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师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师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师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师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韩愈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后于穆宗时,官运好转,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散文贡献韩愈,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苏东坡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谨,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古文运动“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来的,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古文运动”是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诗歌贡献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营造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怪诞诡谲的情趣,给诗歌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写作背景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韩愈

“说”是一种议论文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解题听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句读()或不焉()小学而大遗()近谀()欤()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蟠()经传()贻之()

dòufǒuyíyúyútánchángxiāngdānpánzhuànyí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判断句“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传:传授受:同“授”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之:代词,这里指道理而:表转折,却从:跟从其:代词,那些为:成为动词

人不可能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惑呢?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始终不能解决。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介词。相当于“在”和“比”闻道:懂得道理。固:本来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一般意动翻译的格式为:“以…为”、“把…当作”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他懂的道理也可能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从师学习。师道即学道庸:岂,难道。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论所存:所存在的地方道之所……也。判断句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第一段分析(1)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2)表明教师作用的句子。(3)表明从师必要性的句子。(4)表明择师原则的句子。一、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①人为什么要从师?②作者认为要以什么样的人为师?(择师原则)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作用)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③他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原因是什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两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唉!从师求学的道理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比圣人差得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出人:超出一般人犹且:尚且众人:一般人下圣人:不及圣人而:表转折,却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辱圣(前):形容词作名词,圣人。圣(后):圣明。愚(前):形容词作名词,愚人。愚(后):愚昧。其:句中语气词,表猜测。可译成“大概”。出于此:由于这个原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而:承接连词。于:介词,对于身:自己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师:从师。“向老师学习”惑:糊涂彼:代词,“那些”句读:这里泛指文字的诵读

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育他,对于他们自己呢,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糊涂啊!那些教育孩子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或:“有的”师:从师学习不:通“否”两个“焉”:句末语气词。小:形作名,小的方面,指句读大:形作名,大的方面,指道遗:丢弃明:明智。

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跟从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集在一块儿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和那个人年龄差不多,道德和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之:这类、这些耻:意动用法,以……为耻相师:互相学习族:类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彼:远指代词,“那个人”相若:相似位卑:地位低官盛:官职高谀:阿谀、奉承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君子:一般指有学问、修养的人。不齿:不屑一提,极度鄙视乃:竟然其:代词,这欤: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唉!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君子们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的见识竟然反而比不上他们,这可真够奇怪的啊!第二段分析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运用了对比论证。对比一:“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对比二:“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结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对比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结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对其子择师而教对其身耻学于师三、作者通过三组对比论证观点,找出这三组对比。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常师:固定的老师师: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之徒:这些人。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不必:不一定(古今异义)于:比术业:学问和技艺攻:学习,研究专攻:专门的研究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古文:指秦汉的文章。通:普遍,广泛。不拘于时:被动句。于,表被动。状语后置学于余:状语后置嘉:赞赏古道:古人从师之道以:表目的关系的连词。贻:赠送李家的孩子名叫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学习过,不受耻学于师的时代风气束缚,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拜师求学的传统,写了这篇《师说》赠给他。第三、四段分析第三段分论点:“圣人无常师。”所用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以孔子从师为例,引用孔子名言。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激励后学者。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找出文中一词多义的词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阅读思考题古:泛指求学的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古:“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人、办法、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今异义词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①小的方面要学习;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古今异义词小学而大遗:今之众人:古之学者必有师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老师动词,从师学习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名词,军队一词多义现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舍相如广成传动词,流传动词,传授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名词,客舍一词多义现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吾从而师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