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基础知识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诸侯争霸1、东周开始: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历史阶段。2、“春秋五霸”(1)目的: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权地位。(2)“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先后建立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3、“战国七雄”(1)卿大夫掌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2)“战国七雄”: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3)分封制崩溃: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二)华夏认同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1)耕作方式: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2)水利工程: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2、工商业(1)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2)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二)变法运动1、背景(1)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2、成果: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政治: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评价: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朝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孔子和老子(一)孔子1、生平和地位: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和教育文化贡献(1)伦理观念、: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2)治国理念: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教育成就: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4)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二)老子1生平和地位: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主张(1)核心观念: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2)朴素辩证法思想: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3)治国理念: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四、百家争鸣(一)背景1、士人阶层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士阶层崛起。2、重视招揽人才: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二)内涵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三)诸子代表的思想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儒家(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老子和庄子)老子认为“无为而治,”认为治国要顺应时势和民心。庄子,崇尚逍遥自由墨家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政治思想。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历史影响1、百家争鸣奠定了我国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思想和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学派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习题巩固1.(2023·江苏连云港)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既有造成人民生活困难、痛苦的一面,又有促进社会转型与民族交融的历史进步一面。其中社会转型主要是指()A.华夷有别向华夏认同转变B.诸侯争霸向兼并战争转变C.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D.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2.(2023·广东汕头)春秋战国前期“华夷之辨”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到了中后期“华夷之辨”则主要体现在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这种变化()A.有利于促进民族的交融B.消除了华夷之别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加剧了华夷隔阂3.(2023·吉林长春)《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材料旨在说明()A.铁制工具对生产活动的重要性B.政府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D.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纺织业4.(2023·山东青岛)战国时期,“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城市规模不断扩大5.(2023·河南驻马店)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革,如商鞅变法,推行“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与百姓”,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据此可知,这些变革()A.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C.使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解体D.土地制度成为变革核心6.(2023·山东东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孔子对乐的高度重视,而战国时期的墨子则认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因此提出了“非乐”的思想。两位思想家认识不同的根源是()A.两者对的音乐的喜好不同B.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C.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之争D.两者的家庭教育不同7.(2023·福建龙岩)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三人的这些言论都()A.表达了对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