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_第1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_第2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_第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_第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②准备两个放大镜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④调整好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②④③①2.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是(

)A.牛顿B.列文虎克C.达尔文D.爱迪生3.研究鱼缸里的水为什么发绿需要借助(

)来观察。A.显微镜B.放大镜C.平面镜4.洋葱内表皮是由(

)构成的。A.微生物B.细胞C.病毒D.细菌5.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是(

)。A.春季B.夏季C.冬季6.坐在转椅上,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转椅,看到的周围景物沿(

)方向运动。A.顺时针B.逆时针C.相同7.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四季交替B.昼夜交替C.日食和月食8.1519年,航海家(

)带领船队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观点。A.郑和B.麦哲伦C.哥伦布9.学习了有关抗弯曲能力的内容后,4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最科学的观点是(

)。A.小明:两张纸的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强B.小红:4cm宽的纸抗弯曲能力一定比2cm宽的纸要强C.小刚:瓦楞纸折成“W”形主要是为了增强抗弯曲能力D.小丁:瓦楞纸被水浸湿后它的抗弯曲能力不会发生变化10.下列磁铁中,切断电源没有磁性的是(

)。A.磁铁B.圆形磁铁C.电磁铁D.环形磁铁二.填空题(共10题,共54分)1.放大镜放大倍数与(

)有关,(

)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

2.通常保持(

)可以防霉。

3.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看到的范围(

);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看到的范围(

)。

4.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

);一连几个月见不到太阳,都处在黑夜之中的日子叫(

)。

5.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杠杆原理,按省力情况来看,订书机是(

)杠杆;镊子是(

)杠杆;核桃夹是(

)杠杆。6.进行口语交流时,(

)、(

)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

)、(

)地倾听别人的讲述同样也很重要。7.当高度相同时,斜面越(

)就越费力。生活中利用斜面省力的工具有(

)。(填写一例)8.将通电的导线放在指南针的上方,指南针会发生(

),如果把导线绕成线圈,通电后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将(

)。9.把导线直接接在电池的两极会造成(

)。此时,电路中的(

)很大,会使指南针指针(

)得非常明显。10.电磁铁中电流强度影响着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强度越(

),电磁铁磁力越(

);电流强度越(

),电磁铁磁力越(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近视眼镜可以当放大镜去观察蚜虫。(

2.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既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要观察的物体。(

4.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不断否定错误认识,得出正确认识的过程。(

5.使用工具过程中的知识、经验、技巧都属于技术的范畴。(

)6.在做通电导线或通电线圈产生磁力的实验中,只要把导线的两端快速地在电池上碰一下,然后马上松开。(

)7.叉勺、勺子和叉子是功能相同的同一种工具。(

)8.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它们都不具有能量。(

)9.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是无处不在的。(

)10.小明吃过早饭后,先陪爷爷散步,又回到卧室写作业,接着去和朋友踢到了中午他非常的饥饿,是因为他一直在消耗能量,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正好可以为他提供能量。(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将人类的“老师”和人类的发明连起来。鱼鳔

尼龙搭扣蝙蝠

蝇眼照相机蝇眼

锯子锯齿草

雷达苍耳

潜水艇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1.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下表是同学们在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时实验记录单的部分内容,请结合自己在实验中的经验完成此记录单,并得出结论。实验记录单六.简答题(共5题,共21分)1.四季交替,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会有怎样的变化?

2.研究定滑轮是不是有省力作用的实验中,一步一步要做哪些操作?实验中需要记录什么?凭着这实验中的记录,怎样确定定滑轮是不是有省力作用?3.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4.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至少五个)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生物吗?七.综合题(共5题,共44分)1.地球的形状。(1)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人认为地球是(

)。A.方的B.球体(2)人们观察到(

)和(

),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A.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B.在海边,总先看到远方来船的帆顶后看到船身C.月食时,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3)直到1519年,(

)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A.伽利略B.牛顿C.麦哲伦(4)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测到地球确实是个球体,还通过更加精确的观测分析,发现地球(

)一个正球体。(选填“是”或“不是”)2.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实验过程: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实验现象:(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

),背着“太阳”的那面是(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是(

),正对“太阳”是(

),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向着太阳的面是(

),背着太阳的那面是(

)。地球不停地(

),(

)现象就会出现。3.为了探究地球、太阳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某学习小组提出了几种假设,并利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请把他们的假设和对应的模拟实验用线连接起来。(1)模拟实验中,手电筒模拟的是(

),乒乓球模拟的是(

)。(2)经过实验验证,上面A、B、C三种假设中,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3)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并用阴影画出地球的“白昼”地区。(4)在中国地图上,北京在乌鲁木齐东边,乌鲁木齐比北京(

)(填“先”或“后”)迎来黎明。4.在学习《地球的形状》一课时,我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问题。(1)“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实验时,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它是在(

)移动;先观察到船模帆的顶部,之后又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它是在(

)移动。A.球面上B.平面上C.两种面上都可以(2)“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射的影子”实验时,用手电筒照射球形物体,得到该物体的投影是(

)。A.圆的B.方的C.方的、圆的都有可能(3)通过阅读了解到,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是(

)。A.球形的B.方形的C.无法判断5.斜面能省力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写出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B5.C6.B7.B8.B9.C10.C二.填空题1.凸度(凸起程度);凸度大

2.干燥低温

3.大;小;小;大

4.极昼;极夜

5.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省力6.耐心;完整;虚心;完整7.大;螺丝钉8.偏转

增大9.短路;电流;偏转10.强;大;弱;小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五.填表题1.如图:六.简答题1.同一地方,正午影子长度呈有规律的变化,夏至一秋分一冬至影子逐渐变长,冬至一春分一夏至影子又逐渐变短。夏至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

2.用定滑轮提起一个已知质量的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用拉力的大小,记录物体的质量和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比较F拉和G物的大小。3.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是省力杠杆。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是费力杠杆。4.剪刀、锤子、老虎钳、锥子、针、钉子等。5.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白天出来耕作劳动,晚上回来休息。这句话不适合所有生物,因为有些生物如猫头鹰白天休息,夜晚活动。七.综合题1.(1)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