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年级:三年级2012年8月
周次节数教学内容
1(9.1)1一、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2——4页
2(9.3——9.7)4一、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5——12页
3(9.10——9.14)4一、测量吨的认识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法13——21页
4(9.17——9.21)4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减法3、加减法的验算2231页
5(9.24——9.28)4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理和复习三、四边形32——41页
6(10.1——10.5)国庆节休息
7(10.8——10.12)4三、四边形42--------48页
8(10.15——10.19)4四、有余数的除法49--------57页
9(10.22——10.26)4四、有余数的除法五、时、分、秒58——67页
10(10.29——11.2)4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68——77页
11(11.5——11.9)4六、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78——88页
12(11.12——11.16)4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初步认识89——98页
13(11.19——11.23)4七、分数的初步认识2、分数的简单计算八、可能性99——106页
14(11.26——11.30)4八、可能性九、数学广角掷一掷107--------119页
15(12.3——12.7)4十、总复习120--------126页
导学案
教者张晓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毫米的认识课时第一课时
导
1,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学
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发展估测能力。
目
2,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建立毫米的概念。
标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导学重点建立毫米的长度概念,会进行毫米与厘米的换算。
导学难点会用毫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知识建构毫米是很小的单位,学生要建立起毫米长度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多
列举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以便帮助学生更快,更准地认识这个单位。
教具学具小黑板,投影
导学步骤学习内容学导过程
、谈话回顾1,引导学生回顾旧知:
知识链接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基础知你能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各大约有多长吗?
识复习、教师用米尺检验学生比划的长度是否准确,并将1米长的
创设现实纸条贴在黑板上。
情景)你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
二、生汇报,师板书:1米==100厘米
探究新知学习例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完成下表:
1,先估算一下数学课本封面的长是多少?然后再用尺检
验一下它的实际长度。
2,教师演示测量的方法:先找到数学课本的边长,把尺
子的0刻度对准长边的一端,看长边的另一端指向几,那
么数学书的长就是几厘米。
(二)合作探究
先估算一下数学课本的宽和厚,将相应的数字填到表中。
学生小组合作。
教师引导思考:哪一个小组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
来验证?
感受单位意义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结果
教师引导思考: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理米是怎么办?
体验一毫米的长度。
问: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三)反馈交流
学生反馈,教师小结:每一小格就是一毫米,请同学们数
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指名汇报:1厘米==10毫米
在生活中,哪些物品是1毫米?
(四)教师小结
请大家记住:1厘米里面有10毫米。
(五)看书质疑
请同学们看看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ZZ2.、
实践应用(-)基础练习做一做,1,2,3
填空:
学生独立填空
指名汇报
学生互相评议
(-)变式训练习练习一,1
学生独立操作练习
交流汇报
小结评议
(三)综合练习练习一,2
独立完成,汇报反馈
(四)拓展练习奥数习题
教师知道完成
四、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梳理
五、练习一
作业设计
板
毫米的认识
书
例一
设
1厘米=10毫米
计
导学案
教者张晓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分米的认识课时第二课时
导
1,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
学
的换算,建立一分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建立1分米的
目
概念。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标
导学重点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换算。
导学难点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换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换算。
知识建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认识了毫米,而且对米也早已了解和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
上通过列举实例,估测等学习活动方式,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分米。
教具学具小黑板,投影,米尺
导学步骤学习内容学导过程
、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旧知:
知识链接问:(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基础知(2)用手势分别比划这些长度单位有多长?
识复习、(3)你知道1厘米有多少毫米吗?
创设现实出示课题
情景)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度单位,我们来认识分米。
二、揭示课题,板书:分米的认识。
探究新知学习例2(一)自主学习
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课桌的长。可以用
尺子的最大刻度比如15厘米或者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这样量的次数少,但是计算为一段起来比较麻烦,也可以
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多,但是计算起
来比较方便。
感受单位意义(二)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个比厘米长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就好了。
教师: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候,用米,厘米,毫米
作为长度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
体验1分米的长度。
用手势分别表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三)反馈交流
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
学生指名回报,交流。
(四)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五)看书质疑
请同学们看看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实践应用(一)基础练习P6-5
1,学生认真审题。
2,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的数
3,交流,反馈
(二)变式训练习P6-4
思考:式子的右边有哪些长度单位?能直接减吗?
这一道题和刚才的那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三)综合练习P6-6
问:你是怎样思考的?
教师:求这个凳子的高是多少,应该怎样求?
(四)拓展练习P6-2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梳理学生总结
五、P6—2,3,4,5,6
作业设计
板
分米的认识
书
设
1米=10分米
计
1分米=10厘米
导学案
教者张晓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千米的认识课时第3课时
导
1,初步感知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感知1千米的直线距离,在测量活动中发展
学
学生的对于长距离的估测能力。
目
2,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等活动感知1千米。
标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导学重点感知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以及1千米的距离
导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形成表现
知识建构学生已经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
上,通过一些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等活动,感知1千米的距离,感知米和
千米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小黑板,卷尺,
导学步骤学习内容学导过程
、复习回顾导入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同学们
知识链接想一想,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请按顺序说一说。
(基础知2,你能不能用手表示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识复习、3,教师:如果我们要测量我们所在的城市到北京的距离,
创设现实可以选用哪个单位?
情景)指名汇报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
揭示课题,板书。
二、学习例3(-)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认识1千米的长度1,引导学生观察P7—第一幅图。
教师: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你知道1千米(公里)有多长吗?
教师:老师手里有一把米尺,是1米长,用它连续量几次,
是1000米?
学生明确是1000次
3,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二)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看图P7一第一幅图
过渡: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
学生小组观察,回报:1圈是400米,1千米是2圈半。
学习例4(三)反馈交流
体验1千米的长度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从前到后,明确长度大约是10米,100
个教室的长度就是1千米的长度。
完成课本P8一做一做
(四)教师小结
我们认识以及体验了1千米的长度。
(五)看书质疑
请同学们看看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指名汇报。
_L、
实践应用(-)基础练习P9—1
1,学生明确练习要求
2,独立完成后交流
(二)变式训练习
5000米-2千米==()米
3000米+2千米==()米
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P9~2
1,指名读题,独立填空
2,汇报,交流,说明千米的实用
(四)拓展练习PH—4
四、
总结梳理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单位,它用来表示比较长
的路程。
五、
作业设计
板
千米的认识
书
设
例31千米==1000米
计
导学案
教者张晓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千米的认识课时第四课时
导
1,掌握千米和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
学
力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目
通过各种方法掌握换算的方法。
标2,
3,养成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导学重点掌握千米与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导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知识建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本节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千米
与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的换算,掌握其有效的方法。
教具学具小黑板
导学步骤学习内容学导过程
、复习旧知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知识链接教师板书:
(基础知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识复习、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创设现实2,填一填、
情景)8米二()分米9分米=()厘米
50分米=()米2米=()厘米
100厘米=()米1千米=()米
6000米=()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纠错,后两个先不完成,给学生留个
悬念。
二、
探究新知学习例5(一)自主学习
出示例题,提问思考:
1,1千米是多少米?
2,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
3,3千米是多少米?
按照顺序提问,引导学生思路。
小结方法:括号里应该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总结换算方法(二)合作探究
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有3个1千米,就是
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出示:5000米=()千米
学生合作探究
(三)反馈交流
完成P8一做一做
学生汇报,交流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千米和米的换算,要记住他们之间的
进率是1000。
(五)看书质疑
同学们,请你们打开书,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__1.、
实践应用(-)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2的第三题
1,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讲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变式训练习P10-4
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找出比较合理的方法。
(三)综合练习P10-5
生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7
四、
总结梳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五、
作业设计P10,2,3,4,5
板
千米的认识
书
3千米=(3000)米
设
5000米=(5)千米
计
导学案
教者张晓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吨的认识课时第五课时
导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意义,知道1吨=1000千克,
学
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提高估计能力。
目
2,通过创设情景,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标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导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导学难点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知识建构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但是对吨的认识也就是质量
大的单位还没有建立起来感性的认识,本节课初步让学生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教具学具小黑板
导学步骤学习内容学导过程
、复习旧知1,教师问: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生汇报
知识链接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基础知1千克=1000克
识复习、2,练习
创设现实6千克=()克4000克=()千克
情景)3千克250克=()克
生互相纠正,说明算理。
用来计量比较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
千克用来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比
克,千克大的质量单位一吨
二、解题,板书
探究新知认识单位“吨”-)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情景图
问: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呢?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怎样才能知道?
2,认识千克与吨的关系
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体重,感受有多重。
(二)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例题,汇报交流
生明确:他们的体重加在一起,不能超过一顿。
也就是1000千克。
问: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学习例7出示例题
生试着完成,说说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
三)反馈交流
完成做一做,汇报交流
(四)教师小结
我们认识了吨,知道测量较重物体的质量的时候,要用吨
来做计量单位。
(五)看书质疑
请同学们看看书,有什么不会的问题吗?
、
实践应用(-)基础练习第一题
先让学生说说书上画的是什么东西,再把合适的物体与对
应的动物连起来。
(-)变式训练习第四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推理过程
(三)综合练习第二题
四、(四)拓展练习第五题
总结梳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2,3,4,5
作业设计
板
吨的认识
书
例题7
设
3吨=(3000)千克6000千克=(6)吨
计
导学案
教者张晓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课时第六课时
导
1,进一步加深各个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概念,熟练掌握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学
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目
2,通过创设情境,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标
3,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决问题。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并能将知识系统化。
知识建构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并形成了知识网络,本节课在此基础上,
通过创设情境,能熟练地掌握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
换算。
教具学具小黑板
导学步骤学习内容学导过程
、故事激趣1,教师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知识链接如果学生有知道这个故事的,也可以让学生讲。
(基础知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会有数学,处处会用到数学,
识复习、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创设现实揭题,板书:生活中的数学。
情景)
二、
探究新知说一说(-)自主学习
出示:P14情境图
思考:1,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说出8吨是多少千克吗?
明确:汽车载重8吨
8吨=8000千克
教师知道读准确。
(二)合作探究
出示P14情境图
思考: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1000千克是多重?为什么还要写13人呢?
生汇报,互相订正。
引导理解限速(三)反馈交流
出示P14情境图3
思考:限速110千米是什么意思?
110千米有多长?
情境图4
思考:
你能根据图中获得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并解答。
(四)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会处处遇到一些数学问题,就要请同学们
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处理。
(五)看书质疑
同学们,你们看看书,看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__1.、
实践应用(-)基础练习
做ni,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汇报
评议,小结
(二)变式训练习
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
全解23-2
(三)综合练习
奥数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拓展练习
奥数习题
四、教师: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梳理生总结
五、操作作业
作业设计
板
生活中的数学
书
设
主题图
计
导学案
教者张晓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课时第七课时
导
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计算方法,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
学
况,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
2,创设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
标
3,对学生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导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导学难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
知识建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
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法的计算教学。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小黑板,课件
导学步骤学习内容学导过程
、复习旧知1,出示复习题
知识链接63+262,独立完成计算。
(基础知45+34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识复习、15+45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
创设现实问: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情景)揭示课题,板书
二、学习例一(一)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有许多珍奇的动物,
你能说出几种吗?
学生汇报。
出示P15图
问:仔细观察,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例一
问:中国特有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你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吗?
明确:
求中国特有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就是求这两类动
物的总数和,用加法计算。
教师板书:
98+25
(二)合作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算法,然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98+25—100+25=125125-2=123
2,98+25—90+20=1108+5=13110+13=125
学习列竖式计算方列竖式计算(教师重点指导)
法个位:8加5得13,写3进1
十位:9加2加进来的1得12,写2进1
百位:直接写1
小结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反馈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四)教师小结
(五)看书质疑
__1.、
实践应用(-)基础练习P17-1
生独立完成——汇报——改错
(二)变式训练习P16一做一做,1,2,
1,直接在书上计算,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这四道题有什么共同特征?
2,独立计算结果,全班反馈。
生独立完成,讲评。
(三)综合练习P17-2
(四)拓展练习P17-3
说一说,求“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
总结梳理你有什么收获?
五、
作业设计书P17
板
两位数加两位数
书
例98+25=123
设
98
计
+25
123
导学案
教者张晓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课型新授
课题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课时1——8
导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彳m估算的方法。
学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E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目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t生
标
导学重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
得加上进上来的lo
导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
得加上进上来的1.
知识建构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加法、减法的验算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
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使学生在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基础上,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
教具学具投影,小黑板
导学步骤学习内容学导过程
、
知识链接一、复习准备,导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基础知出新知
59+7785+6859+89
识复习、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创设现实?你注意到了吗?
情景)2、口算
二、600+800900+1001000+100
、估算
探究新知3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
想的?
(-)自主学习
学生试着估算
学习新课
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
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
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两栖类284
学习例2(二)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
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
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指明板演(三)反馈交流
集体讲评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
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
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
5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
问题。
(四)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财务管理与银行服务的整合
- 区块链未来科技的核心驱动力
- 公司前台接待工作总结模版
- 浅昏迷的临床护理
- 先天性脑积水的临床护理
- 医疗安全教育在血透室中的实施策略
- 代发维修票合同范例
- 临沂电动车买卖合同范例
- 个人承诺协议合同范例
- 医务人员的伦理素养与法律意识
- 《光纤激光切割技术》课件
- 2024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衡水市武强县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各章节内容-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 山西省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广州中物储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三语作文模拟题分析+材料+范文:关心人本身应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
- 2025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主题默写汇编(2)(含答案)
- 海外安保面试题及答案
- 长城汽车2025人才测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