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

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

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

“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这里既有突出

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

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

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

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的描写,

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

教学目标

1.认识与理解“贪婪、狭长、细腻、甜津津、细雨如丝”

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3.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

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

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

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我国江南盛产一种水果一一杨梅(出示杨梅图)。请

用一句话说出它的特点。(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

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想不想对杨梅有更深的

了解?(想)那好,我们一起走进江南的杨梅。板书课题(我

爱故乡的杨梅)。

二、感知全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边听课文,一边思考:作者是从哪

几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的?(配乐读课文)

(板书:杨梅树、杨梅果)

三、逐段品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

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

乡所在地及,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生自由读课文)

师:“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查过字典?

师: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梅

吗?

师:在课文里“甘露”指的是什么?

生:(齐)春雨。

师:对!可见,有些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还要

放在课文里读读,理解才准确。

师:(简笔画)老师这儿画了几种树叶,哪一种是狭长

的?

师:在这里作者就是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在他眼里,

这一棵棵杨梅树多像一个个树娃娃呀!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树

娃娃的感觉吧(教师读,学生动作表演)想象一下,它们还

会说些什么?

(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张大着嘴巴喝着春天甘甜的雨

水,都开心地笑了。

我看到一群树娃娃围成一圈,手拉着手,在一起开心地

唱歌、跳舞。

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伸展开绿色的手臂,伸着懒腰,一

截截地往上长。)

师:我从同学们的想象中感受到这杨梅树在快乐地成长,

充满了生命力。让我们一块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再来美美地读

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配乐朗读,读得入情入境)

(三)过渡: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

盛。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三自然

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

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

的连接作用。)

(四)学习四一六自然段:

自读四一六自然段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

(整体感知)

(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

的可爱。)

1、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形状的?请读句子:(出

示两个句子)

(1).杨梅是圆的,生着小刺。

(2).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小组交流

师:读完后大家一定发现了,第一句简单些,第二句具

体些。再读读第二个句子,还可以体会出什么别的东西来?

(生再读,体会)

(还可以体会到这些杨梅果特别可爱,作者特别喜欢它

们。)

师:用了重叠词,不仅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还能表现

出作者对果子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一句话,读出

杨梅果的可爱。(生练习朗读)

师:杨梅果形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它全身长满了小刺。)

师:请大家读一读具体写小刺的句子,看看课文是怎样

描写小刺的。(生齐读)

师:作者仔细地观察了杨梅果的形状,他看到……(生

读第1句),而且用手摸了,他发现……(生读第2句),

最后,作者还把杨梅果放在嘴里尝了尝,感觉到……(生读

第3句,略)

师:正是因为作者对杨梅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观察,才能

这么生动地写出了杨梅的特点。

(五).学习五自然段:

(幻灯出示杨梅果的图片)

师:这就是故乡的杨梅果。杨梅果是什么颜色的?

生:(齐)红色!

师:作者很熟悉杨梅果,还知道杨梅果成熟前、成熟后

颜色的细微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

颜色的词。(生默读课文,画词,并在老师的引读下感知“淡

红”“深红”“黑红”“鲜红”这四个词。)

师:作者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投影出

示第一句话,用笔点出“先……随后……最后……”)。用

上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杨梅果成熟时颜色的变化。如果同

学们在观察事物的颜色时,也能这么仔细地观察,用上这样

的词语准确地进行描写,一定能写好作文。

师:你们能不能也像这样说一说绿色有哪几种不同程度

的。

绿?(生说出“淡绿”“深绿”“碧绿”“墨绿”“草

绿”等词)

师:杨梅果的颜色是多么美丽、多么鲜艳呀!让我们一

块儿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感受它颜色的美丽。(生齐读)

师:“染满”是怎么一回事呢?

(用上“染”字说明杨梅的汁水给“我”的嘴唇、舌头

染上了颜色,而且这红色能保持很久。)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看了杨梅的形状、颜色,我觉得同学们最感兴趣的

就是杨梅的味道了,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杨梅的味道是怎样的?

(未熟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了。)

“甜津津”的意思吗?

(“津”有三点水,“甜津津”的意思是水分多、汁水

甜,很好吃。)

师:你们吃过什么东西,吃起来也是甜津津的?

(水蜜桃也是甜津津的。

我吃过西瓜是甜津津的。

还有梨子也是甜津津的。)

师:作者把杨梅的味道写得多清楚啊!为了说明这一点,

作者还接着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一块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

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

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

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板书:按顺序抓特点)不仅观察

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

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

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

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师引导明确(作者能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一

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因为

作者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指板书),作者只是单单喜爱

杨梅吗?(指课题)还对故乡有热爱之情、热爱故乡。)(板

书:热爱故乡)

六、结束语

这篇文章是作家在西北生病时看到窗外的绵绵细雨,不

禁想到了家乡,思念故乡时写的,原文可长的很哪,对杨梅

还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比如,拿它和荔枝对比写,“荔枝的

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

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

七、作业

小练笔:写一种家乡特产,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

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篇

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

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

实、亲切。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

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

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针对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特点,

在设计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重主导,重主体,寓教学活动以“和谐”

教学导入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杨梅果有什么特

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梳理文章层次。然

后让学生充分读去发现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

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让学生借助想象及有感情

的朗读等手段理解内容,同时领悟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

的惹人喜爱,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重积累,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朴素”

近年来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

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

丰富,他的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因此,

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

实践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

教学中,设计由读议到交流,充分体现了语文之厚积。感悟

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研究,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指

导理解“吮吸”“贪婪”“染满”等词义。然后我不怕花费

时间,让学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这样,学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仿佛

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亲口品尝杨梅果,自己已被杨梅

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所打动。紧接着,教师再抓住学生的

回答,领会作者写作方法。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读,一次次

的导,一次次的悟,学生悟出了品词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