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浣溪沙教案-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诗句_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浣溪沙教案-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诗句_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浣溪沙教案-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诗句_第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浣溪沙教案-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诗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语文浣溪沙教案: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诗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浣溪沙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2、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诚实稳重的“太平宰相”

(1)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

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

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他题。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

(2)真宗立太子,就是后来的仁宗,召见晏殊要他入宫陪伴太子,并说其所以

选择晏殊是因为他生活检点谨慎,不像其他的大臣出入于声色之场。晏殊说不然,

自己只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才没有和他们一样去听歌看舞,真宗更信任晏殊的

诚实,之后不断提拔晏殊,委以重任。

2、与柳永的潦倒不同,晏殊的经历是平坦富足,令人羡慕的。晏殊虽然居高

位、食厚禄,但不改赤子之心,凭着对生活的细心体悟,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

诗词作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楼,望尽天涯路”、“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等都成为了名篇佳句。

二、感受语言风格

1、自读此词,解决字面理解上的障碍

2、朗读这首词,说说你觉得这首词在语言风格、用字用词上与柳永的《蝶恋

花》有什么不同?

清丽自然,圆通晓畅

3、背诵这首词

三、领会情感哲理

1、反复朗读上片,说说上片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怀?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

样的感怀?

表面的不变:去年天气、旧亭台

深层的变:夕阳西下几时回

2、诗人感怀的只是“夕阳西下几时回”吗?“夕阳西下几时回”流露出的是

诗人哪些更为深层的所思所感?

在“新曲”与“酒”的助力下,触景伤怀,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追问

年华的流逝,美好事物的一去不返,生活中得失的意义何在?

3、上片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不返的淡淡的哀愁,但诗人的思想并没有

停留在对过往不再的惋惜和惆怅之中,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诗人在这两句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

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4、朗读这首词,在读的过程中融入诗人对于生活的体悟。

四、对比迁移

1、对比之前所学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说说这两首作品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2、开放讨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浣溪沙教学反思

初次尝试古诗词教学,收获颇丰。这收获,包括个别教学环节所达到的教学

效果,让我体验到了些许成功的愉悦,让我对这个以前所惧怕的“未知的领域”

不再望而却步,而更多的,则是通过这节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听课老师们给我

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明确了可以努力的方向。

《浣溪沙》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怀。上阕主

要是对意境的品味,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词中的景,我采用了听、读、想象结

合的方法,通过范读、欣赏音乐、想象画面等途径,学生还是比较到位地融入了

情境。而对于下阕的抒情,确实是教学的难点,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站在主体地位

去感受、表达和感悟的目的。用姜老师的话说,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

课”。而如何把这样说理性的抒情内容上得“有理有趣”,正是我最需要去思考

和解决的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注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鉴于以上要求,我认为“古诗词的教

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反观我的

课堂,下阕的教学完全是“植入式”的,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孩子手上,所

以孩子的感悟不深,课堂也出现了“万马齐喑”的现象。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

为要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情有趣”,可以从以下方向去努力。

.通过课前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都有好胜之心,在预习时抛下一

两个能勾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不仅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方向,也能激发他们的求

知欲,更能让课堂中的学生思想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气氛也会随之热烈起

来。

二.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在教学《浣溪沙》时,我也运用了对比欣赏的方法,

把陈著的《续侄溥赏酸醵劝酒》和白居易的《醉歌》拿来与苏轼的词对比,意在突

出苏轼对于“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殊解读,体会苏轼豁达的襟怀。但是效果却

不明显,原因是,这三首诗词的解读,完全是我一个人在做,我把我的理解一股

脑儿灌输给学生,而没有留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品析。如果让他们根据对

诗词的理解谈谈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课堂效果肯定会更好。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的

教学手段中融入音乐、录音、录像、动画等,营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

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品读的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沉浸于古诗词的美好境界,

达到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

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

的地位。让古诗词教学课堂更加“有理有趣”,任重而道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