楼上饮酒论画。说到兴致时,侯洪志取来纸墨,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围看的一个黄

脸汉子叫了声好,也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在纸上涂抹起来,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

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

相赠吧!”

洪志瞪大了双眼,张着嘴巴看画,半晌方醒,忙让伙计取了一叠大洋,说道:“先生留步,侯某请先生

再留下一幅丹青,这是酬金。”汉子冷笑一声:“我适才留一张画,是兴之所至,切磋酬和的雅事,绝

非是你的银子所能买去!”说罢,抓起桌案上的那张画,扯了个粉碎。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

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高地厚。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第二天,“飞云酒楼”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

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名声大噪。

一天,侯洪志正在作画,当年那个黄脸汉子走进店来。侯洪志忙起身拱手:“原来是大师到了,请多多

指教!”汉子四壁看看,道:“侯老板果然是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汉子大声笑起来:

“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侯洪志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道:“近日我要在对面街上开

一座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

几天后,侯洪志画坊的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侯洪志的生意淡下来,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

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侯洪志忍不下心头恶气,就找到汉子的店

中。

侯洪志冷冷说道:“你我并无仇恨,如何死死逼我?”汉子道:“侯老板心灵聪慧,就该用心笔墨。一

味心高气盛,争强斗狠,那笔下自然呆滞浮躁,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红了,呆呆地看那汉子。

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

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说罢,猛地缄口,两眼微闭。

侯洪志朗声笑了,拱手道:“多谢指教!”

侯洪志自此刻意专攻花卉。一年过去了,他笔下的梅花桃花格外出色。一日,来了一个姓李的客商,张

口要买十张“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当场放下五百定金。侯洪志点头应下,并写了收据。

两月过去,李客商前来取画,一一展开画卷,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恕我直言,侯老板是用了心力,

只是仍呆滞了些,缺少了些灵气。”洪志冷笑道:''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竟是一张“红

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洪志涨

红了脸,拱手道:“再宽限我两个月,这十张画我重新再画。”李客商点头道:“只要侯老板画得精湛,

我再等两个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这一天,有人叩门,竟是那黄脸汉子!“听说侯老板近来笔

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几个月未见,他形容枯槁,面色更是黄中透青。侯洪志一见竟忘却前

嫌,关切道:“您这是害了什么病?可找医生瞧了?”汉子惨然笑道:“病入膏肓,时日无多,日后不

会再逼你长进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说着从怀中掏出那张给李客商的收据。

侯洪志心中登时大悟,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请拿纸笔来。”

汉子拈过笔来,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

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血浸染开来。汉子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

寒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朵朵迎风欲动。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

白。

侯洪志猛地跪倒,泪流满面:“请收洪志为徒。”汉子吃力地笑笑:“你我早己经是师徒一场。你画梅

花,便要化为梅花。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

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3

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再过了几天,侯洪志也悄然离开保定,再也没有回来

过。后来就传说,侯洪志的一张画在北京卖价一万大洋。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脸汉子兴之所至,挥毫泼墨,以画相赠,但是见侯洪志想要用钱买画时便又撕毁了佳作,他认为

书画可切磋酬和却不可轻易贱卖。

B.侯洪志说要关闭酒楼,专意丹青,第二天“飞云酒楼”变成“洪志画坊”,这时的侯洪志看似下了

很大决心,但并未完全脱去商贾气。

C.黄脸汉子成心与洪志作梗,在“洪志画坊”的对面开了“山月画店”,出售同类的画作,想用这些

方式逼侯洪志关闭画坊,“专意丹青”。

D.画坊生意被强势竞争打压,侯洪志气愤之下去找黄脸汉子理论,得到对方的指点后,他有所领悟,

从此通过刻意专攻花卉来求得生存。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的一段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引出品酒论画这一情节,为后文

黄脸汉子出场做了铺垫。

B.小说细节描写生动,“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洪志瞪大了双眼,张着嘴巴”,这些细节侧面

烘托了黄脸汉子画技高超,引人入胜。

C.小说以“绝墨”为线索,围绕“论画一一研画一一订画一一授画”展开故事情节,把对艺术的感悟

融入跌宕起伏的叙述之中,令人久久回味。

D.小说选材以小见大,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富有传奇性,彰显

艺术精进、文化传承的主题。

8.文中侯洪志想拜汉子为师,汉子却说“你我早已经是师徒一场”。汉子的为师之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9.“文学论坛”专栏计划刊载谈歌的《绝墨》一文,栏目导语用山西作家李德平的话:“我对一部好小

说的评价标准概括为十二个字: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如果你是专栏编辑,请你结合李德

平的评价标准为本篇小说写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天禧中,有二人犯罪,法当死,真宗皇帝恻然怜之,曰:“杀之则不忍,舍之无以励众。”乃使人持去,

笞而遣之,以斩讫奏,既为善,亦励人。又祀汾阴日,见一羊自鄙道左,怪问之,曰:“今日尚食杀其

羔。”真宗惨然不乐,自是不杀羊羔。资政殿学士韩维因奏言,“此特真宗皇帝小善耳,然推其心以及

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昔孟子论齐王不忍杀毂解①之牛,以为是心足以王。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及

于百姓,岂不能哉?盖不为耳!臣愿陛下推此心以及百姓,则天下幸甚!”轼时为右史,奏曰:“臣今

月十五日侍迩英阁,切见资政殿学士韩维读《三朝宝训I》至真宗皇帝好生恶杀,因论皇帝陛下在宫中不

忍践履虫蚁其言深切可以推明圣德益增福寿。臣忝备位右史,谨书其事于册,意望陛下采览。愿君无忘

此心,臣不胜大愿!”

(节选自《东坡志林•第二卷(官职篇)》)

材料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

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与民偕乐故能乐者,此贤者之谓也。《汤誓》②曰:'时③日害④

丧,予及汝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此不贤者之谓也!

4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篇》)

【注】①毂解(hllSU):恐惧得发抖。②《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时的誓师

词。传说夏桀曾自比太阳,说太阳灭亡他才灭亡。此为百姓诅咒夏桀的话。③时:这。④害:同“曷”。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

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因A论皇帝陛下B在宫中C不忍D践履虫蚁E其言深切F可以推明G圣德H益增福寿。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食”,官名、官署名,主要掌管供奉皇帝膳食。汉初沿置,东汉后,其职并入太官署。

B.“此特真宗皇帝小善耳”中“特”与“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答司马谏议书》)中的“特”意

思不同。

C.”顾鸿雁麋鹿”中的“顾”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中的“顾”意思不同。

D.“经始勿亟,庶民子来”中的“亟”与词语“亟不可待”中的“亟”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维认为,恩惠可以施与禽兽却不能推及百姓,不是做不到,是不去做罢了。

B.苏轼引述韩维读《三朝宝训》一事,其目的也在于劝谏君主推广其恩德。

C.真宗见到一只羊在道边徘徊,得知原因后命令不要再杀羊羔,可见他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君主。

D.孟子指出,百姓之所以愿意为文王修建灵台、灵沼,是因为文王能够做到与民同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人持去,笞而遣之,以斩讫奏,既为善,亦励人。

(2)臣忝备位右史,谨书其事于册,意望陛下采览。

14.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苏轼和孟子谏言的主要目的有何相同之处?两人谏言的方法有何不同之处?(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②,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①公元1122年,陈与义升任符宝郎,但不久就被贬为陈留酒监。公元H27年4月,金兵攻破开

封,北宋灭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是年秋,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流落洞庭,其间多次登岳阳楼,

先后写下《登岳阳楼二首》。②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

岳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诗人将岳阳楼置于广阔的洞庭湖、滚滚的长江水的背景之下,视野宏观,

意境阔大。

B.颔联上句写到了登临的地理位置,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下句写黄昏时分登楼景观,融入了些许怅

惘之情。

C.颈联与杜甫《登高》的颈联都是从空间、时间两方面构成对仗,在表情达意上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

术效果。

D.尾联中“白头”与“老木”相照应,构思巧妙;不说伤今,而言“吊古”,意味深长;“风霜”指

自然现象,表明秋意浓厚。

16.陈与义在创作上立杜甫为学习典范,纪的评价他的诗歌“真逼老杜”。本诗具有杜诗的“苍凉沉郁”

5

的韵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星宿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颇具浪漫色彩的瑰宝。在古代文人的名篇中不乏涉及星宿的句

子,例如《赤壁赋》中的“”和《蜀道难》中的“”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假如有人穿越到秦朝,乘直升飞机对阿房宫进行航拍,你可以用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两句进行线路导引。

(3)芙蓉,历来为文人所钟爱,有时用以描绘夏日风光,有时用以象征高洁品格,有时用以比喻纯洁爱

情或美好理想,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日,黑龙江哈尔滨的冬季旅行多次火出圈,而作为此次旅游热潮的主要群体一一“南方小土豆”,也

频频登上热搜。

(1),认为这是在“身高”与“肤色”方面对南方人的嘲讽。其实这就是一种爱称,北方人是希望通

过一种亲昵的说法向南方游客表达善意,人们不必在南方北方之类的话题上制造紧张的气氛,将舆论导

向一种地域对立的境地。此种说法没有任何恶意。哈尔滨为了招待游客可谓使出(①),从切块摆盘的

冻梨、配勺吃的烤地瓜、中央大街地下通道的地毯到人造月亮、飞马踏冰、逃学企鹅、旋转冰箱贴……

新颖的设计,既诚意十足又(②)。事实告诉我们:这种冰冷的揣测和北方人的热情表现相比实在是(③)。

元旦期间,哈尔滨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创历史新高。其爆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哈尔滨文化底蕴深

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2),例如壮观的冰雕、雪雕观赏,冰雪运动比赛,冰钓等,能够满足不同

游客的需求。

所以说,哈尔滨的火爆看起来是运气的偶然,(3)o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插秧,乡下人又称“栽田”。小时候,奶奶常常对我唠叨:“过年的肉,栽田的工,万万不能耽搁。长

大了可要学会栽好田,到时不愁没人请。"我认真地听着并记下,从那一脸虔诚中感受到农人对栽田非

同一般的敬重。

一碗荷包蛋洋溢着蛋花香,一壶糖水茶酝酿着糯米甜。大清早,人们打着响亮的饱嗝,三三两两,聚集

田头,卷起高高的裤脚争先恐后地下田拔秧。①一双大手,直接覆向整片的稻田。②稻草如绳,一拉一

扯,秧苗就在农人的手中迅速成堆结把,像极了小女孩头上束起的发髻,不一会儿就铺满了整个秧田。

该插秧了。③听!那一声声欢快豪放的秧歌响彻山谷,满漾出发自心底的喜悦。④插秧时,每个人都低

首躬身,步步倒退,用深浅不一的绿秧描绘着心中最美的田垄。那低头后退的姿态,分明是对土地的敬

畏与膜拜,世代相传、不曾停息。

20.下列句子中的“请”和文中加点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聂赫留朵夫叫道。(《复活》)

B.王夫人唤他母亲上来,拿几件簪环当面赏与,又吩咐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红楼梦》)

C.四爷你,一辈子不服软。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茶馆》)

D.米考伯先生说:“请允许我向你告辞,我不再打扰你了。”(《大卫•科波菲尔》)

21.“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6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大清早,人们吃一碗荷包蛋喝一壶糖水茶后,就开始下田拔秧了。

那迅速成堆的秧苗不一会儿就铺满了整个秧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说:“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

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

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

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震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

基、力量之源。”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

1.C(A项"成为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文艺理论”于文无据,原文是“它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不下于文气

说”;B项偷换概念,”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应为“诗化小说的语言”;D项逻辑关系错,“不

仅……而且”应为“既……又”。)

2.B(曲解文意,“充分”不符合文中”也不可能在平仄、虚实上都搞得铢两悉称”。)

3.C(强调作品的思想性,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4.C(材料二举《红楼梦》和余华的例子,来论证作家要对自己作品的语言倾注心血和功夫。)

5.(1)物我同一,突出作者主体意识。这段描写用水果表示一年光景变化,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

感觉,使语言富有诗的意境美。

(2)超越逻辑,不强调合乎语法。句与句之间跨度较大,从“立春前后”到“端午前后”“夏天”“七

八月”,跳跃性强,没有固定的句式,不讲究语法。

(3)诉诸直觉,忠于生活。青萝卜、杏子、桃子、樱桃等,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稍加组织,由读者自己

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不求文从理顺。

(每点2分。每点采分要求:概括1分,分析1分。)

6.B.(A项,“不可轻易贱卖"理解错误,原文“绝非是你的银子所能买去!”体现了黄脸汉子重艺

轻财的特点;C项,“成心与洪志作梗”说法不正确,原文“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逼侯洪志关闭

画室”于文无据。D项,”通过刻意专攻花卉来求得生存”的说法错误,侯洪志听了黄脸汉子话后,有

所领悟,所以“刻意专攻花卉”,专精一门,来争取绘画境界的提升。)

7.C(本文并不是以“绝墨”为线索,而是采用顺叙的方式,按照时间先后娓娓道来。)

8.①注重激发斗志。酒楼论画时直接作画,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洪志画坊”在保定名声大噪时,

汉子也来开画坊,与他对门,顶他生意,逼他进步求生,激发其斗志。

②适时点拨,指点迷津。指出侯洪志画作商贾气太重,一味争强斗狠,笔下呆滞,难脱俗气。并对他进

行理论指点。

③巧妙激发潜能。找人高价订购侯洪志十种姿态的梅花图,拓宽他的梅花画法,逼他提升画技。

④注重示范。故意画与侯洪志一样的内容让他比较学习,现场作“梅花斗寒图”并进行指导。

(答出1点得2分,2点得4分,3点得5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艺术之美:这篇小说的语言凝练而优美,文白相杂,富有韵味;故事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富有

传奇色彩;以小见大,突出艺术精进与传承的主题。

②人性之光: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侯洪志对绘画笃志精诚,潜心钻研,惨淡经营;

黄脸汉子爱才育才,授业传道,以身入局,用心良苦。

③思想之力:小说讲述的故事含义隽永,给人启迪,又激人奋进。故事中蕴含着的艺术追求之道、为学

7

之道、为师之道,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从“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论述合理即可,每点2分。如果从其他角

度欣赏,也可酌情给分。)

10.EFH

(语意断句法,“皇帝陛下在宫中不忍践履虫蚁”作“论”的宾语;“深切”作为谓语,陈述主语“其

言”;“推明圣德”与“益增福寿”结构一致,骈句断句法。)

11.B(“此特真宗皇帝小善耳”及“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中的“特”都是“只是”的意思,含义相

同。C项“顾鸿雁麋鹿”中的“顾”是“看”的意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中的“顾”

是“拜访”的意思;D项两个“亟”都是“急切”“快速”的意思。)

12.C(“可见他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君主。”说法过于绝对。由后文韩维的话“此特真宗皇帝小善耳,

然推其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可知推恩才是关键。)

13.(1)于是叫人押送出去,行了鞭笞惩罚后驱遣(打发)了他们,用斩刑完结了奏章,既做了善行,

又劝勉了其他人。(采分点:遣,打发;讫,完结;励,劝勉。采分点各1分,句意1分)

(2)臣有愧于任右史一职,谨慎地把这件事记录在典册上,希望陛下选取浏览。(采分点忝:辱,有愧

于,常用作谦辞;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亦泛指充任、任职;采览:采择观览/选取浏览/。采分点各1

分,句意1分)

14.(1)主要目的:劝谏时都表达了希望君主能够将仁爱之心推及到百姓身上;

(2)手段上:苏轼先举例借助韩维的奏请进行阐释,然后再继续劝谏;

孟子引用《诗经》和《汤誓》,把贤者与不贤者进行对比进行劝谏。

(主要目的1分,手段2分。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天禧年间,曾有两个人犯了罪,按照当时的律法应当判处死刑,真宗皇帝内心悲伤同情他们,说:“杀

了他们又不忍心,不杀他们(释放他们)就无法劝勉其他的百姓。”于是叫人押送出去,行了鞭笞惩罚

后驱遣(打发)了他们,用斩刑完结了奏章,既行了善举,又勉励了他人。又一次在祭祀汾阴那天,真

宗皇帝见到一只羊自行在路边徘徊,奇怪地询问其中原因,禀奏说:”今天尚食局要宰杀它的小羊。”

真宗(听了以后)心中悲伤不高兴,从此以后不允许宰杀小羊。资政殿学士韩维据此上奏说:“这不过

是真宗皇帝的小善举罢了,但推行这种善心而遍及天下,那么就是把仁德做到了极致。从前孟子说齐王

不忍心杀死因恐惧而颤抖的牛,认为怀有这样善心的人足以为王,如今(您的)恩惠足以推及禽兽却不

能将功德送达给百姓,难道是不能做到吗?大概是不去做罢了!臣希望陛下能推行这种善心而遍及百姓,

那么将是天下很值得庆幸的事啊!"我当时担任右史,上奏说:“臣本月十五日在迩英阁侍讲,亲耳听

见资政殿学士韩维讲读到《三朝宝训》中真宗皇帝爱惜生灵、厌恶滥杀的事,趁机说到皇帝陛下在宫中

行走不忍心践踏虫蚁的事情,他的言辞真挚恳切,可以将皇上的德行推行昭显,增加福寿。臣愧居右史

一职,谨慎地把这件事记录在典册上,希望陛下选取浏览。愿陛下不要忘记这种善心,这是臣下最大的

心愿!”

材料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站在池塘边,看鸿雁麋鹿,说:“贤者也享受这种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成为贤

人之后才能够以此为乐,成不了贤人,即使有这些也不会快乐。《诗经》说:'开始建灵台,测量又施

工,百姓齐动手,很快就落成。王说不着急,百姓更卖力。'文王借助民力建台修池,老百姓却很高兴。

与老百姓同乐所以能享受快乐的人,这说的就是贤者。《汤誓》说:’这个太阳何时消灭,我和你一起

去死。’老百姓要和他一起去死,纵然他有台池鸟兽,难道能独自快活吗?”这说的就是不贤德的人。

15.D(“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即政治局势的严峻,意蕴深长,语意双关。)

16.(1)首联描写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烘托苍凉空寂氛围,寄托了作者沉郁

寂寥的心情。

8

(2)颔联“吴蜀”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吴蜀两国争夺荆州的战事,具有厚重苍凉的历史感;“徙倚”,

把诗人迷茫怅惘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位愁苦异常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3)颈联“万里”从路途的遥远程度体现了作者流离辗转的艰辛,“三年”又从时间的长久程度说明了

作者奔波中的劳累与苦难,“凭危”独自凭栏,写出诗人流亡之中不尽的苍凉沉郁。

(4)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