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送友人》全诗赏析《送友人》全诗赏析1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⑵白水:清澈的水。⑶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⑷别:告别。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⑹征:远行。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⑻兹:声音词。此。⑼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3]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这首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宣城是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和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独有情衷。“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诗的首二句就不仅仅是对宣城地理环境的客观描写,而其中也包含有诗人对寓居之地的深厚的感情。在送友人的特定时刻提起,还应当包含有对彼此在山青水秀的这座名城共处过的一段难忘时光的留恋。从全诗看,诗人是与友人骑马同行,出城来到郊外,青山白水都是眼前所见景色。但诗人将这番景色铸成工致的联语(青山——白水,北郭——东城),又产生了一种深长的意味。山依着城,水恋着城;水毕竟要流去,青山却依然留驻,这难道不正是一种依依惜别之情的象征?于是,水到渠成地引出第二联的惜别:“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作别,是直叙眼前正在发生的事,而“一”字的嵌入,加强了感慨唱叹之情,使诗句顿生神采。而“孤蓬,出自古诗“孤蓬转霜根”,它与“转蓬”一辞,在诗歌中都是飘泊游子的象征,但“孤”字更强调分离、离群的意义。加之友人此行前路迢远(“万里征”),惜别之情岂不沉重,复杂的离绪,全含在唱叹的声情和蕴藉的意象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似乎前两句嗟叹犹嫌未足,诗人又推出一组惜别的意象。“浮云”、“落日”和“孤蓬”一样,都是送别诗常用的诗歌语汇。汉代古诗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苏李诗则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而李白将“浮云”、“落日”分配给“游子意”、“故人情”,实际上则是互文的修辞法。浮云出岫,日薄西山,也许就是分手时的光景,但诗人已经将情移入,使景色成为依依难舍,而又无可如何的象征。不必明言“游子意”究竟是何意,“故人情”究竟是何情,离情愁肠已结于读者心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上句是对分别的旧话重提。但“此地一为别”是未来式,“挥手自兹去”则成了进行式,抒情就有递进的感觉。诗人只写送、别双方挥手致意,而集中描写本已长相厮伴的两匹坐骑临别前,相对长鸣。马尚如此有情,何况人呢。“萧萧马鸣”本是诗经《车攻》的成句,而加入一个“班”(马相别称“班”,语出《左传》)字,是翻新了诗意,可说是融汇古语而自出心裁。从六朝以来,五言律诗在结构上已形成一定惯例,即大体遵循由破题、到写景、最后抒情的程式。而李白《送友人》则不同,它基本上是写景——抒情——再写景(象喻式)——再抒情,从“此地一为别”到“挥手自兹去”,构成一个螺旋式推进的结构,颇有回肠荡气之感。诗人尽量避免直抒胸臆,反复运用山水云日等自然意象,来隐喻烘托别情,最后以班马长嘶作结,余韵深长。
《送友人》全诗赏析2
司空曙《峡口送友人》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
⑴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西陵峡口,为长江出蜀的险隘。晋陆机《辨亡论下》:“彼若弃长技以就所屈,即荆杨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赞我也。将谨守峡口,以待禽耳。”
⑵欲尽春:春欲尽。
⑶去住:犹去留。这里指走的人和留的人。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沾巾:沾湿手巾。形容落泪之多。汉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
⑷故人:老朋友。
参考译文
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赏析
《峡口送友人》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写送别,作者使用多个意象来描摹当时春天的景色,采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写出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惆怅心情。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这首《峡口送友》,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中送客,自难为情,更何况又“万里”之远,“同为客”。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惆怅心情。
此诗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说明该诗词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较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用,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此诗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送友人》全诗赏析3
《送友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明净的水。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分别。
④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又称“飞莲”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征:远征,远行。
⑤浮云:飘动的云。
⑥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⑦自兹去:从此离开。兹:此,现在。
⑧萧萧:马的嘶叫声。
⑨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开,分别。
1、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2、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3、兹:现在。
4、班:分别。
: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的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一
这是一首情深意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描写了李白和朋友策马辞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明了告别地点。诗人将朋友送至城外,两人并肩缓辔,不忍分别。遥望远处,外城的北面横亘着翠绿的山峦,波光荡漾的流水环绕城东。在这两句诗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就写出了对仗工整的对偶句。“青”、“白”相间,色彩鲜明。一个“横”字将青山的静姿勾勒得极其生动,而一个“绕”字则描绘出了白水的动态。诗人的笔墨潇洒自如,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寥廓清晰的秀美图画。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朋友就像那蓬草一样随风飘远,不知飘到何处!这两句诗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打动人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四处漂泊的关怀之情。
尾联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情意更加深厚。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挥手”,只是一个分别时的动作,至于内心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受,诗人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情景。诗人化用古典诗句,用了一个“班”字,写出了新意,将缱绻情谊表达出来,可以说是笔法精湛。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独特,与众不同。诗中翠绿的山峦,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互相映衬,色彩绚丽。班马长鸣,形象新鲜生动。自然美和人情美完美统一起来,可以说是气韵灵动。本诗节奏明快,虽是离别诗,却没有一味表达伤感,而是在乐观中让读者体味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这也是李白送别诗历来为人称道之处。
:二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友人》全诗赏析4
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x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注释
①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②稽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
③谢客:即谢灵运,浙江会稽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
④枚乘:西汉辞赋家,古淮阴人。因在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
⑤张翰:西晋文学家,吴郡吴县人。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兴,以秋风起思鲈鱼为由辞官而归。
⑥天台:天台山,在今浙江台州
听说你要去会稽山,那里最适合你这样才比谢灵运的人。
你会看到千岩清泉洒落,万壑绿树萦回。
东海横垣秦望山下,当初秦始皇就在那里眺望东海,西陵山围绕越宫高台。
镜湖如清霜覆盖的明镜,海涛汹涌如雪山飞来。
八月的浙江就等待你这支枚乘的生花妙笔去揽胜,三吴的美食佳肴就等着你张翰似的美食家去品尝。
那里逸兴多多,你可一定去上天台山逛逛,不到天台山就没有到浙江。
赏析
全诗共计十二句六十字,表达了对浙江山水风物以及友人才干人品的赞美。
此诗极度赞美的越中的青山秀水及风物美食。此诗对仗工整,表现出李白作品少有的整饬美,另外诗中移动镜头的.运用,赋予作品强烈的动感,极富震撼力。如“湖清霜镜晓,涛白x山来”,一方面写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写大浪从对面排沓而来,相向而动,强化了大浪的动感,让人惊为雪山倾倒,体现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送友人》全诗赏析5
送友人南归原文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翻译
江南万里,春光已过三江原野,大雁纷纷向北飞去。
汉水浩淼,无边无际,与天相连,老友归去,回到故乡郢地。
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
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注释
三江:指流经岳阳城外的沅江、澧(lǐ)江、湘江。
郢城:春秋时楚国都城,即今湖北江陵一带。
郧国:春秋时位于楚国附近的'小国。
秀:庄稼开花。
菰米: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一称“雕胡米”。
悬知:遥知。
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
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归来。
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这里用此典告知游子应早日归家孝敬双亲。
赏析
这首诗从眼前之春意阑珊联想到万里春尽、鸿雁北归、友人旅程渺远、故乡富饶、慈母望归等一系列内容,以送归为构思线索、以惜别为核心,内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隐晦,尽谢点染而又情思萧然。
首联描写了万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归,而友人却要南去的景象。似乎与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谐,但它写出了辽阔的高空景观,场面雄伟,是写空中。
颔联是地上,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人处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说“孤”客。全诗写得流畅,毫无生硬感。想象丰富,行笔自然,语气舒缓,用字考究。除了写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颇大,感情也极其鲜明,如“尽”是春去夏来,“稀”是雁阵北飞,“广”是辽远阔大。
颈联写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综观全诗,既未明言送别之事,又无送别场景的刻意描绘,更无送别诗中所常见的诸如思念、忧伤、凄凉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出现。然而,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绪——理解、担忧、伤感、劝勉等还是隐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细心寻绎,便不难发现它。最后两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一写诗人,一写友人,活脱脱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送友人》全诗赏析6
送友人全诗原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全诗拼音版
qīngshānhéngběiguō,báishuǐràodōngchéng。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cǐdìyīwéibié,gūpéngwànlǐzhēng。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fúyúnyóuzǐyì,luòrìgùrénqíng。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huīshǒuzìzīqù,xiāoxiāobānmǎmíng。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全诗意思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送友人全诗注释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创作背景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此诗写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与离情别绪。首联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颔联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颈联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尾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全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送友人》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送友人全诗赏析
《送友人》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大数据的维修成本优化策略-洞察阐释
-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旅游路线规划研究-洞察阐释
- AISoC技术与智能系统融合研究-洞察阐释
- 农业物联网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洞察阐释
- 审计行业并购趋势研究-洞察阐释
- 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与绿色环保认证服务合同
- 异构系统架构优化-洞察阐释
- 关键路径算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洞察阐释
- 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顾问合同
- 电子产品进出口国际物流清关合作协议
- 初二英语语法填空浙江版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DB21T 3508-2021 旅游景区木栈道设置与维护规范
- 扁桃体癌护理查房
- 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 烧伤治疗和护理
- 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区块链技术应用》赛项样卷
- 医疗技术销售技巧
- 2024专利代理人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卷(一)含答案及解析
- 高英-Mark-Twain-Mirror-of-America原文+翻译+修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