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开普勒-452b围绕天鹅座的G型主序星开普勒-452运转,距地球约1402光年,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宜居”星球(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开普勒-452b”所在的天体系统为(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开普勒-452b”被称为“宜居星球”的最主要原因是(

)A.表面平均温度适宜B.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C.表面存在大面积海洋D.质量、体积与地球相近〖答案〗1.C2.A〖解析〗1.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判断,结合材料开普勒-452b围绕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说明开普勒-452b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为恒星系,是与太阳平级的天体系统,由于银河系的直径大约10万光年,而开普勒-452b距离地球1402光年,故开普勒-452b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平级,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使得行星有液态水存、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等,表面平均温度适宜是最主要原因,A正确;适宜呼吸的大气也是重要条件,但地球的大气成分是逐渐演化成为以氮氧为主,其中也有生物的参与,B错误;大面的海洋、质量、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助于生命的出现与生存,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D错误。故选A。2022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夸父1号”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和研究太阳的“一磁两暴”“一磁”指太阳磁场,“两暴”指的是太阳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下图示意1985-2020年太阳活动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

)①黑子②耀斑③日冕物质抛射④太阳风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4.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的是(

)A.极光现象B.磁暴现象C.有线电话D.北斗导航5.若需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科学家预计“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

)A.1年B.4年C.7年D.10年〖答案〗3.D4.C5.B〖解析〗3.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而黑子和太阳风都不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因此“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②③正确,D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4.太阳活动会冲击两极稀薄的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因此极光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A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因此磁暴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B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但有线通讯不会受到干扰,因此有线电话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C正确;北斗卫星导航需要无线电短波通讯传输数据,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因此北斗导航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C。5.太阳活动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图中第24个周期峰年出现时间约为2014年,则第25个周期峰年预计在2025(2025年-2026年)年出现。“夸父1号”于2022年发射,要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4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2年12月,在西藏发现一枚恐龙脚印化石。该化石以精美的凸型迹在岩层底面保存下来,由于修路切坡和后期岩体的坍塌而部分出露,在科技人员的精心修护下得以完整地展现出来(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化石被发现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地幔B.地壳C.岩石圈D.地核7.该化石所在岩层形成于(

)A.中生代B.新生代C.前寒武纪D.古生代〖答案〗6.B7.A〖解析〗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生物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属于地壳圈层内的物质,B正确,ACD错误;故选B。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于中生代,因此恐龙脚印化石形成于中生代,A正确,新生代主要是哺乳动物,B错误;前寒武纪藻类植物相对活跃,该时期尚没有出现恐龙,C错误;古生代主要是脊椎动物和软体动物时代,D错误;故选A。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9.地质年代甲(

)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是重要的成铁期C.爬行动物盛行D.现代海陆形成〖答案〗8.D9.A〖解析〗8.读图可知,随着生物的进化,绿色植物的出现和发展,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氧气,使地球氧气浓度在前寒武纪后期迅速增加并在古生代以来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正确;海陆变迁、频繁的火山爆发与地球氧气浓度变化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D。9.读图可知,地质年代甲是古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A正确;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铁期,B错误;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C错误;现代海陆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A。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A.①、IB.②、ⅡC.③、ⅡD.②、Ⅲ11.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C.年龄最老的是I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答案〗10.D11.C〖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不同时代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也不相同,因此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①和Ⅱ,②和Ⅲ,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①到③地层形成在不同的时代,沉积时间不同,因此厚度不可能一样,A错误;图中③地层中没有化石,B错误;年龄最老的地层是最下部的地层,Ⅰ位于Ⅱ的下部,①和Ⅱ中含有相同的生物化石,属于相同时代的地层,因此Ⅰ地层年龄最老,C正确;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时间要晚,D错误。故选C。《地心游记》讲述了里登布洛克教授开展地心旅行,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遇到种种奇观,最后回到地面的故事。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阴影所示位置是(

)A.地壳B.软流层C.岩石圈D.地幔13.下列关于莫霍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地壳与水圈的分界面B.该界面以上为岩石圈C.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D.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答案〗12.B13.D〖解析〗12.据图可知,该阴影位于莫霍面以下,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地壳和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AC错误;地幔还包括下地幔,D错误。故选B。13.莫霍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线,界面以上是地壳,AB错误;地下2900千米处的是古登堡面,C错误;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莫霍面,D正确。故选D。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火山灰遮天蔽日。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岩浆喷发的过程中首先经过的圈层是(

)A.甲圈层B.乙圈层C.丙圈层D.丁圈层15.遮天蔽日的火山灰所在圈层是(

)A.甲圈层B.乙圈层C.丙圈层D.丁圈层〖答案〗14.D15.B〖解析〗14.结合所学,图中甲圈层为生物圈;乙圈层为大气圈;丙圈层为水圈;丁圈层为岩石圈。岩浆喷发的过程中首先经过的圈层是岩石圈,其次经过的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等,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15.遮天蔽日的火山灰所在圈层是大气圈,结合上题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2023年1月9日,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中国航天2023年发射开门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所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A.升高——降低——升高——降低B.降低——升高——降低——升高C.升高——不变——降低——升高D.降低——不变——升高——降低17.卫星在运行期间面临的威胁可能有(

)①强烈的太阳黑子②高能带电粒子流③耀斑爆发影响④强紫外线辐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6.B17.C〖解析〗16.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经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到达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先减后增,所以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B正确。故选B。17.太阳黑子是指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强烈的太阳黑子往往和地球降水有关,①错误。高能带电粒子流、耀斑爆发影响会影响无线电通讯,②③正确。强紫外线辐射对卫星运行影响较小,④错误。C正确。故选C。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甲、乙、丙、丁四地中日照时数冬季、夏季差异最小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9.相较于夏季,影响该区域冬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昼长C.云量D.海拔20.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

)A.晴朗天数更多B.太阳能资源丰富C.距消费市场近D.毯空气湿度较小〖答案〗18.D19.B20.C〖解析〗18.甲地日照时数冬季为700,夏季为900~1000之间,故甲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200-300之间;乙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夏季为700~800之间,故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200之间;丙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700之间,夏季为800,故丙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200之间,丁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夏季为500,故丁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综上ABC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19.综上可知,四地日照时数冬季、夏季差异最小的是丁地。该区域纬度位置较高,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多,而冬季白昼时间短,日照时数少,故相较于夏季,影响该区域冬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昼长。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区域大部分位于青海省境内,降水较少,云量较少,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同一区域纬度、海拔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B。20.据图分析可知,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距省级行政中心近,消费市场广阔,C选项正确;两地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晴朗天数多,空气湿度都较小,AD选项错误;甲地比丙地的太阳能资源更丰富。B选项错误。故选C。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1.辐射逆温最强盛时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

)A.正午过后B.日出前后C.日落时刻D.子夜时分22.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

)A.晴朗B.阴雨C.大风D.高温23.逆温层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

)A.使大气污染物增多B.使污染物沉降至地面C.加剧污染物危害程度D.阻碍污染物向高空扩散〖答案〗21.B22.A23.D〖解析〗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辐射逆温一般始于日落,随着夜深地表温度不断下降,逆温逐渐向上扩展,日出前后时达最强。日出后,地面受太阳辐射而增温,逆温自下而上逐渐地消失,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辐射逆温的有利条件为晴朗无云而有微风(2~3米/秒)的夜晚。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晴朗,而不是阴雨、大风、高温等天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当逆温层出现时,密度大的冷空气在下,密度小的暖空气在上,无法形成对流,近地面污染物也就无法稀释(阻碍污染物向高空扩散),容易导致雾霾出现,D正确。逆温层本身并不会使大气污染物增多,A错误。逆温层通常位于较低的大气层中,它阻碍了污染物向上扩散到更高的高度,但并不直接导致污染物沉降至地面,B错误。逆温层的存在可能会加剧污染物在地面层的浓度,但并不会直接增加污染物的毒性或危害程度。污染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和浓度,而不是逆温层的存在,C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图为福建泰宁丹霞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该景观反映的地球圈层有(

)A.2个B.3个C.4个D.5个25.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

)A.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C.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24.C25.B〖解析〗24.读图,图中有流水,体现有水圈;有植被,体现有生物圈;有岩石,体现有岩石圈;有大气,体现有大气圈。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4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图中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正确;图中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但不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C错误;岩石圈物质运动转化,除了太阳辐射能,还有地球内部能量的参与,D错误。故选B。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22年行星科学家发现了一颗仍在形成的巨大外行星ABAurigaeb(如图8),其质量约为木星的9倍。目前这颗行星处于诞生阶段,正在一个年轻不稳定的气体和尘埃盘中发育。它围绕运转的恒星只有200万年历史,光热尚不稳定。它的轨道离恒星很远,相当于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两倍多。研究发现,相对于外行星ABAurigaeb与恒星的关系,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会更紧密。(1)指出相对于ABAurigae系行星来说,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的显著特征。(6分)(2)推测外行星ABAurigaeb上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6分)(3)相对于外行星ABAurigaeb与恒星的关系,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会更紧密。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6分)〖答案〗(1)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该行星处于诞生阶段,发育不稳定;没有浓厚稳定且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层;远离恒星,表面光热不足;表面温度低,缺乏液态水等。(3)为地球生物提供充足稳定的光热资源;为大气运动、水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能源。〖祥解〗本大题以行星ABAurigaeb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行星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详析】(1)根据所学知识,八大行星都围绕日公转,且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因此八大行星运行的显著特征为: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根据材料可知,行星ABAurigaeb围绕运转的恒星只有200万年历史,光热尚不稳定,说明该行星缺乏生命发育的稳定的光热条件。行星ABAurigaeb正在一个年轻不稳定的气体和尘埃盘发育,说明该行星正处于诞生阶段,发育不稳定,也意味该行星尚未形成浓厚稳定且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层,该行星的轨道离恒星很远,相当于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两倍多,说明该行星的表面温度低,缺乏液态水的存在。(3)根据所学知识,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使得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的差异。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四川省自贡市恐龙博物馆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该地质公园成为了人们了解和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科研基地。下图为博物馆内的一个恐龙化石。据研究,恐龙这类大型动物逐水草而栖。(1)推测恐龙生活时代自贡的古地理环境。(6分)(2)说出恐龙生活时代植物的发展对现代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作用。(4分)(3)说出人类研究生物化石及地球历史的意义。(8分)〖答案〗(1)高温多雨(温暖多雨);滨湖地区;植被茂密。(2)植被(裸子植物)丰富,被埋藏于地下,形成煤炭资源,为人类提供能源。(3)帮助人类认识地球的演变,更深刻地认识地球的现状和未来;了解地球进化规律,以便掌握人类的进化方向;了解地球进化史,了解环境生态灾难的原因,防止人类重蹈覆辙;掌握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便开发等。〖祥解〗本题以自贡市恐龙化石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质历史环境、自然地理整体性、环境变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详析】(1)在侏罗纪时期,四川盆地就已经跟海洋隔绝,在侏罗纪中期,四川盆地内温暖湿润,湖泊较多,植被繁茂,是恐龙的天然栖息地。(2)石炭纪这一时期,其形成的煤炭储量便占据了全球储量的半数以上,裸子植物的出现则为煤炭的形成提供了最初的材料。恐龙生活时代裸子植物丰富,被埋藏于地下,形成煤炭资源,为人类提供能源。(3)研究生物化石可以帮助我们以古为鉴,展望未来:了解地球进化规律,以便掌握人类的进化方向;帮助人类认识地球的演变,更深刻地认识地球的现状和未来。研究地球历史的意义是:了解环境生态灾难的原因,防止人类重蹈覆辙;掌握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便开发等。28.大气中含氧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国已建成甘肃榆中、青海多巴、云南海埂、河北兴隆、云南呈贡等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下表为我国部分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14分)渝中多巴海埂兴隆呈贡海拔/m19962366188821181906经度104°02′E101°31′E102°41′E117°22′E102°48′E纬度35°52′N36°40′N25°01′N40°36′N24°53′N(1)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尔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这两个国家,归纳它们共同的地形特点。由此,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6分)(2)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我国的高原训练基地的海拔在这个范围内吗?参照下表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8分)海拔/m01000200030004000含氧量比100%89%78%70%61%〖答案〗(1)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地形均以高原为主,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中含氧量低,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2)表中所列的渝中、多巴、海埂、兴隆、呈贡等高原训练基地海拔均位于1800-2400米范围内。结合表中信息可知,海拔越高,含氧量越低,会危及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祥解〗(1)根据所学结合非洲地形图可知,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均位于东非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中含氧量较低,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2)由材料可知,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读我国部分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表格可知,我国渝中、多巴、海埂、兴隆、呈贡等高原训练基地海拔均位于1800—2400米范围内。结合第(3)问表中信息可知,海拔越高,含氧量越低,超出一定的范围会危及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开普勒-452b围绕天鹅座的G型主序星开普勒-452运转,距地球约1402光年,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宜居”星球(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开普勒-452b”所在的天体系统为(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开普勒-452b”被称为“宜居星球”的最主要原因是(

)A.表面平均温度适宜B.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C.表面存在大面积海洋D.质量、体积与地球相近〖答案〗1.C2.A〖解析〗1.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判断,结合材料开普勒-452b围绕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说明开普勒-452b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为恒星系,是与太阳平级的天体系统,由于银河系的直径大约10万光年,而开普勒-452b距离地球1402光年,故开普勒-452b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平级,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使得行星有液态水存、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等,表面平均温度适宜是最主要原因,A正确;适宜呼吸的大气也是重要条件,但地球的大气成分是逐渐演化成为以氮氧为主,其中也有生物的参与,B错误;大面的海洋、质量、体积与地球相近有助于生命的出现与生存,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D错误。故选A。2022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夸父1号”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和研究太阳的“一磁两暴”“一磁”指太阳磁场,“两暴”指的是太阳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下图示意1985-2020年太阳活动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

)①黑子②耀斑③日冕物质抛射④太阳风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4.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的是(

)A.极光现象B.磁暴现象C.有线电话D.北斗导航5.若需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科学家预计“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

)A.1年B.4年C.7年D.10年〖答案〗3.D4.C5.B〖解析〗3.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而黑子和太阳风都不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因此“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②③正确,D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4.太阳活动会冲击两极稀薄的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因此极光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A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因此磁暴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B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但有线通讯不会受到干扰,因此有线电话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C正确;北斗卫星导航需要无线电短波通讯传输数据,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因此北斗导航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C。5.太阳活动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图中第24个周期峰年出现时间约为2014年,则第25个周期峰年预计在2025(2025年-2026年)年出现。“夸父1号”于2022年发射,要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4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2年12月,在西藏发现一枚恐龙脚印化石。该化石以精美的凸型迹在岩层底面保存下来,由于修路切坡和后期岩体的坍塌而部分出露,在科技人员的精心修护下得以完整地展现出来(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化石被发现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地幔B.地壳C.岩石圈D.地核7.该化石所在岩层形成于(

)A.中生代B.新生代C.前寒武纪D.古生代〖答案〗6.B7.A〖解析〗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生物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属于地壳圈层内的物质,B正确,ACD错误;故选B。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于中生代,因此恐龙脚印化石形成于中生代,A正确,新生代主要是哺乳动物,B错误;前寒武纪藻类植物相对活跃,该时期尚没有出现恐龙,C错误;古生代主要是脊椎动物和软体动物时代,D错误;故选A。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9.地质年代甲(

)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是重要的成铁期C.爬行动物盛行D.现代海陆形成〖答案〗8.D9.A〖解析〗8.读图可知,随着生物的进化,绿色植物的出现和发展,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氧气,使地球氧气浓度在前寒武纪后期迅速增加并在古生代以来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正确;海陆变迁、频繁的火山爆发与地球氧气浓度变化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D。9.读图可知,地质年代甲是古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A正确;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铁期,B错误;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C错误;现代海陆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A。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A.①、IB.②、ⅡC.③、ⅡD.②、Ⅲ11.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C.年龄最老的是I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答案〗10.D11.C〖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不同时代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也不相同,因此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①和Ⅱ,②和Ⅲ,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①到③地层形成在不同的时代,沉积时间不同,因此厚度不可能一样,A错误;图中③地层中没有化石,B错误;年龄最老的地层是最下部的地层,Ⅰ位于Ⅱ的下部,①和Ⅱ中含有相同的生物化石,属于相同时代的地层,因此Ⅰ地层年龄最老,C正确;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时间要晚,D错误。故选C。《地心游记》讲述了里登布洛克教授开展地心旅行,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遇到种种奇观,最后回到地面的故事。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阴影所示位置是(

)A.地壳B.软流层C.岩石圈D.地幔13.下列关于莫霍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地壳与水圈的分界面B.该界面以上为岩石圈C.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D.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答案〗12.B13.D〖解析〗12.据图可知,该阴影位于莫霍面以下,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地壳和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AC错误;地幔还包括下地幔,D错误。故选B。13.莫霍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线,界面以上是地壳,AB错误;地下2900千米处的是古登堡面,C错误;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莫霍面,D正确。故选D。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火山灰遮天蔽日。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岩浆喷发的过程中首先经过的圈层是(

)A.甲圈层B.乙圈层C.丙圈层D.丁圈层15.遮天蔽日的火山灰所在圈层是(

)A.甲圈层B.乙圈层C.丙圈层D.丁圈层〖答案〗14.D15.B〖解析〗14.结合所学,图中甲圈层为生物圈;乙圈层为大气圈;丙圈层为水圈;丁圈层为岩石圈。岩浆喷发的过程中首先经过的圈层是岩石圈,其次经过的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等,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15.遮天蔽日的火山灰所在圈层是大气圈,结合上题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2023年1月9日,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中国航天2023年发射开门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所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A.升高——降低——升高——降低B.降低——升高——降低——升高C.升高——不变——降低——升高D.降低——不变——升高——降低17.卫星在运行期间面临的威胁可能有(

)①强烈的太阳黑子②高能带电粒子流③耀斑爆发影响④强紫外线辐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6.B17.C〖解析〗16.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经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到达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先减后增,所以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B正确。故选B。17.太阳黑子是指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强烈的太阳黑子往往和地球降水有关,①错误。高能带电粒子流、耀斑爆发影响会影响无线电通讯,②③正确。强紫外线辐射对卫星运行影响较小,④错误。C正确。故选C。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甲、乙、丙、丁四地中日照时数冬季、夏季差异最小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9.相较于夏季,影响该区域冬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昼长C.云量D.海拔20.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

)A.晴朗天数更多B.太阳能资源丰富C.距消费市场近D.毯空气湿度较小〖答案〗18.D19.B20.C〖解析〗18.甲地日照时数冬季为700,夏季为900~1000之间,故甲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200-300之间;乙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夏季为700~800之间,故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200之间;丙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700之间,夏季为800,故丙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200之间,丁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夏季为500,故丁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综上ABC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19.综上可知,四地日照时数冬季、夏季差异最小的是丁地。该区域纬度位置较高,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多,而冬季白昼时间短,日照时数少,故相较于夏季,影响该区域冬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昼长。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区域大部分位于青海省境内,降水较少,云量较少,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同一区域纬度、海拔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B。20.据图分析可知,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距省级行政中心近,消费市场广阔,C选项正确;两地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晴朗天数多,空气湿度都较小,AD选项错误;甲地比丙地的太阳能资源更丰富。B选项错误。故选C。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1.辐射逆温最强盛时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

)A.正午过后B.日出前后C.日落时刻D.子夜时分22.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

)A.晴朗B.阴雨C.大风D.高温23.逆温层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

)A.使大气污染物增多B.使污染物沉降至地面C.加剧污染物危害程度D.阻碍污染物向高空扩散〖答案〗21.B22.A23.D〖解析〗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辐射逆温一般始于日落,随着夜深地表温度不断下降,逆温逐渐向上扩展,日出前后时达最强。日出后,地面受太阳辐射而增温,逆温自下而上逐渐地消失,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辐射逆温的有利条件为晴朗无云而有微风(2~3米/秒)的夜晚。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晴朗,而不是阴雨、大风、高温等天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当逆温层出现时,密度大的冷空气在下,密度小的暖空气在上,无法形成对流,近地面污染物也就无法稀释(阻碍污染物向高空扩散),容易导致雾霾出现,D正确。逆温层本身并不会使大气污染物增多,A错误。逆温层通常位于较低的大气层中,它阻碍了污染物向上扩散到更高的高度,但并不直接导致污染物沉降至地面,B错误。逆温层的存在可能会加剧污染物在地面层的浓度,但并不会直接增加污染物的毒性或危害程度。污染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和浓度,而不是逆温层的存在,C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图为福建泰宁丹霞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该景观反映的地球圈层有(

)A.2个B.3个C.4个D.5个25.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

)A.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C.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24.C25.B〖解析〗24.读图,图中有流水,体现有水圈;有植被,体现有生物圈;有岩石,体现有岩石圈;有大气,体现有大气圈。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4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图中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正确;图中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但不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C错误;岩石圈物质运动转化,除了太阳辐射能,还有地球内部能量的参与,D错误。故选B。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22年行星科学家发现了一颗仍在形成的巨大外行星ABAurigaeb(如图8),其质量约为木星的9倍。目前这颗行星处于诞生阶段,正在一个年轻不稳定的气体和尘埃盘中发育。它围绕运转的恒星只有200万年历史,光热尚不稳定。它的轨道离恒星很远,相当于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两倍多。研究发现,相对于外行星ABAurigaeb与恒星的关系,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会更紧密。(1)指出相对于ABAurigae系行星来说,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的显著特征。(6分)(2)推测外行星ABAurigaeb上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6分)(3)相对于外行星ABAurigaeb与恒星的关系,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会更紧密。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6分)〖答案〗(1)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该行星处于诞生阶段,发育不稳定;没有浓厚稳定且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层;远离恒星,表面光热不足;表面温度低,缺乏液态水等。(3)为地球生物提供充足稳定的光热资源;为大气运动、水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能源。〖祥解〗本大题以行星ABAurigaeb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行星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详析】(1)根据所学知识,八大行星都围绕日公转,且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因此八大行星运行的显著特征为: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根据材料可知,行星ABAurigaeb围绕运转的恒星只有200万年历史,光热尚不稳定,说明该行星缺乏生命发育的稳定的光热条件。行星ABAurigaeb正在一个年轻不稳定的气体和尘埃盘发育,说明该行星正处于诞生阶段,发育不稳定,也意味该行星尚未形成浓厚稳定且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层,该行星的轨道离恒星很远,相当于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两倍多,说明该行星的表面温度低,缺乏液态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