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66页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66页中考化学专项复习之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汇总(十四)1.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 B.玻璃破碎 C.铁钉生锈 D.米饭变质2.在潍坊过春节,年前会有好多习俗。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清卫生:用纯碱除油污,发生了化学变化B.做豆腐:将泡湿的豆子磨成豆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蒸馒头:用小苏打发面,使面团发酵,只发生了化学变化D.贴春联:红色的春联纸一段时间后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3.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立挽救了众多生命,彰显中国力量。建设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平整场地 B.绑扎钢筋 C.拼接板材 D.消毒环境4.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水中捞月B.蜡炬成灰C.破釜沉舟D.车水马龙5.读诗使人灵秀,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电灯亮了 C.水的电解 D.酒精挥发7.在下列精彩的文艺演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焰火表演 B.人造云雾 C.音乐喷泉 D.灯光闪烁8.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B.粮食酿酒C.蜡烛燃烧D.水结成冰9.扬州下列著名的工艺产品生产过程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剪纸 B.用铁矿石炼钢生产“扬州三把刀”C.用玉石加工成精美“扬州玉” D.将宝石镶嵌在胚体上制作扬州漆器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 B.铁器生锈 C.汽油挥发 D.西瓜榨汁1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乙醇汽油的配制C.乙醇的燃烧D.农作物的发酵12.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碳+氧气二氧化碳 B.水氢气+氧气C.从黄泥水中分离出水 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13.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所有带电的原子一定是离子C.清除油污的原理都是利用乳化作用 D.合金中一定不含非金属元素14.当今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如图所示:构想一旦实现,既能解决能源问题的危机,又能起到消除大气污染的目的。此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A.均为物理变化 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C.均为化学变化 D.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屠呦呦据此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C.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由此可推测能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D.手机电池放电是由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电流16.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17.化学概念之间有包含、并列和交叉等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ABCDX化合反应化学反应物理变化化合反应Y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化学变化分解反应A.A B.B C.C D.D18.校车是同学们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的重要交通工具,下列关于校车的说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铁水浇铸成钢板或者铁钉 B.燃烧液化石油气释放能量C.向钢板上喷黄色油漆 D.用自来水冲洗车身19.12月9日“天宫课堂”压轴实验圆满成功。实验中往漂浮在空中的水球注入几滴类似蓝色墨水的液体,水球迅速变蓝色,往蓝色水球中放入半片泡腾片[主要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氢钠()],泡腾片与水作用,不断产生小气泡,且气泡不逸出水球,水球逐渐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球变蓝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气泡不逸出水球是因为分子不运动D.水球变大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变大20.本草衍义中对生砒霜制取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关于文中的变化及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 B.升华C.没有新物质产生 D.生砒霜是纯净物21.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①食醋清除水垢主要发生物理变化②馒头烤焦变黑主要发生化学变化B①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骨质疏松②蔬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C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D①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的完全燃烧②用水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A.A B.B C.C D.D22.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以石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制得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23.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Na+和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B.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都会发光、放热。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24.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瓷器打碎 B.工厂炼铁 C.燃放烟花 D.酿造美酒2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26.新型纳米材料MFe2Ox(3<x<4)中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MFe2O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MFe2Oy中Fe为+3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y的数值为5 B.SO2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MFe2Ox发生了分解反应 D.该过程是物理变化27.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A B.B C.C D.D28.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用氢氧化钠代替生石灰可以简化流程,降低成本B.试剂a可能是盐酸,也可能是氯化钡C.操作②中有物理变化发生,操作③中有化学变化发生D.上述过程中发生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29.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30.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答案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99页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参考答案:1.B【详解】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铁钉生锈有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米饭变质后不能再吃,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2.C【详解】A、用纯碱除油污,纯碱与油脂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B、将泡湿的豆子磨成豆浆,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受热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且能与面团发酵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也伴随着物理变化;D、红色的春联纸一段时间后褪色,发生了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C。3.D【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平整场地的过程中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B、绑扎钢筋的过程中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C、拼接板材的过程中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D、消毒环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睛】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4.B【详解】A、水中捞月,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B、蜡炬成灰是指蜡炬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C、破釜沉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D、车水马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5.C【详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到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等物质间的转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只涉及到物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C【分析】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冰雪融化是指由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水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电灯通电放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酒精挥发是指由液态的酒精挥发为气态的酒精蒸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睛】同种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属于物理变化。7.A【详解】A、焰火表演是指物质燃烧发出不同颜色的火焰和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B、人造云雾是利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音乐喷泉是通过程序控制系统和音乐控制系统,对音乐进行编程,使喷泉造型与音乐旋律、灯光同步结合而产生千变万化的水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灯光闪烁是利用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8.D【详解】A、食物腐烂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此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粮食主要成分是淀粉,经过化学变化产生酒精,在此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蜡烛燃烧包括蜡烛的溶解和燃烧,既包括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水结成冰只有形状发生改变,物质的成分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D。9.B【详解】A、剪纸,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铁矿石炼钢生产“扬州三把刀”,有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用玉石加工成精美“扬州玉”,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将宝石镶嵌在胚体上制作扬州漆器,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10.B【详解】A、水结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铁器生锈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C、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西瓜榨汁只是西瓜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11.B【详解】A、钢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Fe2O3),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乙醇汽油的配制,是把乙醇、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C、乙醇的燃烧是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农作物的发酵,是农作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要把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逐个选项进行判断。12.B【详解】A、碳+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C、从黄泥水中分离出水,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3.B【详解】A、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就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正确;B、带电的原子一定是离子,若带正电即为阳离子,若带负电即为阴离子,此选项正确;C、利用洗涤剂清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利用汽油清除油污的原理是溶解,此选项不正确;D、合金是由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混合物,此选项不正确。故选B。14.C【详解】“变废为宝,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意思是燃料燃烧变为燃烧产物,经过太阳能或生物能又变为燃料。①燃料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发光发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燃烧产物在太阳能或生物能的作用下重新变为燃料,燃料与燃烧产物不是一种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15.A【详解】A、提取青蒿素是利用萃取的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跟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蛋白质受热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正确;C、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与氧化剂反应,由此可推测能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正确;D、手机电池充放电时发生了如下反应:Cd+2NiO(OH)+2H2O2Ni(OH)2+Cd(OH)2,放电过程中Cd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Ni的化合价由+3价变成+2价,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正确。故选A。16.B【详解】A、沙里淘金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滴水穿石中,石头的成分中含碳酸钙,空气中含二氧化碳,它们会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百炼成钢中,碳和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火树银花中,关系到了烟花的燃放,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7.B【详解】A、有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如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的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两者属于交叉关系,不符合题意;B、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化学反应包含化合反应,符合题意;C、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故两者属于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D、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的物质的反应,故两者属于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B。18.B【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是: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为物理变化,据此思路进行解析。【详解】A、用铁水浇铸成钢板或者铁钉,浇铸过程中铁水从液态变为钢板或者铁钉的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燃烧液化石油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热量,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C、向钢板上喷黄色油漆的过程中,黄色油漆和钢板都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用自来水冲洗车身,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9.A【详解】A:水球变蓝色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还是水球,是物理变化。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泡腾片的成分中不含硫元素,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SO2。B错。C: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气泡不逸出水球,不能说明分子不运动。C错。D:水球变大是因为水球内不断产生气泡,压强增大,不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D错。综上所述:选择A。20.D【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被提纯物质加热升华为气体、遇冷凝华为固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被提纯物质加热升华为气体,遇冷凝华为固体,变化过程中存在升华过程,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被提纯物质加热升华为气体,遇冷凝华为固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题目是将生砒霜提纯的过程,所以生砒霜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错误。故选D。21.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的掌握。【详解】A、食醋去除水垢,是醋酸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了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馒头烤焦变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B、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错误;蔬菜富含维生素,正确。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C、洗洁精去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正确;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正确;完全正确,符合题意;D、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木柴燃烧,正确;用水灭火是使其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错误。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要学会对基础知识的分类归纳。22.D【详解】A、石墨与石墨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将石墨变成石墨烯,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B、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此选项正确;C、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此选项正确;D、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故选D。23.D【详解】A、Na+和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符合题意;B、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分子不一定比所有原子大,如氢分子小于铁原子,不符合题意;C、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会放热,但是不一定发光,不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4.A【详解】A、瓷器打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工厂炼铁,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燃放烟花,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酿造美酒,美酒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25.D【详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错误;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淡蓝色,故错误;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错误;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正确。26.B【详解】A.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解答;B.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分析;C.根据分解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解:A.已知MFe2Oy中Fe为+3价,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O显-2价。则+2+(+3×2)+(-2)×y=0。则y=4。故错误;B.由转化流程图、题意可知,常温下,MFe2O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可判断SO2参与了反应,是反应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C.因为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如加热、通直流电、催化剂等)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而此反应不符合该特征.故说法错误;D.由题意可知,MFe2O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有新物质S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错误;点睛:主要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催化剂的概念、有关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7.A【详解】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合同解除合同范本
- 区域销售的代理协议书
- 公园茶铺转让合同范本
- 共享车买卖合同协议书
- 关于合同加班补充协议
- 农行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农资公司员工合同范本
- 合伙开工厂合同协议书
- 公司与酒店的合同范本
- 台州防水涂料合同范本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护理查房
- 新版护理分级制度
- 2024年昭通市盐津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 DB64∕T 2131-2025 建筑施工非常规高处吊篮施工规程
- 环境 监理 培训课件
- 船员服务车辆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麻醉药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报告
- 检测单位抽样管理制度
-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2025修订
- GB/T 29188-2022品牌价值评价多周期超额收益法
- T/CAPA 3-2021毛发移植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