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选择题1.[2023·眉山市高三三模]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年均财政收入和军费情况:财政收入鸦片战争的军费军费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人口数人均军费中国3904万两2733万两70%41000万0.067两英国15540万两1243万两8%1500万0.829两以上数据说明,鸦片战争()A.人均军费与战局无关B.清政府的战败有必然性C.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D.军费数量与战局负相关2.[2023·重庆巴蜀中学月考]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反而将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人。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清军的军事部署说明()A.对英作战指挥方针失误B.保留了落后的外交观念C.阶级属性决定战争策略D.与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3.[2023·重庆一中适应考]1897年,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总理衙门两度求助俄国未果。次年2月,俄国主动提出“助华”,并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俄皇表示:“俄舰借泊,一为胶事,二为度冬,三为助华防护他国占据。”据此推知,俄国的这一行为()A.促使清政府加强海军建设B.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C.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D.证明“以夷制夷”策略有效4.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材料表明()A.中央权威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B.中央对地方管理完全失控C.清政府政治体制改革颇具成效D.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策略5.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6.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7.下图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这主要说明该时期()A.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B.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C.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D.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8.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清政府()A.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B.逐步接受国际惯例C.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D.坚守天朝上国观念9.清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维护国家主权B.扩大地方自治C.强化三省职权D.建立行省制度10.1875~1894年,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此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和偶尔派出的负有特殊使命或观光考察性质的临时性使节。这种变化反映()A.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终结B.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C.中外关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D.清朝对外交往发生制度性变化11.[2023·云南昆明诊断]1856年12月,《北华捷报》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梳理并刊载了当时发生在广州的一系列事件,并公开了10多篇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全文,并在注释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此举旨在()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变化B.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C.满足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D.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进行辩护12.[2023·福建莆田二模]据统计,最早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京官中,宗室贵胄及二品以上者十余人次,二品以下有奏事权者五十余人次。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六部皆有官员大规模联名上书,签名者达六百多人次。这说明()A.变法革新观念深入人心B.民族主义成为主流思想C.朝廷压制公车上书运动D.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严重二、非选择题13.[2023·辽宁葫芦岛段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多次痛詈英夷“性同犬羊”。……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由于阅历和观察,却颇知西人有“素重信义”的一面……《天津条约》作了明白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咸丰十年,设抚夷局于嘉兴寺。……局设未久,即改称总理衙门。名称的变换,反映了天朝大国观念遭到打击而动摇的事实。——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854年和1856年,英法援引中美《望厦条约》,并以片面最惠国待遇为依据,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均被清王朝以“万年和约”不得更改为由拒绝。……面对教堂以《北京条约》中“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为护符,任意役占土地、私购民房的不法行为,张之洞以《万国公法》和1886年美国议院所刊的《各国交涉政书》为依据,予以驳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的认识。(6分)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选择题1.[2023·眉山市高三三模]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年均财政收入和军费情况:财政收入鸦片战争的军费军费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人口数人均军费中国3904万两2733万两70%41000万0.067两英国15540万两1243万两8%1500万0.829两以上数据说明,鸦片战争()A.人均军费与战局无关B.清政府的战败有必然性C.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D.军费数量与战局负相关解析:据上表,可知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与英国相比,财政收入、人均军费远远落后,说明清政府财力无力维系正常战争的开支,注定战败,故选B项;人均军费决定了战斗人员的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影响战争的胜败,排除A项;材料利用数据论证,从经济角度作了解释,排除C项;军费数量与战局正相关,但影响战局的因素很多,军费开支大的一方也可能失败,排除D项。2.[2023·重庆巴蜀中学月考]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反而将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人。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清军的军事部署说明()A.对英作战指挥方针失误B.保留了落后的外交观念C.阶级属性决定战争策略D.与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解析:据材料“反而将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及“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并结合1857年和1858年这两个时间可知,集结军队于南京附近,是出于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说明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的军事力量投入远小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的投入,这是阶级属性决定的,C正确;材料中清政府军事力量的部署主要体现出阶级属性,不是对英作战指挥方针问题,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军事作战部署,不是外交问题,排除B;与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指的是武器装备、作战思路等方面的差距,而材料的主旨是战略部署受阶级属性影响,排除D。3.[2023·重庆一中适应考]1897年,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总理衙门两度求助俄国未果。次年2月,俄国主动提出“助华”,并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俄皇表示:“俄舰借泊,一为胶事,二为度冬,三为助华防护他国占据。”据此推知,俄国的这一行为()A.促使清政府加强海军建设B.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C.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D.证明“以夷制夷”策略有效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相关知识可知,俄国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名为“助华”,实为侵略,损害了中国主权,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俄国的这一行为促使清政府加强海军建设,排除A;《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俄国的这一行为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但无法证明“以夷制夷”策略的有效性,排除D。4.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材料表明()A.中央权威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B.中央对地方管理完全失控C.清政府政治体制改革颇具成效D.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策略解析:“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可见地方没有遵照中央与帝国主义开战,说明中央的影响力下降而地方势力增大,故选A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没有明确反对中央政权的信息,不能说明中央已经完全没有影响力,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并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排除C项;材料中做法表面上看有利于中国,但由于这些地方已经成为西方的势力范围,本质上讲也是维护殖民者自身的利益,排除D项。5.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解析:据材料“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可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防止其他列强染指长江流域,英国发出照会,清政府的答复实际上承认长江流域为英国之势力范围,故选B项;殖民地指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文化入侵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没有成为列强的殖民地,排除A项;“门户开放”政策指1899年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成功”说法错误,排除D项。6.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解析: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是由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而从“维新”代替“洋务”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后,洋务运动未能解决民族危机的产物,革命取代改良则是改良未能挽救民族危机的结果,所以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故选B项;“西学东渐”的深入为解决民族危机提供了可能,并不属于变化的必要条件,排除A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所以与其发展没有关系,排除C项;上述变化主要是由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思想解放仅提供可能性条件,排除D项。7.下图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这主要说明该时期()A.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B.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C.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D.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中海关税款占比高达84%,户部拨款仅2%,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实力影响军工企业发展,故选C项;材料主语是军工企业,不是地方政府,排除A项;仅从图中洋商借款无法说明军工企业主权破坏,不能体现半殖民地性,排除B项;晚清军工企业主要是官办,图中未体现民族资本,排除D项。8.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清政府()A.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B.逐步接受国际惯例C.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D.坚守天朝上国观念解析: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外文文本为准,这就利于列强对条约条款进行曲解,使清政府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故选A项;根据题意可知,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不是国际惯例,排除B项;清政府是被迫接受了这一不平等现象,不是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理念,排除C项;以外文文本为准本明显不是坚守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D项。9.清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维护国家主权B.扩大地方自治C.强化三省职权D.建立行省制度解析:根据“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可得出清政府通过绘制全国的地图,加强国家的领土主权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与自治无关,排除B;清代没有三省制,排除C;元代行省已经建立,排除D。10.1875~1894年,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此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和偶尔派出的负有特殊使命或观光考察性质的临时性使节。这种变化反映()A.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终结B.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C.中外关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D.清朝对外交往发生制度性变化解析:根据“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可以看出清政府已经走向了近代外交,较之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的传统外交来看,已经发生了制度性的变化,故D项正确;终结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摒弃太绝对,排除B;C项也表述太绝对,不能反映根本性变化,排除C。11.[2023·云南昆明诊断]1856年12月,《北华捷报》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梳理并刊载了当时发生在广州的一系列事件,并公开了10多篇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全文,并在注释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此举旨在()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变化B.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C.满足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D.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进行辩护解析:根据材料“1856年12月”可知,该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北华捷报》明显是站在侵略者的立场上,满足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故C项正确;此举是为了配合英国的侵略战争,而不是介绍中国时局,故排除A;B项是《北华捷报》的具体做法,而不是其主要目的,故排除;英法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排除。12.[2023·福建莆田二模]据统计,最早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京官中,宗室贵胄及二品以上者十余人次,二品以下有奏事权者五十余人次。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六部皆有官员大规模联名上书,签名者达六百多人次。这说明()A.变法革新观念深入人心B.民族主义成为主流思想C.朝廷压制公车上书运动D.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严重解析:据材料“最早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京官中,宗室贵胄及二品以上者十余人次,二品以下有奏事权者五十余人次”可知,清政府大量官员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说明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严重,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2023·辽宁葫芦岛段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多次痛詈英夷“性同犬羊”。……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由于阅历和观察,却颇知西人有“素重信义”的一面……《天津条约》作了明白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咸丰十年,设抚夷局于嘉兴寺。……局设未久,即改称总理衙门。名称的变换,反映了天朝大国观念遭到打击而动摇的事实。——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854年和1856年,英法援引中美《望厦条约》,并以片面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妇幼护理课件
- 妇女节儿童绘画课件
- 构建心理韧性:课件助力教师自我提升
- 行政法学学习障碍试题与答案
- 临床药物监测的标准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创新能力试题及答案2025年
- 自考行政管理考试指导试题及答案
- 诚信考试的倡议书15篇
- 行政管理专科危机管理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节约资源的建议书(汇编15篇)
- 图像加密算法抗攻击性-洞察分析
- 专题02全等模型-一线三等角(K字)模型(原卷版+解析)
- 工业用地土壤污染监测方案
- 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
- 肠内营养治疗方式途径
-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用表填表说明及示例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施工与验收标准规范
- 《碧桂园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优化研究》
- 社区获得性肺炎(1)护理病历临床病案
- 【公开课】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 古茶树保护与传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