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 课件 第三部分 化工职业健康篇_第1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 课件 第三部分 化工职业健康篇_第2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 课件 第三部分 化工职业健康篇_第3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 课件 第三部分 化工职业健康篇_第4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 课件 第三部分 化工职业健康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责任技能安全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态度目录DIRECTORY总论01化工安全技术篇02化工职业健康篇03化工安全生产意识、能力拓展篇04化工职业健康篇036职业健康监护7化工职业卫生技术6职业健康监护第一节职业健康概述第二节劳动防护用品及选用化工职业健康篇03研究对象从事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的人群主要任务识别、控制和消除职业性危害,预防职业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和增强劳动者健康及其劳动能力。劳动条件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劳动者的机能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亦称职业性危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劳动者的机能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亦称职业性危害。特点慢性危害群体危害遗传危害一、职业病及其致害因素1.职业病及其范围(1)职业病定义(P144)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一、职业病及其致害因素1.职业病及其范围(2)职业病的特点(P144)(3)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10大类132种)1.尘肺。有矽肺、煤工尘肺等。2.职业性放射病。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等。3.职业中毒。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4.物理因素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等。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有炭疽、森林脑炎等。6.职业性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7.职业性眼病。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8.职业性耳鼻喉疾病。有噪声聋、铬鼻病。9.职业性肿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10.其他职业病。有职业性哮喘、金属烟热等。一、职业病及其致害因素2.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劳动组织不当劳动强度过大个体差异或非职业性疾病因素影响不良的人机匹配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不合理缺乏安全卫生防护措施特殊工场的不良作业条件二、职业病预防(一)职业病预防原则职业性危害因素职业性接触作用劳动者个体因素职业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预防阻断预防诊治预防职业病的三级预防“二监”:作业环境监测、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卫生经常性工作,应坚持不懈,做好做实。二、职业病预防(二)职业病预防措施1.作业环境监测化学毒物监测空气采样皮肤污染测定生物化学监测物理因素监测采用仪器测定生产性粉尘监测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等二、职业病预防(二)职业病预防措施2.职业健康监护健康检查就业前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定期检查离岗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包括:职业史、疾病史、家族病史、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状况、个人健康基础资料跟踪监护对接触过职业危害因素、和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健康跟踪观察监护,并对其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积累、统计分析、以期早预防、早治疗。6职业健康监护第一节职业健康概述第二节劳动防护用品及选用化工职业健康篇03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又称个体防护装备,属于生产劳动过程中个人随身穿戴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作用隔离和屏蔽作用过滤和吸附作用保险和分散作用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特殊劳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仍是劳动保护必不可少的装备,是劳动者安全作业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1)头部防护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1)头部防护安全帽的佩戴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1)头部防护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1)头部防护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2)眼部防护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2)眼部防护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2)眼部防护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3)听力防护①噪声的危害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3)听力防护①噪声的危害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3)听力防护②选择合适的听力设备正确佩戴耳塞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4)手部防护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4)手部防护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4)手部防护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5)足部防护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5)足部防护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6)躯体防护用品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7)防坠落及其他护品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7)防坠落及其他护品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7)防坠落及其他护品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7)防坠落及其他护品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8)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8)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8)呼吸器官防护用品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正确使用一、劳动防护用品及分类4.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8)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1.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防护功能是否发挥是否影响工作效率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使用前认真检查使用护品与防御的有害因素是否匹配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安全卫生7化工职业卫生技术第一节防尘技术第二节防毒技术第三节其他职业危害及防控第四节灼伤及其防治化工职业健康篇03一、生产性粉尘及危害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一)生产性粉尘来源及分类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称为生产性粉尘。机械加工和物料粉碎时产生的固体微粒物质燃烧或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尘粒生产中的使用和产出的粉末状物质上述生产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粉尘由于振荡原因或气流影响还会造成二次扬尘。一、生产性粉尘及危害2.生产性粉尘的分类(一)生产性粉尘来源及分类按成分性质分无极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按燃爆性质分易燃易爆粉尘非易燃易爆粉尘按病理性质分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感染性致癌性一、生产性粉尘及危害(二)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粉尘爆炸影响生产职业危害尘肺硅肺硅酸盐肺碳素尘肺金属尘肺肺粉尘沉着病其他疾病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疾患中毒二、防尘措施1.工厂防尘综合措施厂房位置和朝向的选择工艺和设备的合理布置密闭装置控制粉尘逸散作业场所粉尘监测2.防尘技术方法湿法降尘喷水雾降尘喷蒸汽降尘通风除尘就地式分散式集中式静电消尘3.个体防尘措施带防尘口罩、防尘眼镜、穿防尘服、防尘鞋、使用防尘用具等。7化工职业卫生技术第一节防尘技术第二节防毒技术第三节其他职业危害及防控第四节灼伤及其防治化工职业健康篇03一、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一)工业毒物及分类凡进入人体(或动物体)会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造成死亡的物质称为毒性物质,简称毒物。按物理形态分类:固体、液体、气体、气溶胶按化学性质分类:无极、有机按毒理性质分类:窒息性、刺激性、麻醉性、全身性毒物按金属性质分类:金属、非金属一、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二)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1.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是化工行业典型的职业危害之一。所引起的职业中毒按其发病状态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肺等急性、慢性中毒氨、氯、二氧化硫神经系统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等神经衰弱症状,多为慢性中毒血液系统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机溶剂苯及放射性物质消化系统牙龈出血、黏膜糜烂、牙酸蚀、氟斑牙等口腔炎症,急性胃肠炎,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汞、砷、铅、氟急性中毒泌尿系统肾脏损害汞、四氯化碳、砷化氢急性中毒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一、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二)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2.带毒状态人体接触工业毒物,但无中毒症状和体征,而尿检所含毒物量超过正常值上限,或驱除试验呈阳性时,称带毒状态或毒物吸收状态。2.致畸、致突变、致癌可引起人体遗传的变异,如对胚胎有毒性作用的致畸物可引起胎儿畸形;致突变会对人体产生基因突变作用而影响下一代。一、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三)常见的职业中毒1.职业中毒成因(1)毒物的存在状态就作业场所而言,存在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最直接,中毒也最快。(2)人与毒物的接触原料的开采、提炼、加工;物料搬运、加料、出料;产品收集、包装、储存;采集样品、检修设备及产品销售、使用等。而是否中毒与所接触毒物的种类、浓度和个体防护等密切相关。一、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三)常见的职业中毒1.职业中毒成因(3)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大部分职业中毒由此途径引起气体、蒸汽、气溶胶;有血液循环分布到各个器官或组织;毒性发作快;经食道导致中毒事例很少;也有因个人饮食卫生习惯不好发生意外中毒,不可大意。脂溶性毒物:苯、硝基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汞、氰化氢等;眼部长期接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结膜炎;皮肤有伤口,会加剧毒物吸收。一、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三)常见的职业中毒2.职业中毒类型及症状窒息性气体中毒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惰性气体氮气、甲烷、乙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血液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苯胺、硝基苯蒸汽;细胞窒息性气体中毒:氰化氢、硫化氢等刺激性气体中毒:氯气、光气、氨气、臭氧、溴甲烷、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气体等。有机溶剂中毒:刺激毒害、麻醉毒害等。金属中毒:导致人体呼吸、神经、血液、消化、泌尿系统疾病。农药中毒: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等。生产中毒、生活中都。二、防毒措施1.防止职业中毒的技术措施替代和排除有毒或高度物质选择无毒或低毒工艺通风排毒或净化处理冷凝净化吸收净化吸附净化密闭化、连续化生产隔离操作或自动控制二、防毒措施2.个体防毒措施服装防护防护服、鞋、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油膏面具防护防毒口罩、防毒面具个人卫生作业场所禁止进食、饮水、饮酒和吸烟;工作服、帽手套勤洗换,下班后淋浴,不得将工作服、帽带回家;禁止将化学品和农药与食品同时存放。(1)急性中毒的评估(2)急性中毒的救治与护理2.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7化工职业卫生技术第一节防尘技术第二节防毒技术第三节其他职业危害及防控第四节灼伤及其防治化工职业健康篇03一、噪声危害及控制1.噪声危害什么是噪声?物理学观点:由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序的组合即成不和谐声音,称为噪声。生理学观点:凡是干扰人们正常活动、令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一、噪声危害及控制1.噪声危害(1)职业性耳聋①发病原因:噪声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及噪声的作用时间越长,噪声聋的发病率越高。②耳聋的划分有三个等级:轻度聋:25-40dB中度聋:40-70dB重度聋:>70dB③受强烈噪声影响的工种:泵房操作工、风机(压缩机)操作工、铆工、钻工等。④爆震聋一、噪声危害及控制1.噪声危害(2)其他疾病①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②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耳鸣、乏力、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症状。③强噪声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质减弱等④甚至引起休克,危机生命。一、噪声危害及控制1.噪声危害(3)干扰视听①妨碍休息、睡眠、干扰谈话、开会、听课等。②强噪声还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人的工作情绪,降低工作效率,导致差错。城市街道交通噪声80-85dB生产噪声70-80dB市区建筑工地施工噪声80-90dB一、噪声危害及控制2.噪声的控制(1)降低材料减噪:吸声材料(2)消声器:阻止和减弱声能传播的装置(3)降噪措施选择:P167,表7-1声源传播途径接收者二、辐射危害预防1.紫外线(1)紫外线来源:P167(2)紫外线伤害:①皮肤,②眼睛(3)防护措施:①佩戴专用防护用品;②发生源附近设立屏障。(一)非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2.射频电磁波(1)来源:(2)伤害:①高频辐射,②微波(3)防护措施:①金属屏障;②自动化远距离操作;③安全联锁;④穿戴防护用品3.其他非电离辐射红外线辐射,主要对眼睛的伤害。二、辐射危害预防(二)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电离辐射是指能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的辐射,如:α粒子、β粒子、X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等。医学上——透视检查、肿瘤放疗,工业上——进行管道焊接、铸件探伤。电离辐射危害体内危害体外危害对人体的伤害短期内收到超过允许剂量的放射线照射长期或反复受到低于或接近允许剂量的放射线照射1.电离辐射的危害二、辐射危害预防(二)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1.电离辐射的防护(1)“三防护”技术时间防护——缩短接触时间距离防护——加大操作距离屏蔽防护——遮蔽放射物质(2)个体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规和卫生防护制度,做好自我防护。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