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论文_第1页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论文_第2页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论文_第3页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论文_第4页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摘要】:线条,它是中国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当然也可以说它是中国画的灵魂,没有线条的运用,也就没有了中国画的伟大成就。随着中国画的持续发展,线条也逐渐的突破传统,并展现其独有的艺术特点。传统的中国画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达手段是线条,一个丰富情感的画家是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使其所展现的线条形式变得非常富有创造力以及感人的艺术魅力。线条这一艺术语言伴随着中国绘画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成为我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本文试图研究中国画的线条操作,中国画线条的丰富表现力以及未来绘画的发展形势。【关键词】:线条;“线”的艺术;线条操作;绘画绪论:线条,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手段。是最简练、最概括的表现语言,它是带有主观性的以及带有情感的。线条是当今中国绘画当中最为基础的表现形式,同时线条它也是造型的基础,同样也是中国绘画当中的“生命之线”。它不仅起着表现物象的作用,甚至还有极其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是作者用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基本手段之一,对艺术创作就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因而,我们要明确把握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并尝试着探寻其内在的发展趋势,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国家绘画事业的发展。一、“线”是一种艺术线条是这一艺术的媒介和艺术形式,它联系着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受,对中国画来说,这一艺术形式的运用对抒情、造型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及重大意义,并具有非常显著的审美效果,因此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现仅从中国绘画线条的功力、中国线条的点化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感、中国画的线条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形式美和韵律美方面进行叙述。(一)线独立的审美意趣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特征之一,不仅如此,它还是形成中国画民族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画的血脉、经络,是表达物象的基本骨架,是情感的表现手段,是主观意志、主观传统绘画最概括、最精炼的基本艺术表现语言,也是道德、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的体现。而今,线条在中国绘画中显然已经超出了造型的功能,并且还具有神秘的魅力和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了艺术形式本身。中国画中线条艺术的文化内涵由实用到审美,再到情意的表达,它跟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线条的变化形态从解构,重构,一张一弛地规律性发展,它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历史性,我们对传统的解构依然是根据传统来了解和解答。它充分的体现了画家主观特色的美学境界。南齐画家谢赫《古画品录》中的“骨法用笔”是“六法”的重要一法,他不仅提及以笔画线,勾取物象“骨架”的轮廓,还要使线条成为基本的媒介,所以说中国画的传统是特别讲究甚至是强调用笔以及用线。(二)线的质地中国书画艺术中更加关注于线条的质地韵味。例如书法当中的线条要讲求的是“锥划沙”“折钗股”“屋漏痕”等等。古代画家姜夔在《续书谱》曾经写到:“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他所描绘的运笔是转折的笔画,虽然是弯曲的线而且还有些环绕,但是依旧让人感到饱满,润滑,就好像是被折断的铁叉股一样。朱履贞(书学摘要)也曾提到过:“屋漏痕者,屋上天光透漏处,仰视则方、圆斜,正。”他所描绘的线条形象亦是弯曲的,但是有如顿挫之感,就像是雨水留下来的痕迹,显得那么的自然而且凝重。线既然作为艺术表现的基本符号,它就必然是作为传达感情的媒介。因为线是没有意识的,只有让人来认识,所以它就应该与感情因素有其自然相通的“艺术渠道”。画面上所体现出来的线的形状能直接变现出感觉,粗而黑的线非常阳刚且霸气,弯曲而细的线条则表达出温柔婉约之气,转折则感觉坚硬锐利,波浪弯曲则感觉软绵温顺,它们所展现出来的走向、组合、疏密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有喜有悲、有动有静。绘画大家李可染曾经说过齐白石画的虾:那两根敏锐的触角,真的有一触即动的感觉,画面上的触须是需要触动的状态,其蕴含着心理的暗示和具有导向情感的力量。(三)线的形态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中谈论了线条之美,他描述了线的多种形态,直线具有少变的单一性;曲线则是因为相互之间在长度和曲度上都各不相同,通过曲线结合形成复杂的线条,与装饰性直线比曲线显得更多样化,更具有装饰性,变化更多。它是由两种对立的曲线构成,因而更美,同时显得更舒服,甚至是在画这种线条的时候,我们的动作就是灵活生动的;蛇形线就更显得灵活生动,同时朝向着不同的方向旋绕,能够使视觉得到最大的满足,引导着眼睛追随这无限的多样性,虽然它只是一条线,但它依旧包含了无限的、丰富多彩的内容。顾恺之的线条形成的形态受到了书法艺术的影响,可以从中看的出来,书法作品与其画作中的线条圆转、细匀的气息是相一致的。可以从小篆“铁勾银画”到王羲之行书表现出来的“高古”看出来。(四)线的风格线条作为中国绘画中的精脉,是画家的语言,是画面的骨架,也是作者艺术修养的基本体现。诸如流线型的线条、产品的线条,这些特征都能通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线条来一一解读,因为线条就是中国画的命脉。线条不但被作为中国绘画的基本表现形式,更是出现在了中国古代的艺术绘画作品当中。《画史清载》这本书曾经写到:“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言语文字形容者。”这句话说明:根据所画物体特征的不一样,所展现出来的“线条”表现方法也不太相同,并会形成种类繁多的表现风格。例如:人物传统描绘方法有十八描之多,在山水画中的“皴法”中,包括了几十种风格特征的皴法,像乱麻皴、小斧劈、雨点皴、披麻皴、大斧劈、云头皴、芝麻皴等。在中国绘画艺术的萌芽之初,线条已经作为绘画的表现形式出现在中国古代艺术中。中国画线条的悠久历史从现代所见的战国帛画人物、唐宗重彩,直到明清两代的各种卷轴画、壁画、木刻版画及各代名家的绘画艺术,大多都是用“线条”的组合变换再组合而构成的。我们都知道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纹样是我国古代最先使用线的作品,挺拔的线条显得较为鲜明生动,它不仅描绘了弦纹、漩涡纹和人的面型、鸟兽等形象,还体现了原始线条艺术的雅拙朴素之美。二、线条是艺术的基本笔触线条的变化是十分丰富的。这种变化,第一当然是取决于运笔。运笔轻巧而快的画出的线条就出现细而急的状态;运笔的速度稍微慢一些,着力重一点,画出的线条就会显得粗而黑。运笔时手臂略加的抖动,线条边缘就还会形成特殊的形状。线条是富有变化的笔触。单线对于我们来说看着比较简单,但是它还有单独的造型作用。用单线条画出来的画会十分的生动。这也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们生活中能见到的单线种类也很繁多,比如曲线、直线、变线等等。线条已经具备了强弱、精细、穿插、节奏变化等形式美感,然后再把各种单线进行并列排出以及进行重组得到各式各样的排线,或者我们把排线说成是单线的连续排列或者重复表现的结果当然也是可以的。如果说单线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塑造型体或者轮廓勾勒的话。那么,排线还有组成画面色调层次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画绘画艺术当中,单独的线条和排列起来的线条基本上都是同时存在的,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利用排线的相叠、交叉与排线或者排线中有“点”和“斑块"的笔触,就可以形成多样的线网。线网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长期累积起来的经验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往往特定的感情和某些物体或者现象发生着必要的关联,而这些物体的本身和某种物体特定的形状相互产生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种比较传统的观念,即把线条的朝向和位置当作了一种象征,它可以使人们产生无限而丰富的联想。例如:垂直线条能给人以严肃庄重、充满希望、挺拔有力的感觉,这种线条代表尊严、永恒、生命、权利以及抗拒变化的能力。水平线条(横线条)可以给人以舒张、宁静、平衡、平稳的感觉,它趋向于表示大海的平静、寂静和安定、大地和天空;斜线意味着崩溃、危险、行动、无法控制的运动和感情,这种线条富有动向以及走势,不仅具有柔和优雅、流动顺畅之感,而且还有较强的视线引导功能。但是参差不齐的斜线可以使人联想到毁灭、闪电和意外变故;曲线线条本身就富有自然美,情感异常浓郁,造型力极强,那些螺旋式旋转、蛇形般蠕动、波浪式进行的曲线,不但能增加我们看画面的纵深感,而且能使画面活泼流畅,富有动感,象征着大海海水般流畅的运动,象征着线条是艺术的基本笔触。在当今的视觉艺术中,形状各异的线条不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还能引起许多画家们心中象征意义的联想,产生不同象征性联想的主要因素是与线条的长短、粗细、朝向以及线条在画面当中的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由线条的朝向及其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给人们的视觉造成的感受与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感受有着直接的联系。应该说线条的这种象征意义的联想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线条和色调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不可分离的某种关系,这是由于“线条”具有一种肯定性的品质。也就是说它的肯定性是任何绘画与绘事之中都无法割舍的东西。传统的线描经过历史的精细锤炼,其本身就要求具有抑、扬、顿、挫的高等层次的品味,这样的线条里同时也兼具体和面的变化关系因素。三、线条是中国画家表达物象、传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从原始社会出土的彩陶艺术再到长沙出土的晚周帛画以及西汉马王堆帛画,最后再到历代著名画家的优秀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各种线条的丰富表现性。线条它是人类用来表现最基础的造型形式,用这种简洁概括地表现方法,使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以及浓厚的绘画情趣,所以说对于线条的研究和运用是中国历代画家必备的基本功。南齐大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中提出的“六法论”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这是对中国当时的绘画风格提出了六个审美标准和创作的新高度。其中“骨法用笔”是对中国绘画传统理论的总结,并确定了线条在绘画中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因此成为了历代著名画家绘画的最基本要求。骨法用笔就是用线来造物象的型,其次再用线条来表达物象的本质。线条的重要性即被提高到了理论的新高度,自此线条逐渐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以意来运笔,笔到则心意到,笔落下形则出神则现。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他强调的这种观念正是“六法”当中骨法用笔所体现的。骨法用笔并不是要线条的平铺直叙,而是骨力、力量美即\t"/item/%E9%AA%A8%E6%B3%95%E7%94%A8%E7%AC%94/_blank"用笔的艺术表现,它大都体现在画家对于线条的认知程度以及对画面意境的求知欲和探索上。石鲁先生曾经说过“线化为笔,以传神情、以抒气韵、以立形质,线虽然简单、干练,然而用自身的抑、扬、顿、挫之变而变的让大家都非常的喜爱。”画家们都是依据自己对物象的感受和理解,然而都运用不同的线条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使得线条让我们感觉到异常的丰实:有的豪放不羁,刚正挺拔,有的纤细柔媚,有的婀娜多姿,线条大多都是作者造型的手段,又是传达情意的媒介,更是作者情感的渲泄、感受的喷发。四、线条在中国画中的意义线条是中国画的精脉所在,也是表达物象结构的框架、骨髓,是人的主观意识以及情感的表现手段。它不但有非同平凡的笔力,而且还带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它讲究线条的速度、力度以及情感的表现与传达,可以把它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每根线条的韵律和节奏;另一方面则是整幅画的线条与整体的节奏和韵律。节奏的改变是线条的强弱有规律的表现,韵律则是作者本身所用线的时候在情感上所发生的起伏运动的轨迹,线条在运笔的基础上,行顿、提按、轻重、转折、疾徐等所产生的变化,因而形成了线条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线条的粗细、长短、虚实、疏密、顾盼、繁简、浓淡、交错、呼应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而形成了整幅画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中国画中的线条与书法起源大致相同,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就是说:“书画同源”。书法注重用笔的疾缓、线条的力度。书法中的篆、真、草、隶书在一定的程度上融入了中国绘画技艺。中国画的线从拙到工,从工到写、从壁画到卷轴画,无不可以显示线的魅力。中国画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圆转体现了线的变化特征和丰富的审美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画面中,我们讲究线条要和谐地使用与其排列的方式,利用一系列符号的程式手法将一些纷繁、杂乱无章、模糊抽象的物象条理化、具体化、规律化。中国绘画的特征则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中国画中线的造型是审美功能的统一,不同的线条不仅表现作者的笔墨功夫,更表现不同的情感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五、中国画线条未来的发展趋向中国从五千年来传承的文化背景和精神看,它的审美趋向是和大多国人传统文化思想所分不开的,它是文化精髓形象化的体现,中国画中的线条作为主要的艺术语言,它的地位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如今的中国画势必要走继承优秀的传统,吸收优秀的文化,融时代精神自主创新的道路。虽说中国画弘扬现实主义精神没错,但并不等于就固守写实的技法,反倒是现实主义精神反映到艺术创作上,就应该是多样性的百花齐放的艺术特点。中国画线条的发展一直是讲究以形写意、借物象来传达情感,作者正好通过线条来对物象的描写进行表达主观情怀。传统的中国画线条语言当然还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并且有待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还要逐步的开发。那么通过中国画绘画观念的变革之后,线条语言将再次的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其深入的研究必然能给绘画创作者带来更为深刻的启迪。线条是心灵的显现,更是主体意识对客体抽象理解后产生的表述。绘画的最初起源来源于线条的出现,它是中国画的最基本的造型,是品评中国画作品艺术高下的最重要依据。它经历了我国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且渗透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依靠每个画家不同趋向的主观情感与个人特点为基准,吸收前人有益的营养,大胆的赋予线条以新的生命,并加以千锤百炼,这些线条语言可以自如的表现生活以及展现自我。随着社会历史和艺术实践的发展,线条的不同形式在不同的画家手里正不断地推陈出新,来适应人们的审美情趣。这么多年来有关线语言创新的尝试有很多很多,但是线语言的创新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好的事情。它要求画家既要有传统的扎实的功底、丰富的生活积累,又要和画家本人的美学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