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八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_第1页
第11讲八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_第2页
第11讲八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_第3页
第11讲八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_第4页
第11讲八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

第11讲八上课标古诗词复习

目录

一、考情分析.................................................................................2

【课标要求】.............................................................................1

【考查重点】.............................................................................1

【主要题型】.............................................................................2

【命题趋势】.............................................................................2

二、知识建构.................................................................................2

篇目1:《黄鹤楼》.......................................................................2

篇目2:《使至塞上》....................................................................3

篇目3:《钱塘湖春行》..................................................................4

篇目4:《饮酒》........................................................................5

篇目5:《春望》.......................................................错误!未定义书签。

篇目6:《雁门太守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篇目7:《赤壁》.......................................................错误!未定义书签。

篇目8:《渔家傲》.....................................................错误!未定义书签。

篇目9:《浣溪沙》.....................................................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方法总结................................................................................13

中考古诗词鉴赏内容理解做题技巧......................................................10

四、考场练兵................................................................................14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

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

诗歌鉴赏,阅读古代诗词名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主要题型】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的考查多为诗歌鉴赏题,均是必考题,分值一般在46分。

【命题趋势】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

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部分地区习惯结合课外诗词考查,或

者只考查课外古诗词。

篇目1:《黄鹤楼》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问题梳理】

1.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

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2.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

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唐•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

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

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

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

律优美。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易混易错诗歌写景技巧

⑴各种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

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味觉):

⑶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篇目2:《使至塞上》

【主题思想】

诗作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

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

出一种豁达情怀。

【诗歌鉴赏】

1.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请分析颔联中的景、事、情。)

①使用比喻的修辞,以''飘飞的蓬草”和“北飞的大雁”自比,刻画了一个肩负使命、只身远行的悲

壮英雄形象。

②即景生情,表现了作者只身出塞的孤独落寞和受排挤的愤懑。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是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①“直”字写出了烽烟冲上云霄的挺拔坚毅;“圆”字写出了夕阳悬于地平线上的苍凉庞大,更显沙

漠之苍茫;“大”字写出了沙漠的辽阔,“长”字写出了黄河的绵延。

②笔力苍劲,意境雄浑,点线面结合,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表现了作者的开阔胸襟。同时使

用对偶的修辞,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边塞诗中的地名,极具艺术表现力。首联用"居延"表现山高路远,烘托①的心情,而尾联中

的"萧关"和"燕然"也并非实指,暗示②。

2.清人黄培芳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如何理解这一说法

中的"自然"?

方法技巧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篇目3:《钱塘湖春行》

【主题思想】

诗作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

1.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把“几处”和“谁家”

换成“处处”和“家家”好不好?)

①“早”和“新”、“几处”和“谁家”,体现了春天初至、万物初长的特点;“争”字使用拟人的

修辞,和“啄”字一起,生动写出了莺儿争阳、燕儿筑巢的兴奋和忙碌,表现了早春从沉睡到苏醒的生机

勃勃和春光的宝贵。

②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之情,也暗含珍惜春光之意。

2.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字写出了百花“东一团,西一簇”的初放状态,“浅”字写出了春草柔嫩的初长状态,紧扣初

春特征,展现了早春的生机勃勃。

“渐欲”和“才能”照应“乱”和“浅”,点明早春时令,化静为动,蕴含着早春欣欣向荣的趋势,

给人以鼓舞。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方法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⑴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

园的隐者形象。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⑸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⑹友人送别、思念故

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篇目4:《饮酒》

【主题思想】

诗作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诗人避开尘世的喧嚣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

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诗歌鉴赏】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明了什么道理?(如何理解这句诗?)

使用设问的修辞,道出了心境与处境的辩证关系:只要心灵超脱,居所自然能远离尘世烦扰。这体现

了诗人超尘脱俗、淡泊名利的境界和追求。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见”换成“望”好不好?这句诗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见”字传神地写出了“发现远山”的自然和不期而遇,(和“悠然”一起)营造出物我合一、自由

愉悦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恬淡自得和宁静闲适。(“望”字更像有意为之,具有目的性,破

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你是如何认为的?请简明理由。

篇目5:《春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阳春三月所看到的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思亲

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把"深"换成"生"好不好?)

①"破"字和"春"字形成强烈对照,突出了国都沦陷的惨状;"深"字写出了草木疯长蔓延的状态,侧面表

现了长安城的荒无人烟。

②渲染了萧条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情。

("生"字只表明草木生长,无法突出国都沦陷后草木乱长的荒凉。)

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在颔联是如何抒情的?)

春花绽放,春鸟啼叫,本该给人以欢快和愉悦,但作者感伤时局,忧伤离别,看到花开而溅泪,听到

鸟鸣而惊心."花无情因人而溅泪,鸟无恨因人而惊心",作者移情于物,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作者对国都

沦陷的悲痛和对家人离散的忧伤。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题目是“春望",诗人都望到了哪些春景?

2.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是哪三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篇目6:《雁门太守行》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极力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

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诗歌鉴赏】

1.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有人认为这句诗“既有黑云,不应有甲光”,请解

释。)

①“黑云”使用比喻的修辞,连同一个“压”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的人马众多和来势汹汹;“欲摧”

使用夸张的修辞,极言兵临城下、防线将破的危急形势;“金鳞”使用比喻的修辞,连同一个“开”字,

形象地写出了守城将士的临危不惧和严阵以待。

②渲染了紧张的战斗气氛,衬托出将士们的艰难处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句诗中的“满”和“凝”字极富表现力,请分析

原因。)

①“角声满天”使用夸张的修辞,从听觉角度极言两军交战的冲天气势,突出战争规模之大;“燕脂”

“紫”和“凝”字从视觉角度展示战场的血流成河和牺牲重大,突出战争之惨烈。

②描绘了残酷的战斗场面,渲染了萧瑟悲壮的战地气氛,表现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忠勇。

3.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①“临易水”使用“燕丹易水别荆轲”的典故,渲染了萧瑟悲壮的战地气氛,也点明了交战地点。

②“声不起”使用夸张的修辞,极言天气寒冷,突出了作战环境的恶劣。

③表现了将士们义无反顾、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

4.赏析“报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诗使用了什么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使用"燕昭王黄金台招贤纳士"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誓死报国的决心和忠勇,也表现了作者

渴望得到重用、报效国家的志向。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⑴从炼字或修辞方法的角度,对"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进行赏析。

(2)"誓扫匈奴不顾身"与本首诗中的哪一句语意相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篇目7:《赤壁》

【主题思想】

这首咏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了诗

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郁闷。

【诗歌鉴赏】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看似平淡却不平淡,请分析原因。(这首诗的开头有何

与众不同之处?)

①从一支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暗示此地曾有历史风云变幻,交代兴感之由;用“铁未销”表明岁

月流逝和物是人非。

②“磨洗”和“认”使用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凭吊古迹、思索历史的诗人形象

③为下文的论史和抒怀做铺垫。

2.请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妙处。(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换成“国破家亡在此

朝”好不好?)

①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而是反面落笔,以小见大,用两个美女的命运变化假设历史变

迁,既委婉又形象。

②一反传统看法,将历史成败归功于偶然的东风,提出“英雄成功总靠某种机遇”的独到观点,暗含

对周瑜的不屑。

③含蓄表现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不平和愤懑。

【例题剖析】阅读《赤壁》,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⑴这是一首诗(从内容主题角度),诗中这一小物引发了诗人联想史事的思绪,“东风”

是指代(事件)。

(2)诗歌的最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篇目8:《渔家傲》

【主题思想】

这首词记述了梦中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暗含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达了词人对理想境界的

追求和向往。

【诗歌鉴赏】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这句诗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和千帆,景象已经极其壮丽,又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

动态俨然。)

①,,接”和,,连”字把天幕低垂、波涛汹涌和云雾弥漫自然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图;“转”

和“舞”字化静为动,既写出了作者在船中仰望银河的颠簸感受,又描绘出无数舟船破浪前进的画面。

②营造出浪漫梦幻、雄伟瑰丽的境界,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础。

(全句既有生活真实感,又有梦境虚幻性,)

2.“殷勤问我归何处”中的“殷勤”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如何理解其中的“归”字?

“殷勤”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神形象。这其实是作者在孤独无依中,想象出的自我安

慰和情感寄托。

“归”字表明作者好似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又返回家园。这其实是作者历经漂泊之苦后,对美好归

宿的渴望。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对词中“仿佛梦魂归帝所"一句中的"归"字做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词内容,说说词人梦想到"三山"中去的原因有哪些。

篇目9:《浣溪沙》

【主题思想】

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易逝;下阕写落花、归雁,抒发伤春怀人之情。

【诗歌鉴赏】

1.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词包含了哪些意象?这句词蕴含着什么哲理?)

①(修辞角度)使用对偶的修辞,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宛如天成。

②(意象角度)"落花"点明暮春之景,表达伤春之意;"燕归"点明时光流逝,表达物是人非之感。

③(情感角度)融情于景,作者把自身感受融入自然现象,以“无可奈何"流露出对繁华易逝但无力挽

回的伤感和无奈,用"似曾相识"传达出看到旧物重来的喜悦和欣慰。

④(哲理角度)生活不会因美好消逝而变得虚无,因为美好还会重现。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尾句言有尽而意无穷,请谈谈你的理解。)

"独"字突出了作者在萧条暮春中只身踱步的孤独寂寞,在时光易逝和物是人非的惆怅伤感之外,衍生出

无限悲凉。

"徘徊"将作者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和美好事物的深深留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受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至建的一项是()

A.起笔"新""旧"对比,表达出景物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

B."几时回"折射出词人内心那种企盼西下的夕阳返回又知其难返的复杂心态。

C."独徘徊"的"独"意为"独自",道出词人独享于徘徊小园香径的欣喜之感。

D.词作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耐人寻味。

2.宋史评价晏殊的作品“闲雅有情思",简要分析画线句中的"情"与"思",

中考古诗词鉴赏内容理解做题技巧

【题型阐释】

题型阐释: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

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

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闯关策略】

赏析古诗词,内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

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

内容理解,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古诗词考查,虽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

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样的要求。

譬如“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考场上答题时,可先推想词典里“望”的义项,

应该有四项:(1)向远处看,如眺望;(2)心中所愿,如盼望、期望;(3)拜访,如看望、探望;(4)

有名的,人所敬仰的,如望族、声望。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第一、二两联,主要是写景,其

实也就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他望到了什么呢?他望到的是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第三、四两联,写

作者内心的想法以及表现在行动上的细节,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他心中的期盼: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如此我们就知道了春望的“望”,既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也是写作者心中所愿,有“望见”和“期望”两

层含义。

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如《饮酒》中,如果是

世俗追逐富贵之人,都喜欢热闹,希望自己家门庭若市。倘“无车马喧”,门庭冷落,难免孤独与寂寞。

但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一心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

的人格理想。即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摒弃富贵荣华

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哪里还会因为“无车马喧”而“孤

独与寂寞”呢?

初中阶段,是培养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一定不能好高鹫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

步来。学习古诗词,同学们不妨用点文言文学习的“笨”方法,从题目到正文,先一句句把意思弄清楚,

再进一步深层理解。

(2023•河南周口•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